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1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1教学安排内容目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以及连续运动的条件、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方法与意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把握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规律及其要求、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2教学安排内容第一节资本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涵义
1.产业资本是经营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即投放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部门的资本。2.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使原有资本价值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形式的运动过程,就是资本循环。3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33.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
AG—W…P…W’—G’Pm
(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43.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是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的阶段。AG—W(货币资本→生产资本)Pm
(2)生产阶段是通过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阶段。
A
W…P…W’(生产资本→商品资本)Pm5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是为剩余(3)售卖阶段是通过商品的出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W—G’(商品资本→货币资本)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不同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资本主义生产的方式结合,生产出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销售,收回预付资本的价值,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6(3)售卖阶段是通过商品的出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二.产业资本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③①
G—W…P…W’—G’·G—W…P…W’—G’……②7二.产业资本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1.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为货币,不同的是起点的预付资本变成了终点增大了的资本,它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取得剩余价值。由于生产阶段作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和中间环节位于两个流通阶段之间,容易造成剩余价值仿佛是从流通中产生的假象。81.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2.生产资本的循环。
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生产资本的一次循环就表现为了再生产;生产资本纠正了货币资本循环所造成的假象,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真正来源。由于货币资本在循环中表现为转瞬即逝的价值形态,往往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造成是为生产而生产的假象。92.生产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3.商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的商品都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资本价值,因此商品资本的循环不仅包括资本价值的循环,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循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要以商品全部被消费(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为前提,所以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的重要性,表明了生产与消费内在联系。商品资本的循环容易掩盖资本主义生产的真实目的,好象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103.商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循三.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1.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按照实际需要的比例,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列存在,具有并存性。
(2)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依次转化,具有继起性。
2.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就不能维持并存性。11三.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产业资本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1)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可以用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次数来表示。12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次2.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即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1)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
(2)资本的生产时间=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非劳动时间(生产过程间隔的时间、自然力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3)资本的流通时间=购买时间+销售时间。132.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3.资本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价值的周转次数。用公式表示:n=U/u。其中,n为资本的年周转次数,次数越多说明周转速度越快。U指年,u指某个资本周转一次所花费的时间。
4.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成反比;资本的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143.资本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价值的(一)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1.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各个组成部分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2.流动资本。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转化为工人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2)流动资本的价值随着每一个生产过程的结束一次性地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15(一)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1.(3)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并不转移,而是由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重新创造出来,全部加入到新产品中,并随着新产品的销售以货币的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也属于流动资本。3.固定资本。(1)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16(3)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并不转移,而是由活劳动(2)固定资本的价值按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所谓固定,是指它在生产过程中能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实物形式,从而总有一部分价值固定在其实物形式上。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1)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固定资本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流动资本的价值则是全部一次性地加入到新产品中去的。17(2)固定资本的价值按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2)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
(3)价值收回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分批地收回,流动资本则一次性地全部收回。
(4)实物更新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可以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在使用期限内不需要实物更新;流动资本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需要不断地实物更新。18(2)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二)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1.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2.固定资本的磨损可以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1)有形磨损也称实物磨损,是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固定资本实物形式上的磨损。19(二)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1.固定资本的价值(2)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原有设备的价值上的损失。无形磨损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原有固定资产贬值;二是由于发明了高效能的新型设备而使原有固定资产贬值。
3.固定资本折旧与折旧基金。4.为避免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企业必须适当提高技术装备折旧率,这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20(2)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原有设三.预付资本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一)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1.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2.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差异。(二)预付资本总周转1.预付资本总周转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一年内)的平均周转构成。21三.预付资本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一)制约资本运2.预付资本总周转的计算公式:固定资本年流动资本年预付资本的周转价值总额周转价值总额年周转次数预付资本总额=3.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1)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可节省预付资本的数量,尤其是预付流动资本的数量。222.预付资本总周转的计算公式:固(2)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可缩短资本的回收期。
(3)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有利于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企业的盈利水平。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4.上述原理也可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社会主义企业加速资本周转,有助于节约预付资本,增加年利润总额,提高利润率和总体经济效益。23(2)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可缩短资本的回收期。
(3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一)社会总资本运动1.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1)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又叫社会总资本。24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研究社会总(2)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的共同之处:生产目的都是追逐剩余价值;运动过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2.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
(1)社会总资本运动是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25(2)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的共同之处:生产目的都是追(2)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差别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或规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容上。单个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而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因为个人生活消费是在单个资本运动以外进行的。而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26(2)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差别不仅表现在数(二)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1.社会总产品是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社会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补偿(或替换)和价值补偿问题。它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27(二)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1.社(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再生产正常进行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销售出去,使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得到补偿并获得剩余价值。(3)社会新产品的实物补偿或说物质替换,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如果实物上得不到替换,再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28(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3.将这一原理运用于实践必然得出的结论是:总量平衡必须以结构合理为基础。解决总量平衡问题,必须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社会生产或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或消费结构相适应。(三)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1.根据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可以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293.将这一原理运用于实践必然得出的结论是:总量平衡必2.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个部分构成。其中,c是当年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v和m是当年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简单再生产在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地位。(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要从简单再生产开始。302.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个部分构成。其(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其特点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而实现。(1)第Ⅰ部类中的Ⅰc部分,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的。(2)第Ⅱ部类中的Ⅱ(v+m)部分,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的。31(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3)两大部类中的Ⅰ(v+m)和Ⅱc部分,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的。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它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是实现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平衡的条件32(3)两大部类中的Ⅰ(v+m)和Ⅱc部分,是通过两大2.Ⅰ(c+v+m)=Ⅰc+Ⅱc表明整个社会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需要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它是第Ⅰ部类生产与需求的平衡条件。3.Ⅱ(c+v+m)=Ⅰ(v+m)+Ⅱ(v+m)表明整个社会消费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是第Ⅱ部类生产与需求的平衡条件。第1个公式是最基本的,另二、三个公式的是派生的。332.Ⅰ(c+v+m)=Ⅰc+Ⅱc表明整个社会生产资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一)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Ⅰ(c+v+m>Ⅰc
+Ⅱc或Ⅰ(v+m)>Ⅱc,表明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34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社会资本简单2.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表明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m/x: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m-m/x):追加投资的剩余价值部分即资本积累,m-m/x=Δc+Δv。352.Ⅱ(c+v+m)>Ⅰ(v+m(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同简单再生产一样,也是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而得到实现的。(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Δv+m/x)=Ⅱ(c+Δc)。这个公式体现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彼此为对方生产的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相等,在使用价值上应当符合对方扩大再生产的需要。36(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同简单再生产一样,也2.Ⅰ(c+v+m)=Ⅰ(c+Δc)+Ⅱ(c+Δc)。这个公式反映了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比例关系。3.Ⅱ(c+v+m)=Ⅰ(v+Δv+m/x)+Ⅱ(v+Δv+m/x)。这个公式反映了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消费资料需求的比例关系。4.上述公式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提供产品和市场的关系。372.Ⅰ(c+v+m)=Ⅰ(c+Δc)+Ⅱ(c+Δc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前提条件,是资本积累带来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它是一条客观的经济规律。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指在社会生产的增长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比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要快一些,或说在在社会总产品的增长过程中,第一部类生产即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比第二部类生产即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些。38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1.生产资料生产优3.生产资料生产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也不是增长得越快越好,归根到底,它依赖于并受制于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生产。4.上述公式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提供产品和市场的关系第四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393.生产资料生产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也2.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相对于社会购买力来说,商品是生产得太多了。(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1)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萎缩的矛盾。402.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2)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本身的特点。基本矛盾虽然始终存在,但只有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候才会爆发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会使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再生产的比例关系暂时地强制性地达到平衡。41(2)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
但基本矛盾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危机只能使这一矛盾得到暂时缓和,使遭到破坏的比例得到暂时恢复,而不能根除危机的根源。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甚至达到繁荣,这一矛盾又将发展和重新激化,又会导致下一次危机的爆发。基本矛盾运动过程的这一特点,决定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2.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是指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其间所经历的时间。
42但基本矛盾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危机只能使这一矛盾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衰退)、停滞(萧条)、恢复、繁荣(高涨)四个阶段。4.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更新。(1)固定资本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2)固定资本更新也为下一次危机阶段的到来创造了物质前提。但固定资本更新并非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原因。43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危机(衰退)、停滞(三.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1.危机次数频繁,两次危机的间隔时间缩短。2.由于废除金本位制和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危机中物价不仅不下降反而持续上涨。3.再生产周期变形,四个阶段交替的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总的来说,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动荡没有战前严重。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出现了“滞胀”的局面。44三.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1.危机次数频繁,四.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
1.经济危机加速了资本集中。2.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五.资本运动和再生产包含着适用于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要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以及两大部类内部,都必须保持比例关系的协调平衡。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律。45四.经济危机的作用和意义1.经济危机加速了2.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发展,往往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社会再生产所客观需要的各种比例关系平衡,只能通过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通过生产力人为地浪费和破坏,强制地实现比例关系的平衡,这就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合理性。3.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有重大指导作用。462.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发展,本章要点回顾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循环形式。2.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根源。47本章要点回顾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阶段和循环形式。4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48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1教学安排内容目标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资本运动的连续性以及连续运动的条件、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的方法与意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把握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规律及其要求、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49教学安排内容第一节资本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涵义
1.产业资本是经营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即投放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部门的资本。2.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使原有资本价值增殖,最后回到原来出发点形式的运动过程,就是资本循环。50第一节资本循环一.产业资本循环33.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
AG—W…P…W’—G’Pm
(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513.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是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的阶段。AG—W(货币资本→生产资本)Pm
(2)生产阶段是通过雇佣工人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阶段。
A
W…P…W’(生产资本→商品资本)Pm52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是为剩余(3)售卖阶段是通过商品的出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W—G’(商品资本→货币资本)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不同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资本主义生产的方式结合,生产出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销售,收回预付资本的价值,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53(3)售卖阶段是通过商品的出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二.产业资本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③①
G—W…P…W’—G’·G—W…P…W’—G’……②54二.产业资本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1.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为货币,不同的是起点的预付资本变成了终点增大了的资本,它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取得剩余价值。由于生产阶段作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和中间环节位于两个流通阶段之间,容易造成剩余价值仿佛是从流通中产生的假象。551.货币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2.生产资本的循环。
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生产资本的一次循环就表现为了再生产;生产资本纠正了货币资本循环所造成的假象,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真正来源。由于货币资本在循环中表现为转瞬即逝的价值形态,往往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造成是为生产而生产的假象。562.生产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3.商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的商品都是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资本价值,因此商品资本的循环不仅包括资本价值的循环,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循环;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要以商品全部被消费(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为前提,所以商品资本的循环表现出剩余价值实现条件的重要性,表明了生产与消费内在联系。商品资本的循环容易掩盖资本主义生产的真实目的,好象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消费的需要。573.商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特点表现为:循三.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1.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按照实际需要的比例,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列存在,具有并存性。
(2)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依次转化,具有继起性。
2.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没有并存性就没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就不能维持并存性。58三.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1.产业资本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次数
1.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1)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可以用资本周转时间和资本次数来表示。59第二节资本的周转一.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次2.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价值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资本形式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即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1)资本的周转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
(2)资本的生产时间=劳动时间(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非劳动时间(生产过程间隔的时间、自然力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3)资本的流通时间=购买时间+销售时间。602.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3.资本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价值的周转次数。用公式表示:n=U/u。其中,n为资本的年周转次数,次数越多说明周转速度越快。U指年,u指某个资本周转一次所花费的时间。
4.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成反比;资本的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613.资本周转次数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资本价值的(一)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1.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各个组成部分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
2.流动资本。
(1)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和转化为工人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2)流动资本的价值随着每一个生产过程的结束一次性地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62(一)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1.(3)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并不转移,而是由活劳动在生产过程中重新创造出来,全部加入到新产品中,并随着新产品的销售以货币的形式回到资本家手中。从价值周转方式看,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也属于流动资本。3.固定资本。(1)固定资本是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63(3)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的价值并不转移,而是由活劳动(2)固定资本的价值按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所谓固定,是指它在生产过程中能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实物形式,从而总有一部分价值固定在其实物形式上。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1)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固定资本的价值是一部分一部分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流动资本的价值则是全部一次性地加入到新产品中去的。64(2)固定资本的价值按其磨损程度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2)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时间短;固定资本周转一次,流动资本可以周转多次。
(3)价值收回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分批地收回,流动资本则一次性地全部收回。
(4)实物更新方式不同。固定资本可以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在使用期限内不需要实物更新;流动资本只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需要不断地实物更新。65(2)周转时间不同。固定资本周转时间长,流动资本周转(二)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1.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它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2.固定资本的磨损可以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1)有形磨损也称实物磨损,是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而引起固定资本实物形式上的磨损。66(二)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1.固定资本的价值(2)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原有设备的价值上的损失。无形磨损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劳动资料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原有固定资产贬值;二是由于发明了高效能的新型设备而使原有固定资产贬值。
3.固定资本折旧与折旧基金。4.为避免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企业必须适当提高技术装备折旧率,这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改造。67(2)无形磨损也称精神磨损,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原有设三.预付资本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一)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主要因素1.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2.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或资本周转次数的多少。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差异。(二)预付资本总周转1.预付资本总周转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一年内)的平均周转构成。68三.预付资本总周转和年剩余价值率(一)制约资本运2.预付资本总周转的计算公式:固定资本年流动资本年预付资本的周转价值总额周转价值总额年周转次数预付资本总额=3.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1)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可节省预付资本的数量,尤其是预付流动资本的数量。692.预付资本总周转的计算公式:固(2)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可缩短资本的回收期。
(3)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有利于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企业的盈利水平。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4.上述原理也可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社会主义企业加速资本周转,有助于节约预付资本,增加年利润总额,提高利润率和总体经济效益。70(2)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可缩短资本的回收期。
(3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一)社会总资本运动1.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1)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又叫社会总资本。71第三节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研究社会总(2)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的共同之处:生产目的都是追逐剩余价值;运动过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2.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
(1)社会总资本运动是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72(2)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的共同之处:生产目的都是追(2)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差别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或规模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内容上。单个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而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因为个人生活消费是在单个资本运动以外进行的。而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73(2)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差别不仅表现在数(二)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1.社会总产品是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社会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实物补偿(或替换)和价值补偿问题。它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74(二)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
1.社(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再生产正常进行最基本的条件是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销售出去,使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得到补偿并获得剩余价值。(3)社会新产品的实物补偿或说物质替换,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如果实物上得不到替换,再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75(2)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3.将这一原理运用于实践必然得出的结论是:总量平衡必须以结构合理为基础。解决总量平衡问题,必须努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社会生产或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或消费结构相适应。(三)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1.根据社会总产品的最终用途,可以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划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763.将这一原理运用于实践必然得出的结论是:总量平衡必2.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个部分构成。其中,c是当年生产中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v和m是当年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二.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简单再生产在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的地位。(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问题,要从简单再生产开始。772.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个部分构成。其(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其特点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不进行积累。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而实现。(1)第Ⅰ部类中的Ⅰc部分,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的。(2)第Ⅱ部类中的Ⅱ(v+m)部分,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的。78(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3)两大部类中的Ⅰ(v+m)和Ⅱc部分,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的。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2000c+500v+500m=3000(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m)=Ⅱc。它表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是实现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平衡的条件79(3)两大部类中的Ⅰ(v+m)和Ⅱc部分,是通过两大2.Ⅰ(c+v+m)=Ⅰc+Ⅱc表明整个社会生产资料生产与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需要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它是第Ⅰ部类生产与需求的平衡条件。3.Ⅱ(c+v+m)=Ⅰ(v+m)+Ⅱ(v+m)表明整个社会消费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是第Ⅱ部类生产与需求的平衡条件。第1个公式是最基本的,另二、三个公式的是派生的。802.Ⅰ(c+v+m)=Ⅰc+Ⅱc表明整个社会生产资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内在联系,阐明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一)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1.Ⅰ(c+v+m>Ⅰc
+Ⅱc或Ⅰ(v+m)>Ⅱc,表明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81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反映了社会资本简单2.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表明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m/x: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m-m/x):追加投资的剩余价值部分即资本积累,m-m/x=Δc+Δv。822.Ⅱ(c+v+m)>Ⅰ(v+m(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同简单再生产一样,也是通过三个方面的交换而得到实现的。(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Δv+m/x)=Ⅱ(c+Δc)。这个公式体现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彼此为对方生产的产品,在价值上必须相等,在使用价值上应当符合对方扩大再生产的需要。83(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同简单再生产一样,也2.Ⅰ(c+v+m)=Ⅰ(c+Δc)+Ⅱ(c+Δc)。这个公式反映了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比例关系。3.Ⅱ(c+v+m)=Ⅰ(v+Δv+m/x)+Ⅱ(v+Δv+m/x)。这个公式反映了第Ⅱ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消费资料需求的比例关系。4.上述公式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提供产品和市场的关系。842.Ⅰ(c+v+m)=Ⅰ(c+Δc)+Ⅱ(c+Δc四.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前提条件,是资本积累带来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它是一条客观的经济规律。2.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指在社会生产的增长过程中,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比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速度要快一些,或说在在社会总产品的增长过程中,第一部类生产即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比第二部类生产即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更快些。85四.生产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2025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 2025国际设备租赁合同(4)
- 中消防设计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煤矿劳动合同
- 2025小麦采购合同范本
- 供暖公司供暖合同样本
- ktvv承包合同样本
- 冷库青椒采购合同样本
- 个人合伙工作合同标准文本
- 冷链配送合同样本
- 检验科2025年度临床指导计划
- 口腔科设备器具项目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四川泸天化弘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社会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招聘2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走进创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3年(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 论文模板及说明
- GB/T 37864-2019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通用要求
- 毕业论文板式输送机的设计
-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器的研究
- 代建管理月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