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会考知识点_第1页
【教学设计】会考知识点_第2页
【教学设计】会考知识点_第3页
【教学设计】会考知识点_第4页
【教学设计】会考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课时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方式:(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出现(标志着小农经济产生)。(3)汉代eq\b\lc\{(\a\vs4\al\co1(①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大大超过前代。,②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及播种工具出现。,③东汉时,耦犁在某些地方被一牛挽犁所取代。))(4)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可根据实际需要,控制耕土深浅。(标志着中国精耕农业技术的成熟)2.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________,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____________。(3)北魏到唐前期:推行________。①内容: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4)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买卖合法。3.水利事业水利工程:(1)战国:________工程和郑国渠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2)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农民创造了“井渠”;________成功治黄河等。灌溉工具:(1)隋唐五代:北方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灌溉。(3)明清:出现了________。4.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一家一户为单位,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课时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经营形式:(1)官营手工业:不投放市场,为政府、皇室服务;明朝以前占据主导地位(2)民营手工业:产品流通市场,私营主雇工经营;明中叶以后一些部门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男耕女织,供农民消费和交纳赋役(汉代出现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手工业)2.纺织业:汉代:出现提花机,丝织品经丝绸之路到达罗马,被称为“丝国”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明代: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冶金业:商周:青铜制造繁荣,称为青铜文明时代;春秋:出现最早人工冶铁;战国:淬火技术;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装置——_________。南北朝:__________3.陶瓷业:唐:制瓷成为独立生产部门,形成__________两大系统,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晚期首创釉下彩绘;元:青花瓷成熟,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明清:粉彩瓷,珐琅瓷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手工业技术先进。(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依附于农业。课时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商业发展概貌:1.先秦(1)商代: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2)西周:交易活动频繁,货币流通骨贝和铜贝。(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3.唐代:水路(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发达4.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2)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3)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5.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______。(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晋商和________势力最为强大。(二)“市”的发展1.秦汉(1)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收受金钱也有法令限制。(2)汉代:“市”有专门的________。2.南北朝时期(1)在离城镇较远、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________”。(2)政府设立“草市尉”,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3.唐代(1)“草市”的作用显著,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2)“夜市”比较繁荣,反映了商业的发展,表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间限制)4.宋代(1)突破eq\b\lc\{(\a\vs4\al\co1(①突破了原先空间和上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2)表现eq\b\lc\{(\a\vs4\al\co1(①“市”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②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③“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5.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荣。课时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强本弱末)1.含义: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3.商鞅首倡,历代沿用4.表现:对工商业严格管理,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汉朝盐铁官营、加倍赋税;唐朝管理市、限制时间;商人社会地下。5.影响:促进古代农业发展,巩固君主统治,但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2.原因:(1)根本: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2)客观: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积聚力量抗清3.表现:(1)明朝:维护朝贡贸易,严禁民间出海贸易(2)清朝:严格限制海外贸易,设广州十三行(官方垄断)4.影响:(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三)资本主义萌芽1.原因:古代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纺织业领域3.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计日受值(劳动力商品化)4.缓慢发展原因:(1)根源:封建制度(2)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时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标志: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衰败。2.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3.表现:耕织分离、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4.实质: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影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________的兴起。▲▲▲课时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企业诱导和外企刺激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3.途径:洋务派官办、地主商人投资、手工工场采用机器。4.主要企业(1)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2)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5.特点:(1)发展速度慢:甲午战争前,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2)部门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等。(3)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海地区。(二)初步发展:甲午战后至20世纪初(1895——1911)1.原因:(1)列强加大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2)清政府内外交困,放宽民间设厂限制(3)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2.表现(1)新建工矿企业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快。(2)出现了一批著名企业,如张謇的________、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等。(三)短暂春天:辛亥革命至一战结束(1911——1918)1.原因:(1)辛亥革命扫清一些封建障碍(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4)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侵略2.表现: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3.特点(1)地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2)结构: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发展水平eq\b\lc\{(\a\vs4\al\co1(①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仍然超过民族资本。,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4.短暂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原因:(1)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全国(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1935年币制改革(4)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5.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原因:(1)战争破坏(日军侵略和内战)(2)国民政府恶性通货膨胀政策(3)美国的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条约》)(4)官僚资本的压迫(5)繁重的捐税负担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时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过渡时期:1953年—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指导方针——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①原因:新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初步基础。(2)1953—1956年: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加入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①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2.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1)良好开端: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主要任务)。(2)失误探索:19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和“共产风”)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失误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左”倾错误思想。(3)国民经济调整:1960年冬,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结果: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3.文革十年:1966—1976年,国民经济严重破坏,生产和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拉大了与发达国家距离。(1)1971—1973年,周恩来主持工作,国民经济起色;(2)1975年,邓小平以铁路为突破口全面整顿。4.经验教训(1)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调整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相适应。(3)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阶级斗争。(4)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课时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________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做出了实行____________的决策。3.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始了中国以________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二)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措施:实行________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意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1984年,国企改革①内容eq\b\lc\{(\a\vs4\al\co1(①中心环节:增强。,②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对外开放1.过程:(1)经济特区:1980年,在广东的________、珠海、汕头和福建的_______设立经济特区。(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课时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eq\b\lc\{(\a\vs4\al\co1(①国际: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②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内容eq\b\lc\{(\a\vs4\al\co1(①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②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调节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⑤才是硬道理。))(3)意义: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3)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________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3.1993十四届四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4.1995年,十五大:提出所有制共同发展。5.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2022年,加入世贸组织)专题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时一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变迁的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2)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3)政治变革、思想解放推动(4)政府提倡、先进人物示范引领2.服饰变化:(1)近代服饰:①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20世纪20年代后,改良旗袍(2)现代服饰变化:①50——60年代: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文革时期(1966—1976):军装、干部服盛行(政治色彩浓厚、朴素单一)③1978改革开放后:穿得好、时尚、个性(原因:生产力提高、思想解放、对外开放)3.饮食变化:传统四大菜系,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4.住:传统四合院,鸦片战争后建筑风格和居室陈设西化。5.习俗风尚变革:(1)婚姻风俗eq\b\lc\{(\a\vs4\al\co1(①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③现代:恋爱自由、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风俗eq\b\lc\{(\a\vs4\al\co1(①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方色彩浓厚的新式丧礼。,②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eq\b\lc\{(\a\vs4\al\co1(①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公历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利,开始步入社会。课时二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1)1872年,洋务派创办中国最早航运业——上海轮船招商局(2)1901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30年代航空网覆盖半个中国;1969北京地铁。2.通信工具:(1)1896年“大清邮政局”(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2)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3)1882年,电话传入。(4)新中国成立后,开启邮政电信合一新时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影响:促进人员、商品流通与信息交流传递,加速城市化进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课时三大众传媒的更新1.国人办报先例:1873汉口《昭文新报》2.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上海徐园。3.中国第一部拍摄的影片:1905京剧《定军山》。4.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27《歌女红牡丹》5.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互联网全方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催生当代经济生活新观念)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2.进一步扩展:殖民扩张与掠夺(17—18世纪)3.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4.完全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课时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发展。(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货币和黄金的狂热崇拜。(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切断传统商路贸易,引发商业危机。(4)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5)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6)技术条件:造船、航海、绘图技术发展、指南针传入。2.过程: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向东航行,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线;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向西航行到达美洲大陆。3.新航路开辟的意义:(1)商业革命:①贸易市场扩大②贸易商品种类增多③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大西洋沿岸)。(2)价格革命:①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上升。②加速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解体。(3)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①世界各地联系加强,逐渐打破相对孤立隔绝的局面。②开始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4)冲击西欧思想文化领域:证明“地圆说”科学性,冲击神学理论,促进自然科学研究。课时二殖民扩张与掠夺殖民霸权角逐、大国胜败的根本原因: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殖民霸权的角逐:1.15—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2.17世纪:荷兰海上马车夫3.18世纪:英国——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日不落帝国)(1)1588年英西战争(2)1651年英荷战争,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海上贸易(3)1763年英法战争◆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1)制度优势: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经济优势:英国手工工场发展程度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经济基础雄厚。(3)军事优势:英国注重发展海军。(4)思想优势:英国经过宗教改革,思想意识解放。(5)地理优势:英国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英国民众有浓厚的海洋意识。(6)政府的支持:英国政府一贯积极支持本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殖民的罪恶:暴力为手段、财富为目的野蛮掠夺、残酷屠杀、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的影响:1.加速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2.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3.加剧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被迫卷入世界近代化进程。课时三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1)市场(根本原因):①国内市场:圈地运动国外市场: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2)资本:殖民掠夺与海外贸易。(3)劳动力:劳动力充足(圈地运动)。(4)技术:手工工场工匠经验技术积累(5)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1689君主立宪制)。★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成就:(1)动力:蒸汽动力广泛运用;(2)交通:蒸汽机车(史蒂芬孙—火车);汽船;(3)生产组织形式:近代机器大工业和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产生(1771,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为标志)。3.影响:(1)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英国率先向工业社会转变,加快城市化进程;(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4)促进科学教育事业和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消极影响: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贫富差距。课时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电气时代▲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1.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2)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大量。(3)科技条件: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2.发源地与中心:美国和。3.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人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4.成就(1)电的发明与应用;(2)钢铁工业的发展:钢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3)新兴产业兴起:近代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发展起来。(4)传统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的兴起,带动了传统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5.影响:(1)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课时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标志:1929年,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2)主要原因:供需矛盾尖锐(生产过剩);贫富分化差距(大众购买力低)。(3).具体原因:①过度信贷消费、股票投机(市场虚假繁荣);自由放任政策(盲目生产、无序竞争)。2.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课时二罗斯福新政1.措施:(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2)恢复工农业生产;(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缓解就业压力);(4)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评价:积极:使美国度过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局限: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课时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表现:1.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福利制度(国家干预保障低收入阶层生活水平)。3.形成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二、不断调整的美国经济政策:1.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加强干预(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2.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经济陷入“滞胀”状态)。3.80年代: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减少政府干预)。4.90年代:宏观调控,微观自主(进入新经济时代)。三、二战后的西欧和日本:1.英国:混合市场经济;2.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3.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西欧经济火车头)4.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1987年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一、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1921—1928年: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险恶的战争环境,物资极度匮乏内战结束,国情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打击农民积极性,导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全面推行工业国有)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贸禁止商品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商品买卖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评价战争环境下军事性非常措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四、1922年:苏联成立五、20—50年代: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1926:优先高速发展重工业(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形成较齐全工业体系)2.1927:农业全盘集体化(为工业化服务)3.1936:《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