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1页
三线建设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2页
三线建设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国防“三”建设四川省南江中学康述军636600“三线”建设:就是指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末期基本结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国防“三线”的范围:1964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制定“三五”计划时,根据当时特殊的国际环境,经过深思熟虑,按照我国军事经济地理特点,把由沿海、边疆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为三道线。“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三线”指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西部省区及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共13个省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其中川、贵、云和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的腹地俗称“小三线”;这之中又分为西南“三线”和西北“三线”两大片,西南“三线”包括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湖南西部湘西地区和湖北西部鄂西地区。西北“三线”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区的全部或大部以及河南西部豫西地区和山西西部晋西地区。从自然地理环境划分的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这一地区位于我国腹地,面积约31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离海岸线最近在700千米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千米,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高原、连绵山脉作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较理想的战略后方。用今天的区域概念来说,“三线”地区实际就是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一、二、三线的划分,主要考虑国防与国防建设的需要,同时也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就是说,一、二、三线的划分,不纯粹是军事的考虑,在可能的范围内,也考虑了经济的合理布局。“三线”建设的布点与选址原则:“靠山、分散、隐蔽”的六字原则,这个原则最早是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文革”开始后,林彪在讲话中将“隐蔽”直接改为“进洞”,并从此见诸于中央文件。这即是我们经常说道的“山、散、洞”的来历。从历史的经验和今天的战争实践看,应该说,六字原则(包括“进洞”),仍然有它的合理性,仍然是不发达国家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海湾战争过后不久,江泽民同志在听取国防科工委汇报后说:“现在看来,毛主席确定的三线建设方针是正确的。三线企业统统搬是不对的(指有人主张将三线企业全搬到沿海)。从海湾战争看,洞子很重要,已经到洞子里去的,洞子又没有什么问题,就要用好。”“三线”建设的重点项目:“三线”建设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修筑连接西南的川黔、成昆、贵昆、襄渝、湘黔等几条重要交通干线,建设攀枝花、酒泉、武汉、包头、太原等五大钢铁基地以及为国防服务的10个迁建和续建项目;煤炭工业重点建设贵州省的六枝、水城和盘县等12个矿区;电力工业重点建设四川省的映秀湾、龚嘴、甘肃的刘家峡等水电站和四川省的夹江、湖北省的青山等火电站;石油工业重点开发四川省的天然气;机械工业重点建设为军工服务的四川德阳重机厂、东风电机厂、贵州轴承厂;化学工业主要建设为国防服务的项目。“三线”建设持续的时间和投资:“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400多万。整个建设于1965年拉开帷幕,1966年全面展开,1966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以加快“三线”建设特别是国防工业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建设西南和西北的“三线”程项目,其中西南“三线”又是重中之重。1965-1975年的11年,是“三线”建设投资比较大的时期。“三五”期间“三线”建设投资额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高达%,“四五”期间下降到%。“三线”建设的特点:第一,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而存在;第二,作为一项国家大规模的基本经济建设,决策的做出却主要是受非经济因素支配;第三,建设投资之集中、地域之广大、持续时间之长、乃至于后来影响之大、评价之异,都是新中国经济建设史上所罕见的。“三线”建设的评价:实事求是地讲,对毛泽东、党中央做出“三线”建设这项战略决策的争论由来已久。评价不一。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失大于得。一些学者和过去参与过的人也提出质疑,其中首先提出的疑义是,毛泽东对当时各种形势的判断和迅速转入备战的决断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许多人认为毛泽东当时的判断错误,决策不正确,动员全国力量,耗资几千个亿,成本很高收不回来。所以,建设也是错误的,实施也是失败的。因此,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一场错误的建设。第二,有得有失。有不少同志认为,经过大规模、长时间的集中建设,“三线”地区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也暴露出大量问题,对当时和以后经济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要对“三线”建设进行全面、历史的综合考察。而要对这些因素全面的分析,不投入一定的人力和时间并借助于数学模型的运算是无法完成的。经过国家建委、国家计委、中国社科等方面人员进行调查后认为,“三线”建设有缺点,但决策是正确的,实施是成功的。第三,得大于失。从总体上讲决策是正确的,实施也是成功的。这主要是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原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解体,美国等发动海湾战争,国内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很多人特别是当年参与和领导的老同志,联系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冷静、客观、全面、深入地考察研究了毛泽东等关于“三线”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