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_第4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一、我的教学思索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我对教材的理解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经常会消失两种不同的状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状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讨论“正好分完”的状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讨论“分后还有剩余”的状况。《有余数的除法》这局部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学问的延长和扩展,两局部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根底,后者是前者的延长。这局部内容也是今后连续学习除法的根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需切实学好。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学问,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展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根底。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展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我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是学问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学问点的前提下敏捷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进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突出表达了这一特点。首先,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其次,就是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学问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依据这一过程写出有余数的横式和竖式,重点把握余数的含义。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竖式也只是横式的一种改写,还不涉及到计算的层面。其次层次,不再借助分实物,而是给出一个抽象的除法算式进展计算。在此过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定商。与第一层次不同,这里的商和余数不是分实物的结果,而是利用定商原则通过抽象的计算得到的,这一层的内容在教材中表达得不是很充分。所以在教学中,我作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一道计算题“26÷4=□……□”的训练,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把握方法,形成力量。

基于以上思索,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把握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使学生把握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口算和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3、进一步稳固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会用有余数除法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中经受发觉学问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而在详细的情境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学会笔算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二、我的教学设计

为了能化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嬉戏导入,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建立模型”、“应用方法,拓展延长”三个教学环节。

首先,是“嬉戏导入,激发兴趣”环节。

上课伊始,我拿出一排按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排列并编了号的气球。对学生说:“最近,教师学了一套魔法,不管你们说是第几号气球,我都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学生的奇怪心一下子就上来了,跃跃欲试,都想见识我的魔法。结果,正如我所说的,不管学生说第几号气球,我都能一猜就中,学生就觉得惊奇了,为什么教师能百猜出百中呢?这里面肯定藏着隐秘。在学生欲罢不能时,我问:“想知道其中的神秘吗?”学生心情激扬,“想”字脱口而出。这样,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欲望调到点。接着,我话锋一转,原来嬉戏中也藏着很大的学问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到今日的这节课。等学了新学问后,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通过这个嬉戏,学生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

接着,进入到其次环节“操作体验,建立模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创设生动好玩、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和熟悉数学学问。我依据这一理念,并遵照低中年级学生的直观动作思维和详细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规律。在这一环节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分四个层次进展教学:

1、引发问题,感知新知

首先,我创设了“为班级之星颁奖”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充当颁奖者并思索“10支铅笔”该怎样分给两位班级之星,稳固“平均分”这一概念,再让学生依据这一情境提出问题“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支”,引出除法算式“10÷2”,利用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学问进展计算,明确商是5,再结合刚刚学生“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人分5支,正好分完,没有多余。接着,我出示竖式,学习笔算表内除法。在学习笔算表内除法这一学问点时,我采纳的是讲授法,通过让学生倾听、照样子写算式等方式来进展学习,这样处理是由于笔算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是比拟生疏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还有一种状况是,有些学生或许从书上,或家长那里已经知道除法竖式,但他们的知道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他们可能知道竖式怎么写,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写。总的说来,学生对这个笔算过程根本上是没有认知根底的,需要教师进一步系统的讲解。在竖式中,重点让学生说说“10-10=0”说明白什么?旨在强调,10支铅笔全局部完,没有多余,在新知的生长点上引起学生的有意留意,为学习新知“余数”埋下了伏笔。

2、操作演示,建立表象

在感知了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正好分完”这一状况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平均分物品时是不是每次都正好分完呢?通过反问,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随即,我抛出“假如有13支铅笔,平均分给2人,每人又能分几支?”这一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后,我着重追求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经受实践到熟悉这一过程。先让学生用13根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分一分。沟通各自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可能每人一支轮番分;有的可能先分2支,再一支一支地分;也有的学生可能知道每人能分6支,最终剩1支。总之,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操作、思索,教师巡察、点拨。然后让不同分法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自己的分法。分的结果可能有:第一种每人分6支,多1支;其次种一边是6支,另一边是7支。对于其次种分的结果应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前提是平均分。然后,对第一种分法中的“1”进展追问:“这剩下的1支铅笔为什么不分了?”让学生争论、沟通,明白是由于不够分,所以这些铅笔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精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接着,我有意说这13支铅笔每人分5支,余3支,行吗?为什么?使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时所剩下的那个数,才是余数。

接着,放手让学生试着用横式写一写分的结果,试着尝试进展有余数的除法的笔算。再针对横式、竖式中的“商”和“余数”进展针对性的提问,强化熟悉,并且留意一下“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这样,除了稳固对笔算除法的理解和把握之外,还有效地培育了学生学问的迁移力量。

众所周知,实践是熟悉的源泉,让学生动脑想、亲自摆和说,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建立比拟清楚的“余数”的表象,在操作实践中理解“余数”的含义,整个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3、观看比拟,强化表象

观看例1、例2,这两题的不同点在哪?通过观看、比拟,提醒本节课的重点、关键,沟通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两者之间的联系。

4、演算结合,把握方法

我出示“26÷4=□……□”这一道计算题,让学生尝试计算,遇到疑问时,同桌相互争论、沟通,也可以借助小棒,寻求方法。思索、争论后答复:把2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怎样想的呢?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分成4份,每份是几,就是4个几,想4和几相乘的积要比26小,不然的话不够分。假如相乘时的积太小了,说明没分完,还可以分,始终到不够分为止。所以4和几相乘的积不仅要小于26,还应最接近26。这样,把摆和算统一起来,实现操作过程数学化,到达了操作和计算的有机统一,学生的思维也经受了从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的抽象化过程。还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奠定了根底。

最终一个环节是“应用方法,拓展延长”。

计算力量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把握法则,经过屡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依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洁到简单、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

1、根本练习。安排了“小博士看病”和“做一做”两道题,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根本学问的把握状况。

2、综合练习。依据学生的座位状况,编了一道“用数学”,让数学回归于生活,表达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3、进展练习。第一道题是课前的“猜气球颜色”问题。这一题是开放题,让学生用有余数的除法敏捷多样地解决实际问题,既稳固学问又活泼思维,再一次将学生的学习热忱推向高潮。其次题“□÷5=□……□,猜猜余数可能是几?”也是一道开放题,不仅稳固了余数的含义,又为下节课学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埋下伏笔,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让课堂的学习热忱连续延长下去,不因课的完毕而完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熟悉——再实践”的熟悉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展简洁的、有条理的思索,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力量。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查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资源:

例题插图,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

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

小结:刚刚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响很快,真是不错。今日我们就要用刚刚这股热忱来解决一些实际。

二、互动探究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看

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依据这些信息,你预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对于学生的答复要进展评析。

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

你能想一个方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沟通沟通。

依据学生答复进展板书:

185-36=149(本)

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2、组织学生观看、争论、比拟

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

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展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日所遇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

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沟通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答复后小结:买东西假如在一个柜组中购置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

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

做了黄花24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

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综合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感知旋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育学生动手实践的力量

3、培育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

教学过程:

一、体会感受

1、观看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推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现两类根据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展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看,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三、动手做一做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根据指示根据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四、展现旋转美,制造旋转美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制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制造出漂亮的图案。

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同样注意口语的表达,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