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1页
《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2页
《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3页
《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4页
《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本课程主要以许崇任和程红主编的《动物生物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依据,为了便于网络学习,我们将原书第三章划分为三、四、五章,原书的第四、五、六章依次顺延至六、七、八章。学习要求中分为了三个层次,一是重点掌握,这部分必须加以重视,花时间和功夫,是考试的重点;二是掌握,这部分内容也必须全面掌握,也是考试的内容;三是了解,这部分内容不是重点,但也需要去作一些了解,有少量的考试内容。每章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时数建议如下: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2学时)第一单元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重点掌握: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掌握:细胞的分化。了解:细胞周期。第二单元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重点掌握: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掌握: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特点、分布和功能。了解:四大组织分类。

第二章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2学时)重点掌握:受精、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的概念;胚胎发育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掌握: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了解:划分动物极和植物极的依据;少黄卵、中黄卵、多黄卵、完全卵裂、不完全卵裂的概念。

第三章动物分类及动物体的基本结构(1学时)第一单元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重点掌握:物种和生物发生律(重演论)的概念;物种命名的方法;学名的组成及书写形式。掌握:动物分类等级和动物分类的方法。了解:五界系统的来源及组成;对称(体制)、体腔、分节、头部形成、骨骼化的概念。第二单元动物体的基本结构重点掌握:体制、体腔、体节的概念。掌握:体制、体腔、体节的的类型。了解:骨骼化及头部形成。

第四章无脊椎动物类群及多样性(16学时)第一单元原生动物门重点掌握:原生动物门及各纲的主要特征。掌握: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的重要种类。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二单元海绵动物门重点掌握: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水沟系的类型及水流的意义。了解:海绵动物被称为侧生动物的原因;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的常见种类。第三单元腔肠动物门重点掌握:辐射对称、两辐射对称(双辐射对称)的概念及腔肠动物的基本体型。掌握:体壁(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结构)、消化循环腔、网状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呼吸与排泄方式;繁殖方式、世代交替现象和多态现象;水螅、薮枝螅、海月水母、海葵、珊瑚等的生物学特性;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四单元扁形动物门重点掌握:两侧对称、三胚层的概念及在动物演化上的重要意义。掌握:皮肤和肌肉(皮肌囊)、实质组织、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的主要特征。了解:日本血吸虫、布氏姜片虫、中华枝睪吸虫、猪带绦虫的基本形态、生活史及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第五单元线虫动物门重点掌握:假体腔的概念、结构、来源及功能。掌握:完全消化道的概念、结构及功能;蛔虫外部形态、体壁、排泄系统、神经系统的特征。了解:钩虫、血丝虫的基本形态、生活史及对人类的危害。第六单元环节动物门重点掌握:分节现象及类型、真体腔的概念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掌握:刚毛、疣足、闭管式循环系统、索式神经系统的概念;纲的鉴别特征及重要种类。了解: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第七单元软体动物门(一)重点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掌握:贝壳、外套膜、内脏团、担轮幼虫、面盘幼虫、钩介幼虫的概念。了解:软体动物的数量及分布特点;主要生活方式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第八单元软体动物门(二)重点掌握:纲的鉴别特征及重要种类。掌握:各纲内部构造各系统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起源及其成因。第九单元节肢动物门重点掌握:附肢来源、类型及功能;外骨骼、混合体腔的概念。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各系统的主要特征;纲的鉴别特征及重要种类;变态现象及类型。了解:节肢动物的数量及分布特点;主要生活方式及对环境的适应性;经济意义;起源及其成因。第十单元节肢动物门的分类(一)重点掌握: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的主要特征及分类。掌握: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的重要种类及生物学习性。了解:从水生到陆生在附肢上的变化特点。第十一单元节肢动物门的分类(二)重点掌握:昆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及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昆虫目的特征及种类。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十二单元棘皮动物门重点掌握:五辐射对称、内骨骼、原口动物、后口动物概念。掌握:海盘车的结构特征与生物学习性。了解:棘皮动物分类、常见种类及人类的关系;棘皮动物与半索动物在进化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脊索动物类群及其多样性(15学时)第一单元脊索动物门概述及尾索动物门重点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的结构及其在进化史上的意义。掌握:脊索、背神经管、鳃裂、逆行变态的概念。了解:尾索动物。第二单元头索动物亚门重点掌握: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文昌鱼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头索动物亚门的分类。了解:头索动物的进化地位;文昌鱼的发育和变态。第三单元圆口纲重点掌握:七鳃鳗与寄生半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掌握:鳃囊、囊鳃的概念;圆口纲的原始特征和特化特征。了解:七鳃鳗的生活史;圆口纲的分类。第四单元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重点掌握:颌的出现在进化史上的意义;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掌握:初生颌、次生颌、板鳃、栉鳃、盾鳞、硬鳞、骨鳞、卵生、洄游的概念;了解:鱼类形态的多样性;。第五单元鱼类的内脏结构重点掌握: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系统的特点。掌握:海水与淡水鱼水盐代谢的区别。了解:鱼类的生殖发育特点。第六单元鱼纲分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重点掌握:软骨鱼纲及硬骨鱼纲的特征。掌握:重要目及常见种类。了解:国家保护鱼类;鱼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七单元两栖纲重点掌握:五指型附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进化史上的意义;两栖类初步适应陆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掌握:不完全双循环的概念;水陆环境的差异;蛙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举例;两栖动物的生态价值。了解:两栖类的起源和进化。第八单元两栖类的生殖发育、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重点掌握:主要目和科的特征。掌握:蛙类生殖系统的特点与发育的关系。了解:两栖类与人类的关系。第九单元爬行类的外形及内部结构重点掌握:羊膜卵的特点及其在进化史上的意义;爬行动物对陆生环境的进一步适应的主要特点。掌握:双循环、次生腭、颞窝、唇窝、颊窝。了解:犁鼻器、新脑皮的概念。第十单元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分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重点掌握:爬行纲各目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掌握:常见的毒蛇及其防护。了解:爬行类的起源和古代爬行类。第十一单元鸟类的特征及皮肤、运动系统重点掌握: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点;恒温的意义。掌握:双重呼吸、双重调节、迁徙、留鸟、候鸟的概念;了解:鸟类迁徙的机制;鸟类的起源和进化。第十二单元鸟类的内脏结构重点掌握: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特点。掌握:体液的调节与排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第十三单元鸟纲分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重点掌握:鸟类3个总目的特征;鸟类的生态类型及其代表种。掌握:候鸟与留鸟及鸟类的迁徙。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第十四单元哺乳动物的特征、皮肤及运动系统重点掌握:胎生和哺乳的意义;哺乳动物进步而完善的特征;掌握:皮肤及运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点。了解:哺乳动物的迁徙和冬眠行为;哺乳动物的起源和进化。第十五单元哺乳动物的内脏结构重点掌握: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系统和感官的结构及特点。掌握:牙齿构造及特点;感觉器官的保护。了解:不良生活习惯与内脏器官的关系。第十六单元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环境适应、分类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重点掌握:哺乳纲3个亚纲的特征及其代表种类。掌握:哺乳动物的生殖及生殖周期。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六章动物体的生命活动(14学时)第一单元动物身体的保护重点掌握:脊椎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掌握:无脊椎的皮肤及其衍生物动物体肌肉运动的一般原理。了解:了解原生动物身体的保护不同类群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尤其是脊椎动物;动物支持骨架的3种形式,尤其是内骨骼;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第二单元动物身体的支持和运动重点掌握: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以及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掌握:动物的骨骼支持系统,脊椎动物运动的一般原理。了解:动物体的运动结构与运动方式,哺乳动物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分子机制。第三单元动物的排泄重点掌握:动物排泄的一般原理掌握: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和含氮废物的排泄方式了解: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及渗透压调节第四单元动物体内水盐平衡调节重点掌握:鱼类的渗透调节器官掌握:动物的水盐平衡调节及其意义了解:不同类型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特点第五单元动物的血液循环重点掌握: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掌握: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了解:血液循环的发现,血液循环的进化。第六单元动物的呼吸重点掌握:脊椎动物呼吸器官和呼吸机能的演化掌握:动物的内呼吸和外呼吸了解:动物的主要呼吸形式和原理第七单元动物的消化重点掌握:动物消化道的结构及机能掌握: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了解: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结构特点及机能第八单元营养物的吸收重点掌握:吸收的主要部位掌握: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结构与吸收的关系了解: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的消化与吸收第九单元动物的神经调节---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作用机制重点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点掌握:反射与反射弧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和传递第十单元动物的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重点掌握: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了解: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第十一单元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一)重点掌握:脊椎动物的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以及分泌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了解:无脊椎动物的激素及生理功能第十二单元脊椎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二)重点掌握:脊椎动物的胰岛、垂体的位置、形态以及分泌激素的生理功能掌握:脊椎动物的松果体的位置、形态以及分泌激素的生理功能了解:脊椎动物的前列腺的位置、形态以及分泌激素的生理功能第十三单元男性生殖系统重点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了解: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无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第十四单元女性生殖系统重点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掌握:受精的生理过程了解:发育的生理过程

第七章动物的遗传和进化(2学时)重点掌握:生命的进化历史掌握: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内容及其意义;小进化和大进化的概念。了解:生命史研究的新进展;拉马克的进化理论;分子进化中性论;新灾变说;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注:第一节遗传的基本定律和第二节动物遗传的染色体基础和分子遗传的基本原理为选学内容,不作要求。

第八章动物的地理分布与多样性保护(2学时)重点掌握:动物的地理分布掌握:生物圈、动物栖息地、动物分布区、动物区系的概念;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的划分;我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及代表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了解:世界各动物地理区系的代表物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中国动物多样性及其受到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说明: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成绩70分。《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要求动物生物学这门课,除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供学习外,实践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实践学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更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加深、扩展的好方法;“百闻不如一见”,可减少对大量知识的死记硬背。通过多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总结了实践学习的方法,按照易做、花费少或不花费;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编排了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虚拟实验共15个。依据以上实验介绍的方法、步骤,可以自主的进行各个类群动物的实验,使动物生物学这门课程学习更加轻松、更加愉快。经过多层次,多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生物学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独立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动物生物学研究的能力。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3.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操作技能,完成课程所要求的实验工作。4.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准确分析观察、统计结果。二.实验目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不仅需要掌握生物学基础课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实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热爱大自然,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志愿者,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类型及名称实验内容学习时数基础性实验1.解剖技术和动物处理常见实验动物解剖工具使用方法及常见实验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2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3.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步骤2验证性实验4.草履虫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摄食及内部构造观察25.水螅刺细胞观察水螅3种刺丝囊及刺丝的区分26.蟾蜍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蟾蜍外形和内部构造的解剖观察27.蛔虫解剖蛔虫外形及内部构造的解剖观察28.蚯蚓的解剖环节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观察29.背角无齿蚌解剖背角无齿蚌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210.日本沼虾解剖日本沼虾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211.蝗虫解剖棉蝗的解剖及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观察2探究性实验12.三种食物对草履虫生长的影响用麦粒培养液、稻草培养液和酵母培养液分别培养草履虫,观察其生长状况213.不同温度对鱼类发育的影响在18、21、24、27、30℃条件下饲养鱼,观察其生长状况2虚拟实验14.血型的鉴定鉴定血型的基本方法、原理及红细胞凝集现象的观察215.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