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第1页
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第2页
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文从置石、现代园林、园林设计的概念定义开始,将置石在园林中常见的布置方法,古典园林设计中置石运用的发展,实例分析故宫御花园的置石应用,现代园林设计中置石运用,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本文关键词语:置石;现代园林;园林设计;应用研究1绪论置石,就是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天然露岩景观的造石手法。它重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部分的组合,而不具备完好的山形。现代园林,重要指从工业化国家先发展起来的,与现代城市构造、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城市园林。它是对人类生活方式极端人工化所产生后果的一种平衡或补偿,是城市土地的一种利用方式,实现了创造者与使用者的同一[1]。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栽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美的天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经过。现代的园林中,作为一种曾经是表达中国人哲学思想的造景要素,石景被大量地运用在现代造园中,仍然作为的特色之一存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置石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做了深切进入的研究。2置石的作用和特点山石是中国传统园林之骨,也是主要的造园要素,置石组景有独特的欣赏价值,不仅丰富了园林的内涵,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对于现代园林的建设,博大精深的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仍然发挥着作用,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代园林中叠山置石,营造山林景色,供人们欣赏、游憩。置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天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加了无限的情趣,知足了现代人亲近天然的需求。2.1置石的作用置石在园林中的作用,首先是人文作用。置石给人抽象、飘逸的感觉。石是大天然的雕塑,是天然的精华要髓凝缩。石既能够是稳定凝固的,又能够是灵动幻化的,所以历来被文人墨客喜欢。现存的古代事迹中许多是书法家用文字刻在石头上,在许多名山上及江南园林中随处可见。其次,置石有构图的实际作用。作为园林的一种山石要素,供人欣赏;作为园林空间的障景,分隔组织空间;作为景点的铭记石、指路石,起点睛作用;作为分水挡水石,水边驳岸,树池,花台,护坡,石桌登等,发挥实际功能作用[3]。国内外园林设计中置石的应用,现代园林中山石造景设计能够安身于传统“天然山水观〞,对优秀的传统石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在设计表现形式方面,能够借鉴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及现代艺术的众多元素和语言,坚持民族和现代相融合的设计理念,探寻适用于现代园林山石造景的指点形式。2.2置石的审美特点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要素之一,在园林中起着特别主要的构景作用。小则置一二湖石,大则绵延成脉;远观有势,近看有质。唐、宋以来,中国的爱石、品石、写石之风颇为兴盛,陆放翁言道“石不能言最可人〞,道出了人们对石之喜欢的缘由。石具有传情作用,“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石固然是一种静物,但却具有一种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生气勃勃,能激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置石造景目的明确,条理丰富、有聚有散、有断有续、格局严谨、手法洗练、主次清楚、高低曲折、顾盼照应、疏密有致、散中有物,丰富了园林的景致,表现了朴实的审美效果,使园林充斥诗情画意的美。传统的置石与山水园林相依相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居侧重要的地位。3现代园林设计中置石的特点分析现代园林置石缺乏像古典园林置石那样系统化、程式化的理论基础,但现代园林置石继承了古典园林中一些优秀的叠石理论。现代园林置石的发展趋势应是:适应现代人亲近天然的心理特征,以生态效益为目的,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富有时代气息的置石,与周边其他物质要素严密结合,来建造优美的天然景观、创造宁静的生态环境。因而,本人以为,现代园林设计中置石的运用应在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出力发展下面几条:3.1形式简约化现代园林的形式简约化表如今颜色尽可能简化,作品中一般只出现一种或两种颜色,色彩均匀精炼。而且抛弃了内在形式的连接、表现和叙述内容、视觉空间、主体与演变以及态度倾向等等,寻求的是形式特征的明晰、简约、外向和单一性,作品多用几何形式,不做任何外表的修饰。与传统园林中,繁复冗杂的叠石作品相比,天然山石在现代园林中的运用形式简约,简约而不简单,恰恰却是对天然山石实质的深度发掘和坦诚表现,高度概括的设计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现手段。彼得·沃克1979年设计了哈fo大学泰纳喷泉3.2传统精神符号化传统精神符号化即以象征意蕴的方式将传统精神用现代形式演绎出来,英语“象征〞〔Symbol〕又译为“符号〞,引申为代表观念或事物的符号。韦勒克以为:“一个意象能够被转换成一个隐喻一次,但假如它作为呈现与再现不断反复,那就变成了象征。〞设计师要创造出具有语言符号意义的景观,就应该熟悉“形〞与“义〞的转换途径和经过[6]。美国华裔建筑艺术家林璎(MayaLin)对于石的理解是:石头是一种永远恒久不老的介质,不受时间限制的,会聚历史的,令过去与如今相连的主题[7]。议论山,就是在议论一种富有光阴含义的东西,传统精神中的“乐山者仁,乐水者智〞在林璎的作品中文化再现。她的作品充足具体表现出了东方山水文化的特质,并将其融合入西方现代设计形式。3.3延续历史文脉文脉主义源自上六十年代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其重要目的是针对现代主义过于单调刻板的风格,以及切断了文脉隔离了城市文脉的延续的现在状况,提出修正性意见。文脉自己意味着发展,多样化的统一是文脉寻求的境界,强调文脉绝非复古怀旧,而是要强调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提供人们对文化历史的联想和隐喻,进而传达情感,实现人与环境景观的对话。3.4设计亲人化人在环境中不仅仅仅是被动的欣赏者,景观不该只停留在视觉意义的表现,人们需要有时机参与其中,表达他们的感受,留下愈加深刻的体验。比方人的亲水性特征,当小孩子用脚激起水花,投掷卵石时内心的感受天然要比静静地看着一潭深水要丰富多彩得多。他们能够在翻弄溪石的时候从一小块石头缝隙里发现自己的。当考虑到景观的参与性时,景观就不再是冷冰冰的设备,而会愈加人性化。间隔世茂大厦遗址不到300米的泪珠园,是曼哈顿地区首个在911恐惧袭击之后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设计通过对石块、土壤、地形以及植栽的运用,已经对空间比例的协调,对公园进行了整体设计,在细节处具体表现出了设计的亲人性。4现代园林置石存在的问题4.1置石作品重视外表而缺少内涵布局缺少总体设计上的审美把握,显得罗列堆砌,杂乱无章,生搬硬套不考虑环境大小,置石体量欠妥,或局促闷塞或空阔无物,缺少神韵美。固然石无定形,堆叠上没有固定的一套规则,全靠造园者现场发挥,但石景作为艺术审美对象,仍然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园林体系造景的审美原则。园林石景是对天然界真实山水再现和写意,是用艺术化的手法表现山川的特征,进而传达出天然山川的意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天然与人是不可分割的。4.2置石在技术上的细节刻画严重缺失刻意寻求形状的类似,导致置石的形象趋于媚俗,如在有些园林中刻意仿制十二生肖或寓言、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它给人们的不是创造性的想象,而是萎缩性的记忆,这在审美上是不可取的。中国古典园林源于天然而又高于天然,对天然形态的摹写是园林石景的重要表现手法[9]。现代人生活的环境相对于古代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怎样,人们对天然都只会愈加地向往,愈加珍爱。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却在不断地扼杀绿色,与人们的向往南辕北辙。看重天然是我们国家古典园林及其石景的灵魂,也是我们国家园林所具体表现出出的民族特色,是有别于其他国家园林的园林系统。现代石景的设计仍然应该看重对天然景观精细而精确的把握,并使其融于现代人的生活中。大天然景观的本来风貌能够成为园林石景设计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拘泥于传统形式的石景,只能将石景的创作印象刻板化。4.3不重视总体效果与四周景观不协调置石在环境中过于居中,给人严整对称、装腔作势之感。盲目寻求名石、奇石,掉臂环境的要求,不能把置石与地形、建筑、植物、水体、铺地等有机结合,创造多样统一的空间。传统园林石景是以天然山水为蓝本,将山水引入园林中,这种做法起初除了源于中国人的山水情结之外,最主要的是“天人合一〞哲学观的推动作用[10]。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引导下,中国人寻求顺应天然,以为人与天然应该和谐相处。在自己的宅园中营建第二天然是崇尚天然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西方园林中将树木草坪修剪得规整的作法,也没有对天然的刻意改造,中国园林以及园林石景具体表现出出来的是对于天然的尊敬,人与天然处于平衡状况中。在实际设计案例中,人们也不该该尝试刻意地改变天然环境,以至于创造天然。正如我们的祖先一样,将人置于宇宙万物之中,人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5现代园林置石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5.1重视创作,深挖内涵设计时留意把握整体感,讲究章法,顺从天然,重塑天然界的山石形象。设计方案要进行多方面比较,施工前后可用各种方法进行模型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和最佳欣赏面。例如苏州环秀山庄湖石假山真实的天然四季交替,生生不息,不断地变化发展着,这种生命力是天然内在精神的主要表现。园林中通过各种造景来勾绘神奇,赋予园林以生气,藉以表达“生动〞。古人崇尚“万物有灵〞,石被以为是有生命的,石又被称为“云根〞,有灵性而又连接着天地,也成为了表现“生动〞的载体[11]。5.2重视细节,师法天然尊敬文化、艺术、历史,把握置石的目的,功能、风格和主题思想,使置石充足具体表现出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建造有“灵魂〞的置石作品。不必刻意去寻求外形的相同,意态神韵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苏州博物馆最重要的一处石景位于其主庭院北墙下,与博物馆主入口及大厅处于同一条中轴线上,在博物馆主入口处就能够通过玻璃门隐约看见。石景由于处在中轴线上,在视线上占领重要的地位,起到了主景的作用。设计者贝聿铭选用了当地普通的石材进行加工,立置于白墙下,通过石材的高低大小组合,前后错落遮挡,在白墙的陪衬下构成了延绵的意象,构成了“粉壁为纸,以石为绘〞的传统理石手法。5.3重视协调,有机结合选石、布石应把握好比例标准,要与环境相协调。例如黄帝陵入口处选用卵石符合环境大气古朴的气氛应就地取材,石景不该沽名钓誉或用珍贵的石材堆砌,生拼硬凑,那样石景不具有天然活力。真材(天然石材)、假料(GRC材料等)配合的造型设计,能够使石景到达真实石材达不到的艺术效果,尤其在施工困难的转折、倒挂处,少占空间,减轻荷重,而整体效果好[12]。现代技术,如喷泉、涌泉的合理运用,不仅能使石景散发活泼、自在的艺术气息,让使用者享受水来带的乐趣,也使石景自己增长了生气。但是不能盲目沉沦于夸耀技艺,使石景陷入空洞的技术表现,失去了石景原来的魅力。6结束语置石作为现代园林建设的构成要素之一,固然用石材料少,篇幅不大,构造简单,对施工技术也没有专门的要求,但要到达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少质高并非易事。在理论经过中我们应明确置石目的、布局特点,反复琢磨置石的方案,把置石与各种园林要素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统一又具有独到之处的空间环境,这样能力真正到达“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艺术境界,为现代园林置石增加异彩。[以下为参考文献][1]封云.试论中国园林的山石之美[J].中国园林,2004,12(2):53-56.[2]李征.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3]庄树渊.园林置石选石及布局的初探[J].中国园林,2007(1):82-84.[4]金亚征,郑智新,闫凤岐,等.邢台市城市园林绿化选择与配置的调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810-11812,11815.[5]胡祯英.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43-5144.[6]张纵.中国园林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的借鉴[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7]王星航.日本现代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