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7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1页
作文7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2页
作文7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3页
作文7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4页
作文7完整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的浪花》初中作文教案设计备课老师:龚杰雄时间: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写作训练,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及围绕中心选材的一般方法,能够使用详略得当、首尾照应、细节刻画等写作方法和技巧。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开课导入,明确要求生活就是一条有悠长的河,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就是这条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有一些浪花很大,而有一些浪花却很小;有一些浪花很甜蜜,而有一些浪花很苦涩;有一些浪花很鲜艳,而有一些浪花很黯淡……你还记得那些浪花吗从你生活的河流中撷取一朵你最钟爱的花朵吧!拿起你的笔,给大家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吧!让我们一同分享你的回忆!请你以《生活的浪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生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不少于600字。(二)释题审题,把握要求这是一道命题作文的文题。题目中的“浪花”是中心词,语带双关,既可指文中所写的具体的人、事、物,又具有广泛意义上的象征意味——文章中所隐含的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思想等。以“生活”为下笔的切入点,可以牵扯出许许多多的令人关注、鼓舞、奋发、思索、感悟、兴奋,甚至沮丧、失望、无助的故事。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这是做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此次作文题目明确要求“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即记叙一件事。仔细审题,还发现题目不仅要求叙事要清楚,而且还要有个人的感悟和见解在里面,正所谓要做到“有叙有议”,使文章有“嚼头”,有一定的深度。(三)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深刻印象的,最深有体会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闭上你的双眼,让思绪从最遥远的记忆开始搜索。小时候蹒跚学步的事儿、咿呀学语的事儿、考试的事儿、郊游的事儿、得奖的事、出丑的事儿……一幕一幕,不是都在大脑中闪现出来了么请用最简单的词句把你所想到的人和事编辑下来,也许便可以发现那朵最闪亮最美丽的浪花。(四)列好提纲,确定详略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主次之分。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紧密但又不得不交代的,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步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五)举例引导,启发写作我们学过课文《风筝》,鲁迅对“风筝事件”交代非常清楚,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名家尚且如此,所以,我们写事时一定要写清“六要素”。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使一个叫郝★的同学写作文的经过,相信对你肯定有一定的启发。话说有一位叫郝★的同学,从小家庭富裕,成绩优秀,无忧无虑,生活似乎每天都是一个样,激不起一点感情的波澜。不想,有一天,父亲的厂子突然倒闭了,全家的生活顿时一落千丈,以致到了被人切断生活用电的地步。这一段没有电灯的日子不仅使她的个性变得坚强起来,而且也成了她童年生活中一段最难忘的记忆。于是,她决定以此为素材,来构思这篇文章。你不一定有过同样“曲折”的生活故事,但只要是曾经感动过你、改变过你、启发过你的亲身经历,实际上都可以写进作文里,说不定事情越小,越能够写得真切呢!如果一时难于确定该写什么内容,也可以先找一些相关的例文看看,明白什么叫记叙的要素,如何围绕中心选材,怎样安排详略等写作知识和技能。也许你会在联想中突然爆发写作灵感,进入写作状态。郝★同学在动笔之前,思考了如下一些问题,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1)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初一上半学期,借租的房子里,我和爸、妈。)(2)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爸爸的工厂倒闭,被人切断了生活用电;又见到了久违的电灯光,自己变得更坚强了。)(3)当时的心理活动如何(委屈、辛酸、忍耐……)(4)印象最深的细节有哪些至今想来,是否仍然历历在目是否时常令你心动?(烛光烧了我的发梢和作业。)(5)当时,有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令我特别难忘它们将在我的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我是准备详写还是略写?(爸妈劳累的身影和对我的精神鼓励。它们将在文章中起烘托作用。需要详写。)(6)我准备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用儿歌导入,以象征手法结尾。)开头示例:生活犹如一片汪洋的大海,生活的点点滴滴就组成了大海的朵朵浪花。我的生活因浪花的点缀而精彩,充实。有的让人心旷神怡,有的让人回味无穷,有的让人刻骨铭心……(豁然开朗,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妙趣横生等)(7)构思过程中,有哪些相关词句在头脑中闪现过,用笔把它记下来。(电灯、倒闭、辛酸、烛光、作业、兴奋、希望、凝视。)写作时,要集中精力思考,要素交待是否清楚,细节刻画是否真实,感情抒发是否自然,详略安排是否恰当等结构和题材方面的问题。因为是写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所以可以先列提纲,然后写作,也可以边写作,边构思,写完后再好好修改。(六)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四、教学后记老师批阅时可以从语言是否优美,结构是否巧妙,选材是否典型,情感是否真实四个方面给予评议,给出评语。讲评时要注意鼓励、引导,要紧扣本次作文的要求,结合学生习作中暴露的问题,采用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读作文、谈体会。要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精妙之处和不足,找到修改的途径,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早晨踏进教室,大喊一声:“同志们好”,同学们应道:“首长好”,兴致好了再加一声“同志们辛苦了”,同学们应一声“为人民服务”,然后哄堂大笑,刚才那严肃的神情一扫而光,玩笑的过程就像波浪迅速移向岸边,最后哄笑一堂的结局就像溅起的浪花,转瞬即逝。课堂上一个响亮的喷嚏声响彻教室,教室顿时欢笑一堂,老师也哭笑不得。这不,第二道波浪又撞到了岸边,溅起了浪花,永远融入了大海,紧接着的是第三道波浪迅疾地冲向岸边。下课铃响了,老师刚出教室。只看见一男生“飞”出教室,紧接着一女生拿着两本书卷成的纸棒,紧随其后追出教室,只听见一阵鬼哭狼嚎的大叫后,恢复了平静,只见那喊救命的男生被揪着耳朵,拎进了教室,一路上嘴里还念念有词,什么冲动是魔鬼,女生行为要检点,但换来的结果除了多挨一棒没有别的。这道波浪又溅起了浪花,永远融于生活这个大海中。波浪一个接一个地涌向岸边。上课铃声响了,某同学大喊:“Woficoming”全班跟着闹哄哄地喊“狼来啦、狼来啦”,叫声停止的瞬间,老师踱着方步,迈进教室,将刚才那几名主犯揪起,下课时带去办公室领赏了。第四道波浪,就以最美丽的浪花结束了它的旅程。紧接着第五道波浪接踵而至,老师拿着一本练习册,进入教室,神情十分严肃,站到讲台上说道:“下面我读一下我们班某位同学昨天家庭作业的答案,第一题:略;第二题:略;第三题:见参考答案;第四题:见参考答案画线部分。我热情邀请这本练习册的主人下课来领赏。好了开始上课。”下课铃响了,一位同学脸色煞白地走向了办公室……不要以为只有大风大浪溅起的浪花才是生活的浪花,它们只不过是溅得更大、更高而已,只不过更容易让人发现而已。生活的浪花,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春望赏析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诗的前四句写都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浓淡淡,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多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满怀家国之愁,壮志未酬的词人在友人纵谈离去之后,借酒浇愁愁更愁,他拨亮油灯,抽出宝剑,醉眼朦胧中,恍惚回到当年战斗的情境。嘹亮的号角吹遍了“连营”,广阔的土地上,战士们正在分食大块的烤肉。此时鼓瑟齐鸣,反映边塞生活的军乐雄壮震天。原来战士们正在沙场点兵!在词人的笔下,看似信手拈来的点兵场面,火热的战斗激情却自然喷涌而出。一个“连”字,透出声势之豪壮,军容之整肃。“八百里”、“五十弦”佳对天成,与“吹角连营”相辅相成,营造了雄浑阔大的意境。下片以两个特写镜头开始:骏马飞快,箭如霹雳,惊心动魄。马与箭两个具典型意义的事物,以色彩鲜明的词语,写得历历如画。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洗雪国耻,恢复中原的“天下事”,是为了施展雄才大略,赢得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生前身后名”!读到此,有声有色,酣畅淋漓的点兵场面,斩将擎旗的英雄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的赤胆忠心,无一不跃然纸上,然而一个陡转——“可怜白发生”。一下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绪。这首词基调雄壮高昂,真不愧为“壮词”。而结句的悲壮低徊,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感慨与寻思。词的结构上也不同于一般词作,上下片语义连贯,过片不分,直到最后一句突然一个顿挫,读来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实为辛弃疾“沉郁顿挫”的典型之作。“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平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平仄互对,而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上阕以“壮”为核心,描写了军旅生活的壮美,描述了五件事。全诗“壮”分为四点1军旅生活的壮美2战斗人本领高强3词的感情由雄壮到悲壮4词的语言豪迈,雄壮[1]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部分,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感情。分开来讲,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建功立业,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下片则主要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