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课件_第1页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课件_第2页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课件_第3页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课件_第4页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十个经典案例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十个经典案例一、《荷花》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一、《荷花》2【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像出

“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象展示,通过

“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达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创设情境课题导入1.猜谜游戏:“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绿裙水中漾。”

2、观看《荷花》录像片段,试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上美景,引出课文;通过画片简单介绍作者叶圣陶。

3、初读课文:如果有特别喜欢的部分可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4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文字的优美。5.指导背诵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5二《胡同文化》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描述:

现在正在大力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大胆思维的能力。现代时代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课堂上已经不再需要单纯的粉笔教学,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模式。本课拟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有更新的思维方式和接收信息的手段。二《胡同文化》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描述:6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2、习得在既定主题下对材料进行适度收放的散文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7(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

2、通过网络学习,学会一种新的获取知识的方式。

3、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和超脱。(四)信息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寻找有用信息,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8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对具体的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2、通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理解,初步体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交互学习,搜寻网络中有用信息为己所用,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9三、教材内容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极具人文特色的文章。它是“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但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序言。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现在这样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而这篇小品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文化气息,一种健康的休息。像这类文章最适合学生作为课外知识拓展来阅读。我们不仅仅学习文章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对其它信息的接收。所以我们要了解北京的胡同,还需了解北京的文化,这大大地拓宽了学习本课的视野,也为学生了解更多胡同知识、北京知识以及胡同文化提供了一次契机。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10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对待事物有自己接收信息的方式。所以进行交互学习是迫切需要进行的。

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还不能独立承担起研究一个课题的重任,但是我们的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关于自主学习方面,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课件)中贯穿老师引导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11三《故都的秋》

目标设计: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当中去,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设计:《故都的秋》是一篇语言优美、典雅的美文。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品赏景物描写,揣摩精警的语句,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消除时代的隔阂,感受人文精神,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学生散文鉴赏中的审美情趣。三《故都的秋》目标设计: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12方法设计:本文采用美读式、讲解式、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宜采用美读法(配上优美的曲子)。同时教师要注意讲解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去鉴赏文本的语言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教学。本文语言优美,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13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文章语言,把握文章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从而领悟作者的深沉感情

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学生品读,师生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课文,领悟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作品语言,揣摩作者情感。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文章语言,把握文章情景14四《雷雨》【教学目标】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四《雷雨》15【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16二、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二、教学过程

17五

《再别康桥》教学目的:

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五《再别康桥》教学目的:

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18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19课堂教学设计:一,

导语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四,播放动画《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六、小结本文。七、作业。课堂教学设计详细内容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详细内容20六《四季》【主题】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2个字,认识笔画“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六《四季》【主题】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21【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画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22

这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特点:一、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努力开掘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三、改革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3七《雨铃铛》一、激发学习兴趣。

1、设计优美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情境。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文章的内容设计课件,向学生展现雨中的情景,使学生体会春雨的美,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兴趣。

3、用游戏的形式来巩固识字。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字:如拍手歌、编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七《雨铃铛》一、激发学习兴趣。

1、设计优美的过24

二、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本文的雨景描绘的是春天,但学生的生活体验是丰富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春天的信息,更多的“雨”的知识,安排了学生课下查资料,课上展示资料,使学生在不断的收集过程中,积累知识,实现知识的扩充。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25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章语言,把握文章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从而领悟作者的深沉感情

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学生品读,师生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课文,领悟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作品语言,揣摩作者情感。

26八《光色心情》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味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

八《光色心情》27学习活动分析

活动一:目的在于学生能运用色彩的心理属性初步尝试用不同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体验在绘画中色彩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活动二:结合绘画中的“形”的相关学习经验,通过形、色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组表达不同心情的色彩作业。

活动三:在掌握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综合已知,尝试对同一种颜色采用不同表现手段来表达不同的绘画主题。

学习活动分析

28

教学基本思路教学材料分析教学建议

教学基本思路教学材料分析教学建议29九《简谐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知道机械振动、简谐运动、回复力的概念;能正确分析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2、技能: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3、方法:巩固用图像法分析物理过程,学会对物理现象的归因分析。4、情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科学的态度九《简谐运动》教学目的:30传统的教材处理是首先由弹簧振子的受力特点推论其可能的运动特点,再对其运动进行描述,是一种典型的演绎推理法。我们认为这种教材处理的方法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学本次课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首先用先进的计算机视频技术捕获振动过程,并抓取连续帧的图片,得到不同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然后学生根据得到的数据绘制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物体运动的原因。生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材处理是首先由弹簧振子的受力特点推论其可能的运动特点31教学方法:

1、

信息技术辅助实验分析2、

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教

具:计算机(带1394接口)、数字摄像机(DV)、投影仪、弹簧振子、单摆、音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新课教学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32课后点评1、

本次课教学采用摄像机对实际物体的运动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信度高,有说服力。2、

由学生通过作图进行数据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3、

用视频演示海面浮子的运动、

蝉翅的运动、地震,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4、

用多媒体演示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课后点评33十《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但是对于“任意的三条线段不一定都能围成三角形”这一知识却似懂非懂。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还可以在探索实验和应用数学等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为后续的几何图形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十《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3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去探求真理的志向,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目标:3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四人小组一份实验报告单、四组小棒:①6厘米、7厘米、8厘米②5厘米、5厘米、5厘米

③4厘米、5厘米、9厘米

④3厘米、6厘米、9厘米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36

谢谢!谢谢!37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十个经典案例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十个经典案例一、《荷花》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一、《荷花》39【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像出

“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形象展示,通过

“自主自学,合作探究”达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4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创设情境课题导入1.猜谜游戏:“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绿裙水中漾。”

2、观看《荷花》录像片段,试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上美景,引出课文;通过画片简单介绍作者叶圣陶。

3、初读课文:如果有特别喜欢的部分可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41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文字的优美。5.指导背诵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42二《胡同文化》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描述:

现在正在大力提倡和进行素质教育,老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大胆思维的能力。现代时代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课堂上已经不再需要单纯的粉笔教学,学生需要的是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模式。本课拟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有更新的思维方式和接收信息的手段。二《胡同文化》设计思想及知识背景描述:43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掌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习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叙事抒情的手法。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2、习得在既定主题下对材料进行适度收放的散文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44(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即善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隐含的文化现象。

2、通过网络学习,学会一种新的获取知识的方式。

3、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怀旧和超脱。(四)信息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寻找有用信息,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45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用简要的语言从不同方面加以概括。

2、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对具体的词语的品味,体会作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情。

2、通过对北京胡同文化的理解,初步体会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交互学习,搜寻网络中有用信息为己所用,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46三、教材内容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极具人文特色的文章。它是“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但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序言。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现在这样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而这篇小品文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文化气息,一种健康的休息。像这类文章最适合学生作为课外知识拓展来阅读。我们不仅仅学习文章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对其它信息的接收。所以我们要了解北京的胡同,还需了解北京的文化,这大大地拓宽了学习本课的视野,也为学生了解更多胡同知识、北京知识以及胡同文化提供了一次契机。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47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对待事物有自己接收信息的方式。所以进行交互学习是迫切需要进行的。

学生现有的知识层次还不能独立承担起研究一个课题的重任,但是我们的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研究性学习,关于自主学习方面,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课件)中贯穿老师引导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48三《故都的秋》

目标设计: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学会鉴赏的方法,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景当中去,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设计:《故都的秋》是一篇语言优美、典雅的美文。应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品赏景物描写,揣摩精警的语句,赏析散文优美的语言,消除时代的隔阂,感受人文精神,感受文学形象,培养学生散文鉴赏中的审美情趣。三《故都的秋》目标设计:既要教学生鉴赏课文,又要指导学生49方法设计:本文采用美读式、讲解式、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宜采用美读法(配上优美的曲子)。同时教师要注意讲解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去鉴赏文本的语言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教学。本文语言优美,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50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文章语言,把握文章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从而领悟作者的深沉感情

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学生品读,师生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课文,领悟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作品语言,揣摩作者情感。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文章语言,把握文章情景51四《雷雨》【教学目标】

学会揣摩戏剧语言,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文本语言情境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周朴园形象。

四《雷雨》5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构建对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解读?

【教学方法】朗读、设问、点拨、讨论。

【教学媒体】

powerpoint课件。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53二、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二、教学过程

54五

《再别康桥》教学目的:

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二、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1、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五《再别康桥》教学目的:

一、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55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56课堂教学设计:一,

导语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四,播放动画《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分小组讨论。六、小结本文。七、作业。课堂教学设计详细内容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详细内容57六《四季》【主题】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儿”2个字,认识笔画“乚”。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六《四季》【主题】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58【教学重难点】认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画自己喜欢的季节)

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59

这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特点:一、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努力开掘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三、改革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60七《雨铃铛》一、激发学习兴趣。

1、设计优美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情境。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文章的内容设计课件,向学生展现雨中的情景,使学生体会春雨的美,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兴趣。

3、用游戏的形式来巩固识字。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字:如拍手歌、编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七《雨铃铛》一、激发学习兴趣。

1、设计优美的过61

二、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本文的雨景描绘的是春天,但学生的生活体验是丰富的。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春天的信息,更多的“雨”的知识,安排了学生课下查资料,课上展示资料,使学生在不断的收集过程中,积累知识,实现知识的扩充。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62

知识与技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揣摩章语言,把握文章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从而领悟作者的深沉感情

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范读,学生品读,师生共同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课文,领悟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散文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品味作品语言,揣摩作者情感。

63八《光色心情》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味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

八《光色心情》64学习活动分析

活动一:目的在于学生能运用色彩的心理属性初步尝试用不同绘画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体验在绘画中色彩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活动二:结合绘画中的“形”的相关学习经验,通过形、色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一组表达不同心情的色彩作业。

活动三:在掌握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综合已知,尝试对同一种颜色采用不同表现手段来表达不同的绘画主题。

学习活动分析

65

教学基本思路教学材料分析教学建议

教学基本思路教学材料分析教学建议66九《简谐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知道机械振动、简谐运动、回复力的概念;能正确分析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2、技能: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3、方法:巩固用图像法分析物理过程,学会对物理现象的归因分析。4、情感:培养学生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