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向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向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向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向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向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向阳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知道下级人民贫苦愚弱得可怜。但是社会本身,复杂万分。什么事情都不是直情径行,所以照这派人的意见,还是一事不办得好。这派人是: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参考答案:C2.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是

①列强扶植袁世凯

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

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

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3.罗斯福在第三次炉边谈话中说:“在战争中,在夜战的朦胧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儿戴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同志们自相射击。”罗斯福这番谈话的意图主要是

A.鼓舞美国人民,坚定人民的信心

B.修改中立法案,支持欧洲的反法西斯战争

C.呼吁农民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

D.希望企业与政府合作,接受政府调节参考答案:D4.唐朝坊市制将城市中各类建筑划分成一定的地理空间,其街道布局的指导思想是“畦分棋布,间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这反映出唐朝A.在城市规划上注重实用性B.特别强化城市的政治功能C.坊市制属封闭型管理模式D.是历代坊市制发展的顶峰参考答案:C从材料“坊市制将城市中各类建筑划分成一定的地理空间”“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中可以分析出唐朝坊市制将城市居民分区居住并保持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唐朝对“市”的严格管理和城市的规划,故A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唐朝坊市制的地位,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信息材料“坊市制将城市中各类建筑划分成一定的地理空间”“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5.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这种怪相被打破得益于

A.责任内阁制的正式形成

B.两党制的充分发展C.1832年议会改革的实施

D.英国宪章运动的推动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1830年,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下,英国再次掀起改革运动高潮。适应了工业革命需要,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防止独裁统治,还得以和平方式解决利益纠纷,避免暴力冲突。所以说,“……,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这种怪相被打破得益于:1832年议会改革的实施,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6.《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

学知识可以判断,它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A、C、D选项都不能准确表达题意,故排除。7.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参考答案:A【考点】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中国的农民深受剥削和压迫,而根据地的农民却被当做“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所以“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可见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富有抗日的热情,A正确;

B错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所以并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错误,材料中的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革命无关;

D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国民党影响的问题;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农民被赋予公民的权利,所以积极性被激发出来。8.2013年是朝鲜战争结束60周年。这场战争A.爆发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之后

B.实质上是华约与北约的较量

C.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热战”

D.导致朝鲜半岛分裂参考答案:G1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冷战”C

解析: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以1955年华约的形成为标志,A、B项排除。朝鲜战争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在亚洲的“热战”。D项朝鲜半岛的分裂是二战的产物。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朝鲜战争的性质的准确把握。9.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唐朝中央机构的运行情况。是要经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先经过草拟---审批---执行,对皇帝和丞相的政令进行审批的只在门下省。由此可以分析魏征任职门下省。故选A。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起草诏书的情况;CD项错误,唐朝以分权得以集权,还是君主专制统治。10.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参考答案:B考点: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文字中不难发现从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在二级制和三级制之间来回变更,这反映出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所以答案选B,AC两项与表格文字内容无关,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强调地方行政编制变法不符。11.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这说明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的传入参考答案:D12.明清时期的货币与以往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货币体系有所不同,其特点是A.货币铸造权收归中央

B.统一使用带有年号的圆形方孔钱C.规定以重量作为货币名称

D.已成为世界货币体系的组成部分参考答案:13.“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使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材料反映出()A.神权时代的德国社会状况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C.启蒙运动时期的反对专制

D.宗教改革时期“与上帝对话”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神权时代一般是指中世纪,中世纪的德国社会状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在肯定上帝创世说的同时,亚当作为人的祖先,拥有尊荣,自我创造的能力,肯定人性,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是批判封建专制及宗教体系为对象,树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是改革天主教,在教义中倡导信仰得救,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4.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争所不当争”是指A.五口通商B.协定关税C.治外法权D.公使驻京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和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道光年间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自我封闭、拒绝融入世界都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当之举,各国之间必须加强政治、经济的交流和交往。“五口通商”和“公使驻京”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做法,我们不应对这些问题过多的纠缠;但“公使驻京”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的皇帝是咸丰。而B和C项是涉及维护国家的主权问题,这是我们必须争取而不应该随意放弃的权力。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5.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这一时间段可表述为()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3世纪前期D.公元前3世纪后期参考答案:D【考点】秦朝的统一【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可表述为公元前3世纪后期,所以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公元纪年,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将公元前的时间换算成世纪要加一,年代越小越靠后。16.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最有可能是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一年26.632.141.3第二年27.234.338.5第三年28.836.734.5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参考答案:D17.《旧唐书·郑注传》记载:“上(文宗)访以富人之术,(郑注)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其法,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命使者主之。”材料反映了:A.唐朝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B.唐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C.唐朝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参考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题考查阅读文言文,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引文“乃以榷茶(茶叶专卖制度)为对”“欲以江湖百姓茶园,官自造作,量给值分”等信息可知政府要实行茶叶专卖制度,把老百姓的茶园都征用,官府管理采收,制作,贩卖茶叶,最后茶农只能赚到卖苦力的钱,也就是封建官府与百姓争夺茶利的现象,由此分析可知D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18.陈独秀在谈到两党合作方式时说:“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这表明A.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B.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C.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反映中共迫于第三国际的压力,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排除A;中共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说明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选C;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既有错误的又有正确的,排除B;陈独秀排斥的是党内合作方式,而非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D。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

)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参考答案:D20.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而其中“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继续强化了皇权专制

B.规范了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参考答案:A21.仔细观察下表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已成交高中档车已成交低档车未成交小计信贷26.311.223.961.4现金20.96.211.538.6累计47.217.435.4100

(转引自《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给社会带来的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参考答案:C2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是A.任命文官做知州

B.创立三省六部制C.实行节度使制度

D.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参考答案:A唐代地方实行节度使,权力较大导致后来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宋代为了防止地方武将掌握实权对抗中央,利用文臣管理地方,故A正确;B是中央中枢机构变革;C是唐朝地方实行制度;D是北宋解决皇权和相权矛盾的措施。23.胡适曾说:“《春秋》那部书,只可当做孔门正名主义的参考书看,却不可当做一部模范的史书看。后来的史家把《春秋》当做作史的模范,便大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的宗旨在于‘说真话,记实事’。”胡适认为《春秋》A.其史学价值仅限于儒学

B.编写体例不合规范C.其编撰目的背离客观原则

D.选材记事范围狭窄参考答案:C考察治史之目的。《春秋》所主张的为贤者讳、为君者讳明显违背了历史的宗旨在于“说真话,记实事”的原则,有违客观事实,这是不可取的。故应选C。24.1914年的一份中国报纸在一则告示中说道:“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他哪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圣人。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

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

A.劝导大家剪掉辫子

B.倡导移风易俗

C.批判儒家传统道德

D.鼓吹反满革命参考答案:A2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参考答案:D26.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采取了()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调节农业生产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参考答案:B27.肯尼斯·沃兹是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荣誉教授,他于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有可能涉及的史实有①欧共体成立②北约、华约的成立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墙修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B28.1878年,用钨丝制作的白炽灯泡在巴黎世博会展出。它的发明者是()A.富尔敦 B.牛顿 C.爱迪生 D.诺贝尔参考答案: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成就和对爱迪生的发明成就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用钨丝制作的白炽灯泡的发明者是爱迪生,故C项正确.富尔敦在1807年发明汽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牛顿是17世纪的经典力学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诺贝尔主要发明炸药,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29.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参考答案:B30.明清时期,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如规范本镇本行业交易活动的行会、维持治安的保甲、负责慈善事业的义庄等,事类不一,互不统属。这表明明清时期A.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B.商人自治引起了基层行政体系的改变C.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传统基层治理模式相结合D.封建国家放松了对基层社会的管控参考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江南市镇自发形成了各类功能性自治组织”其中包括一些对基层的管理,故C选项符合题意。江南地区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材料体现不出来,A选项排除。商人自治材料不体现,B选项排除。封建国家对基层的态度材料没有涉及,D选项排除。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最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材料三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参考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3)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一“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官范围、选拔方式、评选标准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阶层流动、统治基础、行政效率等方面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背景,根据材料二“清末新政……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危机、科举改革、新式学堂、留学潮、民国政治等方面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3)意义,根据材料三“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事制度、人才选拔、干部队伍等方面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唐六典》对县官职掌明确规定:“京畿及天下诸县令之职,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县官的职能决定了他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如)明代规定:“外官知州、推官、知县,由进士选。”——鹿谞慧《中国县制沿革述略》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不得抄原文),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材料三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以此治国者,莫不皆然。夫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有条而不紊。至于今日,一切荡然无有存者。积尊累重,以居乎其上。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2)据材料三,概括作者赞同的地方基层治理举措,分析其政治意图。材料四明隆庆元年,吏部按皇帝命令,“将天下府州县大小繁简冲僻难易细加重访,逐一品第”,而后按品第的结果重划三等,“量才授任各官,考语奖荐同在优列者,先尽上等府州县升擢行取,次及中等,次及下等。”到了清雍正年间,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依照四字考语缺位的不同来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3)政区的分等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一个重要侧面。结合材料三、四,指出古代政区分等标准的变化趋势。据材料四,简述政区分等的重要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古代地方县域治理的历史借鉴价值。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郡级官员分工负责;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定期实行分级考核。,主要职责:教化百姓;扶弱济贫;执掌司法。原因:统治者的高标准要求;科举制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2)举措:建立完备的乡官制度;乡官参与县政。政治意图:提倡地方分权。(3)变化:从户口多少到以冲繁疲难为依据。重要作用:有利于中央选贤任能,进行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4)借鉴价值:提高地方官员的执政素质;重视县下基层行政机构的建设;依据县情科学治理。【详解】(1)根据材料“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可知秦朝郡县制的内容是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根据材料“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可知郡级官员分工负责;根据材料“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可知郡县官吏须服从中央统一调动;根据材料“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可知定期实行分级考核。根据材料“皆掌导扬风化,抚黎氓,……养鳏寡,恤孤穷,审查冤屈,躬亲狱讼,务知百姓疾苦。”可知唐朝县令的主要职责是教化百姓;扶弱济贫;执掌司法。根据材料“自隋、唐之后,各代对于县官的文化要求都作了硬性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以后县官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主要是统治者选拔人才标准的提高和科举制的影响。(2)根据材料“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可知建立完备的乡官制度;根据材料“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可知乡官参与县政。根据材料“而下无与分其职者。兴亡之涂,罔不由此。”可知作者的政治意图是提倡地方分权。(3)根据材料“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可知秦朝的行政区划的划分以人口多少为依据;根据材料“到了清雍正年间,代之以起的是直接以冲繁疲难作为分等的标准”可知明朝的行政区划以冲繁疲难为依据。根据材料“依照四字考语缺位的不同来对官员进行量才使用”可知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中央选贤任能,进行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4)结合秦朝、明清的地方管理措施分析可知,我们需要借鉴的经验需要从提高地方官员的执政素质、重视县下基层行政机构的建设、依据县情科学治理等角度分析。33.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时期史实秦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隋唐唐朝高丽了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宋元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明清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说明需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在秦汉时期开始从封建制向官僚制过渡,但这也仅指行使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形式即官制而言的,至于具有行政管理技能的官员和理性的法律这两点,在秦汉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都一直尚付阙如,致使中国早期的官僚制萌芽一直未能发展为现代的官僚制。——马克斯·韦伯材料二(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