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第三版)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法_第1页
税法(第三版)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法_第2页
税法(第三版)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法_第3页
税法(第三版)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法_第4页
税法(第三版)第六章 个人所得税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法【学习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个人所得税的基础知识和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通过学习,应了解个人所得税的概念和特点;熟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掌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各类应税所得计税依据的确定和应纳税额的计算。目录ONTENTS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概述第二节纳税义务人与所得来源地第三节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第四节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第五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第六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第七节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第八节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01第一节个人所得税概述1.实行混合所得税制2.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税率形式3.实行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4.实行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和自行申报两种征税方式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作为征税对象的个人所得,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个人所得,仅限于每年经常、反复发生的所得。广义的个人所得,是个人通过各种来源获得的一切收益。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实行的个人所得税,都是针对广义上的所得而征税。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个人所得税于1799年首创于英国,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甚至是一些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个人所得税在组织政府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创建公平和谐社会等方面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在国际上享有“经济内在调节器”和“社会减压阀”的美誉。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历史比较短,1950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列有薪给报酬所得税和存款利息所得税,前者因为不具备开征的条件一直未开征,后者在1959年因政府降低存款利率而被取消。1980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正式确立了个人所得税,主要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员。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对个体工商业户和国内公民征收所得税。1993年10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对个人所得税法的第一次修订,将个人所得税与个体工商业户、个人收入调节税合并,设置了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多年来通过了6次修改,目前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是2011年6月30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改通过并公布的,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目前适用的是2018年8月31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改通过并公布的,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三、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和发展02第二节纳税义务人与所得来源地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但有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的个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投资者,以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一、纳税义务人1.在中国境内定居的中国公民和外国侨民,但不包括虽有中国国籍,却并没有在中国大陆定居,而是侨居海外的华侨和居住在香港、澳门、台湾的同胞。2.从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中国境内累计居住满183天的外国人、海外侨胞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一)居民纳税义务人及其纳税义务居民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年(183天)的个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居民纳税人包括: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

是指不符合居民纳税义务人判定标准(条件)的纳税义务人,即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年(183天)的个人。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实际上只能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没有在中国境内居住,或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年(183天)的外籍人员、华侨或中国香港地区、中国澳门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的同胞。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即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及其纳税义务(1)工资、薪金所得,以纳税人任职、受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2)生产、经营所得,以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地作为所得来源地。(3)劳务报酬所得,以纳税人实际提供劳务的地点作为所得来源地。(4)不动产转让所得,以不动产坐落地为所得来源地;动产转让所得,以实现转让的地点为所得来源地。(5)财产租赁所得,以被租赁财产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的企业、机构、组织的所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7)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特许权的使用地作为所得来源地。二、所得来源地1.所得来源地的确定方法(1)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的所得;(2)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3)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4)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5)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2.关于境内所得的规定所得的来源地与所得的支付地并不是同一概念,有时两者一致,有时却是不相同的。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03第三节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1)独生子女补贴;(2)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3)托儿补助费;(4)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5)外国来华留学生,领取的生活津贴费、奖学金、不属于工资、薪金范畴,不计征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但有些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予征税。这些项目包括:稿酬所得,是指个人因其作品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而取得的所得。不以图书、报刊形式出版、发表的翻译、审稿、书画所得归为劳务报酬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三、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个体工商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来源于境内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的所得。个体工商户以业主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2.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3.个人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所得。五、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法中经营所得包括: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股权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是指个人拥有债权而取得的利息,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和各种债券的利息。按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的利息所得,除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外,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股息是指个人拥有股权而取得的公司、企业按照一定的比率派发的每股息金;红利是指个人拥有股权而取得的公司、企业按股派发的、超过股息部分的利润。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是指个人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个人取得的财产转租收入,属于“财产租赁所得”的征税范围,由财产转租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八、财产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是指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权、建筑物、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九、偶然所得04第四节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综合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45%。居民个人每一纳税年度内取得的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36000元的3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10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300000~420000的部分25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30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35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税率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1不超过30000元的52超过30000~90000元的部分103超过90000~300000元的部分204超过300000~500000元的部分305超过500000元的部分35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三、其他所得适用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税率为20%的比例税率。二、经营所得适用税率05第五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作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2)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3)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4)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5)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一、每次收入的确定1.劳务报酬所得(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2)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2.稿酬所得4.财产租赁所得,以2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5.利息、股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6.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一、每次收入的确定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一个纳税义务人,可能不仅拥有一项特许权利,每一项特许权的使用权也可能不止一次地向他人提供。因此,对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次”的界定,明确为每一项使用权的每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该次转让取得的收入是分笔支付的,则应将各笔收入相加为一次的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4)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二、应纳税所得额和费用扣除标准1.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年的收入额减去费用60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1)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2)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3)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支出,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可以扣除的其他项目。2.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去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70%计算。二、应纳税所得额和费用扣除标准3.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7.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是此次个人所得税法修订时引入新的扣除费用标准,目前包含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并将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专项附加扣除的范围和标准。二、应纳税所得额和费用扣除标准74564.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5.财产让所得,转以个人每次转让财产取得的收入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6.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1.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按70%计算。个人兼有不同的劳务报酬所得,应当分别减除费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2.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事业捐赠实行全额扣除的,从其规定。3.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三、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12306第六节应纳税额的计算年综合所得是指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自2019年1月1日起,按照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计算,即是指居民个人取得年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6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年综合所得额-60000元-专项扣除金额-专项附加扣除金额-其他扣除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一、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年终汇算清缴的计算(一)居民个人年综合所得额的计算其中,公式中的各项目为:年综合所得额=工资、薪金收入+劳务报酬所得×(1-20%)+稿酬所得×(1-20%)

×7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1-20%)专项扣除额=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

=三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支出+赡养老人支出其他扣除额,包括个人缴付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购买符合国家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支出,以及国家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支出。级数全月(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30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102520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20169204超过300000~420000的部分2531920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3052920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3585920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181920居民个人的全年综合所得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适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比较繁琐。运用速算扣除数计算法,可以简化计算过程。速算扣除数是指在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的情况下,根据超额累进税率表中划分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和税率,先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税额,再减去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的应征税额以后的差额。当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级距和税率确定以后,各级速算扣除数也固定不变,成为计算应纳税额时的常数。

(二)年综合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含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款=(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基本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二、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平时预扣预缴的计算1.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的累计预扣法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应当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级数全月(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302超过36000~144000元的部分1025203超过144000~300000元的部分20169204超过300000~420000的部分25319205超过420000~660000元的部分30529206超过660000~960000元的部分3585920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181920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次或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预扣率-速算扣除数(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800)×超额累进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超额累进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1-20%)×超额累进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级数全月(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20000元的2002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3020003超过50000元的部分407000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适用2.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法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比例预扣率20%(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稿酬所得稿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比例预扣率20%

=(每次收入-800)×70%×比例预扣率20%(2)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稿酬所得稿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比例预扣率20%

=每次收入×(1-20%)×70%×比例预扣率20%3.稿酬所得的预扣预缴法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比例预扣率20%(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比例预扣率20%

=(每次收入-800)×比例预扣率20%(2)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比例预扣率20%

=每次收入×(1-20%)×比例预扣率20%4.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预扣预缴法非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不需要预扣预缴,直接进行个人所得税计算。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级数全月(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000元的302超过3000~12000元的部分102103超过12000~25000元的部分2014104超过25000~35000的部分2526605超过35000~55000元的部分3044106超过55000~80000元的部分357160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

15160非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税率表三、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0000元的5

02超过30000~90000元的部分1015003超过90000~300000元的部分20105004超过300000~500000元的部分30405005超过500000元的部分3565000

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实行按年计算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或=(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四、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经营所得适用税率表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1)每次(月)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800元(2)每次(月)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月)收入额-准予扣除项目-修缮费用(800元为限)]×(1-20%)五、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一般以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额或定率减除规定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定额减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定律减除20%的费用。财产租赁所得以1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个人出租财产取得的财产租赁收入,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应依次扣除以下费用:1.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国家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教育费附加。2.由纳税人负担的该出租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3.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1)财产租赁过程中缴纳的税费。(2)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3)由纳税人负担的租赁财产实际开支的修缮费用。(4)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二)个人房屋转租应纳税所得额个人将承租房屋转租取得的租金收入,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按照“财产租赁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具体规定为:1.取得转租收入的个人向房屋出租方支付的租金,凭房屋租赁合同和合法支付凭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时,从该转租收入中扣除。2.有关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前扣除税费的扣除次序调整为:1.以实际成交价为转让收入。纳税人申报的住房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且无正当理由的,征收机关有权根据有关信息核定其转让收入,但必须保证各种计税价格一致。2.纳税人可凭原购房合同、发票等有效凭证,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允许从其转让收入中减除房屋原值、转让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及有关合理费用。六、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一般情况下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税额的计算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收入总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20%(二)个人住房转让所得应纳税税额的计算自2006年8月1日起,个人转让住房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具体如下:4.关于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的问题3.纳税人未提供完整、准确的住房原值凭证,不能正确计算房屋原值和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对其实行核定征税,即按纳税人住房转让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具体比例由省级地方税务局或者省级地方税务局授权的地市级地方税务局根据纳税人出售住房的所在地区、地理位置、建造时间、住房类型、住房平均价格水平等因素,在住房转让收入1%~3%的幅度内确定。(1)通过离婚析产的方式分割房屋产权是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的处置,个人因离婚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不征收个人所得税。(2)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允许扣除其相应的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余额按照规定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相应的财产原值,为房屋初次购置全部原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乘以转让者占有房屋所有权的比例。(3)个人转让离婚析产房屋所取得的收入,符合家庭生活自用五年以上唯一住房的,可以申请免征个人所得税,其购置时间按照个人购买住房以取得房产证或契税完税证明上注明的时间作为其购买房屋的时间执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20%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1)税法所说的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是指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该所得来源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缴纳并且实际已经缴纳的税额。(2)税法所说的依照本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居民个人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的限额。(以下简称抵免限额)。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来源于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所得抵免限额、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抵免限额之和,为来源于该国家(地区)所得的抵免限额。)(3)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外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实际已经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低于依照上述规定计算出的该国家或地区扣除限额的,应当在中国缴纳差额部分的税款;超过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其超过部分不得在本年度的应纳税额中扣除,但是可以在以后纳税年度的该国家或者地区扣除限额的余额中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4)居民个人依照税法的规定申请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时,应当提供境外税务机关填发的完税凭证原件。八、境外所得已纳税款的扣除级数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000元的302超过36000~(12000)元的部分102103超过12000)~25000元的部分2014104超过25000)~35000)的部分2526605超过35000)~55000)元的部分3044106超过55000)~80000)元的部分357160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5160(一)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选择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将居民个人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依照按月换算后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二)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以下简称奖金,不包括应按月支付的奖金)的计税方法对上述个人取得的奖金,可单独作为1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并且不再按居住天数进行划分计算。上述个人应在取得奖金月份的次月7日内申报纳税。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三)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问题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驻华机构工作的中方人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凡是由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的,支付单位应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具体办法是: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金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四)个人提前退休取得补贴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自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补贴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按以下规定执行:个人提前办理退休手续而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应按照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税率表计算纳税。(五)关于个人取得公务交通、通信补贴收入的征税问题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信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按月发放的,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不按月发放的,分解到所属月份并与该月“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计征个人所得税。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3)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六)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征税问题010203(1)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2)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3倍数额部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平均计算。

3.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企业量化资产参与企业分配而获得的股息、红利,按“利息、股息、红利”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七)关于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个人取得的量化资产计税问题

三二一

1.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量化资产仅作为分红依据,不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不征收个人所得税。2.对职工个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拥有所有权的企业量化资产,暂缓征收个人所得税;待个人将股份转让时,就其转让收入额,减除个人取得该股份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九)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佣金收入的计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取得的佣金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自2019年1月1日起,以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收入额减去展业成本以及附加税费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保险营销员、证券经纪人展业成本按照收入额的25%计算。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八)证券投资基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税问题1.对个人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在对个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2.对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股票的股息、红利收入以及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向基金派发股息、红利、利息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基金向个人投资者分配股息、红利、利息时,不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对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国债利息、储蓄存款利息以及买卖股票价差收入,在国债利息收入、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收入以及个人买卖股票价差收入未恢复征收所得税以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十一)个人兼职和退职人员再任职取得的个人所得税的计征问题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项目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十)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保和提供担保个人所得的计税问题(1)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照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因各种原因退保,个人未取得实际收入的,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予以退回。(2)个人为单位或他人提供担保获得报酬,按照“偶然所得”项目计算个人所得税。(1)作者将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复印件拍卖取得的所得,应按照“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2)个人拍卖除文字作品原稿及复印件外的其他财产,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3)在对拍卖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以该项财产最终拍卖价格为其转让收入额,在收入额中减除的财产原值是指售出方个人取得的该拍卖作品的价格,拍卖过程中的税金是指在拍卖财产时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相关税金及附加,合理费用是指拍卖财产时纳税人按照规定实际支付的拍卖费、鉴定费、评估费等费用。(4)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并按规定向拍卖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十二)个人取得拍卖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十四)个人取得有奖发票奖金征免税问题个人取得单张有奖发票奖金所得不超过800元(含800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单张有奖发票奖金所得超过800元的,应全额按照“偶然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或其指定的有奖发票兑奖机构,应依法履行该项税款的代扣代缴工作。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十三)房屋赠与涉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税问题(1)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2)房屋产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其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3)房屋产权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企业向个人赠送礼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取得该项所得的个人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说,税款由赠送礼品的企业代扣代缴: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十五)企业促销展业赠送礼品计税问题企业在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向个人赠送礼品,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征收个人所得税:(1)企业通过价格折扣、折让方式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2)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3)企业对累计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1)企业在业务宣传中、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计征个人所得税。(2)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计征个人所得税。(3)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顾客,给予额外抽奖机会,个人的获奖所得,按照“偶然所得”项目,全额计征个人所得税。(十七)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车辆并将车辆所有权转移到股东个人名下,从本质上可以说是企业为股东进行的红利性质的实物分配,应该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十八)企业资金为个人购房计征个人所得税问题九、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十六)个人因购买和处置债权取得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个人通过上述方式取得“打包”债权,只处置部分债权的,其应纳税所得额按以下规定确定:(1)以每次处置部分债权的所得,作为一次财产转让所得计税。(2)其计税收入按照个人取得的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的评估价值或市场价值的合计数确定。(3)个人购买和处置债权过程中发生的拍卖招标手续费、诉讼费、审计评估费以及缴纳的税金等合理税费,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允许扣除。(1)企业出资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的。(2)企业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者企业其他人员向企业借款用于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将所有权登记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家庭成员或企业其他人员,且借款年度终了后未归还借款的。07第七节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1)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及外国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奖学金)。(2)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的利息。(3)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4)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5)保险赔款。(6)军人的转业费、复员费。(7)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退休工资、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8)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应予免税的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代表、领事官员和其他人员的所得。(9)中国政府参加的国际公约以及签署的协议中规定免税的所得。一、个人所得税的免税优惠(10)关于发给见义勇为者的奖金问题。(11)企业和个人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提取并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不计入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12)对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免征个人所得税。(13)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个人举报、协查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而获得的奖金。)(14)个人办理代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15)个人转让自用达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住房取得的所得。(16)对按《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杰出高级专家暂缓离休审批问题的通知》精神,达到离休、退休年龄,但却因工作需要,适当延长离休、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其在延长离休、退休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视同退休工资、离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17)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18)个人取得的下列中奖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19)乡镇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取得的青苗补偿费,属种植业的收益范围,同时,也属于经济损失的补偿性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的免税优惠1.个人投资者持有2019~2023年发行的铁路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税款由兑付机构在向个人投资者兑付利息时代扣代缴。铁路债券是指以中国铁路总公司发行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的债券,包括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

、个人所得税的减征优惠1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