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社会教案_第1页
文化与社会教案_第2页
文化与社会教案_第3页
文化与社会教案_第4页
文化与社会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与社会教案【篇一:《社会生活与文化》教案】《社会生活与文化》—公开课教案陈桂芳2014.1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讨论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沟通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宋元时期传统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及盛极一时的宋词元曲.教学难点: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形成原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对宋代(元代)的总体印象。”展示课题,直观浏览宋元生活场景图片;阅读教材p111,了解宋元社会生活概况,并概括出教材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阶层2、日常生活3、节日活动4、都市娱乐。)(二)宋元社会生活。讨论探究案例:故事a:南宋绍兴府有一个老员外庆祝六十寿辰,四个女婿都来贺寿。酒席宴上,四个女婿以桌上酒菜为题,劝说老员外去自己家里住。大女婿摇头晃脑地说:“壶之中有酒泱泱,碟中有菜乎香香;老泰山者,东床再生父母也??”二女婿说:“大壶里倒酒你喝酒,大碗里盛饭你吃饭,吃不饱你再吃我带来的大鸡蛋!”三女婿说:“白瓷碗里盛鱼虾,青瓷盘里装西瓜,装不下还有我烧的大青花。”四女婿说:“一壶老酒三贯三,满桌饭菜三两三,半斤八两一边多,大家吃酒我买单。”请从四位女婿的话中,分析他们分别属于士、农、工、商中的哪一类。老员外会喜欢哪一个女婿,为什么呢?故事b:老员外喜欢大女婿,二女婿不服气,说:“爹,吃完饭,先接你老到俺们城外赵家庄住几天,你老看俺乡村好,你老就住,你老看俺乡村不好,你老就走,咋样?”日月穿梭,光阴如箭,转眼到了年底:老员外和众人要向二女婿告辞,回家过年,二女婿死活不答应,非要大伙在赵家庄过年。大年初一早上,老员外和众人被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起来一看,门外到处在放炮,二女婿正站在门口帖对联,边大声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边向爹拜年。故事反映了农村哪些风俗习惯?故事c:老员外听罢,笑着说“这乡下过年果然很热闹。”二女婿插嘴说:“老员外,你老要住到五月单五,七月初七??还有热闹可看呢!”老员外问二女婿怎么个热闹法。同学们,谁能替二女婿回答这个问题呢?故事d:老员外打算在赵家庄长住下去,可其他三个女婿就是不答应,非要老员外跟他们到都城临安住些日子再做决定,老员外拗不过这三个人,只好跟着他们到了临安。到了临安一看,果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不同凡响。那临安有什么热闹?总结:(结合图片放映)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数里。(——吴自牧《梦梁录》)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绘宋朝的生活:“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位马夫。”(三)宋元文化。学生阅读教材p112—113:概括宋元文化的成就;宋代文化及文人的特点;宋元戏曲发展背景及概况。通过朗读和分析名词名曲等,体验宋词元曲。(四)共同关注。回顾课题,“请分别用一词概括宋元生活生活、文化的总体概况。”思考探究: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宋元朝时期人们的世俗生活会如此丰富多彩?(五)结束语。远处传来铿锵豪放的大江东去,关汉卿悲愤欲绝的演绎着千古奇冤,寻寻觅觅时,断肠人已在天涯!当风花雪月的文化走进下里巴人的世俗生活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着中国文明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我们今天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包括今天我们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学习,都得益于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支撑着民族伟大而坚强的集体灵魂。五.课后评析:本课用故事串联宋元社会生活的教学、用朗读等方式感受宋词元曲的成就,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宋元的社会生活与文化!【篇二: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教学设计主备:高二政治组郑运娥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2)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增强文化竞争意识,树立反对文化版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二..教学的重、难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综合探究法,采用多媒体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模块课题高中政治的四个模块内容高一已学的必修一经济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本学期要学习必修三导入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二)介绍学习文化生活的目的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属于精神范畴)。文化的重要性.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看,对于每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来说,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从个人角度看,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文化同经济、政治一样重要,都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用优秀的文化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三)介绍文化生活的结构文化生活四个单元,是按第一单元是什么、第二单元为什么、第三单元怎么看、第四单元怎么办这样的逻辑思维展开分析的。我们的教学就先从什么开始。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多媒体展示一组关于“中国结”的图片,先让学生体味我国的传统文化,导入第一课时体味文化一.合作探究:学生阅读教材p4—9,组内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问题,每组派代表来展示本组学习的成果。.文化现象有什么特点?.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文化的形式有哪些?.文化有什么作用?.你喜欢哪些文艺节目?.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爱的文艺节目?.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物质产品属于文化吗,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洞里,发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小女孩,她们的外表是人形,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走,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物,且咧嘴示警。狼孩有文化吗?为什么?9.我们现在怎么知道古代的文化是怎样的呢?二.讲授新课(一)文化“万花筒”展示三组图片:一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二组:我国古代的文化三组:不同地方的吃、行文化思考: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文化生活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二).文化是什么.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谈一谈: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物质产品属于文化吗,为什么?参考:(1)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属于文化。(2)而人类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产品,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所以在人类精神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也是文化,如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场、音乐厅、书店、体育馆、电影院等,都是文化景观。展示古树土堡图片并思考:上面古树土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点拨:古树土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练一练: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2)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4)大汶口文化遗址(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6)克隆技术(7)伦理道德观念(8)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9)乡镇企业(10)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11)苏州园林(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参考:(3)(4)(5)(6)(7)(11)(12)自然现象:(1)(2),经济现象:(8)(9),政治现象:(10)(13)方法指津: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如交换、分配);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思考:20世纪20年代,一对牧师夫妇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乡间山洞里,发现了两个野外生长的小女孩,她们的外表是人形,却具有狼的习性,不能直立行走,昼伏夜出,用舌头舔食食物,且咧嘴示警。狼孩有文化吗?为什么?.每个人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实践和教育获得的。我们现在怎么知道古代的文化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看书,参观古建筑、参观历史文物来了解古代的文化情况。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谈一谈:阅读教材p7的“公交车上的风波”图片,你认为,这两个镜头中西装革履的男青年和稚气未脱的学生,谁更有“文化”?结论:有些人很有文化但不一定文明,有些文明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易混知识:1)区分文化与文明文化(culture):与“自然”相对,包括人类精神活动的积极成果和消极成果。文明(civilization):与“野蛮”相对,文明是文化中积极、进步和合理成分。2)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日常生活中讲的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它们不是一回事。合作探究:文化的力量不是抽象和虚无缥缈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汶川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首小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唤起多少人对生命的敬畏;一曲短歌《生死不离》不胫而走,催下多少爱怜的泪水;一台晚会《爱的奉献》,49个国家和地区争相播放,创造了5.5亿的国内收视纪录,现场募得15.1亿元的善款??合作探究:案例说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学生讨论得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三).文化的力量.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静态-: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动态: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力量上.文化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作用(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⑵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⑶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精神力量体现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积累、文化潜力、文化活动和文化发展水平,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所以我国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老师寄语: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吧。课后实践主题:校园周边的文化要求:自己去调查、搜集、整理校园周边存在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现象,并写出宣传积极文化,改革消极文化的方案。课堂反馈.(2011年学考)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b)a.到市场上购物b.参观历史博物馆展览c,到银行贷款买房d,参加居委会选举.(2012年学考)文化可以凝聚一座城市,可以提升一座城市。当前我国各地纷纷打造城市精神,这是因为(b)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它能促进城市的发展③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决定城市的经济发展④文化作为软实力,它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竞争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2年安徽高考)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b)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一)回顾导入:复习提问:1.什么是文化?2.文化的力量是什么?合作探究一:阅读教材p9—11,组内同学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问题:.请对下述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①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②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③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④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⑤就交通管理或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⑥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动。⑦旁听一次听证会。.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它们是怎么影响的?.文化与经济、政治是怎样相互交融的?.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如何?我国如何应对?(二)讲授新课.相互影响:在经济基础上合作探究二:1893年,郑观应最早提出了在中国举办世博会的设想。1910年,南阳劝业会召开时,更有人提出中国应在不久的将来举办“全球大博览会”。对于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而言,这些设想只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型世界博览会,也是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举办世博会,对中国而言,可谓“百年梦圆”。对中国而言,“百年梦圆”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道理?(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归纳:“百年梦圆”的原因:1.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国家的富强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了物质基础。.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许多国际事务将难以顺利进行。结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世博会是各国经济政治的“晴雨表”,是大国发展的“助推器”。世博会不仅是一次展示各国、各地区科技、文化特色的盛会,其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据专家估算,上海世博”产出影响”794・77亿元、“文化消费”468・64亿元,其经济产出效益抵得上3个北京奥运会的效益。世博会还是一个外交盛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平台。“和谐世界,从邻开始”。我们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大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结论:虽然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是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2)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篇三:高二政治教案人教版文化生活教案全册】前言【教学目标】1、明确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2、了解阅读《文化生活》的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必修一《经济生活》和必修二《政治生活》涉及经济、政治两大领域,必修三《文化生活》则涉及文化领域。〈讲授新课〉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读书讲“校园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穿衣讲“服饰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出门讲“旅游文化”??时时在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洗礼。然而“熟知非真知”,我们的生活虽与文化联系非常紧密,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深入研究过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发展经历怎样的过程?怎样看待中华文化的精髓?怎样进行文化建设?这是《文化生活》要探究的主要内容。经济生活的主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建设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精神世界的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当然也包括文化建设。1、文化的重要性(1)对个人(2)对民族和国家2、学习《文化生活》的意义(1)了解当前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获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提高文化赏析、文化修养的水平,理解文化传承、交融、创新的意义。(2)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道理。(3)知道中特文化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学会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5)认识到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阅读教材的方法(1)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1(2)正文、辅助文的要求不同。(3)综合探究课是帮助你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看目录,知道《文化生活》分为四个单元,其中第一、二单元讲述文化一般,第三、四单元讲述中华文化。然后重点分析第一单元,指明其地位作用(起始、基础)和主要内容(两课四框一综合探究,按“从社会发展文化”和“从人的发展看文化”两条主线,呈现相关内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一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二)文化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2)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静态:精(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4)文化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5)还要注意区分“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与文明相近,用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运动。例如考古学中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生活”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