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生物合成课件_第1页
DNA的生物合成课件_第2页
DNA的生物合成课件_第3页
DNA的生物合成课件_第4页
DNA的生物合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DNA的生物合成

(复制)

DNAReplication第十一章DNA的生物合成

(复制)

DNAReplic1DNARNA蛋白质复制复制转录反转录翻译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DNARNA蛋白质复制复制转录反转录翻译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2DNA的生物合成:细胞内合成DNA的过程1、复制:以DNA作为模板指导的DNA合成,即将DNA携带的信息传至子代DNA。2、反转录:DNA合成也可以RNA为模扳指导合成作用,见于RNA病毒。3、修复合成:当各种因素引起DNA损伤时,损伤DNA可修复合成,校正错误,完成正确合成,以保持DNA结构的稳定性和遗传信息的准确性。DNA的生物合成:细胞内合成DNA的过程3第一节DNA复制一、复制的特征(一)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两个子代分子中各有一条链来自亲代,各有另一条新合成的链,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提问]DNA的合成是否为全保留复制方式?DNA的合成是否为混合式复制方式?DNA的合成是否为半保留复制方式?[实验证据]:1957年M.Meselson和F.W.Stahl用大肠杆菌为材料,在含15N和14N的NH4cl中培养证实了半保留复制方式。(图11-1)Cscl梯度离心的结果。(图11-2)第一节DNA复制4(二)复制的起始点与方向亲代DNA开链,复制起始点呈叉型移动。(图11-3)1、复制起始点:DNA复制要从DNA分子的特定部位开始,此部位称复制起始点。(图11-3加)原核:仅含一个,约245bp,特殊的重复序列。真核:多个起始点例:酵母17号染色体含400个。2、复制方向:含三种机制2个起点,2个叉,各合一条链(腺病毒)。一个起点一个叉,同方向合成两条链(质粒ColEI一个起点2个叉,不同方向合成两条链,此为常见方式。(图11-4)(二)复制的起始点与方向5(三)半不连续合成semidiscontinuousreplication

在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链是不连续合成。体内仅含催化5’3’合成的DNA酶。60年代冈琦片段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合成5’3’前导链(leadingstrand)是连续的,方向与复制叉一致。合成3’

5’随从链时,方向与叉相反,合成不连续,各片段连成一条链。(图11-5)(三)半不连续合成semidiscontinuousre6二、复制过程和参与酶及因子(一)复制的起始(分两步)1、螺旋的松弛与解链(1)拓扑异构酶---能改变DNA空间构型的酶作用:DNA复制时松弛超螺旋,以利复制叉的行进及DNA合成,合成后再引向超螺旋。功能:不清楚,可催化体外拓扑异构化反应,分两型。二、复制过程和参与酶及因子7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I)作用:(图11-6加)松弛超螺旋,不需ATP,

机制:切开环状一条链打结与解结环状双链DNA的合成环连与解环连原核:对负超螺旋正真核:对正、负均有作用。拓扑异构酶II----旋转酶(gyrase)作用:松弛超螺旋松+ATP

超(-)切开环状两条链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I)8打结与解结环连与解环连(图11-6)(2)解链酶(helicase)------复制蛋白rep作用:ATP供能时,解开DNA双链。原核:编码解链酶的基因是dnaB,DnaB表示蛋白产物。前导链结合rep蛋白,随从链结合解链酶II

(图11-7)。(3)单链结合蛋白-singlestrandbindingprotein-SSB作用:SSB与解开DNA单链结合,保护稳定DNA。与新复制DNA单链结合,以防降解。超螺旋DNA拓扑酶松弛解链酶解开双链SSB复制开始打结与解结92、引发(需引发酶及引发前体参与)(1)引物酶(primase)作用:以DNA为模板,自5’3’合成RNA小片段,3’末端为-OH,长短:十几到几十个核苷酸。原核:dnaG基因编码DnaG蛋白即引物酶。(2)引发前体(preprimosome)由多种蛋白因子组成复合物。作用:合成RNA引物,沿随从链复制叉的行进方向移动,在不同部位,合成RNA引物。总结:合成RNA引物,在引物3’-OH末段进行DNA片段合成。(表11-1)(二)DNA链的延长反应体系:DNA模板,DNA聚合酶,

dNTP,引物,Mg2+离子

2、引发(需引发酶及引发前体参与)10过程:引物3’-OHdNTPppi引物-dNMP反应式:DNA+dNTP(DNA)n+1+ppi反应机理:(图11-8加1)磷亲核攻击。真核与原核中DNA聚合酶(DNApolymorase-DNApol有几种类型,作用方式相同,但各具特性及功能。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3种)(1)pol:催化5’3’的聚合作用,合成20个核苷酸即离开模板,填充空隙。有3’5’外切酶活性,去除错误碱基的校对作用。有5’3’外切酶活性,去除RNA引物及修正错误碱基。(图11-8加2)(2)pol:5’3’

DNA合成及3’5’外切过程:引物3’-OHdNTPppi引物-11酶活性,体内功能不清楚。(3)polⅢ:DNA链延长起主要作用,细菌中1000dNTP/秒加入。3’5’外切酶活性,校对作用,与pol配合错误率降至10-6。(图11-8)(图11-9)(表11-2)(4)DNA复制的保真性: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功能。聚合酶对错误碱基的校读(proofread)作用。2、真核生物DNApol特性与大肠杆菌相似,共五种:(表11-3)pol:催化前导链及随从连的合成,需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proliferatatingcellnucleusantigen-PCNA)的参与。酶活性,体内功能不清楚。12Pol:与引发酶配合,参与随从链的合成。RFA(replicationfactorA):DNA延长中RFA与单链结合起到SSB的作用。(三)终止连接酶(ligase):作用--使相邻的DNA片段,以3’5’

磷酸二酯键相连,需ATP。反应原理:(图11-10)

P5’-DNAE-AMPE+ATPE-AMP中间体

E-AMP-5’DNADNA-3’-op-5’-DNAHo-3’-DNA

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随从链在连接酶作用下连成一条链。拓扑酶DNA复制后DNA超螺旋装配成染色体(图11-11)Pol:与引发酶配合,参与随从链的合成。13三、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1、复制速度:是原核的1/10,但复制起始点多。2、引物和冈琦片段小于原核,引物为10个,片段100~200;原核引物十几~几十,片段1000~2000。3、复制需DNApol及多种因子参加,pol

pol在核内起主要作用。4、pol为线粒体复制酶。5、DNA复制位于细胞周期的S期。第二节反转录作用(reversetranscription)RNA指导下的DNA合成作用,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催化下,由dNTP聚合成DNA的作用,新生DNA分子存有RNA基因组的信息。[体系]RNA模板、反转录酶、引物tRNA、dNTPZn2+三、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14一、反转录酶过程[背景]:1970年Temin等人自Rous肉瘤病毒(RSV)中发现一种酶,此酶催化RNA合成DNA,合成方向5’3’。[反转录酶]:作用:1、RNA指导的DNA合成。2、RNA水解反应。3、DNA指导的DNA合成。特点:无外切酶活性,转录错误率高2X104。图11-12二、反转录酶病毒(retrovirus)性质:一类RNA病毒,含反转录酶,因致癌又称RNA肿瘤病毒。如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引起AIDS。1、组成:核心RNA,蛋白外壳。一、反转录酶过程152、病毒生活周期:早、晚两期早期:进入细胞后放出病毒RNA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晚期:转录和翻译。例1、RSV基因结构图,全长10kb(图11-13)1、gag:编码四种病毒核心结构蛋白。2、pol:编码反转录酶。3、env:编码外壳蛋白。4、src:编码的蛋白引起细胞转化。5、LTR:调节表达序列。例2、HIV:感染人T4淋巴细胞,使病人丧失免疫能力,死于感染。基因结构含gag、pol、env和两个LTR,功能同RSV。2、病毒生活周期:早、晚两期16不同:另含Sor、Trs、tat及3’orf,这四种基因变异速度快,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三、意义1、补充了中心法则。2、加深了对RNA病毒致癌、致病的认识。3、利用反转录酶,进行基因操作,制备cDNA。不同:另含Sor、Trs、tat及3’orf,这四种基因变异17四端粒酶(Telomerase)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叫端区,含重复序列TTTGGG。[组成]:RNA(含端区重复序列约1.5拷贝)蛋白质[作用]:可作为反转录酶,以含端区DNA重复序列拷贝的RNA作模板,合成端区DNA片段。(图11-14)[生物学意义]:1、合成端区,保证染色体复制的完整性。2、保护DNA末段降解及相互融合。第三节DNA的修复合成意义:DNA复制中的错误若保留下来,在体细胞将影响功能;在性细胞将影响后代,体内的修复系统保证了DNA复制的高度精确性。四端粒酶(Telomerase)18一、突变的意义1、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2、基因型改变。(表型不变)3、致死性的突变。(消灭病原体)4、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二、突变的因素及类型1、DNA损伤因素:物理---紫外线化学---诱变剂2、DNA损伤类型:(表11-4)(1)环丁基二聚体:相邻dTTP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合成。大肠杆菌、酵母含光化酶,可切开环丁基环,反应需要光。(2)脱嘌呤作用:正常体内即有碱基与核糖的糖苷键断裂嘌呤脱落。一、突变的意义19(3)脱氨基作用:常发生在嘧啶。例如:胞嘧啶脱氨基尿嘧啶使C:G改为U:G.(图11-15)三、DNA损伤修复机制1、光修复:略2、切除修复:先切除DNA损伤序列,再合成补充切除的片段。[参与的因子]UvrA、UvrB、UvrC(图11-16)3、重组修复:切除错误片段,自另一条复制好的链中找相应片段补充。反应需要RecA等蛋白参与。4、SOS修复:DNA损伤后,应急诱导产生的修复作用称SOS修复,此系统由十几个修复蛋白组成。调控蛋白LexA参与此系统的启动。四、真核生物DNA损伤的修复(3)脱氨基作用:常发生在嘧啶。例如:201、DNA修复缺陷疾病。(表11-5)2、酵母的紫外损伤修复系:RAD(radiationsensitive,RAD)基因:(1)rad3基因:编码解链酶(2)rad10基因:编码蛋白与大肠杆菌UvrA及UvrC蛋白的序列相似,提示与大肠杆菌DNA修复机制相似。1、DNA修复缺陷疾病。(表11-5)21DNA的生物合成课件22

图11-2CsCl梯度离心

23

图11-3复制叉

24

11-3-1DNA复制起始点

25DNA的生物合成课件26DNA的生物合成课件27

图11-6拓扑酶I及II的作用特点

28

图11-7rep解链酶

29

图11-8-1DNAPol催化的链延长反应DNAPol肽链上具有三核酶活性区图11-8-130图11-8DNAPolIII的二聚体作用DNA的生物合成课件31

图11-9DNAPolIII催化前导链与随从链的合成图11-9DNAPolIII催32

图11-6大肠杆菌中DNA聚合酶DNA的生物合成课件33

表11-3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图11-10连接反应

34

图11-11复制全程DNA的生物合成课件35

图11-13RSV与HIV基因图

36

图11-14端粒酶DNA的生物合成课件37

表11-5与DNA修复缺陷有关的疾病DNA的生物合成课件38

图11-15损伤机制DNA的生物合成课件39DNA的生物合成课件40第十一章DNA的生物合成

(复制)

DNAReplication第十一章DNA的生物合成

(复制)

DNAReplic41DNARNA蛋白质复制复制转录反转录翻译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DNARNA蛋白质复制复制转录反转录翻译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42DNA的生物合成:细胞内合成DNA的过程1、复制:以DNA作为模板指导的DNA合成,即将DNA携带的信息传至子代DNA。2、反转录:DNA合成也可以RNA为模扳指导合成作用,见于RNA病毒。3、修复合成:当各种因素引起DNA损伤时,损伤DNA可修复合成,校正错误,完成正确合成,以保持DNA结构的稳定性和遗传信息的准确性。DNA的生物合成:细胞内合成DNA的过程43第一节DNA复制一、复制的特征(一)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两个子代分子中各有一条链来自亲代,各有另一条新合成的链,这种复制方式叫半保留复制。[提问]DNA的合成是否为全保留复制方式?DNA的合成是否为混合式复制方式?DNA的合成是否为半保留复制方式?[实验证据]:1957年M.Meselson和F.W.Stahl用大肠杆菌为材料,在含15N和14N的NH4cl中培养证实了半保留复制方式。(图11-1)Cscl梯度离心的结果。(图11-2)第一节DNA复制44(二)复制的起始点与方向亲代DNA开链,复制起始点呈叉型移动。(图11-3)1、复制起始点:DNA复制要从DNA分子的特定部位开始,此部位称复制起始点。(图11-3加)原核:仅含一个,约245bp,特殊的重复序列。真核:多个起始点例:酵母17号染色体含400个。2、复制方向:含三种机制2个起点,2个叉,各合一条链(腺病毒)。一个起点一个叉,同方向合成两条链(质粒ColEI一个起点2个叉,不同方向合成两条链,此为常见方式。(图11-4)(二)复制的起始点与方向45(三)半不连续合成semidiscontinuousreplication

在DNA复制过程中,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链是不连续合成。体内仅含催化5’3’合成的DNA酶。60年代冈琦片段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合成5’3’前导链(leadingstrand)是连续的,方向与复制叉一致。合成3’

5’随从链时,方向与叉相反,合成不连续,各片段连成一条链。(图11-5)(三)半不连续合成semidiscontinuousre46二、复制过程和参与酶及因子(一)复制的起始(分两步)1、螺旋的松弛与解链(1)拓扑异构酶---能改变DNA空间构型的酶作用:DNA复制时松弛超螺旋,以利复制叉的行进及DNA合成,合成后再引向超螺旋。功能:不清楚,可催化体外拓扑异构化反应,分两型。二、复制过程和参与酶及因子47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I)作用:(图11-6加)松弛超螺旋,不需ATP,

机制:切开环状一条链打结与解结环状双链DNA的合成环连与解环连原核:对负超螺旋正真核:对正、负均有作用。拓扑异构酶II----旋转酶(gyrase)作用:松弛超螺旋松+ATP

超(-)切开环状两条链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I)48打结与解结环连与解环连(图11-6)(2)解链酶(helicase)------复制蛋白rep作用:ATP供能时,解开DNA双链。原核:编码解链酶的基因是dnaB,DnaB表示蛋白产物。前导链结合rep蛋白,随从链结合解链酶II

(图11-7)。(3)单链结合蛋白-singlestrandbindingprotein-SSB作用:SSB与解开DNA单链结合,保护稳定DNA。与新复制DNA单链结合,以防降解。超螺旋DNA拓扑酶松弛解链酶解开双链SSB复制开始打结与解结492、引发(需引发酶及引发前体参与)(1)引物酶(primase)作用:以DNA为模板,自5’3’合成RNA小片段,3’末端为-OH,长短:十几到几十个核苷酸。原核:dnaG基因编码DnaG蛋白即引物酶。(2)引发前体(preprimosome)由多种蛋白因子组成复合物。作用:合成RNA引物,沿随从链复制叉的行进方向移动,在不同部位,合成RNA引物。总结:合成RNA引物,在引物3’-OH末段进行DNA片段合成。(表11-1)(二)DNA链的延长反应体系:DNA模板,DNA聚合酶,

dNTP,引物,Mg2+离子

2、引发(需引发酶及引发前体参与)50过程:引物3’-OHdNTPppi引物-dNMP反应式:DNA+dNTP(DNA)n+1+ppi反应机理:(图11-8加1)磷亲核攻击。真核与原核中DNA聚合酶(DNApolymorase-DNApol有几种类型,作用方式相同,但各具特性及功能。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3种)(1)pol:催化5’3’的聚合作用,合成20个核苷酸即离开模板,填充空隙。有3’5’外切酶活性,去除错误碱基的校对作用。有5’3’外切酶活性,去除RNA引物及修正错误碱基。(图11-8加2)(2)pol:5’3’

DNA合成及3’5’外切过程:引物3’-OHdNTPppi引物-51酶活性,体内功能不清楚。(3)polⅢ:DNA链延长起主要作用,细菌中1000dNTP/秒加入。3’5’外切酶活性,校对作用,与pol配合错误率降至10-6。(图11-8)(图11-9)(表11-2)(4)DNA复制的保真性: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聚合酶对碱基的选择功能。聚合酶对错误碱基的校读(proofread)作用。2、真核生物DNApol特性与大肠杆菌相似,共五种:(表11-3)pol:催化前导链及随从连的合成,需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PCNA(proliferatatingcellnucleusantigen-PCNA)的参与。酶活性,体内功能不清楚。52Pol:与引发酶配合,参与随从链的合成。RFA(replicationfactorA):DNA延长中RFA与单链结合起到SSB的作用。(三)终止连接酶(ligase):作用--使相邻的DNA片段,以3’5’

磷酸二酯键相连,需ATP。反应原理:(图11-10)

P5’-DNAE-AMPE+ATPE-AMP中间体

E-AMP-5’DNADNA-3’-op-5’-DNAHo-3’-DNA

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随从链在连接酶作用下连成一条链。拓扑酶DNA复制后DNA超螺旋装配成染色体(图11-11)Pol:与引发酶配合,参与随从链的合成。53三、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1、复制速度:是原核的1/10,但复制起始点多。2、引物和冈琦片段小于原核,引物为10个,片段100~200;原核引物十几~几十,片段1000~2000。3、复制需DNApol及多种因子参加,pol

pol在核内起主要作用。4、pol为线粒体复制酶。5、DNA复制位于细胞周期的S期。第二节反转录作用(reversetranscription)RNA指导下的DNA合成作用,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催化下,由dNTP聚合成DNA的作用,新生DNA分子存有RNA基因组的信息。[体系]RNA模板、反转录酶、引物tRNA、dNTPZn2+三、真核生物复制的特点54一、反转录酶过程[背景]:1970年Temin等人自Rous肉瘤病毒(RSV)中发现一种酶,此酶催化RNA合成DNA,合成方向5’3’。[反转录酶]:作用:1、RNA指导的DNA合成。2、RNA水解反应。3、DNA指导的DNA合成。特点:无外切酶活性,转录错误率高2X104。图11-12二、反转录酶病毒(retrovirus)性质:一类RNA病毒,含反转录酶,因致癌又称RNA肿瘤病毒。如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引起AIDS。1、组成:核心RNA,蛋白外壳。一、反转录酶过程552、病毒生活周期:早、晚两期早期:进入细胞后放出病毒RNA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晚期:转录和翻译。例1、RSV基因结构图,全长10kb(图11-13)1、gag:编码四种病毒核心结构蛋白。2、pol:编码反转录酶。3、env:编码外壳蛋白。4、src:编码的蛋白引起细胞转化。5、LTR:调节表达序列。例2、HIV:感染人T4淋巴细胞,使病人丧失免疫能力,死于感染。基因结构含gag、pol、env和两个LTR,功能同RSV。2、病毒生活周期:早、晚两期56不同:另含Sor、Trs、tat及3’orf,这四种基因变异速度快,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三、意义1、补充了中心法则。2、加深了对RNA病毒致癌、致病的认识。3、利用反转录酶,进行基因操作,制备cDNA。不同:另含Sor、Trs、tat及3’orf,这四种基因变异57四端粒酶(Telomerase)真核线性染色体末端叫端区,含重复序列TTTGGG。[组成]:RNA(含端区重复序列约1.5拷贝)蛋白质[作用]:可作为反转录酶,以含端区DNA重复序列拷贝的RNA作模板,合成端区DNA片段。(图11-14)[生物学意义]:1、合成端区,保证染色体复制的完整性。2、保护DNA末段降解及相互融合。第三节DNA的修复合成意义:DNA复制中的错误若保留下来,在体细胞将影响功能;在性细胞将影响后代,体内的修复系统保证了DNA复制的高度精确性。四端粒酶(Telomerase)58一、突变的意义1、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2、基因型改变。(表型不变)3、致死性的突变。(消灭病原体)4、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二、突变的因素及类型1、DNA损伤因素:物理---紫外线化学---诱变剂2、DNA损伤类型:(表11-4)(1)环丁基二聚体:相邻dTTP形成二聚体,干扰DNA合成。大肠杆菌、酵母含光化酶,可切开环丁基环,反应需要光。(2)脱嘌呤作用:正常体内即有碱基与核糖的糖苷键断裂嘌呤脱落。一、突变的意义59(3)脱氨基作用:常发生在嘧啶。例如:胞嘧啶脱氨基尿嘧啶使C:G改为U:G.(图11-15)三、DNA损伤修复机制1、光修复:略2、切除修复:先切除DNA损伤序列,再合成补充切除的片段。[参与的因子]UvrA、UvrB、UvrC(图11-16)3、重组修复:切除错误片段,自另一条复制好的链中找相应片段补充。反应需要RecA等蛋白参与。4、SOS修复:DNA损伤后,应急诱导产生的修复作用称SOS修复,此系统由十几个修复蛋白组成。调控蛋白LexA参与此系统的启动。四、真核生物DNA损伤的修复(3)脱氨基作用:常发生在嘧啶。例如:601、DNA修复缺陷疾病。(表11-5)2、酵母的紫外损伤修复系:RAD(radiationsensitive,RAD)基因:(1)rad3基因:编码解链酶(2)rad10基因:编码蛋白与大肠杆菌UvrA及UvrC蛋白的序列相似,提示与大肠杆菌DNA修复机制相似。1、DNA修复缺陷疾病。(表11-5)61DNA的生物合成课件62

图11-2CsCl梯度离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