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皮肤】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1页
【14皮肤】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2页
【14皮肤】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3页
【14皮肤】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4页
【14皮肤】组织胚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皮肤(Skin)皮肤1概述:人体最大的器官,16%屏障、保护(紫外线照射)神经末梢丰富调节体温维持机体水盐平衡排泄代谢产物

概述:2结构皮肤:表皮真皮附属器官:毛发皮脂腺汗腺指甲

结构31、角质形成细胞2、非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化层一、表皮

角化复层扁平上皮黑色素细胞郎格罕细胞梅克尔细胞(一)表皮细胞√1、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一、表皮角化复层扁平上皮黑色素细4表皮分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真皮表皮分层角质层真皮5角质层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6基底层基底层附于基膜上,由一层矮柱状的细胞组成。光镜下呈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有散在后成束的角蛋白丝束,基底细胞与相邻细胞以桥粒相连,与基膜以半桥粒相连。是表皮细胞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的部分细胞脱离基膜后,进入棘层,分化为棘细胞并失去分裂能力。表皮的分层与角化基底层基底层附于基膜上,由一层矮柱状的细胞组成。表皮的分层与7棘层棘层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短小的棘状突起,相邻的细胞的突起镶嵌,并以大量的桥粒相连。光镜下呈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游离核糖体较多,具有旺盛的合成功能。角蛋白形成许多较粗的角蛋白丝束,从核周呈放射状延伸至桥粒内侧。外皮蛋白沉积在细胞膜内侧,使细胞膜增厚。另有明暗相间的板层颗粒。表皮的分层与角化棘层棘层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细胞组成8颗粒层颗粒层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核与细胞器均已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还有大量形状不规则、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电镜下透明角质颗粒无膜包裹,呈致密均质状,角蛋白丝常伸入其中。表皮的分层与角化颗粒层颗粒层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核与细胞器均已退化9角质层(C)透明层(L)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核与细胞器均已消失。光镜下呈强嗜酸性,折光度高。电镜结构与角质层相似。透明层表皮的分层与角化角质层(C)透明层(L)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10角质层(C)透明层(L)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完全角化,变得干硬。光镜下呈嗜酸性的均质状。电镜下细胞内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后者主要为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因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因而坚硬。角质层浅表的细胞间的桥粒消失,因而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形成皮屑。表皮的分层与角化角质层(C)透明层(L)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11EM基底层质富含核糖体、侧有桥粒,底有半桥粒颗粒层

颗粒无膜包裹,细胞间充满类脂物质棘层

质含圆形膜被颗粒、微丝,侧有桥粒EM基底层质富含核糖体、侧有桥粒,底有半桥12

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角质层

细胞膜增厚、无细胞器,质充满角蛋白丝,细胞间充满类脂物质角质层细胞幼稚成熟衰老死亡膜被颗粒生成增多排出角蛋白合成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角质层角质13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的变化,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逐渐分化为角质细胞。然后脱落的过程,与此伴随的是角蛋白及其他成分的合成的量与质的变化。角质形成细胞不断脱落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表皮的分层与角化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的变化,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14黑素细胞(melanocyte)郞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郞格汉斯细胞(Lange15黑素体(酪氨酸酶→酪氨酸→黑色素)→黑素颗粒黑素细胞

(melanocyte)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其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电镜下与角质形成细胞间无桥粒连接,胞内有丰富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另有特征性的黑色素体。黑素体(酪氨酸酶→酪氨酸黑素细胞(melanocyte)16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与黑色素颗粒的分布。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要取决17郞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散在于棘层浅部,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有树枝样突起。免疫反应郞格汉斯细胞散在于棘层浅部,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有树枝样18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作用:感觉上皮细胞;APUD细胞成员→调节附近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肤附属器的发生。位于基底层,扁平形,有短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电镜下基底部胞质内含有许多致密核心的小泡。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作用:感觉上皮细胞;位于19二、真皮:网织层乳头层乳头层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突出形成真皮乳头。网织层乳头层下方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内有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网状,并有许多的弹性纤维,赋予皮肤较大的弹性和韧性。二、真皮:网织层乳头层乳头层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向表20三、皮肤附属器

包括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甲胚胎发生是由表皮衍生而来三、皮肤附属器包括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甲胚胎发生是由表皮21毛:分为毛干、毛根和毛球。毛干(hairshaft)露在皮肤外,毛根(hairroot)埋在皮肤内。毛根和毛囊下端融合并膨大形成毛球。毛球底部有结缔组织伸入形成的毛乳头.

毛囊:是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鞘状结构,包绕毛根

(一)毛毛:分为毛干、毛根和毛球。毛囊:(一)毛22毛干毛干23毛球毛球24毛球毛乳头毛球的上皮细胞为干细胞,称毛母质,形成毛根和上皮性鞘。毛球底部有结缔组织伸入形成.毛球毛乳头毛球的上皮细胞为干细胞,称毛母质,形成毛根和上25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

分泌部由一个或多个腺泡组成。腺泡周边是一层较小的干细胞,它们不断增殖,一部分子细胞逐渐向腺泡中部推移,细胞体积逐渐变大,胞质中聚集大量脂滴。最后,腺细胞解体,成为皮脂(seburn)。

皮脂腺导管短而粗,开口于毛囊或皮肤表面。

(二)皮脂腺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分泌部由一个或多26皮脂腺立毛肌毛囊毛球皮脂腺立毛肌皮脂腺立毛肌毛囊毛球皮脂腺立毛肌27分泌部由一层锥体形或立方形上皮细胞构成

导管由两层立方形细胞围成,细胞较小,胞质弱嗜碱性。

汗腺分泌汗液调节体温、湿润皮肤、排泄废物。(三)汗腺(sweatgland)

开口导管部分泌部分泌部由一层锥体形或立方形上皮细胞构成导管由两层立方形细胞28分泌部导管汗腺分泌部导管汗腺29汗腺分泌部导管汗腺分泌部导管30皮肤(Skin)皮肤31概述:人体最大的器官,16%屏障、保护(紫外线照射)神经末梢丰富调节体温维持机体水盐平衡排泄代谢产物

概述:32结构皮肤:表皮真皮附属器官:毛发皮脂腺汗腺指甲

结构331、角质形成细胞2、非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化层一、表皮

角化复层扁平上皮黑色素细胞郎格罕细胞梅克尔细胞(一)表皮细胞√1、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一、表皮角化复层扁平上皮黑色素细34表皮分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真皮表皮分层角质层真皮35角质层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36基底层基底层附于基膜上,由一层矮柱状的细胞组成。光镜下呈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有散在后成束的角蛋白丝束,基底细胞与相邻细胞以桥粒相连,与基膜以半桥粒相连。是表皮细胞的干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形成的部分细胞脱离基膜后,进入棘层,分化为棘细胞并失去分裂能力。表皮的分层与角化基底层基底层附于基膜上,由一层矮柱状的细胞组成。表皮的分层与37棘层棘层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细胞组成,细胞表面有许多短小的棘状突起,相邻的细胞的突起镶嵌,并以大量的桥粒相连。光镜下呈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游离核糖体较多,具有旺盛的合成功能。角蛋白形成许多较粗的角蛋白丝束,从核周呈放射状延伸至桥粒内侧。外皮蛋白沉积在细胞膜内侧,使细胞膜增厚。另有明暗相间的板层颗粒。表皮的分层与角化棘层棘层由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细胞组成38颗粒层颗粒层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核与细胞器均已退化,胞质内板层颗粒增多,还有大量形状不规则、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电镜下透明角质颗粒无膜包裹,呈致密均质状,角蛋白丝常伸入其中。表皮的分层与角化颗粒层颗粒层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核与细胞器均已退化39角质层(C)透明层(L)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核与细胞器均已消失。光镜下呈强嗜酸性,折光度高。电镜结构与角质层相似。透明层表皮的分层与角化角质层(C)透明层(L)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40角质层(C)透明层(L)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已完全角化,变得干硬。光镜下呈嗜酸性的均质状。电镜下细胞内充满密集、粗大的角蛋白丝束及均质状物,后者主要为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质。细胞膜因内面有一层外皮蛋白因而坚硬。角质层浅表的细胞间的桥粒消失,因而细胞连接松散,脱落后形成皮屑。表皮的分层与角化角质层(C)透明层(L)角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细胞41EM基底层质富含核糖体、侧有桥粒,底有半桥粒颗粒层

颗粒无膜包裹,细胞间充满类脂物质棘层

质含圆形膜被颗粒、微丝,侧有桥粒EM基底层质富含核糖体、侧有桥粒,底有半桥42

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角质层

细胞膜增厚、无细胞器,质充满角蛋白丝,细胞间充满类脂物质角质层细胞幼稚成熟衰老死亡膜被颗粒生成增多排出角蛋白合成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角质层角质43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的变化,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逐渐分化为角质细胞。然后脱落的过程,与此伴随的是角蛋白及其他成分的合成的量与质的变化。角质形成细胞不断脱落更新,更新周期为3-4周表皮的分层与角化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的变化,反映了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44黑素细胞(melanocyte)郞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melanocyte)郞格汉斯细胞(Lange45黑素体(酪氨酸酶→酪氨酸→黑色素)→黑素颗粒黑素细胞

(melanocyte)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其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电镜下与角质形成细胞间无桥粒连接,胞内有丰富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另有特征性的黑色素体。黑素体(酪氨酸酶→酪氨酸黑素细胞(melanocyte)46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的能力与黑色素颗粒的分布。人种间的黑色素细胞数量无明显差异,肤色的深浅主要取决47郞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散在于棘层浅部,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有树枝样突起。免疫反应郞格汉斯细胞散在于棘层浅部,圆形,核深染,胞质清亮,有树枝样48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作用:感觉上皮细胞;APUD细胞成员→调节附近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肤附属器的发生。位于基底层,扁平形,有短指状突起伸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电镜下基底部胞质内含有许多致密核心的小泡。梅克尔细胞(Merkelcell)作用:感觉上皮细胞;位于49二、真皮:网织层乳头层乳头层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突出形成真皮乳头。网织层乳头层下方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内有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交织成网状,并有许多的弹性纤维,赋予皮肤较大的弹性和韧性。二、真皮:网织层乳头层乳头层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向表50三、皮肤附属器

包括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甲胚胎发生是由表皮衍生而来三、皮肤附属器包括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甲胚胎发生是由表皮51毛:分为毛干、毛根和毛球。毛干(hairshaft)露在皮肤外,毛根(hai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