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管理概述课件_第1页
财政预算管理概述课件_第2页
财政预算管理概述课件_第3页
财政预算管理概述课件_第4页
财政预算管理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第十一章财政预算第十二章公共债务第十三章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第十四章政府间财政关系宏观调控篇第十一章财政预算第十一章财政预算管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条永恒的经验是,任何掌权者都倾向于滥用权力;他会一直如此行事,直至受到限制。

第一节财政预算概述第二节财政预算的编制★第三节财政预算的执行★第四节财政平衡第十一章财政预算管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一针见血第一节财政预算概述一、财政预算的概念二、财政预算的特征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四、财政预算的体系和基本程序第一节财政预算概述一、财政预算的概念预算定义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的预测或计划,它是一种管理工具。它所涉及的是个人或组织的财务状况,包括用货币形式反映的一定时期的收入、支出活动、目标等方面的信息。功能描述性功能:描述一个组织的状况解释性预算:解释财政活动的因果关系偏好性预算:任何一个预算都是对其偏好的表达。预算定义一、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是政府收支活动计划的一个财务反映(即按一定标准将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从更深的层次上,国家预算反映的是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体现了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是国家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立法文件。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财政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编制、执行、决算财政预算是前瞻性的,是对未来信息的规划反映会计报表是归结性的,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进行反映。一、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不同学科对预算的界定经济学:把财政预算界定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如何按照需求的轻重缓急配置有限的财政资源政治学:把财政预算看作成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手段,也是选民(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政府财政经济行为的一种机制。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决策或公共选择过程,是政治家与选民的交换过程、妥协的结果(层层委托代理中讨价还价的结果)(政治是随着管理社会事务的需要而产生的。最根本上讲,政治就是管理公共事务。不同学科对预算的界定经济学:把财政预算界定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不同学科对预算的界定管理学:把财政预算看作是一种有效管理工具。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财政预算过程从单纯的政府行政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决定政府施政计划和目的的工具。财政预算汇集了大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有助于政府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配置和使用公共资源,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法学:把政府预算看成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法制问题社会学:财政预算是一种社会分配和调整机制对特定社会群体的转移支付(社会性分配机制),税收也是一种社会性分配机制。不同学科对预算的界定管理学:把财政预算看作是一种有效管理工具现代财政预算的内涵在现代混合经济条件下,财政预算是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管理社会事务,增进公共利益,按照政治程序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所需要资源和可用资源所作出并经过权力机关批准成立的法律性文件。财政预算是一种强制性资源配置机制,是在分散资源配置失败的领域动用这种机制。财政预算是一个法律性文件,增强预算的合法性政府预算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现代财政预算的内涵在现代混合经济条件下,财政预算是政府为了实二、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预算原则)

1.法定性程序、收支范围和方向2.精细性精确性、细化性3.完整性4.时效性:财政年度;5.公开性:财政透明度。

二、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预算原则)1.法定性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中世纪以前没有国家预算主权在君,公私不分君主政治(朕即国家)→君主预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物概念、分立概念国家财政收支的决定未经法定程序审批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中世纪以前没有国家预算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1217年《大宪章》;1689年《权利法案》;1789年《联合王国总基金法案》。政府公共预算制度在英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是经济利益争夺斗争的产物(直接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君主)(2)是政治格局变动的直接结果(3)是议会对君主财政权剥夺的直接结果(4)直接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主权在民(限制国王的课税权)→民主政治(争夺财政权限制王室的政权)→民主预算(争夺财政资金支出上的支配权,政府与居民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居民通过纳税的方式换取公共商品和服务)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12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资本主义社会财政收支规模扩大,财政收支关系复杂化,客观上要求加强财政活动的计划和管理,建立统一的财政预算制度。财政活动的货币化,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全部财政收支统一反映在一览表中,供议会审议。美国的财政预算制度于1921年(《预算审计法案》)正式确立)预算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民主”与“科学”精神深入财政管理的写照。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财政预算体系:指由各级政府的预算以及各级政府的公共部门预算组成的一个体系。预算主体:享有并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预算权,作出影响预算相对人权利义务的预算行为并能够由其本身对外承担预算法律责任的组织。判断标准:1、承担预算权力2、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预算活动的组织。3、必须是能够承担预算活动效果的组织。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财政预算体系:指由各级政府的预算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目前,我国五级政府:中央、省、市、县、乡。我国财政预算编制基本程序是“二上二下”的流程:准备:国务院于每年第四季度下达编制下一年度政府预算草案指示,财政部根据国务院指示部署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国务院的指示和财政部部署的内容一般包括:编制政府预算的方针、政策和任务;主要收支预算具体编制的原则和要求;各级预算收支的划分范围、机动财力和管理权限变动的使用原则;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修订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制定统一的预算表格和报送期限等。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上”:是指由中央部门及地方各级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部门预算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上有千根线,下有一根针”)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资质:限定为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如教育部,下有二级预算单位、三级预算单位(基层)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一级政府预算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一上”:是指由中央部门及地方各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上”:编报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中央部门编制预算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近几年都是在项目清理的基础上,主要按照每年预算编制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数,并提供与预算需求相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主要是涉及基本支出核定的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增人增编的文件,预算项目的文件依据。然后层层审核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总编制成本部门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指示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部署,具体布置本级各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建议草案,并负责汇总本级总预算建议数,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上报财政部。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一上”:编报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下”:财政部下达预算控制数。对各中央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由财政部各相关司局进行初审,由预算司审核、平衡,在财政部内部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反复协商、沟通,最后由预算司汇总形成中央本级预算初步方案报国务院,经批准后向各中央部门下达预算控制限额或预算指标。涉及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指标确定,由财政部相关主体司对口联系,其分配方案并入“一下”预算控制数,列入相关中央部门预算,由财政部统一向中央部门下达。财政部门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及本级政府批准的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参照行政单位编报的收支概算,按照预算编报审批原则测算、分配下达单位预算指标,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指标和预算外资金核拨数额。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逐级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审批。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一下”:财政部下达预算控制数。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二上”:上报预算。中央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基本支出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之间由中央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在现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内自主编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指示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部署,具体布置本级各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草案,并负责汇总本级总预算数,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上报财政部。财政部将中央部门和地方各级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认真审核后,汇总成按支出功能分类编制的政府预算草案,包括中央本级财政预算草案、部门预算草案和地方预算草案,并附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上报国务院审查。经国务院核准后,再报人大预工委和财经委审核,最后于每年3月份左右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二上”:上报预算。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二下”:财政部批复预算。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草案后一个月内,财政部预算司组织部内相关司局统一向部门批复预算,各主管部门应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再在部门预算的范围内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并负责具体执行。单位预算经财政部门、主管预算单位批准后作为预算执行的依据。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二下”:财政部批复预算。预算执行和调整预算执行:指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具体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组织收入、拨付支出、预算调整与平衡,贯穿整个预算年度的始终。预算调整是在预算执行中,通过改变预算收入来源、支出用途以及收支规模,组织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国家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政府(组织领导)、财政部门(主管)、国家预算执行机构(收入的征收、预算资金出纳、支出执行)国家预算的先期执行预算执行和调整预算执行:指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具体包括三个基预算决算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着一年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结果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基本资料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预算决算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第四节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的含义二、财政赤字与财政平衡等式三、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四、预算平衡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第四节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的含义一、财政平衡的含义在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有三种结果:收支平衡财政结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在量上大体相等欧盟标准:赤字率或结余率小于3%是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统一是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统一是横向平衡与纵向平衡的统一(中央与地方)财政赤字是收支对比的常态:收支内在矛盾一、财政平衡的含义在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二、财政赤字与财政平衡等式一般意义的财政赤字,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财政赤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一)软赤字(总赤字)与硬赤字、原始赤字(二)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2002年3098亿2003年3198亿2004年3198亿2005年3000亿2006年2950亿2007年2000亿(预算2450亿)2008年1110.1亿2009年7400亿(预算9500亿)二、财政赤字与财政平衡等式一般意义的财政赤字,指财政收入小于软赤字、硬赤字与原始赤字1、硬赤字=总支出-总收入(1993年前)(小口径)总支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含债务支出)总收入=经常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2、原始赤字=总支出-经常收入-净利息支出(1994年-1999年)——又称非利息赤字指政府总支出减去净利息支出后超过经常性收入的部分,说明政府该年的经常收入是否足以支付该年的各项正常支出。3、软赤字(总赤字)=总支出-经常收入(2000年后)(大口径)指政府在该年度内需借多少债务才足以支付其全部支出硬、软赤字区别关键是否可以用债务收入弥补赤字。前者不可以,通常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后者可以。软赤字、硬赤字与原始赤字1、硬赤字=总支出-总收入(1993硬赤字的弊端第一,它掩盖了财政赤字的真实情况,因为按这种口径计算,只有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时才有赤字,否则,即使财政发生了较大赤字,只要不向银行透支,从账面上看,收支都是平衡的,有时甚至出现结余。第二,由于这种口径大大缩小了赤字的数额,会使人们对财政困难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政府支出的扩张。第三,由于财政赤字数额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也就难以准确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两种核算方法的不同,本身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差异,过去我国的公债是计划型公债,具有固定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相反,西方则是市场型的公债,不被视政府的稳定收入来源。硬赤字的弊端第一,它掩盖了财政赤字的真实情况,因为按这种口径(二)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cyclicaldeficit):指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引起的赤字,即在经济衰退期间,由于财政支出增加而财政收入减少所形成的赤字。财政自动稳定器(制度)作用的结果结构性赤字(structuraldeficit):是指非经济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赤字,即经济活动保持在充分就业状态时出现的赤字,故又称充分就业赤字(full-employmentdeficit)。政府政策作用的结果(二)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cyclicald财政赤字规模的衡量标准1、赤字依存度: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比率。赤字依存度的高低,反映了政府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总支出依赖赤字支出的程度,反映了财政本身状况的好坏。一般认为警戒线是30%。2、赤字比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率。赤字比率的高低,表明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了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参照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划定的赤字比例,认为应该保持在3%-5%以内。财政赤字规模的衡量标准1、赤字依存度: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的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动用历年财政结(盈)余增加税收向银行透支或借款发行公债现实可靠、世界各国通行的作法。从某种程度上说,发行公债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认购者,都有好处。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应注意排挤效应、债务危机以及债务货币化或税收化的问题。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动用历年财政结(盈)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弥三、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既与财政赤字规模相联系,更取决于赤字弥补方式:1、国债规模扩大。2、货币扩张效应。3、拉动总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09年美国财政赤字1.42万亿美元,是2008财年赤字4550亿美元的3倍多,2008年赤字占美国GDP的3.2%,2009年占10%。2007财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为1615亿美元,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在2002年之前,美国政府曾连续4年出现财政盈余。三、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既与财政赤字规模相联系,更取决于赤字四、预算平衡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大衰退以前的正统预算准则:预算平衡论对私人部门发行公债会造成原被用于生产投资的资本被挪作政府花费;政府支出是非生产性的,财政赤字更会造成巨大的浪费;财政赤字必然导致通货膨胀年度预算平衡是控制政府支出增长的有效手段缺陷:大大束缚了政府在反衰退方面采取财政措施;年度预算平衡实际上起到了加剧经济波动的作用。

四、预算平衡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一)大衰退以前的正统预算(二)大衰退的产物:周期预算平衡论

反经济周期1.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减少税收,增加支出,有意识地使预算形成赤字。2.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增加税收,紧缩开支,有意识地使预算形成盈余。3.在上述情况下,财政将发挥其“熨平”经济波幅的效力同时,政府仍可使其预算保持平衡(不是年度平衡,而是周期平衡)。缺陷:经济循环的上升或下降,其深度和持久性并不一致,从而在经济周期中预算赤字和盈余不可能相互抵消(二)大衰退的产物:周期预算平衡论反经济周期(三)功能财政论

或称“功能财政平衡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巴·勒纳提出,强调财政预算应从其对经济的功能着眼,而不应仅仅注重其收支是否平衡:(1)政府财政的基本功能是稳定经济,这是至关重要的;平衡预算只具有第二位的重要性。(2)政府预算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即经济平衡而不是预算平衡。(3)如果为达到经济稳定的目的,必须长期坚持盈余或大量举债,那就不应有任何犹豫。功能财政论是一个宏观静态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三)功能财政论或称“功能财政平衡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巴本章小结财政预算是反映政府收支状况的基本计划,其组成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的划分密切相关,原则上凡有一级政权就应有一级预算。实践中政府预算有多种类别,其编制、审批与执行均有严格的法律规定。预算制度的产生、预算的特征以及预算编制形式与预算编制方法的变化和发展体现了财政管理中“民主”与“科学”精神。预算基本程序包括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本章小结财政预算是反映政府收支状况的基本计划,其组成与国家政宏

篇第十一章财政预算第十二章公共债务第十三章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第十四章政府间财政关系宏观调控篇第十一章财政预算第十一章财政预算管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条永恒的经验是,任何掌权者都倾向于滥用权力;他会一直如此行事,直至受到限制。

第一节财政预算概述第二节财政预算的编制★第三节财政预算的执行★第四节财政平衡第十一章财政预算管理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一针见血第一节财政预算概述一、财政预算的概念二、财政预算的特征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四、财政预算的体系和基本程序第一节财政预算概述一、财政预算的概念预算定义预算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的预测或计划,它是一种管理工具。它所涉及的是个人或组织的财务状况,包括用货币形式反映的一定时期的收入、支出活动、目标等方面的信息。功能描述性功能:描述一个组织的状况解释性预算:解释财政活动的因果关系偏好性预算:任何一个预算都是对其偏好的表达。预算定义一、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的收支状况的计划。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是政府收支活动计划的一个财务反映(即按一定标准将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从更深的层次上,国家预算反映的是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体现了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是国家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立法文件。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财政预算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编制、执行、决算财政预算是前瞻性的,是对未来信息的规划反映会计报表是归结性的,对已经发生过的事实进行反映。一、财政预算的概念财政预算就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不同学科对预算的界定经济学:把财政预算界定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如何按照需求的轻重缓急配置有限的财政资源政治学:把财政预算看作成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手段,也是选民(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政府财政经济行为的一种机制。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决策或公共选择过程,是政治家与选民的交换过程、妥协的结果(层层委托代理中讨价还价的结果)(政治是随着管理社会事务的需要而产生的。最根本上讲,政治就是管理公共事务。不同学科对预算的界定经济学:把财政预算界定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不同学科对预算的界定管理学:把财政预算看作是一种有效管理工具。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财政预算过程从单纯的政府行政的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决定政府施政计划和目的的工具。财政预算汇集了大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有助于政府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配置和使用公共资源,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法学:把政府预算看成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法制问题社会学:财政预算是一种社会分配和调整机制对特定社会群体的转移支付(社会性分配机制),税收也是一种社会性分配机制。不同学科对预算的界定管理学:把财政预算看作是一种有效管理工具现代财政预算的内涵在现代混合经济条件下,财政预算是政府为了实现有效管理社会事务,增进公共利益,按照政治程序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所需要资源和可用资源所作出并经过权力机关批准成立的法律性文件。财政预算是一种强制性资源配置机制,是在分散资源配置失败的领域动用这种机制。财政预算是一个法律性文件,增强预算的合法性政府预算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现代财政预算的内涵在现代混合经济条件下,财政预算是政府为了实二、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预算原则)

1.法定性程序、收支范围和方向2.精细性精确性、细化性3.完整性4.时效性:财政年度;5.公开性:财政透明度。

二、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预算原则)1.法定性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中世纪以前没有国家预算主权在君,公私不分君主政治(朕即国家)→君主预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物概念、分立概念国家财政收支的决定未经法定程序审批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中世纪以前没有国家预算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1217年《大宪章》;1689年《权利法案》;1789年《联合王国总基金法案》。政府公共预算制度在英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是经济利益争夺斗争的产物(直接原因: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君主)(2)是政治格局变动的直接结果(3)是议会对君主财政权剥夺的直接结果(4)直接促进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主权在民(限制国王的课税权)→民主政治(争夺财政权限制王室的政权)→民主预算(争夺财政资金支出上的支配权,政府与居民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居民通过纳税的方式换取公共商品和服务)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12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资本主义社会财政收支规模扩大,财政收支关系复杂化,客观上要求加强财政活动的计划和管理,建立统一的财政预算制度。财政活动的货币化,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全部财政收支统一反映在一览表中,供议会审议。美国的财政预算制度于1921年(《预算审计法案》)正式确立)预算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民主”与“科学”精神深入财政管理的写照。三、财政预算的产生和发展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财政预算体系:指由各级政府的预算以及各级政府的公共部门预算组成的一个体系。预算主体:享有并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预算权,作出影响预算相对人权利义务的预算行为并能够由其本身对外承担预算法律责任的组织。判断标准:1、承担预算权力2、必须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预算活动的组织。3、必须是能够承担预算活动效果的组织。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财政预算体系:指由各级政府的预算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目前,我国五级政府:中央、省、市、县、乡。我国财政预算编制基本程序是“二上二下”的流程:准备:国务院于每年第四季度下达编制下一年度政府预算草案指示,财政部根据国务院指示部署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国务院的指示和财政部部署的内容一般包括:编制政府预算的方针、政策和任务;主要收支预算具体编制的原则和要求;各级预算收支的划分范围、机动财力和管理权限变动的使用原则;预算编制的基本方法、修订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制定统一的预算表格和报送期限等。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上”:是指由中央部门及地方各级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部门预算以部门为依托,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将预算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上有千根线,下有一根针”)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和本部门机关经费预算组成。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资质:限定为那些与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单位。如教育部,下有二级预算单位、三级预算单位(基层)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一级政府预算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一上”:是指由中央部门及地方各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上”:编报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中央部门编制预算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近几年都是在项目清理的基础上,主要按照每年预算编制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数,并提供与预算需求相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主要是涉及基本支出核定的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增人增编的文件,预算项目的文件依据。然后层层审核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总编制成本部门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指示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部署,具体布置本级各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建议草案,并负责汇总本级总预算建议数,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上报财政部。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一上”:编报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一下”:财政部下达预算控制数。对各中央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由财政部各相关司局进行初审,由预算司审核、平衡,在财政部内部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反复协商、沟通,最后由预算司汇总形成中央本级预算初步方案报国务院,经批准后向各中央部门下达预算控制限额或预算指标。涉及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指标确定,由财政部相关主体司对口联系,其分配方案并入“一下”预算控制数,列入相关中央部门预算,由财政部统一向中央部门下达。财政部门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财政预算及本级政府批准的财政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参照行政单位编报的收支概算,按照预算编报审批原则测算、分配下达单位预算指标,包括财政预算拨款指标和预算外资金核拨数额。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逐级报送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审批。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一下”:财政部下达预算控制数。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二上”:上报预算。中央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基本支出在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之间由中央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在现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内自主编制。地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指示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部署,具体布置本级各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草案,并负责汇总本级总预算数,由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上报财政部。财政部将中央部门和地方各级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认真审核后,汇总成按支出功能分类编制的政府预算草案,包括中央本级财政预算草案、部门预算草案和地方预算草案,并附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上报国务院审查。经国务院核准后,再报人大预工委和财经委审核,最后于每年3月份左右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二上”:上报预算。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

“二下”:财政部批复预算。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草案后一个月内,财政部预算司组织部内相关司局统一向部门批复预算,各主管部门应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再在部门预算的范围内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并负责具体执行。单位预算经财政部门、主管预算单位批准后作为预算执行的依据。四、财政预算体系和基本程序“二下”:财政部批复预算。预算执行和调整预算执行:指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具体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组织收入、拨付支出、预算调整与平衡,贯穿整个预算年度的始终。预算调整是在预算执行中,通过改变预算收入来源、支出用途以及收支规模,组织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国家预算执行的组织体系政府(组织领导)、财政部门(主管)、国家预算执行机构(收入的征收、预算资金出纳、支出执行)国家预算的先期执行预算执行和调整预算执行:指预算目标的实现过程,具体包括三个基预算决算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体现着一年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结果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基本资料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预算决算决算是预算执行的总结。第四节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的含义二、财政赤字与财政平衡等式三、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四、预算平衡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第四节财政平衡一、财政平衡的含义一、财政平衡的含义在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有三种结果:收支平衡财政结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在量上大体相等欧盟标准:赤字率或结余率小于3%是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统一是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统一是横向平衡与纵向平衡的统一(中央与地方)财政赤字是收支对比的常态:收支内在矛盾一、财政平衡的含义在一个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二、财政赤字与财政平衡等式一般意义的财政赤字,指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的差额,即:财政赤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一)软赤字(总赤字)与硬赤字、原始赤字(二)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2002年3098亿2003年3198亿2004年3198亿2005年3000亿2006年2950亿2007年2000亿(预算2450亿)2008年1110.1亿2009年7400亿(预算9500亿)二、财政赤字与财政平衡等式一般意义的财政赤字,指财政收入小于软赤字、硬赤字与原始赤字1、硬赤字=总支出-总收入(1993年前)(小口径)总支出=经常支出+资本支出(含债务支出)总收入=经常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2、原始赤字=总支出-经常收入-净利息支出(1994年-1999年)——又称非利息赤字指政府总支出减去净利息支出后超过经常性收入的部分,说明政府该年的经常收入是否足以支付该年的各项正常支出。3、软赤字(总赤字)=总支出-经常收入(2000年后)(大口径)指政府在该年度内需借多少债务才足以支付其全部支出硬、软赤字区别关键是否可以用债务收入弥补赤字。前者不可以,通常通过发行货币来弥补,后者可以。软赤字、硬赤字与原始赤字1、硬赤字=总支出-总收入(1993硬赤字的弊端第一,它掩盖了财政赤字的真实情况,因为按这种口径计算,只有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时才有赤字,否则,即使财政发生了较大赤字,只要不向银行透支,从账面上看,收支都是平衡的,有时甚至出现结余。第二,由于这种口径大大缩小了赤字的数额,会使人们对财政困难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政府支出的扩张。第三,由于财政赤字数额不能得到真实的反映,也就难以准确分析财政支出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两种核算方法的不同,本身反映了经济体制的差异,过去我国的公债是计划型公债,具有固定性和稳定性的特点。相反,西方则是市场型的公债,不被视政府的稳定收入来源。硬赤字的弊端第一,它掩盖了财政赤字的真实情况,因为按这种口径(二)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cyclicaldeficit):指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引起的赤字,即在经济衰退期间,由于财政支出增加而财政收入减少所形成的赤字。财政自动稳定器(制度)作用的结果结构性赤字(structuraldeficit):是指非经济周期性因素引起的赤字,即经济活动保持在充分就业状态时出现的赤字,故又称充分就业赤字(full-employmentdeficit)。政府政策作用的结果(二)周期性赤字与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cyclicald财政赤字规模的衡量标准1、赤字依存度:指财政赤字占财政支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