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1.gif)
![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2.gif)
![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3.gif)
![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4.gif)
![中医治未病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764531fd6eee24a261bb15a0381e7ce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未病理论
的基本知识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胡学军
中医治未病理论
的基本知识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胡学军
1引言“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治疗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其思想构建和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这一理论的精髓对当代中医理论创新和临床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系统整理,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引言“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治疗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其思想构建和2内容概要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二、什么是“治未病”三、“治未病”的基本原则
四、“治未病”的基本方法内容概要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3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大家知道,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传说扁鹊有三兄弟,都做医师,兄弟三人的医术都挺高明。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那为什么你名气最大?”扁鹊解释:“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根,他的名气也就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传遍全国。”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大家知道,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4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2)扁鹊阐述的“良医治未病”具有一定的哲理,对于提示我们凡事要从源头上抓起,要未雨绸缪,这一点在健康管理学上尤其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2)扁鹊阐述的“良医治未病”具有一5二、什么是“治未病”1、未病的涵义:究竟什么是治未病?我们先讲一讲什么是“未病”“未病”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与健康是什么关系?二者能画等号吗?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二、什么是“治未病”1、未病的涵义:究竟什么是治未病?我们先6未病的涵义(1)其一,“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未病的涵义(1)其一,“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7未病的涵义(2)其二,“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还没有达到“显化”程度。长期以来,人们对处于这个阶段的病理信息不容易或不能够识别,因而误认为健康无病。现在,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检测手段的提高,已经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识别、诊断和治疗了。未病的涵义(2)其二,“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8未病的涵义(3)其三,“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难经》及《金匮》中有“肝可传脾,当先实脾”内容记载。未病的涵义(3)其三,“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9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治未病”一词最早出自《内经》,其基本思想经历代医家充实、发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学术内涵和理论体系,是中医学重要防治思想。《内经》中,“治未病”一语共在三处经文中出现,分别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治未病”一词最早出自《内经》,其基10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2)《素问·刺热》篇之“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顺逆》篇之“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2)《素问·刺热》篇之“肝热病者,11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3)分析经文可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论“治未病”,属中医养生学范畴之论,指人体处于未患病的健康状态时,即应通过合理的养生调理,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的发生。《灵枢·顺逆》篇所论“治未病”,属中医治疗学范畴,指人体已感受邪气,但处于伏而未发之机体状态时,应选择恰当时机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及时治疗,防止病邪积聚,出现病象。《素问·刺热》篇所论“治未病”,亦属中医治疗学范畴,指人体已感受邪气,处于疾病状态,但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时,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祛除病邪,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传变。
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3)分析经文可知,《素问·四气调神12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4)总结经文大意,我们认为中医“治未病”概念的基本含义如下:“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理论内涵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中医学养生、调理、防病的基本法则之一,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人体处于未病的健康状态时,应科学养生,防止疾病发生;人体处于受邪而未发病的亚健康状态时,应及时调治,祛邪防病;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应合理治疗,祛邪除病,防止传变。概言之,“治未病”就是指在不同情况下,均应预先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4)总结经文大意,我们认为中医“治13三、“治未病”的基本原则1“未病先防”
2.“将病先防”
3.“既病防变”
4.“病后防复”
三、“治未病”的基本原则1“未病先防”141.“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原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首要基本原则,它主要按照“内养外防”的基本要旨,通过采取各种综合内养措施,调养气血、安定神志、康健形体、固摄真精,以内养正气,保持正气充沛旺盛;通过采取综合外防措施,节饮食、明地域、慎劳逸、适寒暑,外避邪气,预防致病因素的侵袭,两相得宜,以达长期保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健康状态。1.“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原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首要152.“将病先防”“将病先防”原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按照“邪伏防发”的基本宗旨,通过机体微显的症状、体征表现,辨明病体实际状况,及时采取包括养生调摄为主,以一定的治疗手段为辅,消除未起之患的始动、促发因素,及时调摄、恢复机体的失谐状态,从而有效恢复并保持机体阴平阳秘、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
2.“将病先防”“将病先防”原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原16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原则主要在机体患病之后,特别是患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先兆症状和可能出现的病情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同时辅以全面合理的调养措施,精心调养,科学防治,以阻止病情发展、传变,复原机体正气,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相对于“未病先防”和“将病先防”原则而言,“既病防变”原则虽属“退而求其次”的“治未病”原则,但从实践角度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原则主要在机体患病之后,特别是患174.“病后防复”“病后防复”原则主要按照“调摄为主、治疗为辅”的基本宗旨,采取各种相应措施,着力祛除留滞未尽之余邪,恢复机体气血精神、脏腑功能,促使机体完全恢复健康状态。它是在机体病后初愈状态下的“未病先防”,更是防止机体病情重复恶化的“既病防变”。
4.“病后防复”“病后防复”原则主要按照“调摄为主、治疗为辅18四、“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中所涉及到的相应方法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四、“治未病”的基本方法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中所涉及到的相19
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主要包括功能调节法、规律调节法、习惯调节法、心理调节法、环境调节法等,通过这些调理方法的实施,使机体达到起居有常、情志调和、劳逸适度、饮食有节、虚邪慎避的良好生命状态。养护正气类调治方法主要包括功能调节法、规律调节法、20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主要包括针药祛邪法、扶正祛邪法、外避内养法、先安防变法等,通过这些调理方法的实施,可以达到祛除犯体之邪气、先安未受邪之地、调养正气、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防止疾病复发的治疗目的。“治未病”的调治方法虽然较多,但必须在“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有针对性、有步骤地选取采用,方可达到祛邪防病、强身健体的效果。祛邪于未发、未传类调治方法主要包括针药祛邪法、扶正祛邪法、外21谢谢!谢谢!22中医治未病理论
的基本知识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胡学军
中医治未病理论
的基本知识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胡学军
23引言“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治疗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其思想构建和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对中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时至今日,这一理论的精髓对当代中医理论创新和临床发展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系统整理,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引言“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治疗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其思想构建和24内容概要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二、什么是“治未病”三、“治未病”的基本原则
四、“治未病”的基本方法内容概要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25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大家知道,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传说扁鹊有三兄弟,都做医师,兄弟三人的医术都挺高明。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扁鹊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那为什么你名气最大?”扁鹊解释:“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根,他的名气也就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传遍全国。”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大家知道,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26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2)扁鹊阐述的“良医治未病”具有一定的哲理,对于提示我们凡事要从源头上抓起,要未雨绸缪,这一点在健康管理学上尤其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一、良医“治未病”的启示(2)扁鹊阐述的“良医治未病”具有一27二、什么是“治未病”1、未病的涵义:究竟什么是治未病?我们先讲一讲什么是“未病”“未病”究竟指的是什么?它与健康是什么关系?二者能画等号吗?主要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二、什么是“治未病”1、未病的涵义:究竟什么是治未病?我们先28未病的涵义(1)其一,“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人,也就是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状态。未病的涵义(1)其一,“未病”为“无病”,即机体尚未产生病理29未病的涵义(2)其二,“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中间状态。此时机体内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但尚未有任何临床表现的状态,也就是说病理信息的发展仍处于“潜伏”时期,还没有达到“显化”程度。长期以来,人们对处于这个阶段的病理信息不容易或不能够识别,因而误认为健康无病。现在,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检测手段的提高,已经可以对其中的一些信息进行识别、诊断和治疗了。未病的涵义(2)其二,“未病”为病而未发,即健康到疾病发生的30未病的涵义(3)其三,“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器官相关法则,身体某一器官已有病,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并使之生病,《难经》及《金匮》中有“肝可传脾,当先实脾”内容记载。未病的涵义(3)其三,“未病”可以理解为已病而未传。根据疾病31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治未病”一词最早出自《内经》,其基本思想经历代医家充实、发展,最终形成独特的学术内涵和理论体系,是中医学重要防治思想。《内经》中,“治未病”一语共在三处经文中出现,分别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之“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治未病”一词最早出自《内经》,其基32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2)《素问·刺热》篇之“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灵枢·顺逆》篇之“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2)《素问·刺热》篇之“肝热病者,33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3)分析经文可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论“治未病”,属中医养生学范畴之论,指人体处于未患病的健康状态时,即应通过合理的养生调理,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的发生。《灵枢·顺逆》篇所论“治未病”,属中医治疗学范畴,指人体已感受邪气,但处于伏而未发之机体状态时,应选择恰当时机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及时治疗,防止病邪积聚,出现病象。《素问·刺热》篇所论“治未病”,亦属中医治疗学范畴,指人体已感受邪气,处于疾病状态,但无症状或症状较轻时,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祛除病邪,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传变。
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3)分析经文可知,《素问·四气调神34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4)总结经文大意,我们认为中医“治未病”概念的基本含义如下:“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治疗学理论内涵的高度抽象概括,是中医学养生、调理、防病的基本法则之一,其主要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人体处于未病的健康状态时,应科学养生,防止疾病发生;人体处于受邪而未发病的亚健康状态时,应及时调治,祛邪防病;人体处于疾病状态时,应合理治疗,祛邪除病,防止传变。概言之,“治未病”就是指在不同情况下,均应预先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2、“治未病”的实质内涵(4)总结经文大意,我们认为中医“治35三、“治未病”的基本原则1“未病先防”
2.“将病先防”
3.“既病防变”
4.“病后防复”
三、“治未病”的基本原则1“未病先防”361.“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原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首要基本原则,它主要按照“内养外防”的基本要旨,通过采取各种综合内养措施,调养气血、安定神志、康健形体、固摄真精,以内养正气,保持正气充沛旺盛;通过采取综合外防措施,节饮食、明地域、慎劳逸、适寒暑,外避邪气,预防致病因素的侵袭,两相得宜,以达长期保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健康状态。1.“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原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首要372.“将病先防”“将病先防”原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按照“邪伏防发”的基本宗旨,通过机体微显的症状、体征表现,辨明病体实际状况,及时采取包括养生调摄为主,以一定的治疗手段为辅,消除未起之患的始动、促发因素,及时调摄、恢复机体的失谐状态,从而有效恢复并保持机体阴平阳秘、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
2.“将病先防”“将病先防”原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要原383.“既病防变”“既病防变”原则主要在机体患病之后,特别是患病之初,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先兆症状和可能出现的病情趋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疗,同时辅以全面合理的调养措施,精心调养,科学防治,以阻止病情发展、传变,复原机体正气,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相对于“未病先防”和“将病先防”原则而言,“既病防变”原则虽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发展与学科教育的互促关系研究
- 科技教育编程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 DB4453T 30-2025广藿香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 DB35T 2232-2024海峡两岸共通 火龙果生产技术规程
- 东莞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个人贷款房屋抵押合同模板大全
- 业务经营权转让合同
- 个人车位共有权买卖合同
- 临时仓储合同范本
- 两人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音乐教学集训课程设计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含答案)
- 肺切除手术的术前评估课件
- 招聘专职人员报名表
-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课件
- 护士的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强化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 不良反应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SOP
- 劳动合同(模版)4篇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重点
- 2021上海春考作文题解析及范文(怎样做与成为什么样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