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在劳动岗位上实现人生梦想_第1页
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在劳动岗位上实现人生梦想_第2页
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在劳动岗位上实现人生梦想_第3页
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在劳动岗位上实现人生梦想_第4页
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在劳动岗位上实现人生梦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作文平凡英雄人物素材---在劳动岗位上实现人生梦想目录:01马毛姐永远跟党走的“渡江英雄”02高原之上,青春无悔03燃尽自己照亮他人04黄花美,黄花香05在劳动岗位上实现人生梦想正文:01永远跟党走的“渡江英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本报记者游仪《人民日报》(2021年10月04日

04版)在安徽省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里,人民群众送军过大江雕塑群中,一个立在船尾、划船渡江的小姑娘,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她就是马毛姐。14岁那年,马毛姐义无反顾登上小船,冒死运送解放军战士渡江。耄耋之年,她坚持讲述革命故事,弘扬渡江精神。作为解放战争时期支前英模的杰出代表,毛主席曾亲切接见马毛姐,赠送笔记本并亲笔题词“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那一夜,她先后六次横渡长江中秋之后,叶色渐黄。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花园里,树荫下,马毛姐正坐在轮椅上。三三两两,小区居民围坐一旁。“跟着共产党,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啊。”握紧女儿刘光林的手,马毛姐打开了话匣子,再次说起那场波澜壮阔的战役。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渡江战役打响。当时,安徽无为等地刚刚解放,老百姓盼着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于是,数十万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修路挖渠,挑米担柴。而上万船工,则承担起划船运送解放军战士的重任。茫茫江面,望不见边。年仅14岁的渔家女马毛姐也和哥哥一道掌舵划桨,载着解放军驶离江岸。耳边传来阵阵轰鸣声,照明弹将江面映得透亮。子弹如雨点般落下,打烂了船帆,打中了船舷,也打伤了马毛姐的右臂。“当时顾不得痛,就记住了一点,‘一定要把第一批突击队员安全送到对岸’”,回忆起战场情景,86岁的马毛姐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忍住痛,忘了怕,马毛姐双手一刻不停,拼命划向对岸。那一夜,她先后六次横渡长江,把3批解放军送到长江南岸。“打小我就吃不饱,穿不暖,直到解放军来。共产党心里装着咱老百姓,我只想着快点,再快点,送亲人过大江!”马毛姐说。战后,马毛姐荣获“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称号。渡江战役船工中,她年龄最小。一讲起渡江战役,她就充满力量微风拂过,树叶轻摇。刘光林起身,端着茶杯一递,马毛姐接过,抿了口水。看着大伙脸上意犹未尽的神情,马毛姐又不禁说起自己过去进工厂、到学校,一次次宣讲革命故事的场景。年满18岁,一心向党的马毛姐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1954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党给了我一切,我的一生要献给党和人民。”马毛姐说。不挑岗位,不讲待遇。马毛姐听从组织安排,先后在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等单位工作。闲暇之余,她将宣讲革命故事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2005年以前,我身子骨还硬朗,常去合肥许多单位和中小学进行爱国主义宣讲。”马毛姐说,一讲起渡江战役,就觉得充满了力量。女儿刘光林介绍,几十年来,母亲总是风里来、雨里去,义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前前后后宣讲了300多场次。“妈妈平日里话不多,做起报告来却能讲一两个小时。”作为省内外几十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马毛姐经常走进校园,向孩子们讲述渡江战役那段历史。每一次,马毛姐都慷慨激昂,铆足了劲儿,仿佛不知疲倦。结束时,她总会额外嘱咐孩子们一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鼓励大家学好本领为国家作贡献。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今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马毛姐第一个上台领奖。对待这份荣誉,马毛姐视若珍宝。可在她眼中,这属于渡江战役全体支前船工,“勋章我会捐献给渡江战役纪念馆,给参观的人们看,希望大家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马毛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工作时,遇到厂里干活搬东西,她总是带头干;到乡村驻点时,天寒,见到村里孩子没衣服穿,她便把自家棉衣棉裤送出去;离休前,她担任合肥市原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拿的却是最低级别的工资。原来,每次工资评级,她都把机会让给他人……合肥市原服装鞋帽工业公司的老同事方云杰感慨,当年单位小区拆违,还是马毛姐帮着做的工作。但当时,马毛姐都已离休了。“同事们都知道,有困难,找马毛姐准能解决!”每次来看望马毛姐,方云杰总喜欢和老朋友回忆往事。“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来了解渡江战役,传承渡江精神,这让我很欣慰。”马毛姐说,“咱们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要继续努力奋斗!”02高原之上,青春无悔(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奋斗正青春④)钟兆云《人民日报》(2021年10月04日

08版)2月的西藏昌都,雪花纷飞,室内却暖意融融。看着队友们摆上的长寿面,在一声声生日祝福中,卡若二中音乐老师曾晓梅不禁泪光闪烁。她没想到,会在援藏支教中迎来自己的40岁生日!他们一行20位福建援藏教师,春节刚过便从春暖花开的东海之滨出发,为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带来了春的气息。曾晓梅援藏本已期满,而且泉州家中的老人需要服侍、正待高考的儿子需要陪伴。尽管如此,她还是因这里的教学需求选择留下。人生计划打乱了,她却毫不在意,工作充实得没时间想家,忘了刚进藏时持续感冒的煎熬,忘了思念亲人时的通宵难眠。都说她越来越像当地人,这是在表扬她高度融入呢。儿子在视频通话里却忍不住“吃醋”了:“难怪舍不得回来,原来你在西藏有一群孩子!”是有一群藏族孩子,围着她,叫她老师,叫她姐姐。她负责12个班级的音乐课。孩子们能歌善舞,唱汉语歌没问题,只是发音不准。她就利用课余时间,一字一句给他们纠正。孩子们说的汉语、写的汉字哪怕再简单,在她看来也是那么美,和眼前一张张如格桑花开的笑脸一道,成了寂寞孤单时最好的慰藉。曾晓梅入藏以来,眼界和境界都在提升。作为昌都市优秀援藏干部人才的她,仍说和队里的哥哥姐姐们有差距:队里57岁、两度援藏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斯老师,仍俏皮地说自己还年轻,还能为昌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奋斗呢?她心中升腾起一个梦想,那也是她和队友们共同的梦想,就是用教育让那些正值花季的孩子们盛开芬芳。孩子的眼睛最是天真单纯。他们通过福建省援藏工作队捐赠的VR设备大开眼界,看到了美丽的风景、神奇的太空、感人的红色教育基地……远方的景物此刻仿佛伸手可及,令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欢呼:“科学技术真神奇,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孩子们的笑声让曾晓梅相信,在支教的帮助下,孩子们的人生一定更美好!雪域高原也一定会更美好!二援藏队员们,哪个的皮肤不被晒得红里泛黑?哪个的嘴唇不曾干裂?可面对使命的召唤,这批80后开始了新一轮上场。边坝县住建局副局长、33岁的吴文彪,下乡遇雪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辗转闽藏两地住院都若无其事,却在援藏结束的欢送会上哭得稀里哗啦。回到宿舍,他还在离愁别绪中难以自拔,给妻子发短信说:“情到深处竟无言,唯有泪千行。”千里之外的妻子调侃地回复:“没那么夸张吧,跟我分开你咋没哭?”看到他的援藏故事上了新闻,100岁的爷爷说这是家族史上最大的光荣,5岁的孩子也视父亲为英雄。他则不止一次对儿子说:“等你长大了,有本事也援藏去,看你爸当年修建的房子好不好?”妻子打趣道:“就你修的那些厕所?”吴文彪进藏后看到当地的旱厕,心生触动,主动请缨修建现代化厕所。他说:“干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从小处着手吧。修好一个厕所,让百姓多一个舒心的地方,也算是办了件实事。”方便之事,岂是小事?边坝县两个使用频率最高的示范公厕,就是年轻人干出来的。吴文彪当年读小学时,总听乡亲们称赞一位前去援藏的当地干部,幼小的心灵便生出“长大也援藏”的心愿。洁白的雪山、清澈的蓝天、淳朴的当地人民,从那时起就深深印在他的心里。他在西藏遇到了更美的自己,回福建后也一往情深地继续为西藏发展添砖加瓦。一批批援藏干部“余情未了”,一批批援藏干部接续前行,成了一项传统。三2019年7月15日,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从福州启程时,领队魏东与大家共勉:“高原缺氧不缺精神,海拔再高追求更高。”福建省援藏工作队从落地林芝到转战昌都,一步一个脚印,千磨万击还坚劲,着力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典范。原本在生活中与雪山、高原无缘的援藏队员们,对西藏满怀热情和向往,却被接连而至的高原反应考验着体魄与意志。1983年出生的潘宜协,内心早就埋下了一颗援藏的种子。多年后,种子终于发芽,潘宜协援藏梦圆。不成想,他在海拔4000多米的邦达机场刚一落地,便头重脚轻、如踩棉花。虽然没像有的同行者那样一头栽倒,各种症状也没轻易饶过他。但,毕竟带着使命而来,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实了绵软的步履,奋斗向前的惯性推动大家第二天就投入相关会议,再之后是实地考察,各个工作组都快速安营扎寨。半个月不到,领队就带着相关部门的队员,下到对口支援的八宿、左贡、边坝、洛隆四个县调研,一周时间辗转上千公里。白天调研,察看项目,督促进度;晚上座谈,谋划思路。山高路险谷深,昌都让这群初来乍到者知道什么叫惊心动魄:羊肠道边密布着万丈深壑,高耸着悬崖绝壁,下面则常是深不见底的滔滔江水,万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马不停蹄的调研中,大家逐步见识了藏区山川的险峻与壮美,了解了昌都经济社会的困难和挑战。潘宜协后来回忆这次调研,满是感慨:“一路艰难地走下来,心中充满对大自然造化伟力的震撼,也更加坚定了为这片神奇土地奉献的信念。”来了,就要像小草和格桑花那样扎根雪域边陲。援藏人生的每一天都不会空虚,今后回忆起来没有一天会后悔……有了这样的信念,青春的斗志便敢和那雪山试比高。2020年,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左贡工作组荣获“西藏青年五四奖章”。四群众最缺什么,就全力以赴做什么。医疗卫生是昌都当前最大短板之一,福建投入援藏资金3.8亿元建成昌都市妇幼保健院新院、昌都市疾控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还不够,再从福建带来一批年轻医护人员,助力昌都“健康扶贫”。2020年4月,医护人员长驱四五百公里,到边坝县开展下乡义诊暨“师带徒”活动。义诊中,他们突遇22岁的卓玛拉嘎分娩困难,若不及时剖腹产,将危及母婴。产妇家属坚持要转院昌都市,可一路上至少八九个小时的车程,加上路途颠簸,谁敢保证不出意外?妇幼院院长刘达宾带着医生苦口婆心做工作,家属终于同意就地实施剖腹产。一小时后,婴儿顺利出生,母婴平安。产妇家人献上洁白的哈达,借歌声表白真情:“遇上你是我的缘。”昌都的手足畸形发病率较高。患儿内心自卑,治疗费也让不少家庭一筹莫展。援藏工作队建起了救治小组,协调福建和北京、上海等地优质医疗资源,已成功救治患儿80例,最小的患者只有8个月。看到术后的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甜甜地笑了,看到以前总将手藏在袖子里的小朋友终于可以大大方方“露一手”,想到他们及其家庭今后的命运将得以改变,刘达宾的欢喜还没来得及浮现在脸上,就险些倒地——连轴转的他实在太累了!五援藏的初衷是什么?32岁的林全斌一开始没有细想。一年来,耳闻那些摆脱顽固疾病的家庭变得笑语盈盈,目睹在雪山顶上网课的孩子看到全新世界的喜悦,还有那一座座新村新居、一条条雪中水道,他感受到了这片古老土地迸发的蓬勃生机。助力藏区进步,正是援藏工作的初衷!他感叹:“从开始的新鲜好奇、步履维艰,到现在的熟悉融入、逐步适应,曾经遥远的世界屋脊变得触手可及。发生着改变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心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颗心灵,他在结束原本一年半的援藏后选择继续留下。家中两个幼子抱住他双腿不让他出门的情景,曾让他每每想起就泪眼蒙眬。每一次的狠心挣脱,却也坚定了他不负此行的决心。援藏是思想的修行,是心灵的升华。这段岁月好慢,慢到亲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们的缺席;这段岁月好静,静到他们能听到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世界屋脊上千年的跨越,不易!每一位勤恳工作的在藏和援藏干部,都有着太多令人感动泪流的故事。他们无惧雪崩、暗冰、泥石流、塌方、落石,顶着日月星辰奔走在高原之上。援藏队员的一次次停留,是爱上了这块神秘而多彩的土地,恋上了广袤的草原和美丽的格桑花,还是迷上了热情高亢的锅庄舞和浓烈香甜的青稞酒、酥油茶?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不会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自己何以出发!3月,又一批48位专业技术人才从福建进藏,他们中80后近一半。一位队员说:当我老了,一定会经常翻开相册,抚摸这些年的援藏岁月,给孙辈讲述这最美的经历……03燃尽自己照亮他人——追记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王红旭实习生马晓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鑫昕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9月16“一分钟有60秒,旭哥有40秒都是笑眯眯的。”在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教师张亚眼中,同事王红旭爱笑,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条缝,即使不说话,也有一股亲切感。在育才小学,无论是临退休的老教师,还是刚入职的新教师,甚至是熟悉的学生,都爱称呼他“旭哥”。王红旭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没嘚啥子事,有旭哥在”。今年6月1日,王红旭正和家人朋友带着孩子在长江边玩耍,听到有人呼救“有孩子落水”,这位体育老师以近乎百米冲刺的速度跳入江中,将两个落水的孩子救起,自己却被江水吞噬。6月3日,重庆市文明委追授王红旭为“重庆好人”。(详见本报6月4日报道《体育老师最后的“百米冲刺”》)张亚在岸边目睹了王红旭救人的全过程,“旭哥肯定会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他的性格”。在准备救生员资格证考试时,教材里的一句话被王洪旭用波浪线着重做了标记:“拯溺救难、向生命负责”“生命守护者”。这已不是王红旭第一次救人。读大学时,他曾在游泳馆中两次救起溺水的人;在学校附近,一辆接送孩子放学的小车不慎翻车,他和妻子陈璐希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受伤的孩子送到医院救治……“我们俩都是内心柔软的人,能给别人帮上忙,会尽力去帮一把。”陈璐希说。王红旭的父母及爷爷、奶奶都曾当过乡村教师。从教几十年,爷爷王世才和奶奶范信秀曾定下“教良心书,不误人子弟”“不搞歪门邪道”“始终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家规。儿时,王红旭跟着父母亲在学校生活。母亲李永兰记得,在身高只比课桌高一点的年纪,儿子就会在深秋降温的日子,跑回家把自己的衣服拿给班上没有御寒衣服的同学穿。“农村学生的家长多忙于生计,老师教得好不好,大多数人并不在乎。但是爸爸妈妈常说,要对得起每一个学生。”陈璐希说。和父辈一样,在学校田径队执教的王红旭,也经常自掏腰包买小零食奖励学生。天气热时,面对学生让他请吃雪糕的提议,他也不会拒绝。旁人不解,田径队几十个孩子,这么买下去每个月该是多大的一笔开销。陈璐希理解丈夫的做法:重庆天气热,孩子们训练辛苦,训练完了总要喝瓶水吧;我们做爸爸妈妈的都知道,孩子们吃一根雪糕的时候多开心呀。陈璐希是语文老师,在她看来,体育课是门“豆芽课”(在重庆话里意为“副科”——记者注)。入职第一年,体育老师王红旭就被安排在她的班里担任副班主任,他们成了工作上的搭档。在这个体育老师口中,体育运动能“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每个学生都应该全面发展。在王红旭的指导下,这个班级陆续获得校运动会第一名、校篮球赛第一名、校足球赛第一名……陈璐希慢慢发现,体育训练并不会耽误学生学习的时间,反而给了孩子们另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王红旭常和陈璐希说,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不要把这个孩子和另一个孩子比较,我们只需要把他的今天和昨天比、明天和今天比,看看有没有进步就可以了。“不要有偏见,更不要给学生贴标签。有的小孩看上去特别调皮,但其实不过是天性活泼而已,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调皮孩子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很多是能学体育的。”王红旭说。他的学生谢灵巧说,王红旭是她的“伯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人相信谢灵巧会成为田径场上的佼佼者。因为学习成绩不稳定,父母也劝她放弃田径。但王红旭坚信,这是一个短跑的好苗子,鼓励她坚持训练。他还劝谢灵巧的母亲,并承诺“保证不会影响学习”。2016年,谢灵巧在第五届重庆市运动会上一鸣惊人,夺取了100米、200米短跑双料冠军,多所重点中学向她抛来橄榄枝。在张亚的记忆中,为学生报名比赛时,就是王红旭“排兵布阵”的时候。“他就像‘田忌赛马’一样,报名时前前后后思考三四天,总能让学生在比赛时发挥出优势,拿到名次。”校运会时,王红旭总是盯着田径比赛,从赛场上挑“苗子”,甚至从其他运动队“挖墙脚”。“要做一个事情就要把它做好。我不是跑得最快的,但争取教出跑得最快的学生。”王红旭常说,作为老师,能帮助一个没有找到特长的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上课有劲儿”和“从不批评学生”是王红旭的课堂给同事留下的印象。坐在办公室的时候,陈璐希经常听到从操场上传来的王红旭的叫声:“对头,就是这样。”第一次没有完成好动作或没跑出好成绩的学生,会在这种节奏和鼓励下再去冲一把。王红旭认为,自信心对孩子特别重要,只要教出来对生活保持乐观和自信的学生,他们不管做哪一行,都会激发出内动力,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情。陈璐希说,育才小学田径队的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甚至原本成绩不佳的学生,也会把赛场上的拼劲儿带到课堂上,再冲一冲、搏一搏。在田径队师生的聊天群中,很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会与王红旭分享成绩或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学生们说,虽然王老师走了,但这个群不能解散,他们还会继续在这里和老师说说话,就像老师在群里时一样。除了教学工作,2015年起,王红旭还担负了学校的人事工作。评职称时,他会在放学后留在学校里,为同事讲解申报细则,帮助大家审核材料。陈璐希建议他做一个模板让老师们自己填写,王红旭却说:“我是‘表哥’,我一分钟能完成的表格,别人从头开始学要20多分钟。”但其实,初接触人事工作时,王红旭也是个“小白”。办公软件不熟悉,他买书自学;人事政策不清楚,他查阅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有问必答;新教师政审工作严格复杂,他一天连轴转七八个小时;他还创新推行“爱薪工资条”小程序,让大家在手机上就能查看工资明细……王红旭去世后,学校找了3个人才接替了曾经由他一个人承担的工作。在王红旭的追悼会上,挤满了素不相识、自发赶来送他最后一程的市民。他救人的江边,摆放着缅怀英雄的鲜花。送别途中,学生们呼喊出一声声“王老师一路走好”。明年,谢灵巧将参加高考。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老师,“像王老师一样”。实习生马晓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鑫昕来源:中国青年报2021年09月16日03版04黄花美,黄花香(遇见)张亦斌《人民日报》(2021年10月04日

08版)永华村的夜静极了,静得让清晨的鸟鸣显得尤为响亮。被鸟鸣声唤醒的我穿衣下床,去找李喜圆。她是湖南省邵东市税务局驻永华村第一书记,也是我这次的采访对象。李喜圆没有等我。她匆匆忙忙洗把脸,梳理了下头发,就火急火燎地出了门,身后传来门板与门框撞击的脆响。我赶紧跟了上去。走在乡间蜿蜒的山路上,我感受到山村早晨特有的清凉。来永华村这几年,李喜圆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各家各户的人丁、收入、耕地、住房,甚至每家养了多少牛羊鸡鸭,谁家的西瓜成熟开卖了,在她心里早就有了一本账。永华村位于衡邵干旱走廊,石漠化严重。在石头缝里零碎分散的土地上,村里人种上了黄花菜。村里的老人告诉李喜圆,永华村从祖辈就开始种植黄花菜,黄花菜曾卖到东南亚和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渔民们出海时随身带干黄花菜,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非常方便。如今黄花菜是村里的支柱产业,可这几年好好的黄花菜却卖不了一个好价钱,愁坏了村里人。村民愁,李喜圆也愁。她急急忙忙出门,就是想找人商量商量怎么办。她知道这个时间大家都在山上摘黄花,干脆直接往山上走。走进黄花地,李喜圆的手就停不下来,一双灵巧的手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左一右,时上时下,很快就摘了一大把黄花,放到申大爷的筐里。她的手不停,嘴巴也不停,向申大爷讨教黄花菜卖个好价钱的法子。她已经在山上的黄花地里走了十天半个月,问了好几十个人,大家的意见五花八门,她都一一记在心里。听的意见和建议多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谱了。她想,永华村的黄花菜想要卖个好价钱,关键在两点:第一,产品必须要过硬,最好用传统方法加工;第二,要抱团发展,最好组建一个合作社,打造品牌。在村里的党员会上,她诚恳地对大家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走好运,都希望自己的黄花菜能有一个好销路。大家想过没有,走运走运,只有走出去才能有好运;销路销路,只有把黄花菜推销出去才会有出路。”一番话说得村里老少都连连点头。日上三竿,天空瓦蓝瓦蓝的,涂抹着一丝一丝的白云,色彩鲜明,像一幅清清爽爽的画。李喜圆没学过美术,也不会作画,但她说自己有一个藏在心底的想法:通过几年的努力,让永华村变成画一样美的地方。“喜宝,吃点东西,休息一下吧。你一个坐办公室的,怕是没吃过这样的苦吧?”申大爷招呼着李喜圆,递给她一袋干粮。新鲜的黄花必须在中午12点以前摘下来,否则就会开花,影响黄花菜的品质。村里人常常夜里两三点钟就打着手电筒来摘黄花,因为没时间回家吃早饭,出来时都带干粮充饥。李喜圆也不客气,说声谢谢就接过干粮,是几块红薯干。“申大爷,我也是农村长大的,插秧、打禾都做过呢。”李喜圆吃了红薯干,似乎恢复了活力,一双手动得更快了:“申大爷,别的村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的。您看,我们村成立黄花菜合作社好不好?”“你说好,肯定好。”申大爷笑呵呵地说:“你见的世面多,看事看得准。”就在这时,李喜圆的手机响了。“喜姐,你好!”电话里传来村民志双的声音。志双快三十岁了,因为手脚协调能力不太好,摘黄花、蒸黄花、晒黄花这些事都做不好。李喜圆给他介绍过几份企业里的工作,他不是觉得做不来,就是嫌太辛苦。年后,李喜圆给他在一家企业找了个仓库保管员的工作,他干了大半年,总算是合了心意。他在电话里告诉李喜圆,公司给他涨工资了,现在每个月能存两千多元钱,算下来一年能存三万元。晚上,月朗星稀。李喜圆终于忙完手头的活儿,被女儿拉着来到村部前面的空坪。她坐在小板凳上,女儿偎依在她的身上,埋怨着她:“妈,你总说永华村这好那好,我都来了这么多天了,只觉得蚊子多,都送了我好多‘红包’了。这穷山村有啥好?”“傻丫头,这里可不穷。”李喜圆轻声说:“这里的黄花菜可是个宝啊,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宝。等村里的合作社建成了,我带你去推销永华的黄花菜,让你看看黄花菜怎么变成致富的金条。”女儿望着她:“妈,你想得可够远的,还想把我给拉上。咱们在这无亲无故,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啊?”李喜圆说:“丫头,你可别说在这里无亲无故,村里的一千多号人都是我们的亲人呢。老人都叫我‘喜宝’,年轻人叫我‘喜姐’,小朋友都叫我‘喜阿姨’,多亲切呀。妈妈在这里虽然累点,可这心里啊,甜着呢。”月色如华,月光无声。静谧的小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