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_第1页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_第2页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_第3页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_第4页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谏太宗十思疏》学案3

一、知识储存

这篇奏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疗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足起来了,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稳定,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在这一年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一陈得失〞,这是其中的其次疏。因此也称“论时政其次疏〞。唐太宗看了这些疏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魏征“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弦、韦是用以警惕之物。)魏征死后,唐太宗悲伤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臣子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疏:疏条理,分条陈述的意思,后作为一种文体,专指臣下向君主陈述看法的奏疏。(表,古代臣下给皇帝奏章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疏,重在“议事〞;表重在“陈情〞。)

二、人物介绍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XX晋州)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加入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冼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长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有“诤臣〞之称。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征公。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魏征在文化事业上也颇有贡献。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纂工作。《隋书》的绪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魏征小故事: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时确有这个想法,但畏惧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消去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快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有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三、基础知识

1.为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木之长者()浚其泉源()夫在殷忧()

因喜以谬赏()虑壅蔽()正身以黜恶()

2.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谏太宗十思疏无疆之休

简能而任之董之以严刑

信者效其忠承天景命

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一致的一组是()

A.赂秦而力亏B.必固其根本

亏无为之大道哉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思国之安者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则思知止以安人

4.对以下句子中“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③不赂者以赂者丧④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⑤居安思危,戒奢以俭⑥以其无礼于晋

⑦虽董之以严刑⑧焉用亡郑以陪邻

A.①⑧/③⑥/②④⑤/⑦B.③⑦/②⑥/④⑤/①⑧

C.①④⑧/③⑥/②⑤/⑦D.②③⑤/④/①⑥⑧/⑦

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

A.简能而任之B.则思正身以黜恶

C.总此十思,宏兹九德D.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6.以下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没有不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B.“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做君主的人,真诚地能够看见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担忧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畏惧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用臣下的看法。

D.“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那么有聪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们的谋略,大胆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们的力量。

7.解释以下多义字

(1、)信者效其忠:

忌不自信: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必固其根本: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4、)克终者盖寡:

克己复礼以为仁:

四、拓展阅读

帝宴群臣积翠池,酣乐赋诗。(魏)征赋《西汉》,其卒章曰:“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帝曰:“征言未尝不约我以礼。〞他日,冷静问曰:“比政治若何?〞征见久承平,帝意有所忽,因对曰:“陛下贞观之初,导人使谏。三年以后,见谏者悦而从之。比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也。〞帝惊曰:“公何物验之?〞对曰:“陛下初即位,论元律师死,孙伏伽谏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曰:‘赏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人使谏也。后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刻其伪,将论死,戴胄奏罪当徒,执之四五然后赦。谓胄曰:‘第守法如此,不畏滥罚。’此悦而从谏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讪谤。’于时,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此难于受谏也。〞帝悟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人苦不自觉耳。〞他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草昧,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十七年,疾甚。征家初无正寝,帝令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及旦,薨。帝临哭,为之恸,罢朝五日,太子举哀。(《新唐书魏征传》)

叔孙礼:西汉人叔孙通,为朝廷制定了一套礼制。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比政治若何?(比:近来。)

B.论元律师死(论:判罪。)

C.使国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宫人无发,乃称其意(称:适合。)

D.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以闻(闻:听到。)

2.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一致的一组是()

A.比一二年,勉强受谏,而终不平也。

此悦而从谏也。

B.征言未尝不约我以礼。

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C.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

虽古名臣,亦何以加!

D.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

帝令辍小殿材为营构,五日毕。

3.对以下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宫中所化:受宫中影响的结果。)

B.人苦不自觉耳!(不自觉:自己不能发觉)

C.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亦何以加:又怎么能对他施加什么影响)

D.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从其尚:尊重他的爱好)

4.以下句子的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陛下赐(孙伏枷)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B.柳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刻其伪,将论(柳雄)死。

C.戴胄奏罪当徒,(有司)执之四五然后赦。

D.(帝)并赐素褥布被,以从其尚。

5.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惊曰:“公何物验之?〞

译文:

②此难于受谏也。

译文:

6.以下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唐太宗初即位时,孙伏枷对判处元律师死刑一事提出不同看法,太宗赏给他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园,以勉励臣子直言进谏。

B.因社会很长时间安定无事,太宗渐生轻忽之心,魏征以他对孙伏枷,柳雄,皇甫德参三人进谏的不同态度提醒他,使太宗觉察到了自己的变化。

C.皇甫德参上书进谏,言辞激切,太宗很气愤。魏征认为,臣子上书进谏,言辞不激切就不能打动皇帝的心意,太宗接受了他的看法,但心里很不痛快。

D.魏征病重期间,太宗用建造宫室的材料为他赶建房屋,赐给他被褥、药膳,派人住到他家里,还亲自去看望他,同他密谈了一整日。

五、将下面两段短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唐太宗)谓侍臣曰:“朕有二喜一惧。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虞,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