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1页
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2页
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3页
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4页
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作为一明星民老师,经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1、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同学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同学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同学留意观看身边春天的景物,或者组织同学到野外去观看春天的景象,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同学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假如有条件,还可以准备一些有关春天和燕子的课件。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留意和形近字区分。“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分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书写时要提示同学留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不要写成“水”;“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还要指导同学记忆字形,如,“尖”,上小下大,“稻”与禾有关,“漾”与水有关。让同学依据字形规律记忆生字。3、本课所描写的画面活泼,语言美丽,构成活泼、感人的意境,教学时要把同学引入情境。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学习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同学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同学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方,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同学体会春天的特征和漂亮。还可以让同学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荣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4、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看挨次来学习课文,体会的观看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终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象联系起来观看,绽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习课文后,老师要激励同学把学习到的由近及远的观看方法运用到平常的观看中去。5、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全篇课文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象图,倾注了对春天的深深的热爱之情,教学中要通过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活力勃勃。朗读中,要留意让同学多读并表达读的层次。初读,让同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同学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同学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老师要赐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呈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同学绽开对春天美妙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美丽的音乐渲染,激发同学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老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同学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终指导同学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老师赐予指点和解说,比方,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同学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美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智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形状的勾画,“乌黑光亮”“俊美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智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参加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同学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比方,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依据内容的改变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绽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温柔,表达柳丝的优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艳丽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集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集之意。“形成了/光荣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荣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同学感受到春天的漂亮和勃勃活力。6、要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比方,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可以引导同学读第三自然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态,飞行时的轻快敏捷、逍遥自在。通过“擦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的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让同学感受到这些自由翱翔的燕子,为春天增加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更加活力勃勃、令人神往。教学中还要抓住重点词句,让同学绽开想象,理解内容和体会表达的情感。例如,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集来”,要让同学想象花儿争相开放的春天的特有景象。“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燕子成了音符”让同学绽开想象,仿佛自己也看到了这样的景象,来感受的想象力,并体会“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思。从中了解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特有偏爱,以及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主动向上的感情。7、学习词句,积累语言。本课描写活泼形像,用词精确,语言美丽。教学时要让同学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来体会。比方“凑成”,有身形灵活、搭配和谐的意思;“像赶集似的聚集来”,“聚集”可以通过让同学了解意思,再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活泼活泼的春景;“横掠”可以通过画面演示,了解这种姿态,体会用词的丰富、精确。“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多么像五线谱啊”假如同学没有接触过五线谱,可以让同学看看五线谱,明白五线谱和音符是什么样子,再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教学中可以让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根据燕子的形状——美妙春光里的小燕子——燕子的飞行和停留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挨次,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挨次。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挨次背诵。8、课后思索训练题及泡泡。第1题是读背的要求。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背不下来的可以留作家庭作业。第2题是商量题,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完成。重点通过第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绽开商量。商量时可以让同学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燕子,以及自己对燕子的了解来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最终大家总结出燕子小巧敏捷,活泼可爱的特点就可以了。第3题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让同学依据例子的提示,明确什么样的词语称作好词,自己再查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然后和同学商量沟通。选做题是积累语言的训练,假如教学时间答应,可以要求同学在课堂上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写下来。激励同学在课外再摘抄一些,还可以让同学把课外阅读中自己喜爱的词语抄下来。文中泡泡“我能想出‘赶集似的聚集来’的景象”,这是培育想象力的训练。读文章想画面,可以结合课文学习进行。在同学读懂词语的意思后,再想象活泼而热情的春天景象。老师可提示同学想象春天都有哪些动物、植物能显现。文末泡泡,既是想象的训练,又是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的训练。要让同学先了解什么是五线谱,再想想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了解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非常像五线谱。这是通过引导想象来完成的。同时,燕子作为音符,正好谱成了春天的赞歌,与最终一句话形成了必定的联系,更好地表达了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体会用“五线谱”打比方的妙处。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气愤勃勃的景象,培育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习细致地观看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活力勃勃的春天的景象。教学难点:理解最终一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1、同学:预习课文,将课文读五遍,家长签字搜集有关春天的成语、美丽句子,并抄下来。画出含有课后生字的词,借助学习工具理解词语的意思。2、老师: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教学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生字、词语,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体会燕子的形状特点,并能从中学习肯定的观看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体会燕子的形状特点,学习由整体到部分的观看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快乐的寒假结束了,伴伴着新学期的开头,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活力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出示教学挂图)你能用你明白的有关春天的成语来描述这幅图吗?(指名说)哪位同学明白“莺歌燕舞”是什么意思?2、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加了无限的活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板书课题:燕子)(指导书写“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生仿写)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读音。(1)抽读生字卡片,订正读错的音节。提示同学留意:拢、掠是边音;俊、晕是前鼻音;横是后鼻音;俏不要读成Xiao,拂不能读成(2)同学齐读2、把握生字的写法:(1)请同学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分应当留意什么?(2)同学沟通,并在习字册上逐个进行描红。(简单出错的可以多写几遍,简洁的可以少写几个)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2一、复习1.读题2.复习第一节二、新授(一)正确、流利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2-7节,要求正确、流利2.个别读自己最喜爱的小节,点评(二)再读课文,质疑1.再一次自己读课文,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2.把你的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商量解决估量:(1.青蛙和小鸟在争辩什么?(2.“无穷无尽”什么意思?(3.“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4.青蛙为什么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5.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6.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7.“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3.按时解答一些疑问。(三)精读课文,解疑1.同桌学着青蛙和小鸟的样子争辩,思索没有解答的疑问。2.沟通:你读懂了什么?(1)“无穷无尽”什么意思?找到句子读一读。(多媒体)跟小鸟飞上天看一看。解答疑问。训练说话:--是无穷无尽的。(2)比拟句子:天无穷无尽,很大很大。天无穷无尽,大得很哪!(3)指导朗读小鸟的话。(4)“大话”什么意思?青蛙为什么觉得小鸟的话是大话?找到句子读一读。(多媒体)跟青蛙到井底去看天。解答疑问。(用训练本做试验)(5)比拟句子: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6)指导朗读青蛙的话。(7)分角色朗读2-5节,思索: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解答疑问。(多媒体)(板书:飞得远,见识广。)(8)小小组读6、7节,商量青蛙和小鸟为什么都笑了?沟通商量(9)指导朗读6、7节。(四)读后感悟1.读全文2.商量:听了小鸟的话,青蛙会跳出井口去看一看吗?为什么?(多媒体)师小结:青蛙将永远成为一只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3.如今你明白“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了吗?(板书:坐井观天,见识短)读前质疑,读中解疑,读后感悟以读为主,从“粗读”到“细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层层深化,理解课文,体会祖国的语言文字。先在读中找出质难点,然后在读中解疑,并通过反复朗读解决课文重点、难点,最终分角色朗读课文,悟出寓意,并绽开争辩,发挥想象,更深入地体会寓意,以到达语文课教学中同学主体参与,自我求和的目标。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3教学目标:1、复习、稳固第一课时所学字词。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3、懂得遇到困难要认真观看,开动脑筋,主动想方法解决。教学重难点:朗读、感悟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观看、认真思索的道理。教具准备:小矿泉水瓶子多个,小石子若干,小剪刀一把(用于分组试验);动画课件一组(帮忙同学理解、朗读感悟课文)各色五角星多个(用于随机鼓励同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幻灯片,复习生字)2.读词语。3.训练:猜一猜,连一连。二、出示第一幅图1.看图:小好友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2.小好友请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找出来认真读一读。3.谁情愿读给大家听?(指名读)4.出示幻灯片(第一自然段),谁能读出乌鸦非常口渴、非常着急的语气?5.指名读。6.自由读。7.齐读。过渡语:这只乌鸦的确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得想想方法呀,乌鸦想出了什么方法呢?三、出示第二幅图1.谁来说一说乌鸦想到什么方法呢?2.指名读。3.看图体会乌鸦喝水时的快乐的心情。4.出示字幕(第2、3自然段),谁能用快乐的语气来读?5.指名读。6.谁情愿做这一只欢乐的乌鸦,说说你用了什么好的方法呢?7.老师演示,同学认真观看,你发现了什么?8.哪位同学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答复)四、读整篇课文五、拓展1.商量乌鸦喝水方法的优缺点?2.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做呢?小组内商量,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好。六、板书19.乌鸦喝水喝不着水——想方法——喝着水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4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九课《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依据一块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其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推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教学这课时应留意指导同学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抱负象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纳了激情·入境·自学·点拨的方法。教学过程布置如下:一、激情,引入新课揭示课题,提示同学留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同学,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同学学习这课的热忱。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同学观看其颜色、外形、包裹物等。2、依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同学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四、点拨,深化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分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依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活泼的故事。1、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索: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炽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索: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依据什么想象出来的?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索: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沉没在泥沙下面?4、读第13自然段,思索:“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上述教学过程表达了情境教学法及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同学理解课文内容。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5【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赏识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1、以花的话题入画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细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了解些什么?2、同学沟通。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宠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老师范读。板书课题,同学读题、解题。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4、全班齐读。5、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解并描述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学习第一句(一)看兰学习第一句。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兰花进行比照:3、指导读第一句。师:是呀,而这里的兰花却是长在“千山顶上头”呀,这么高!谁能把这种高给读出来呢?师小结并过渡:兰花,它长在千山之顶,可以俯视群山,仰视皓月,真正的怡然得意呀!它还有什么特点呢?学习第二句(一)闻香1、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显示)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妙香稠)(二)品香1、初步理解“妙香稠”的字面含义。师:香到什么程度?(稠)读出“稠”的感受。2、进一步体会花香的“妙”师:花香本是四溢的呀,为什么这里的花香却这么“稠”?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诗。同学谈。师:本该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间聚集,竟香浓到令人感到粘稠,这是多么奇异的花香啊!来,再读这句诗,读出又粘稠又奇异的花香来。过渡:莫非这里的兰花真有那么香吗?带着这个问题听听老师下面的介绍。3、进一步理解“妙香稠”的含义。4、师:听了有关郑燮的介绍,结合郑燮的人生阅历,这里的“妙香稠”还暗指什么呢?师:兰花啊,只有你名贵纯净的兰花才能理解郑板桥呀!读第二句诗。5、全班齐读一、二句诗。学习三、四句诗1、师:你们再轻声读读三、四句诗,读懂了什么?结合刚刚的介绍,这里的的“热闹”仅仅是在写兰花和兰花脚下的浮云吗?2、师:身处其中的郑燮是什么看法呢?(来不相知去不留)是呀,这不就是郑燮的志向的表白吗?这里的兰花不就是郑燮的真实写照吗?这就叫“借物言志”。(板书:借物言志)3、小结。4、指名读,边读边评价。5、回来整体配乐齐度读古诗。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6(一)激情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闻名作家冲突写的一篇散文《天窗》,出示课题,同学齐读。2、你明白什么叫天窗?在日常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天窗?(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同学质疑,可以使同学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激发同学的阅读欲望。)(二)整体感知课文。1、天窗虽小,却有很多神奇之处。请同学们一边看动画,一边听课文朗读,感受一下天窗的魅力。(出示课件)2、看完画面,你对天窗有什么感受?指名同学说一说。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直观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过度:是啊,这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安慰。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课件出示这两话。)安慰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唯一、唯一的安慰呢?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安慰是神奇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进一步去体验天窗神奇之处。(三)细读课文47自然段,深化体会。1、请同学们默读47自然段。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安慰在文中显现了几次?在什么时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安慰?透过这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和~~在文中画出来。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安慰这句话的理解。3、四人小组商量沟通。4、全班汇报沟通。师相机出示课件,指导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指导同学用或许或许或许说一句话。5、指导朗读47自然段。(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同学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品尝,恰到好处的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也训练了同学遣词造句的力量,口头表达力量。)(四)学习8、9自然段。是啊,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你们认为这个天窗怎么样?(是神奇的)1、出示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同学齐读)2、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8、9自然段,思索问题。3、商量沟通,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指导朗读、理解感悟。(1)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联系到的种种大事!句中的两个它指什么?句中的两处否认,谁能改成肯定形式读一读。(2)由于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明白更冗杂,更的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抓住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反复朗读理解感悟,结合生活实际,加深理解。真正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五)总结拓展。1、师总结:天窗给乌黑的屋子带来了仅有的光明,孩子们通过天窗看见了雨点、闪电、星星、云彩,使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这些都是孩子们唯一的安慰,这个天窗是多么神奇啊!2、把自己在生活中透过各种窗口,如自己家的窗户、乘坐汽车或火车时,从窗户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说给同学们听听。(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育了同学的观看力和想象力。)板书设计:是孩子们唯一的安慰是神奇的天窗看见想象是放飞心灵的雨脚雷电星云无穷无尽一线天空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篇7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挨次。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覆盖、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如同、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教学重点、难点: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挨次。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概雄伟,令人震撼。)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同学理解“奇观”的意思)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雄伟壮丽,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别出心裁放录像(潮来时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美与雄奇。2.同学谈看录像后的感受。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如同、依据、踮脚、恢复……(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覆盖、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èn(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情愿帮忙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三、理清讲述挨次1、读课文,想想是按什么挨次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挨次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挨次把钱塘潮的景象写详细的。(板书)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附:板书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时间挨次)教学反思:字词的理解、学习太过粗略。虽然是四班级,是向高年段过度的时期。但对于字词的理解把握不够重视。对个别词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积累的时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宏伟、壮丽,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同学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习惯。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第6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绽开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