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校本研修实施方案_第1页
2011年校本研修实施方案_第2页
2011年校本研修实施方案_第3页
2011年校本研修实施方案_第4页
2011年校本研修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堰口镇中心学校2011年校本研修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新课程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在学校全面落实。二、实施校本研修的目的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2、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在新课程改革中面对的各种实际具体问题;3、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型组织。三、校本研修主要形式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集体充电、师徒结对、观摩听课、个人自修、校际交流"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经验交流、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课改论坛、教师对话、教育叙事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研修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研修形式,以"问题-研讨-实践-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教师结合课改发展需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思考、分析,根据自己制定专业发展计划、个人教研学习计划以及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觉学习并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2、同伴互助。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教师以学校一系列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师或教学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鼓励不同思想,发挥个人的优势,对问题大胆评点,各抒已见,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维、新思想、新方法。3、专业引领。教师与专家的对话。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或由骨干教师、课改带头人做专题报告,直接解决教师们思想和教学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教师从专业刊物或教育网上学习,引进先进教育思想,借此方式将教改的新理念和教育新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教师素质提高。4、集体充电:主动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融合真正成为可能。5、师徒结对:校内优秀教师、老教师与青年教师、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徒弟在师傅的诊断、指导中,不断谋求新的提高和成长,同时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6、观摩听课:广泛开展“互助一一观课”和组织化“说课一一讲课一一评课”活动,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契机,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7、个人自修:一方面,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另一一方面,对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传授和指导须有一个自我消化吸收的过程,才有实质性的收获和帮助。通过此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自主发展。8、校际交流:加强兄弟学校的交流、开放、互通有无,实现师资、设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另外,通过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内容上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使教师得到充实和提高。四、校本研修具体管理制度(一)校级干部管理。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要身体力行。校长具体负责校本研修,指导学校教导处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研修,成为教师的互助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研修经费到位,供购买资料、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研修活动,保证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二)教研组管理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科教学实际,开学初制定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意见为依据,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统计、分析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观看录像、钻研教材、集体备课、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三)课题组管理课题组是教师根据教育科研需要自行组织的业务组织单位。课题立项,课题组成立后,课题组组长应按照课题计划组织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组织集体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定期召开研讨会,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四)教师队伍管理。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活动,形成自觉教学反思的习惯,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交流。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研修活动,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每次校本研修活动,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与同伴互助,共同进步。自觉自学相关教学研究理论与教学案例,记自学笔记,反思记录,并随时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建议。五、校本研修活动要求校本研修活动设计要求1、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研修氛围,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2、加强自我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3、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4、加强学科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定期召开研讨会,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科学、规范地建立课题研究管理档案。校本研修活动过程要求1、每次校本研修活动,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2、每次校本研修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研修档案。3、校本研修活动的参与者要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研修,提高自身素质。六、校本研修措施保障1、适时确定具体的研修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修。师德研修: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基本功研修:按照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进行时间和技能培训,使教师在原有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在新课改中,主要突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育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尽快成长和成熟。(4)教育科研能力研修:结合参研省级子课题《提高农村中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提升教师问题研究水平,增强问题研究意识,提高问题研究能力。2、实施校本研修活动中,开展“十好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好十件事:(1)读好一本教育名著;(2)写好一篇心得体会;(3)上好一节公开课;(4)做好一个优秀课件;(5)承担好一个课题研究;(6)带好一个班;(7)交好一个“知心朋友”(学生);(8)搞好一次演讲(教学交流、研讨发言或演讲比赛);(9)写好一份教学经验总结;(10)发表一篇好论文。3、建立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研修档案,注重过程落实和资料收集管理。健全研修制度,创设研修条件,采取激励性措施,把校本研修与晋职、评先、选优等工作相结。七、校本研修评价办法1、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评比"优秀"教研组和"学习型个人",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2、校本评价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相结合,对校本研修工作无故不参加、态度差的教师年度考核不得被评为"优",更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活动。八、工作安排三月份:1、师德研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集中培训3月19日,培训教师马福玲)2、师徒结对活动。3、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集中培训3月26日,培训教师查二胡)四月份:1、组织教师观摩听课,倡导同课异教。2、组织青年教师上优质课。五月份:1、个人自修。(《教师法》《新课程标准》)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集中培训5月21日,培训教师查二胡)六月份:1、组织青年教师参加“阳光师训”,“国培计划”项目。2、教师教学设计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