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省勐海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2年云南省勐海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2年云南省勐海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2年云南省勐海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2年云南省勐海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勐海县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语文(全卷四个大题,26个小题,共8页)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在辛勤的付出后,你一定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收获。这个时刻到来了,请认真细心地对待每一道习题吧!这份练习题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相信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自己!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黄晕(yùn) 推崇(chóng) 渲染(xuàn) 不省人事(xǐng)B.冗杂(rǒng) 倔强(juè) 羁绊(pàn) 畏罪潜逃(qián)C.斟酌(zhēn) 眼眶(kuàng) 佃农(diàn) 怏怏不乐(yàng)D.诘难(jié) 宽宥(yòu) 怨怅(chàng) 毛骨悚然(sǒ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隧洞 筹画 垂垂暮老 众叛亲离B.尴尬 佝偻 人生鼎沸 销声匿迹C.浩瀚 蔚蓝 身临其境 络绎不绝D.脑髓 峰烟 扭捏作态 自暴自弃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________________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________________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________________的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A.但 不可名状 瞥见 劫掠B.因为 莫名其妙 目睹 侵占C.但 莫名其妙 目睹 劫掠D.因为 不可名状 瞥见 侵占4.下列属于主谓搭配不当语病的一项是()A.云南的茶叶产量,由于茶树物种资源丰富,以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所以长势喜人,品质优良。B.制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数据安全审查包含在网络安全审查中。C.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传递出中国自信,中国风采。D.鸟类对于人类态度的转变,不仅促成了各种鸟类保护组织的创立,还推动了鸟类保护的立法。5.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国北方,逢立春则要“咬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咬春的最妙处在于用了一个“咬”字,于立春之初激扬出一股拼劲儿与韧劲儿。①也有人说咬萝卜是为通一通气,去一去疾,比如《燕山夜话》就说“咬一口生萝卜叫作咬春,以预防疾病”②所谓咬春,就是吃一吃新鲜蔬果,尝一尝春之气息③据说,立春这天,京津地区民间讲究买根萝卜来吃,取的是“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④当然,除了咬萝卜,各个地方还有咬春盘、春饼、春卷、春菜⑤所以,过去的立春清晨,常常会有小贩儿挑着萝卜在各个胡同口吆喝“萝卜赛梨萝卜赛梨”A.③⑤④①② B.③⑤①②④ C.②③④①⑤ D.②③⑤①④6.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有“三山五岳”之说,李清照《渔家傲》中的“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杜甫《望岳》中的“岱宗”即五岳之首——泰山。B.《战国策》是南宋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都选自其中。C.茅盾原名沈德鸿,小说《蚀》三部曲、《子夜》都是他的作品。他在散文《白杨礼赞》中借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D.19世纪的俄国文坛,群星璀璨,有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列夫·托尔斯泰,还有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契诃夫,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战争与和平》《变色龙》等。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1)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3)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5)报效祖国是每个中华儿郎应尽的责任,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就以魏尚自比,希望报效朝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俗话说“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就通过“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说明了王之蔽甚矣的情况。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根据要求,完成8~9题。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根本途径,而“双减”这一革命性举措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为了确实落实“双减”政策,老师让大家对自己的寒假生活进行多元化安排,下面是晓晓同学的安排。材料一:我的寒假——电影情结大年初一,晓晓观看了电影《长津湖——水门桥》并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托举伟大的梦想。这是一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70多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材料二:我的寒假——飞天情结飞天,是我国人民世世代代的期盼。从家喻户晓的美丽古代传说“嫦娥奔月”,到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都折射出中国人自古就有的“飞天情结”。酷爱天文的晓晓整理了中国的飞天足迹: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18年后的几乎同一天,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入住舒适的太空之家……不断刷新的飞天足迹,彰显了中国航天在创新道路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材料三:我的寒假——冬奥情结当冬奥盛会与中国传统虎年春节邂逅,纯洁的冰雪与热烈的中国红碰撞,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双奥之城”的北京交融共享,激荡出绚烂的文明之花。冬奥遇上中国年,赋予了虎年春节别样的意义。为了表达自己对冬奥的祝福,晓晓跟奶奶剪了一幅意义独特的剪纸。8.从抗美援朝到梦圆飞天再到双奥之城,展现了中国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逐步强大的历程。晓晓在思考:在“双减”政策下,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才能成为五育并举的人?为此,她制订了一个短期计划,请你帮她一起完成。(2分)计划一:假期与父母重走长征路,体验革命精神。计划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划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请说说材料三晓晓的剪纸的特色。(2分)(二)名著阅读(4分)【链接材料一】在南方有一种昆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然而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如果单从外表上看来,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然而它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它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链接材料二】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10.(1)法布尔被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园无数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根据链接材料一,把下面螳螂的名片补充完整。(2分)昆虫名片学名:蝉别名:知了自我简介:我有漂亮的透明的双翼,上面有条条浅绿色的脉络。我最喜欢吸食树枝上的汁液,那简直就是虫间美味。我喜欢在烈日下大声唱歌,在地下打洞建造漂亮的房子。别人对我的评价:懒情,歌唱家,建筑大师。学名:螳螂别名:刀螂自我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人对我的评价:美丽的伪装者,骁勇善战的捕食霸王,天性凶残。(2)《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请以材料二为例,简析它的科普性和文学性。(2分)(三)临写与鉴赏(4分)11.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并将它们临写在田字格中。(2分) 12.“春阳辐照,万物滋荣”,下面是“春”字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春”表示种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芽生长。金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该字体的“春”与甲骨文的没有差别。B.篆书的“春”笔画繁多,笔法瘦劲,该字体可能是在金文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C.隶变以后的“春”更为简洁,我们今天写的“春”就是由隶书发展而来的。该字体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著名的《曹全碑》是其代表。D.楷书的“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被奉为习字的模范。三、阅读(13~25题,共38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3.诗歌的颔联接连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有什么作用?(2分)14.联系作者背景,说说本诗尾联的“长”和《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排”的表达效果有何相似之处?(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今来古往,俯察仰观,惟辟①作福,为君实难。宅普天之下,处王公之上,任土贡其所有,具僚②和其所唱。是故恐惧之心日弛,邪僻之情转放。岂知事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故以圣人受命,拯溺亨屯③,归罪于己,推恩于民。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勿谓无知,居高听卑;勿谓何害,积小成大。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勿谓我尊而傲贤侮士,勿谓我智而拒谏矜己。闻之夏禹,据馈频起④;亦有魏帝,牵裾⑤不止。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巍巍荡荡,推汉高大度。抚兹庶事,如履薄临深;战战栗栗,用周文小心。(选自《贞观政要》,有删改)【注】①辟:指国君。②具僚:指左右群臣。③亨屯(zhūn):解救危难,使之安顺。④据馈频起:因为要找大禹的人太多,大禹吃一顿饭都要接待百姓许多次。⑤牵裾(jū:拉起衣服。三国时魏人辛毗直言敢谏,刚直不阿。有一次魏文帝曹丕在蝗灾民饥的情况下,要从冀州向河南移民十万户。朝臣都认为不可行,但都不敢说话。只有辛毗,据理力争。曹丕不愿听他说,便起身入内,辛毗跟在后面拉住衣襟一直劝谏他。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1)所以动心忍性 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管夷吾举于士 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和其所唱 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乐不可极 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岂知事起乎所忽,祸生乎无妄。17.两篇选文都运用了道理论证和A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甲】文开头列举了六个名人的例子,意在证明B的道理,【乙】文末尾列举夏禹和魏文帝的例子说明了不能傲贤侮士,拒谏矜己,以汉高祖为例,则说明了君主为政,应该有C的危机感。(3分)18.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随时要有危机感,才能赢得长足的发展,学了两篇选文,请说说我们可以怎样保持这种危机感?(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9分)打好“双碳”这场“硬仗”韩博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按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无疑将是一场“硬仗”。a实现“双碳”目标,打赢这场“硬仗”,既是严峻挑战,又是重大机遇。如今,我们要帮处于高热状态的地球母亲降温,全面绿色转型是核心,降碳是根本,碳汇及负排放是补充。它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催生“技术为王”的发展模式。为此,我们亟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引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由“量”向“质”的根本性转变,从而树立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要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然而,现阶段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体系建设明显滞后,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立法与政策实施相脱节、下位法缺乏上位法依托等问题。在这方面,可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抓住“双碳”战略契机,为低碳投资提供长期稳定的法律环境。同时,尽快形成国家统一管理和地方、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保障。此外,还可以通过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法规或制订新的法律法规支撑“双碳”战略,在现行的环境、能源和资源等相关法律中增加碳减排相关内容,将碳减排要求落实到具体行业,形成推动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③目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接近85%,单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在我国9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中,发电端占比约为47%,消费端占了53%。可见,做好降碳工作需要“两端”发力:发电端要大力推动新能源革命和能源结构多元化进程,鼓励非碳能源发电,逐步构建以光伏为中心的非化石能源占主体地位的能源供应系统;消费端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通过电和氢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和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经济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严控新增高排放高能耗项目建设,稳妥推进存量“双高”项目的调整和退出,实现高能耗向低能耗、高排放向低排放的产业转型升级。④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下,可将征收碳税作为进一步加大碳减排调控的政策选项。当然,短期内征收碳税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征收碳税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量、消除低效率和落后技术、调整产业结构,还能促进公众低碳意识,形成以“碳排放交易+碳税”为主要工具的市场化减排机制。如此,既有利于国家设立碳基金制度加大气候变化和环境改善的投资,也有利于制定奖励政策,激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新技术研发,并更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⑤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⑥在陆地碳汇方面,推进森林、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碳汇行动,除了发挥碳效益减缓气候变化,亦可兼顾国家生态安全目标、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减缓社区贫困等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森林固碳,一方面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改善森林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林业活动,增加森林蓄积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将林业碳汇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地位和作用。⑦b海洋生态系统可吸收人类活动约30%的CO2排放量,因此,要加强海洋碳汇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交易制度等研究,尽早抢占国际海洋碳汇研究、标准制定、项目推广及交易的制高点和话语权。⑧“双碳”目标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领域、新任务,需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防范风险的原则,适度超期、略留余地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和短期、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2月18日,有删改)19.要打好“双碳”这场硬仗,选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条路径?根据选文内容填空。(3分)途径具体方法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借鉴相关国际经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完善现行法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电端——推动新能源革命。消费端——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适度超前谋划碳税制度形成“碳排放交易+碳税”为主要工具的市场化减排机制。全方位提升碳汇能力陆地碳汇——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洋碳汇——加强研究。20.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21.比较文中a、b两段文字的不同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3分)a实现“双碳”目标,打赢这场“硬仗”,既是严峻挑战,又是重大机遇。如今,我们要帮处于高热状态的地球母亲降温,全面绿色转型是核心,降碳是根本,碳汇及负排放是补充。b海洋生态系统可吸收人类活动约30%的CO2排放量,因此,要加强海洋碳汇基础理论、方法、技术、交易制度等研究,尽早抢占国际海洋碳汇研究、标准制定、项目推广及交易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3分)生命渠张胜迪这里的冬天,晴朗的天空泛着那种高远而清冷的蓝。通往大山的公路旁,火棘结成了诱人的红。芒花一直绵延到山里,花絮长如缨白似帆。大山内外,峰眉紧锁,层峦叠嶂,竟然有一种人迹罕至的孤单。沿着崎岖公路,我们一路颠簸,朝团结村走,去探访那条神奇的生命渠。还记得第一次去团结村是2017年,我听着那首刚刚问世的《大发渠》:“远山的清泉,乡亲多年的期盼,当代愚公,带头向大山开战,历经多少风霜,受过许多冷暖,大发渠通向乡亲的心田,泉水哗哗来,圆梦山水间。荒坡变良田,鲜花开满山,道路越走越宽,人人笑开颜……”这是《花茂人家》词曲创作者袁庆品写的,听得人泪流满面。那次没能见到黄大发老支书,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看着陈列的工作笔记、报告、表格,都是用那种最老的信笺和作业本写的,已经泛黄成岁月的样子。再看看当年凿渠的钢钎、锤子、蓑衣、斗笠……让人震撼不已,可以想象当年修渠的种种艰辛和不易。我因为恐高没敢一个人去看渠。就在2019年夏天,老支书来花茂人家了。他应中央电视台CCTV-3节目组邀请来花茂村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特别节目的拍摄。当时我作为返乡创业代表也在受邀的四个人(黄大发、张胜迪、王治强、赵梅)之列,才得以与老支书见面。那天,老支书坐在花茂人家院坝边的桂花树下,一边看我做线装的手工本子,一边给我讲修渠的事,他是那样亲切、慈祥、充满传奇……那天的阳光从树梢上洒下来,光芒照耀着大地。第二次再去团结村时,老支书从人群中一眼把我认出。他过来握着我的手,嘘寒问暖,仿佛久违的亲人多年未见。大家都说他的手掌特别温暖,那时那刻,我对这双宽厚的大手有万语千言。那天围在老支书家小院儿的人特别多,基本上都要和老人家合影,还想听他唱山歌,老支书就站在屋檐下苍凉地唱:“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听着八十多岁老人揪心的歌咏,让人有种难言的心酸。如果时间允许,在场的人都想把老支书修渠的事再听一次。于是“一个人、一辈子、一条渠”在大山之间回荡了一遍又一遍。老人说:“来的人呐,要我挖肝挖肺地讲修渠的事,就像被掏空了一般。”这种质朴的语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而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建党百年,黄大发老支书被授予“七一勋章”,整个遵义都沸腾了。看着他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观礼,我也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为我们的老支书骄傲啊!这一次我想:到了冬天,去团结村的人应该少些了吧!我想去看看他。遗憾的是,这次老支书去城里了。他的孙子说:“我给爷爷打电话。”我说别打扰他老人家!这一次我想好好看一看大发渠。我们把车停在马路边,沿着木栈道往山上走,不一会儿就到了。看着平缓的栈道,清澈的流水,并不觉得山势险峻雄奇。我们尽情呼吸着大山里没有一丝杂质的空气,恰似闲庭信步,好不惬意!一段栈道结束之后,渠边做了铁护栏,扶着护栏小心翼翼往前走上百米,就止步不前了。因为前面的渠修在悬崖绝壁上,又没有护栏,就感觉特别危险。只好望崖兴叹!站在护栏边往山脚下看,发现下面的路细若一条飘带,缠绕在大山之间。深不见底的峡谷,竟让人腿脚有点发软,手心冒汗。一时间这条有着7200米,历时36年建成,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越三道险崖的天渠,彻底打破我想象的局面。细细想来,如果站在山脚往山上看,这条渠就像缠绵在山腰的一根丝线,如果蹀躞在渠上,人就渺小如一粒尘埃。可是当年我们的老支书,为了子子孙孙那一线生的希望,为了村民能吃上大米饭,他要经过多少风霜雨雪,饱受多少困苦磨难啊!眼前的十万大山,撑破了我的泪腺。临别前,我站在大发渠党史陈列馆那儿,看见高速路的桥拱已经合拢了,像一道彩虹。老乡说再过些日子,这条幸福路就完全通了,去趟仁怀二十分钟,去趟遵义半个小时。说话间脸上泛起笑意。此时我的脑海里,是这条路通车后的样子。我的耳际,却回荡着老支书对这条生命渠曾经的呐喊:“渠修不通就拿命来换!”而今这一切,在绿水青山之间有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选自《潮州日报》2021年12月27日)22.根据提示,把“我”几次见黄老的心理概括出来。(3分)①第一次去团结村,没见到黄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到黄老的工作笔记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应节目组邀请,在花茂村见到黄老——倍感温暖。③第二次去团结村,听黄老唱歌,讲修渠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建党百年,看见黄老在天安门城楼观礼——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2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4分)(1)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我因为恐高没敢一个人去看渠。(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眼前的十万大山,撑破了我的泪腺。24.黄老带人开凿的这条渠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为什么作者要称它为“生命渠”?(3分)25.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联系选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材料中的人物对你的启示。(3分)【链接材料一】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未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是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楷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等称号。【链接材料二】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年家访超过1600户,行程11万余公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四、作文(50分)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50分)(1)当才华不足以支撑梦想时,我们学会了蛰伏;当头顶高过门框时,我们学会了低头;当我们懂得了忍让和珍爱时,就学会了迁就。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总会让我们学会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道理。请以“我终于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2)请以“突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若选题(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若选题(2),按要求直接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勐海县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B(倔强jué;羁绊bàn)2.C(A.筹划:B.人声鼎沸;D.烽烟)3.A4.A(A.“产量长势喜人,品质良好”主谓不当;B.“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C.“风采”缺谓语,可加上“展现”;D.“鸟类对于人类态度的转变”主客不当。)5.D6.B(刘向是西汉的,《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7.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1)两鬓苍苍十指黑(2)何当共剪西窗烛(3)八年风味徒思浙(4)屋舍俨然(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6)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分)(一)(4分)8.(2分)示例:计划二:参加体育锻炼,每天至少1小时。计划三:参观航天城,感悟中国梦。(或:参加社会劳动实践,周末到社区做志愿活动。)(言之有理即可)9.(2分)示例:把传统文化融入冬奥中,既突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表达了对冬奥及奥运健儿的祝愿。(二)(4分)10.(4分)(1)(2分)自我简介:我的姿态纤细而优雅,我还是一个真诚的祈祷者,更是一个深藏不露的猎手,谁要是从我身边经过,我就会伸出我的大长手给它致命的一击。我有这么多优点,只可惜我不会唱歌。(联系材料,言之有理即可)(2)(2分)科普性:“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让读者了解了蝉的生活习性。文学性:“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蝉对歌唱的热爱,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要唱。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三)(4分)11.(2分)略。(视临帖与原帖的接近程度给分;将繁体字写成相应的简化字亦可,要求书写端正规范,书写混乱、潦草、字迹模糊、错别字不给分)12.(2分)A(两种字体相差较大,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三、阅读(13~25题,共38分)(一)(4分)13.(2分)“闻笛赋”的典故表现了对故友的怀念;“烂柯人”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恍如隔世的无限悲痛怅惘。14.(2分)“长”意为“振奋,振作”,在此处指作者要振作精神,(0.5分)“排”字在诗中指“排开,推开”,形象地写出了白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0.5分)这两个字都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1分)(二)(12分)15.(2分)(1)使……坚韧(2)狱官(3)同“倡”,倡导(4)穷尽16.(4分)(1)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通常会灭亡。(2)岂知事故生于疏忽,灾祸生于意外。17.(3分)A举例论证B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定先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砺(或:逆境出人才)C如履薄冰,如临深渊18.(3分)①经常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②为自己寻求合适的竞争对手;③要居安思危,不可滋生放纵之情,对欲望要有所节制;④要谦虚地听取他人的忠言。(答出三点即可)【乙文参考译文】古往今来,纵观横看,君主都要为民造福,做君主的确不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国各地随其所有进贡,满朝文武一呼百应。因此国君容易丢掉戒备之心,放纵之情就会滋生。岂知事故生于疏忽,灾祸生于意外。所以圣人顺应天意,拯济苍生,归罪于自己,施恩于百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君主以一己之躯侍奉天下,不以天下百姓侍奉一身。不以臣下为无知,身居高位而能倾听下面的呼声;不可掉以轻心,让小小的过失酿成难以挽回的灾难。快乐不可过度,过度则转喜为悲;欲望不可放纵,放纵则成为祸患。不要倨傲,轻视贤才,不要认为自己富有智能而拒绝忠言。听说夏禹一顿饭要接待很多百姓,魏文帝常被辛毗拉着他的衣服苦苦劝阻。古代宽厚仁慈的君王,汉高祖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