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第十二章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第十二章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本章重点第一节城市人口就业第二节城市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第三节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第十二章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本章重点第一节本章重点城市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福利经济发展的渊源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原因、影响和政策选择本章重点城市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福利经济发展的渊一、人口经济活动率与就业率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人口转变阶段、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经济活动率: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受中、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影响)经济活动人口:在某一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从业人员: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失业人员: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员经济活动人口的年龄: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各国通常将法定劳动者退休年龄作为上限国际通用:15—64岁我国:男性16—60岁,女性干部16—55岁、工人16—50岁
第一节城市人口就业一、人口经济活动率与就业率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人口就业率总人口就业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经济活动人口就业率: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受城市经济发展活跃程度、教育发展水平、就业政策、退休年龄、文化习俗等影响)人口就业率二、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人口行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区分人口行业结构含义:人口行业结构,也称就业人员产业结构,建立在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由于就业人员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总值的统计分类基本吻合,因而对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效率的分析,一般从就业人员的产业结构开始进行,并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加以分析。二、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人口行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劳动力的生产率的增长资金产出率的增长:物质资料与知识技术投入的产出率的增长劳动生产率:实际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与其所创造的产值之间的比值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就业的全部劳动力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值关系,即全部就业人员的人均产值产业、部门和行业劳动生产率:产业(各产业中就业人员的人均产值),部门和行业(产业结构划分中第二、第三层次的部门、行业就业人员所创造的人均产值)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含义:就业弹性指就业人员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关系,也称劳动弹性,即经济增长率每提高1%带来的就业增长的百分比。测量: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点额拉动划分:总就业弹性、产业就业弹性、部门或行业就业弹性就业弹性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是各产业中每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与产值比重之间不对称状况的分析指标,是反映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转变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结构偏差含义:三大产业中每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的绝对差异
公式:产值比重—就业比重(从正、负趋向于0,偏差越大,产业结构偏离度越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更直观反映不同产业运行效率与各产业整体运行效率的差异,或某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含义:各产业中每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关系
越接近1,该产业与经济总体水平的偏离越小;越大于1,该产业显著高于该区域各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率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越小于1,该产业显著低于该区域各产业整体运行效率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人口职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是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属性进行划分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职业划分7大类、63个职业小类人口的收入分层以及收入分层所折射的社会地位差异与就业人员所从事职业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对人口就业结构与收入分配差异和社会经济差异的分析,一般从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开始进行分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服务业趋于个性化和外部化,职业类别也越来越多。人口职业结构三、城市人口失业问题失业: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生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美国16周岁,中国18周岁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个人而言:生活质量的下降三、城市人口失业问题失业: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生工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未被雇佣而造成的失业。(劳动人口主观放弃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政策来消除)非自愿失业: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客观原因造成,可通过经济手段、政策来消除)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正常):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
起源:劳动的供给方
存在原因: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结构性失业(长期):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起源:劳动力的需求方造成需求相对不足的原因:①技术变化;②消费者偏好的变化;③劳动力的不流动性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正常):消费者对一些商品和服务的季节性需求造成的,即消费者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季节性变化的。通过影响某些产业的生产或某些消费需求来影响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周期性失业:经济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处于衰退期,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缩小生产规模,引起失业。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就越严重
产生原因:紧缩性缺口(当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培训课件四、就业政策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始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就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就劳动就业而言,结构性失业问题是每个国家和城市都会面临的问题。四、就业政策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始于约翰·梅纳德·凯恩瑞典是积极推行劳动就业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它通过政府行政政策和工会政策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充分就业。中国的就业促进政策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更侧重于劳动立法。瑞典是积极推行劳动就业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它通过政府行政政策和五、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及理论起源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被称为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和皮奥里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由于社会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形成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差异;不同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取信息以及劳动力市场进入渠道方面的差别,导致了不同人群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模式上的明显差异,突出地表现为种族、性别与移民之间的分层等。五、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及理论起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首先是产品市场的影响其次是歧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启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拓宽了劳动力市场的分析、研究范畴。完善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不可能自发形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但其产生原因复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一、城市福利问题福利又称社会福利。它是由国家以及各种社会团体通过建造各种公共福利设施,发放津贴、补助,提供社会服务以及举办各种集体福利事业,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福利经济理论论证了国家举办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为国家建立福利经济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城市保障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形成经过了一个由否定社会救济制度到主张发展国家福利的变化过程。第二节城市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一、城市福利问题福利又称社会福利。它是由国家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二、城市福利经济发展的渊源城市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从“国家福利”理论发展而来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出现的失业问题,给资本主义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工人阶级的贫困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人运动的高潮,迫使资产阶级开始考虑社会福利问题。这一时期,主张由国家出面来举办社会福利的主要理论有:德国官方学派(财政学者)贾斯汀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主张通过国家行政权利来实现福利国家,国家的财政支出是社会福利的基础。二、城市福利经济发展的渊源城市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从“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李斯特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干预,由政府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来促进国民财富的增加,增进国民的福利。李斯特关于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既为当时的德国建立福利保障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现代福利国家的理论来源。新历史学派强调发挥国家的行政职能作用,通过赋税政策实行财富再分配,并通过各种法令和建立国有企业等措施来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为整个社会谋利益,担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李斯特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干预,由政府以帕累托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是经济效率,而不是公平,即研究如何达到社会的最优状态。而且帕累托还以序数效用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为基础发展了他所提出的社会最大满足原则,即帕累托最优状态。以帕累托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是经济效率,三、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本质: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三、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社会救济: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广义)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优抚安置: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互助: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培训课件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
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对社会财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体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
经济萧条时: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用于社保的货币积累相应减少,需要社会救济的人数增加,社保支出相应增加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城市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绝大部分的保障项目只限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职工;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制度整合、衔接和推进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要求日趋紧迫,难度不断提高;③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的待遇差距仍然较大,矛盾比较突出;④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大部分空账运行,社会保障长期资金平衡和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加大;⑤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平衡,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城市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一、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较大城市职工内部管理层与被管理层的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扩大城市不同行业(部门)之间职工的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扩大第三节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一、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较大第二、对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分析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平均主义”到“效率优先”现行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以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制原因体制转轨时期:新体制尚不完善或尚未建立,导致一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水平,高于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水平,引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二、对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分析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权力寻租”现象大范围存在权力拥有者向权力行使对象以各种手段收取“服务费”(贿金),赋予权力行使对象所需要的通过合法手段难以获得的利益。收入调节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新剑桥学派:国家调节“权力寻租”现象大范围存在三、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社会影响分析一个为数可观的富有阶层和一个规模更大的困难群体(主要由低收入社会成员组成)并存的局面已形成并将长期存在财富加速向富人集聚,困难群体规模大基本社会阶层成员的劳动(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人阶级不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贫富分层结构)影响社会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等收入阶层三、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社会影响分析一个为数可观的富有四、优化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选择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就业创业工资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四、优化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选择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和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反腐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实行社会监督,加强基础工作,提升技术保障,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形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第十二章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第十二章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第十二章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本章重点第一节城市人口就业第二节城市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第三节城市居民的收入分配第十二章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本章重点第一节本章重点城市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福利经济发展的渊源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原因、影响和政策选择本章重点城市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城市福利经济发展的渊一、人口经济活动率与就业率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人口转变阶段、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经济活动率: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受中、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影响)经济活动人口:在某一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从业人员: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失业人员: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员经济活动人口的年龄:只有下限,没有上限各国通常将法定劳动者退休年龄作为上限国际通用:15—64岁我国:男性16—60岁,女性干部16—55岁、工人16—50岁
第一节城市人口就业一、人口经济活动率与就业率高低主要取决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人口就业率总人口就业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经济活动人口就业率: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受城市经济发展活跃程度、教育发展水平、就业政策、退休年龄、文化习俗等影响)人口就业率二、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人口行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区分人口行业结构含义:人口行业结构,也称就业人员产业结构,建立在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结构划分的基础上。由于就业人员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总值的统计分类基本吻合,因而对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经济活动效率的分析,一般从就业人员的产业结构开始进行,并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等指标加以分析。二、人口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人口行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劳动力的生产率的增长资金产出率的增长:物质资料与知识技术投入的产出率的增长劳动生产率:实际就业的劳动力数量与其所创造的产值之间的比值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就业的全部劳动力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值关系,即全部就业人员的人均产值产业、部门和行业劳动生产率:产业(各产业中就业人员的人均产值),部门和行业(产业结构划分中第二、第三层次的部门、行业就业人员所创造的人均产值)劳动生产率就业弹性含义:就业弹性指就业人员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值关系,也称劳动弹性,即经济增长率每提高1%带来的就业增长的百分比。测量: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点额拉动划分:总就业弹性、产业就业弹性、部门或行业就业弹性就业弹性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是各产业中每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与产值比重之间不对称状况的分析指标,是反映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转变协调程度的重要指标。结构偏差含义:三大产业中每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与劳动力比重的绝对差异
公式:产值比重—就业比重(从正、负趋向于0,偏差越大,产业结构偏离度越大)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更直观反映不同产业运行效率与各产业整体运行效率的差异,或某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含义:各产业中每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关系
越接近1,该产业与经济总体水平的偏离越小;越大于1,该产业显著高于该区域各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率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越小于1,该产业显著低于该区域各产业整体运行效率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人口职业结构人口职业结构是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属性进行划分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职业划分7大类、63个职业小类人口的收入分层以及收入分层所折射的社会地位差异与就业人员所从事职业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对人口就业结构与收入分配差异和社会经济差异的分析,一般从就业人员的职业结构开始进行分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服务业趋于个性化和外部化,职业类别也越来越多。人口职业结构三、城市人口失业问题失业: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生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美国16周岁,中国18周岁对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个人而言:生活质量的下降三、城市人口失业问题失业: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生工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工人所要求的实际工资超过其边际生产率,或者说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未被雇佣而造成的失业。(劳动人口主观放弃就业,无法通过经济手段、政策来消除)非自愿失业: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客观原因造成,可通过经济手段、政策来消除)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正常):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于转换职业等原因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这种失业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的。
起源:劳动的供给方
存在原因: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结构性失业(长期):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也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起源:劳动力的需求方造成需求相对不足的原因:①技术变化;②消费者偏好的变化;③劳动力的不流动性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正常):消费者对一些商品和服务的季节性需求造成的,即消费者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季节性变化的。通过影响某些产业的生产或某些消费需求来影响其对劳动力的需求。周期性失业:经济衰退或萧条时,因社会总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当经济处于衰退期,社会总需求不足,厂商缩小生产规模,引起失业。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就越严重
产生原因:紧缩性缺口(当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培训课件四、就业政策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始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就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就劳动就业而言,结构性失业问题是每个国家和城市都会面临的问题。四、就业政策与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始于约翰·梅纳德·凯恩瑞典是积极推行劳动就业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它通过政府行政政策和工会政策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充分就业。中国的就业促进政策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更侧重于劳动立法。瑞典是积极推行劳动就业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它通过政府行政政策和五、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及理论起源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也被称为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是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和皮奥里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由于社会和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形成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差异;不同人群在劳动力市场中获取信息以及劳动力市场进入渠道方面的差别,导致了不同人群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模式上的明显差异,突出地表现为种族、性别与移民之间的分层等。五、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及理论起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首先是产品市场的影响其次是歧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启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拓宽了劳动力市场的分析、研究范畴。完善的、公平的劳动力市场不可能自发形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严重,但其产生原因复杂。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一、城市福利问题福利又称社会福利。它是由国家以及各种社会团体通过建造各种公共福利设施,发放津贴、补助,提供社会服务以及举办各种集体福利事业,来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福利经济理论论证了国家举办社会福利的必要性以及政府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为国家建立福利经济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城市保障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形成经过了一个由否定社会救济制度到主张发展国家福利的变化过程。第二节城市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一、城市福利问题福利又称社会福利。它是由国家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二、城市福利经济发展的渊源城市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从“国家福利”理论发展而来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出现的失业问题,给资本主义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工人阶级的贫困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工人运动的高潮,迫使资产阶级开始考虑社会福利问题。这一时期,主张由国家出面来举办社会福利的主要理论有:德国官方学派(财政学者)贾斯汀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主张通过国家行政权利来实现福利国家,国家的财政支出是社会福利的基础。二、城市福利经济发展的渊源城市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从“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李斯特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干预,由政府采取保护主义的政策来促进国民财富的增加,增进国民的福利。李斯特关于国家干预主义的思想既为当时的德国建立福利保障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现代福利国家的理论来源。新历史学派强调发挥国家的行政职能作用,通过赋税政策实行财富再分配,并通过各种法令和建立国有企业等措施来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为整个社会谋利益,担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李斯特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国家干预,由政府以帕累托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是经济效率,而不是公平,即研究如何达到社会的最优状态。而且帕累托还以序数效用和无差异曲线分析为基础发展了他所提出的社会最大满足原则,即帕累托最优状态。以帕累托为代表的新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福利的核心是经济效率,三、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本质: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三、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或丧失劳动收入时,能从社会获得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社会救济:国家和社会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灾害的生活困难者提供无偿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广义)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狭义)国家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优抚安置: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互助: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城市就业、福利与收入分配培训课件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
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对社会财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体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
经济萧条时: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用于社保的货币积累相应减少,需要社会救济的人数增加,社保支出相应增加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城市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绝大部分的保障项目只限于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职工;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制度整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北京房屋买卖合同自行成交版(限售政策适用)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合作协议合同
- 2025年度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赔偿调解与仲裁合同
- 2025年度旅游行业劳动用工合同书
- 2025年度单位员工餐补单位订餐服务合同
- 2024年玻璃棉生产与销售合同
- 2024舞蹈教室场地租赁合同书(含舞蹈教育品牌合作)3篇
- 2024版工地水电合同范本
- 2024版建筑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影视制作公司与演员之间表演合同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
- 工地生活垃圾处理方案
- 初一数学上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及答案(共100题)
- 论苏轼诗词中的旷达风格
- 肩部健身理论知识讲座
- 电脑IT维护岗位 KPI绩效考核指标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同步训练全套
- 运输成本核算
- 软件技术开发公司经营分析报告
- SBT11229-2021互联网旧货交易平台建设和管理规范
- 2024年房地产公司设计类技术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