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五好”让调研报告出彩生辉》_第1页
《做到“五好”让调研报告出彩生辉》_第2页
《做到“五好”让调研报告出彩生辉》_第3页
《做到“五好”让调研报告出彩生辉》_第4页
《做到“五好”让调研报告出彩生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做到“五好”,让调研报告出彩生辉》开展调查研究,写作调研报告,是办公室人员经常性的一项工作职责。笔者在基层党委和政府办公室、研究室从事调研工作20多年,深切感受到,调研报告写作要做到“五好”。一、选好课题,让调研报告立正方向课题,就是确立什么样的内容开展调研。大名鼎鼎的牛顿晚年把“神学”作为研究方向,并撰写和认证了“”存在的论文。尽管研究态度诚恳,但很可惜,选了一个不存在的“”作课题,结果白白消耗了后半生珍贵的光阴。牛顿选题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选题是方向,选题如何关系到调查研究成功与否、调研报告质量的上下。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必然选题好;否那么,就会出力不讨好,因为你的报告对别人没有多大价值。所以,撰写调研报告第一关,就是选好课题。党政机关调研报告主要效劳指导决策,为理解情况、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因此,在选题时,首先要问问自己:我选的这个课题对指导可有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那么什么样的选题对效劳决策有价值呢。我的体会是,要关注“四性”:一要关注全局性。事关一个地区带有全局的事,正是指导关注的大事。我曾围绕土地抛荒选题,形成了《探究土地流转机制——寿县解决抛荒地问题的调查》的调研报告,被《安徽日报》头版头条刊发,获“华东九报‘深度报道’好新闻竞赛”二等奖,并被省委政研室评为优秀调研报告。撰写这篇调研报告时,当时国家粮食大县寿县土地大面积抛荒,抛荒面积占总耕地9%,其中常年抛荒11.8万亩,占抛荒面积72%,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如不及时遏制,将危及国家粮食平安。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粮食平安全局的重大问题。围绕土地抛荒选题,必然引起方方面面指导的高度重视。二要关注时效性。时效性是调研报告的生命。正所谓“当其时,一字千金;违其时,一文不值”。那篇调研报告成文之时,正是大面积抛荒之时,也是指导寻找解决方法之时,此时写出来,必然能派上用场。三要关注新颖性。文贵求新。一篇好的调研报告,要给人以新情况、新观点、新启迪。调研报告要有新意,就要选新课题,即使选老课题也要写出新意,给指导提供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新成效、新建议。假如指导,别人已写过,再重复别人的劳动就是无用功。那篇报告是第一次反映抛荒情况,第一次建议用流转机制解决问题,第一次提出运用流转机制应把握的原那么,引起指导重视在情理之中。四要关注实用性。党政机关调研报告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有一那么故事,说一个地洞里有一群老鼠,老鼠一出洞就会被猫吃掉。老鼠们就开献计献策会,商量找出一个对付猫的方法。最后,鼠王向鼠臣们提出了“给猫的脖子上挂个铃铛”的高招。老鼠们一听,立即欢呼雀跃,可随即便沉默了。原来,当它们要按这个方法行事时,却发现无论哪个老鼠、无论什么方法,也不能给猫挂上铃铛。老鼠们的这个方法不实用,只是一个没有丝毫价值的想法。这那么寓言告诉我们,调研选题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不实用,再好也没用。二、炼好主题,赋予调研报告鲜活的灵魂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p、研究以及处理、提炼材料获得的思想结晶。它既包含了所反映现实生活本身蕴含的客观意义,又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理解和评价,是主观与客观碰撞的产物。主题是文章的核心,对文章的价值具有决定性意义。“题好一半文”,主题明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调研报告目的性、实用性强,必须选择和提炼出一个好的主题,做到正确、鲜明、新颖、集中。一要高站位,俯视大地,不要低站位、站错位。党政机关调研报告是为党委政府决策效劳的,因此就要多替指导想想,以登泰山小天下的气魄,站在全局、宏观的高度观察问题和考虑问题。高站位,最主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把握时代脉搏,认清形势,理解改革开放和社会开展大势及其对调研对象的影响,这是确立和升华主题的前提和根底。调研时要特别注意站准位置,始终做到心中有党、有政府和指导,切不可站偏了。不久前,我看到教育部门一篇反映平衡教育的调研报告,选题很好。但对问题的考虑,完全站在部门立场说话,多是反映资金困难、部门不配合等客观原因,而没有从体制上、教育管理上找出教育不平衡开展的真正原因,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自然对指导起不到参谋作用,甚至有可能帮倒忙。二要选好角度,多向思维,不要一个角度、单向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角度出精彩。李白从九江沿长江到九华山,所看到的九华山如莲花。前不久,我在九华镇上住。九华镇是一个平地,四面山峦包围,清晨的云雾在山间和镇上缭绕,我看九华山倒像一个大的翡翠玉盆。因为站的角度不同,所见九华山也就不同。同理,写作调研报告也要选择好角度。角度既要新,反映新情况、新成效、新问题、新建议,也要特,反映事物的个性和特色,调研报告独到的观点和考虑,会给人耳目一新、特色鲜明的感觉。三要擅长挖掘,反复提炼,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在写调研报告时,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落笔时,首先自己想到的意思,也正是多数人所想到的,也一定是常见到的、听到的东西。其实,浮在事物外表的多是平平常常的东西,真正的富矿在深处,这就需要深化挖掘、提炼。我在撰写有关土地抛荒问题的调研报告时,就经过了二次挖掘。第一次我到乡镇调研时,所理解的材料都是反映乡镇如何重视,采取的是落实指导责任、加强催促检查、亲友代耕代种、加强处分等措施,我把这篇调研报告的主题确定为:解决土地抛荒问题的立足点在管理上。但我总对这个主题不满意。随着调研的深化,我发现有个村根本没有抛荒地,再一扩大,这个乡镇也没有多少抛荒地。原来该乡镇对抛荒地问题主要是通过探究创新,采取土地流转的方法来解决的。顺着这条线,我发现各地流转的形式越来越多,流转的田亩也越来越多。通过反复挖掘,最后把主题定为:土地流转机制是解决抛荒问题的有效途径。报告形成后,县委主要指导自然非常重视,并批示给县委党报刊发,供各乡镇、各部门参阅。三、立好观点,让调研报告站起来观点与主题形影不离,观点是支撑主题的骨架。一篇高程度的调研报告,一定要有来于实际又高于实际的有价值的观点。无论是对形势还是市情的把握,无论是对成绩的肯定还是问题的提出,无论是对原因的剖析还是今后的建议,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我曾针对当时一些地方的开展“唯资论”的情况,写过一篇《关于“资优势”的逆向考虑》的文章,提出了“自然资不等于优势”这个主题。在阐述时讲了三层论点:“资不等于优势,因为优势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资不等于优势,因为资有一个演变过程。”“资不等于优势,还因为资具有共享性。”最后概括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资只是一个潜在的优势,只有通过科技开发,才有可能形成产品优势,最终转化为经济优势。丰富的自然资只是为实现经济优势提供了根底,更多的是要通过后天的开放开发来实现。假如仅仅认为资就是优势,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后来这篇报告被《乡镇企业研究》和《中国乡镇企业报》刊载。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是观点鲜明。可见,一篇成功的调研报告,一定要有新颖、独到、深化的观点,报告会因观点而生彩。可以这样说,一个没有自已观点的文章,是站不起来的软骨文章;一个没有精彩观点的文章,是面色灰暗的病态文章。需要注意的是,调研报告是用事实说明观点的,千万不可采用说教的方式。必要时讲道理,一定要新颖、独到,点到为止,假如是新观点就多讲些,讲清就可以了;假如是常说的,指导都知道的,那就不要费笔墨了,否那么会让指导读之生厌。四、选好材料,让调研报告的主题凸显出来清代学者章学诚说:“立言之要,在于有物。”这个物,就是材料。调研报告的材料必须效劳主题,运用典型材料、比照材料、统计数字说明观点,反映主题。选择材料要做到:一要选用精当的,不选一般的。精当的材料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对于选材,茅盾先生有过深化的阐述,他说,“就像关卡的税吏似的百般挑剔了,整整一卡车的‘货’,全要翻过身来,硬的要敲一敲,软的要扪一把,薄而成片的,还要对着阳光照了又照——一句话,用尽心力,总想找个把柄,便扣下来,不让过卡。”调研报告选材,也要像这个税吏似的吹毛求疵,选用精当的材料。最典型的材料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而要有一个精选的过程,需要独特的目光,不但要做到多中取精,而且要可以同中见异、平中见奇,擅长从平凡中发现美,从共性中把握个性。这就要求作者不断进步思想程度和理论修养,具有丰富的理论经历和生活感悟。二要选用新颖的,不选陈旧的。调研报告选材必须与时俱进,尽量选用那些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材料,用最近的事实、最可靠的数据、最新的政策理论说话,增强说服力。假如选用的材料陈旧,就会让人感觉不新颖,调研报告就会缺乏说服力,难以吸引人。三要选用关联紧的,不选可有可无的。有的人写调研报告,例举了大量材料,就像一大堆石头,有些材料也不失典型、生动,但与论点、主题关联性不大,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材料与主旨是一种亲密对应的关系,主旨统帅材料,材料支撑主旨;材料是形成主旨的根底,对主旨起支撑作用。所以选材一定要选与主旨相对应,能说明主旨、支撑主旨的材料,与主旨关系不大的要舍得“割爱”。四要选用可靠的,不选未经核实的。真实性是调研报告的生命,假如不真实,就会误导指导。作者对选入文中的材料,无论是反映的情况、提出的问题,还是引用的事例、言论或统计的数据,都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虚假、失实的成分。特别对一些重要的材料,时间、地点、人名、数字及引文等,最容易出错,必须反复核实。写作报告时一定要用自己调研来的“一手”材料,不可用“二手材料”,特别是那些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千万不能用。五、用好语言,让调研报告出彩生辉调研报告作为机关的一种常用文书,它的语言既有文学语言的一些特点,也有一般公文语言的一些特点,必须写对写好。写对就是写准确,这是第一位的,即首先要语言标准,符合逻辑,准确地表达意思。写好,就是要鲜明、形象、生动,增强表达的思想性和艺术性。xx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假如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么。”“动人春色不须多。”一篇调研报告只要几处很精彩,文章就会鲜活起来,读者眼球就会发光。要让调研报告出彩生辉,应注意三点:一要多用群众性语言,使读者听得亲切。比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个大公章,不如一个好老乡”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歇后语、惯用语和流行语,使用得恰当,文章就生动而有表现力。二要适当用修辞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例如,笔者在调研报告中运用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