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现代管理_第1页
学校现代管理_第2页
学校现代管理_第3页
学校现代管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学校现代管理模式构建探析内容摘要:现代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硬”管理同“软”管理相结合,重“管”更重“理”,实现学校管理的三个结合——制度与人本相结合、权力与学术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词:人本管理学术管理激励机制学校管理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教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培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在现实的学校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注重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而忽视了如何对教师实施有效的管理,提到教育管理改革,往往是学校领导要求教师改变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而忽略自身改变对教师管理的方式方法。随着由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原有的制度强权管理模式与学校的发展日益突现出不平衡,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模式的重心,因为我们看到了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心地位,人有七情六欲,所以,学校管理尚须以人为本,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在调查研究一千多种领导行为因素的基础上,把领导行为归纳为两大类,即“抓工作”与“关心人”,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领导行为的相关理论,将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分为以下四种模式:重工作轻关系型、重关系轻工作型、重工作重关系型、轻工作轻关系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除模式四是万万不可效仿之外,重工作重关系型是最理想的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类型兼有重工作轻关系型与重关系轻工作型之长而又力避其短。其他二种模式的使用应当根据自身素质水平以及所处领导对象、工作任务、学校发展、社会环境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运用,以取得最佳领导效能。一般来说,当学校群体成熟度较低、群体难以适应工作时,应该集中权力,加强控制,充分发挥校长统一指挥的作用,采取重工作轻关系型;而当学校群体成熟度较高、学校处于常规工作状态时,就要减少工作方面的控制,搞好人际关系,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采取重关系轻工作型。但初始阶段不管采用哪种模式,只要使用得当,最终都是达到重工作重关系模式效果。无论哪一种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者都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管理的三个结合,即制度与人本相结合、权力与学术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就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不到之处多请指正。一、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就是全体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规定和规范。它是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实行科学管理,办好学校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有助于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对于一些新建校或学校管理还未走上规范化、科学化道路的学校来说,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仍是首选之路,因为他可使学校迅速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路子。人本管理是指在人类社会任何有组织的活动中,从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以人性为中心,按人性的基本状况来进行管理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管理方式。其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乔梓乡中心校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九十年代,学校制订的管理制度达180余条,当学校管理走向正规化之后,学校就将各项制度逐渐简化到20余条,只为师生在一些方面提出了奋斗的目标,在师生的评价上也采取了“宏观、综合、模糊”的方法,强化了管理的人文因素,师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整体的发展,保家中学也因此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对于人,如果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能体现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但往往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个性、需要及人的发展,甚至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这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隶,即仅知道服从。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应须相结合。在学校管理中强调三个质量的提高,其一是教学质量,其二是生活质量,其三是精神质量,以往学校的管理者过分强调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后面两个质量。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的新理念。(一)校长的人格魅力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总和就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人性格特征的核心成分。高尚的人格,使人产生敬佩感,能吸引人,促使人模仿,给学校决策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校长的人格魅力,主要来自于非权力的良好个人素质,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执着追求,坚毅果敢,求实务实,为人真诚,校长与教师之间水乳交融,相互信任,以达到志同道合,同舟共济。孟子曰:“以德治人,心悦诚服也。”因此,校长必须具有令人信服的思想品德修养。作为校长,坚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凡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禁止教师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给教师树立榜样。即使看见地上一片纸屑,也当着师生的面捡起,以此来带动影响全校师生。坚持公正无私,不带偏见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在分配工作、考核评优、晋级升职等教师关注的敏感问题上,校长应事先制定并提出标准或准则,交由行政班子或全体教师讨论统一后再实施,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每位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使整个教师群体有一种大家都是“自己人”的感觉。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实践证明,只有具有高尚人格的校长,才能使教师内心信服而自愿接受影响,才能确立起稳固的权威,有效地领导、管理好学校。(二)追求和谐的干群关系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1\*GB3①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干群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要做到干群和谐,首先要相互信任,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信任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信任更是一种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办好学校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的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使教师在学校事物中体现其主人翁的地位,使教师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工会等方式和校务公开、参与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等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它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工作的自豪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认同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其次是干群之间相处要坦诚和善待,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各人所长,相互补充,弥补个人之短,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再者要求校长要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干群关系时,校长要十分注重把人心当作一项伟大的工程来“经营”,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丰厚待遇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这样,既能消除校长和老师之间的隔阂,又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的干群关系也得以建立。(三)知人善任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所以学校管理应该坚持“教师第一”的管理原则,在“以人为本”中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与体现,关注教师的成长环境,关心教师的生活。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的价值取向。“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人事安排上,校长应须根据教师的学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人尽其才,整体高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教师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发生了多元变化,知人善任显得尤其重要。知人善任,重在“知人”,难也在“知人”,知人要知心。“知人”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了解、交流的过程。校长要知教师,教师也要知校长。校长要放下架子,对教师主动关心,坦诚交心,教师才能对校长付出真心,对学校树立信心。校长通过谈心、交心,达到知人、知心,从而把广大教师凝聚在领导“知人”的目的在于“善任”。学校干部的选用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冲破群体的周围。任人上的“晕轮”效应。首先对工作岗位进行公开招聘并公示,然后将教师的工作安排、目标及任务同时下达。目标分层,体现弹性;任务要有针对性,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四)积极开展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充实的业余活动能让人忘记工作中的忙碌和缓解工作给人们带来的压力。活动是理念信仰和实际关怀的中介,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人与人的相互理解贵在沟通、接触。人与人的相识、相知大都起源于某些活动中。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学校组织的许多业余活动能让教师切身体会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学校文化建设沉淀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沃土,特色学校是众多学校决策者毕其一生于一役的追求目标。教师活动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学校的学生特色活动就不会稳定长久。因此,我认为教师活动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纽带。二、权力与学术相结合权力是一种控制力,也是一种强制力,是管理好教职工的一种必要手段。校长应当运用权力控制全校师生围绕学校目标进行有序活动,必要时可用强制手段要求师生服从学校的意志,但一味追求权威化、程式化、统一化,要求教师无条件服从,以命令式、指令式取代教师自主性,久而久之,就造成教师被动工作的习惯,极大地压抑教师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调查表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事务型校长和“约定俗成,平稳常规”的经验型校长占中学校长群体中的大多数。前者,倚重权力行政,后者倚重经验行政。都缺乏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与崇高创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相去甚远。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学术型管理倚重的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力量。怎样才能发挥出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本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利用教育哲学,指导学校教学理念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学校组织的中心人物,具有触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校长必须具备端正的教育哲学。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需要探究型教育教学理念。学校探究型教育教学理念的实质是一个以学校为基础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它需要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构思、实施和评价活动。当然,新的教学理念应充分尊重广大教师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重视新教育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一切,都需校长的教育哲学来统筹。作为校长应该能提出合乎时代的、国家要求的办学价值观和教育观,并成为进行创造性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能够根据国家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使办学的观念和行动合乎规律,并有力地影响全校人员投入教改和教育实践,在工作中充满自信,又能理智地思考,经常进行自我批评,坚定不移地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实践,使办学符合社会期望。所以教育哲学能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持续和整体发展相“协调”;能统筹科技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思想与行动、理性与非理性;能形成独特的学校气氛、工作风格和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机制等。(二)实施科研兴校,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上来。所谓科研兴校,就是指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开展全校性的教育教学研究,用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人才和建设者。校长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帮助教职工树立科学的教学思想;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负责提高学校成员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专业素质;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还要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其次,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都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因此校长要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在办学实践和领导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华和专业水平,并能在逆境中给人以勇气和力量,在成功时和教师共享欢乐,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直接担任主科教学参与教学活动,指导教师进行教育教改工作。(三)创办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也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独特的办学特色是立校之基。《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指出,新时期创办特色学校就是寻找学校办学的客观规律。各个学校之间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学校办学规律肯定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就是对学校本身教育资源和办学客观规律的科学而独到的认识。自觉地按照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律办学,学校则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正因为是找到了本校的办学规律,有效地挖掘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所以特色学校都充满了办学的活力,有的改变了学校的面貌,有的甚至改变了学校的命运。因此校长在工作中首先要确立一个富有特色的办学思路。办学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是校长立足本校实际与优势进行特色设计的体现。这就要求校长要善于运用优势切入法,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特色增辉,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进而带动学校整体工作取得进展,使学校步人“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特色教师造就特色学校”的良性循环轨道。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教师是有血、有肉的、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因而一切人类的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教师的需要。然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对尊重的需要,高于对物质的需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高于对金钱的追求。他们最大的愿望是精神上的鼓励,事业上的成功;最大的苦恼是精神上的创伤,能力上的受压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动机理论,学校决策者在工作实践中,努力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尽量满足教师的不同层次需求,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因此,学校管理中既要给予教师物质激励,同时也要给予教师精神激励:(一)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想方设法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让教师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建立物质激励机制能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和引起物质的需要。人生在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即某种需要。需要在尚未得到满足之前,是产生行为动力的所在。教师的物质生活需求包括生活物质需要和工作物质需要,前者如工资待遇、住房待遇、晋升职务等,后者如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的需要,这是现代管理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会使人心涣散,人才流失。虽然教师的物质条件有限,但大部分教师仍能以事业为重,以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