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法理学Jurisprudence课程类型:平台课讲课学时:35开课单位:远程教育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法理学作为法学的基础理论、一般理论和方法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所确定的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我国司法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学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奠基性作用。我们开设这门课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多媒体资源库等内容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在法治社会里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法律基本知识,系统地、正确地建立法治观念,具备运用法律知识在法治社会中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基本要求法理学是法学专业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是教育部确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作为法学的分支学科,属于理论法学和基础法学范畴,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法理学具有法学入门知识介绍和在宏观上把握法学的双重功能。基于此,我国目前的法理课程担任着培育法律专业素质和主导塑造法治理念的双重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认识法律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领会和掌握法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为学好其他法学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信仰,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三、教学内容及要求导论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学一、法学的研究对象二、法学体系

三、法学研究方法第二节法理学一、法理学研究对象

二、法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三、法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主要教学要求:[了解]:宏观认识法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法学研究对象、法学体系、法学历史、法学教育、法学方法;宏观认识法理学的基本问题,必须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发展、主要内容、学习意义和方法有所了解。[熟悉]:法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法理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意义;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的研究方法。[掌握]: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的研究方法。法的概念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的语义分析一、法的词源和词义二、非马克思主义对法的界定

三、马克思主义对法的界定第二节法的特征一、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二、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三、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四、法由国家通过一定程序强制实施第三节法的本质一、法的现象与本质

二、法的本质的层次分析主要教学要求:[了解]:初步把握法的本质;认识法律的基本特征。[熟悉]:法律的本质;法律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的基本观点。[掌握]:对法律本质的不同理解。第二章法的要素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律规则一、法律规则的含义

二、法律规则的结构

三、法律规则的分类第二节法律概念一、法律概念的含义

二、法律概念的功能

三、法律概念的分类第三节法律原则一、法律原则的含义

二、法律原则的功能

三、法律原则的分类主要教学要求:[了解]:了解法律的构成要素,对认识和把握法律现象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认识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和种类。[熟悉]: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种类;法律原则的重要功能。[掌握]: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判例法、习惯法的关系与识别;法律概念是不是法律的独立构成要素。第三章法的形式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的渊源一、法的渊源释义

二、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第二节法的分类一、法的一般分类

二、法的特殊分类第三节法的效力一、法的对象效力

二、法的空间效力

三、法的时间效力

四、法的效力层次主要教学要求:[了解]:对法的渊源的概念以及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明确的认识;对法的分类有大致的了解,能够正确分辨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对法的效力有明确认识,掌握法的溯及力问题。[熟悉]: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渊源;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形式;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中各种法律类别的名称;法的效力层次原则、法的溯及力。[掌握]: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的划分,政策、判例在我国是否属于法的正式渊源;法律清理、法律汇编及法律编纂的区别;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划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在法的溯及力问题上,从轻原则与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的区别。第四章法律体系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律体系的概念一、法律体系释义

二、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辨析第二节法律部门一、法律部门的概念

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部门主要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法律体系的概念以及特点;掌握法律部门的概念以及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弄清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法制体系、法律系统、法系的区别;对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以及主要法律部门有明确的认识。[熟悉]:法律体系的概念与特点;法律部门的概念以及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和原则;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中法律部门的划分。[掌握]:一国全部现行法律的整体根据什么标准和原则划分为那些法律部门;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法制体系、法律系统、法系的区别与联系;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的联系与区别。第五章法的作用与价值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的作用一、法的规范作用

二、法的社会作用

三、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第二节法的价值一、法的价值释义

二、法的主要价值目标主要教学要求:[了解]:对法的规范作用、社会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深刻理解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了解法的价值的概念;能够用法的价值的理论分析法律现象。[熟悉]:法的规范作用的内容;法的社会作用的内容;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的表现;法的价值的概念。[掌握]: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的关系;法的价值目标对法的意义。第六章权利与义务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权利和义务的概念一、权利和义务释义

二、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三、权利和义务对法律的意义第二节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一、权利和义务的相同之处

二、权利和义务的区别

三、权利和义务的联系主要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了解关于权利与义务本质的学说;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有哪些分类;弄清权利和义务对于法律的意义;掌握权利与义务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熟悉]: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权利与义务对法律的意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掌握]:根据什么标准对权利与义务进行分类;如何对权利与义务进行区别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第七章立法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立法的概念一、立法的含义

二、立法的特征

三、立法的分类第二节立法的原则一、法的一般分类

二、法的特殊分类第三节立法体制一、立法体制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第四节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一、立法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二、我国的立法程序

三、立法技术的概念和内容主要教学要求:[了解]:对立法的含义和特征有明确的认识;对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有大致的了解,能够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立法程序;对立法体制有明确认识,掌握立法原则的基本问题。[熟悉]:在立法的含义的理解上,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的理解;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掌握]:关于立法的几种不同分类方式;立法活动的特征;现行立法体制下,我国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划分。第八章执法与司法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执法一、执法的含义和特征

二、执法体系

三、执法的原则

四、执法的种类第二节司法一、司法的含义

二、司法的特征

三、司法体系

四、司法的原则主要教学要求:[了解]:对执法的含义有明确的认识;了解我国的执法主体和执法原则;了解我国的司法体系和司法原则。[熟悉]:执法的含义和特征;我国的执法体系;我国的执法原则;我国的司法体系和司法原则。[掌握]:如何贯彻依法行政原则;如何正确理解司法公正原则。第九章守法与违法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守法一、守法的含义

二、守法的构成要素

三、守法的根据和理由第二节违法一、违法的含义

二、违法的构成要件

三、违法的种类主要教学要求:[了解]:守法的含义;守法的构成要素;守法的根据和理由;违法的含义。[熟悉]:什么是违法;违法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违法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当代社会守法的根据与理由包括哪些;[掌握]:对守法构成要素的理解;违法的构成要件和违法行为的种类。[了解]: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法律关系的种类;掌握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熟悉]:法律关系的不同分类;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资格;如何理解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行为结果。第十章法律关系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一、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一、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法律关系的客体第三节法律事实一、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法律事实的分类主要教学要求:[了解]: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法律关系的种类;掌握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熟悉]:法律关系的不同分类;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资格;如何理解法律关系客体中的行为结果。第十一章法律方法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律发现一、法律发现的含义

二、法律发现存在的原因

三、法官进行法律发现活动的限制第二节法律解释一、法律解释的含义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四、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第三节法律推理一、学界对法律推理的一般认识

二、三段论式的法律推理第四节法律论证一、法律论证的含义和特征

二、法律论证的内容

三、法律论证的意义主要教学要求:[了解]:对法律方法有基本的认识;掌握法律解释的概念、意义和方法,了解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掌握传统法理学教科书中所讲授的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分类;认识法律论证的概念和意义。[熟悉]:法律解释的概念和意义;法律解释的主要方法;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法律推理的概念;法律论证的内容。[掌握]:法律发现与法律解释的关系;传统法理学教科书对法律推理分类的缺陷;我国法律解释体制存在的问题。第十二章法律责任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律责任的概念一、法律责任的定义

二、法律责任的本质

三、法律责任的分类第二节法律责任的实现一、法律责任的归结

二、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

三、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主要教学要求:[了解]:明确认识法律责任的概念、本质和分类;掌握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了解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以及法律责任的减免情形。[熟悉]:法律责任的含义和特征;法律责任的分类;归责的基本原则;法律制裁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法律责任的本质;法律责任三种实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之间的关系。第十三章法的历史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的起源一、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

二、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

三、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第二节法的历史类型一、前资本主义法

二、资本主义法

三、社会主义法主要教学要求:[了解]:了解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了解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掌握法的历史类型以及前资本主义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的特征;掌握资本主义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熟悉]:资本主义法的特征;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掌握]:法的起源的一般规律;法的历史类型的划分;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渊源及其区别。第十四章法律发展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律发展概述一、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法律继承

三、法律移植第二节法的现代化一、法的现代化释义

二、法的现代化的模式

三、当代中国法的现代化第三节法治一、法治人治的对立

二、法治的含义

三、法治的基础主要教学要求:[了解]:了解法律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走向;对法的现代化的含义和特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掌握内发型法的现代化、外发型法的现代化模式以及混合型法的现代化模式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了解在法的现代化进程中法治生成的基础;了解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走向。[熟悉]:法律发展的概念以及基本规律;法律继承与法律移植的概念;法的现代化的含义和模式;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异同;法治生成的基础;当代中国法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掌握]:法的现代化的特征和模式;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对各国法律发展的作用。第十五章法与社会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法与经济一、法与经济基础

二、法与生产力

三、法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第二节法与政治一、法与国家

二、法与政策第三节法与文化一、法与道德

二、法与宗教

三、法律文化主要教学要求:[了解]:掌握法与经济的基本原理;明确法与国家、法与政策的关系;认识法与道德、宗教的区别和联系。[熟悉]:法与经济基础、法与生产力的关系;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法律的作用;法与政策的区别和联系;法与道德的关系。[掌握]:法与生产力相互之间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法与国家的关系;法律文化的概念和意义。四、课程建设与改革(含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的基本教育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相对于法学专业其他课程来说,法理学显得抽象和枯燥,同学们学习兴趣不够高。然而本课程是法学专业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好法学专业其他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千方百计的对课程形式进行创新,使同学们能够喜欢这门课程。我们设计了大量案例辅助教学,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法学理论,并且将其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另外网站设置的教学互动为一些对法理学某些领域有兴趣的同学提供了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充分交流的场所。本课程的教学团队以郑州大学法学院为依托,针对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注意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材和教学内容,促进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创新,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特色和优势。首先根据网络教学和生源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探索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介绍法学原理为主,同时辅以一定的案例;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讲授为主,同时辅以实践教学;在教学实践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辅以课外自学。其次对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媒介选择、教学评价一体化做出了最优设计。再次通过创建完善的网络教学环境来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最后建立以教学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来保障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序号知识模块名称基本/拓展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概述主要学习资源类型1法的本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