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卖油翁》教案3篇_第1页
有关《卖油翁》教案3篇_第2页
有关《卖油翁》教案3篇_第3页
有关《卖油翁》教案3篇_第4页
有关《卖油翁》教案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有关《卖油翁》教案3篇

《卖油翁》教案篇1

教学目的:

一、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激励同学为实现四化勤学苦练。

二、学习通过详细记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三、懂得文言虚词“而”的连接作用及其他用法。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旧课。

背诵《卖炭翁》。

二、介绍。

1.复习欧阳修的七绝《丰乐亭游春》。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2.欧阳修(10CR--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州永丰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他团结和培育了很多闻名,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以往所说“唐宋八大家”,就有六大家属于这个时期的这批作家里的。八大家是:唐的韩愈、柳宗元、宋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拭和苏辙。韩、苏、王的绝句我们曾学过一些。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作品。

他的文章简洁明畅,说理透辟,状物抒情挥洒自如,语言精练而不奇顺,文辞宛转曲折,具有潇洒的风格和深厚的抒情气息。下学期我们要学习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更可体味其妙处。

本文仅135字,可算散文中的小品,选自《归田录》。该书是一部记载朝廷轶事和士大夫诙谐之言的书。

请同学试答:本文主要记叙了怎样的一件事?写了哪几个人?这个故事告知我们怎样一个道理?

三、领读全文,留意句读,留意句中停顿。

四、讲读第1节。第1节写一射一看。

思索:

1.故事中先涌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射者)

2.卖油翁是在怎样场景中涌现的?动作、神态如何?

(静中有动)

3.要求同学对比说明逐字逐句讲解。

指引:

(1)把句中省略的主语补上。

(2)“以”、“于”、“而”、“但”、“之”、“中”等词的词性词义辨清晰。

(3)比较:独一无二,当世无双,数一数二;

正视,凝视;

微领,赞许,喝采。

(4)射者与观者评价不一,有冲突。

4.同学读熟第1节,留意人物的语气。

五、讲读第2节。

写射者与看者引人深思的对话。

1.先看问与答的第一个回合。

(1)“问”由何引起?“微颔”、“自矜”--主观与客观评价有冲突。“问”是逼出来的。

(2)“问”是进击性的,有火气,不服气。射:箭法。精:精良、精妙、精湛。

(3)答者招架,镇静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一句。这一句更有损陈的自信自矜心理,于是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2.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①“问”者火冒三尺,“忿”;语气是责问“安敢”。

②“答”者摆事实,不仅说,而且当场表演,表演了再说,心中有数,从容自假设。留意:“我亦”,并未因自己的绝技而自夸。

3.在事实面前,康肃“笑而遣之”。由“忿”而“笑”,心中信服。

4.同学对读,体会语气。(轮番)

六、提问,分析。

1.本文写了怎样一件事?说明白一个什么道理?(运用文中现成语句)

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2.为何如此短的篇幅,未发表一点谈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这是由于:

(1)剪裁合理。(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把生活中的素材作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射技之精只作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纳白描手法,细腻传神。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细部清楚,动作、神态:手艺和谈论,均写得精确。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听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这是由于有敏锐的观测力,对生活中现象烂熟于心。)

(2)对比鲜亮。

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卖油翁

技艺:善射(十中八九)善酌(绝技)

见地:自矜大巧假设拙(无

立场:浮躁从容、镇静

(3)语言精炼。

高超的猎手一枪能击落飞鸟,语言运用也如此。炼,把细心观测所得用精确的词句表现、刻画,就可生如绘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的动词、形容词等。

七、作业。

1.口译全文。

2.练习三。

3.练习四(以问答形式说明本文主题的意义)。

把五句话用现代汉语连缀成一段话,题目是《为文之道)

要求:

①句与句之间稍加补充,词的说明可稍加改变。

②不超过二百字。

4.补充练习:

①区分以下各组中加点的词在意义或语气上的不同。

以此自矜但手熟尔

么我酌油知之尔安敢轻吾射

汝亦知射乎

尔安敢轻吾射

②说明下面加点的词的意义…

善射自矜

尝释担

发矢无他

板书设计:

(略)(详)

技艺善射(十中八九)善酌(自钱扎入而钱不湿,堪称绝技)

自矜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立场安敢轻吾射取,置,覆,(徐),酌,沥-

(心中有数,从容自如)

教后感:

1.教第二段时,我说:“下面是二人精彩的对话。”同学认为用得不恰当,我马上改正,换了“引入深思”四个字作附加语。教学用语须精当,不可马虎。

2.教卖油翁的“沥”油绝技时,出示了铜钱,同学不由自主地“呀”了一声,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3.《为文之道》短文当堂进行了沟通,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同学的写作爱好。

《卖油翁》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3.体会用词的精确与传神。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

体会用词的精确与传神。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尧咨自矜家圃睨之

颔之酌油杓沥

2.熟读课文。

3.查字典,看说明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知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欧阳修〔100-1072〕,北宋闻名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溢号文忠。是文坛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导语

这将笔记小说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请几个同学翻译课文,讲清重点词语的含义。

第一自然段:

以此:因此。尝:曾经。俄之:之,指陈尧咨射箭。而:表顺接,可不译。其:指代陈尧咨。十中八九:十箭射中八九箭。翻译: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点本事自我炫耀。他曾经在自家的场地上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开,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地点点头。第二自然段:

尔安敢:尔,你。乃:于是。以钱覆其口:以,用。其:指葫芦。而钱而,但是。因曰:因,于是。

翻译: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是很超卓吗?"卖油的老头说:"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陈尧咨怒气冲天地说:"你怎么敢小看我的射技!"老头说:"凭我酌油的阅历知道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渐渐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灌进去,可是钱不沾湿。于是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只好笑着打发他走了。3.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争论并归纳: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

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

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

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4.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争论并归纳:"俄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

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

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5.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事是怎么评价的?

争论并归纳: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

熟罢了。

6.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事?

争论并归纳:"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阅历知道这个道理。

7.提问:卖油翁究竟知道什么道理?

争论并归纳:熟能生巧的道理。

8.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立场发生了哪些改变?

争论并归纳:

〔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得的武夫来说,而且是受了污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事不是很高强吗?

〔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颂,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

〔3〕最末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四、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卖油翁》教案篇3

一、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赞扬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正音、同学试读、老师范读。

三、解词。

①矜:骄傲。问:陈尧咨为什么骄傲?(善射,当世无双。)

②尝:曾经。问:这句话假如译成“曾经在家里的场地练习射箭”,有什么不好?(跟上文不怎么连接)按现代语习惯该怎么说呢?(把“曾经”改为“有一天”,意思完全相同。)提示:要留意古今的不同表达方式。

③圃:场地。问:字典上是怎么说明的?(菜园、:果园)提示:这里说“场地”,是将原来的意义加以扩大。

④释:放。成语“如释重负”的“释”,也是放下之义。

⑤睨:斜着眼看。问:口语怎么说?(斜眼看、瞟)

⑥发:即“發”,最早的意义是把箭射出去。

⑦颔:留意字典上有两个义项:下巴颏;点头。这里用第二义。

⑧“但(惟)……尔”;这种句式用来表示限制的口气,相当于“只是……罢了。”

⑨酌:原来的意义是斟酒,这里扩大为倒(油)。

四、诵读练习。

详细的步骤是:(1)齐读两遍,大致了解文章的理路,达到“口熟”;(2)分段练习背诵并做诵读指导;(3)检查背诵。

老师:古人写叙事小品常要借机发表一点感想或评论,本文有这样的评论吗?(最末一句)别看只有这么一句话,道理却不浅,我们暂且可以不管,首先把文中所述的故事背下来。

同学齐诵。

老师:故事中只有两个人物,干脆把题目改成《陈尧咨和卖油翁》,行吗?(不行)为什么?(事端是卖油翁引起的,他假如不“释担而立”,不露出渺视的表情,陈尧咨就不会发问;又是由他解决的——以酌油技术停息了陈尧咨的生气心情。)我们读这篇文章需要紧紧把握这一点:卖油翁在事项进展的全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分段练习背诵,方式要敏捷;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

第一段指导要点

①问:这件事是不是发生在陈康肃公尧咨的青年时代?(目的是让同学从叙事中看出他少年气盛,也要顺便说明“康肃公”是他死后朝廷给的谥号,古人叙事中书人名常用该人后来的爵位或谥号,以示敬爱。)

②要用客观表达的口气读,如讲故事。应留意长句中的停顿,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③首句是铺垫,要读得平缓;“自矜”一语重读,为下文问卖油翁张本。,

④次句写情节开端,至“释担而立”可作一顿,说明卖油翁将有所为;再重读“睨”“久”二字,使听者疑团更重。

⑤末句再回到平缓语调,由于疑团已解——原来卖油翁有意观射,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并不非常赞许。

第二段指导要点

①这段主要写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对话,读时应摹拟人物的语气:陈尧咨两问皆因骄而怒(照应上文“自矜”),声重而急;卖油翁两答皆因心中有数而从容自假设,声轻而缓。

②对话而外皆叙事语,要读得平缓,力求再现卖油翁的从容之态。末句“笑而遣之”是故事结局,平淡中似有寄予,读时当有余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