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通用18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把握圆柱的根本特征。让学生经受探究圆柱根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看、操作、分析和概括的力量。
2.通过学生自主讨论,使学生把握讨论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精神,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圆柱的根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圆柱高的熟悉,圆柱侧面绽开图的熟悉。
教学预备:
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
教学过程:
一、根底训练,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立体图形,谁还记得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讨论的?教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熟悉长方体时主要熟悉了它的哪些方面?是怎样讨论的?
学生1: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观看:数一数。(依据学生答复板书讨论方法)
学生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教师:我们在熟悉一种几何图形时,可以用这些方式讨论一种新的立体图形。【评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方法来讨论圆柱体,表达了讨论方法的全都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力量的提高,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供应方法上的指引。
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外形设计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这些物体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假如把这些物体的外形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体。揭题:今日我们要一起来讨论圆柱。(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局部的组成和特征。
教师:那么圆柱毕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局部组成的,小组合作讨论各局部有什么特征,假如需要用到特殊的工具,比方剪刀。
(2)有困难的小组可以到书中去查找或补充答案。
(3)小组内相互沟通:组织整理好汇报的内容(如:有什么发觉?是用什么方法来讨论的?)【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讨论活动,在相互合作、相互补充中培育小组协作精神。
2.小组汇报:
(1)结合实物,初步探究圆柱的组成。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学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上下两个圆叫做底面,圆柱四周的面叫做侧面。(课件出示圆柱和相应的名称)教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2)观看、比拟圆柱底面的特征。
学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拟、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看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洁?
(3)感知圆柱侧面的特征。
教师:圆柱四周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板书: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评析】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加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现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4)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看: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依据学生的答复,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耀。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很多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很多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便利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当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评析】把抽象的立体图形复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忙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5)小结圆柱特征。
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三、练习稳固,拓展延长
1.自主练习第1题。依据学生答复,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答案,不是圆柱的说说理由。【评析】通过练习,帮忙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局部的名称和特征,稳固所学的学问。
3.嬉戏拓展,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用长尾夹将其10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
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日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
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
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详细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的一个圆柱)
(2)假如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刚的一样吗?
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消失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假如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学生答复,课件出示。【评析】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熟悉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外形,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终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圆柱的体积(教材第25页例5)。
探究并把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简洁实际问题。
2.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圆柱教具一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头答复。
(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
(2)怎样求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在学生回忆的根底上,概括出“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
2.引入新课。
我们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它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找到这个长方形与圆各局部之间的联系,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今日,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思路讨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呢?
教师板书:圆柱的体积(1)。
【新课讲授】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1)教师演示。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16个相等的扇形,再根据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相等,底面是扇形的立体图形。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启发学生思索、争论:
①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学生:近似的长方体。
②通过刚刚的试验你发觉了什么?
教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体积大小变了没有?外形呢?
学生: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的外形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故体积不变。
(4)学生依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展猜测:
①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外形是怎样的?
②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外形是怎样的?
③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外形是怎样的?
(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看,发觉了什么?
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外形越接近长方体。
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面积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接近一条线段,这样整个立体外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
①学生分组争论: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
②学生汇报争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师:由于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而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2.教学补充例题。
(1)出示补充例题: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1250px2,高是2.1m。它的体积是多少?
(2)指名学生分别答复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依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留意什么?
学生: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留意先统一计量单位。
(3)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推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50×2.1=105(cm3)答:它的体积是2625px3。
②2.1m=5250px50×210=10500(cm3)
答:它的体积是262500px3。
③1250px2=0.5m20.5×2.1=1.05(m3)
答:它的体积是1.05m3。
④1250px2=0.005m2
0.005×2.1=0.0105(m3)
答:它的体积是0.0105m3。
先让学生思索,然后指名学生答复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拟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洁。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4)引导思索:假如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V=πr2h。
【课堂作业】
教材第25页“做一做”和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答案:“做一做”:1.6750(cm3)
2.7.85m3
第1题:(从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课后小结
1.“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把握了圆柱的根本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等根底上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圆锥体积计算的根底。
2.采纳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引发自主探究,最终猎取学问的新方式来代替教师讲授的老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推导公式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练习时间少,练习量少,要留意把控。
课后习题
教材第25页“做一做”和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答案:“做一做”:1.6750(cm3)
2.7.85m3
第1题:(从左往右)
3.14×52×2=157(cm3)
3.14×(4÷2)2×12=150.72(cm3)
3.14×(8÷2)2×8=401.92(cm3)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3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7、88页。
【学习目标】
1.稳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
2.把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
3.能够进展简洁的改写。
【学习重点】:
能够进展简洁的改写。
【学习难点】:
能够正确地进展改写。
【设计特色】
1.供应协作学习任务单,促进协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
环节
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目标
问题情境
1.复习。
师:“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思索、答复。
稳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
独立探究
前一晚的作业是让学生在家独立分类整理,准备分成哪几类?
独立思索、整理、分类。
回忆整理形成学问网络。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任务:
1、每人在小组中汇报自己整理。
2、记录表:
成员
我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通过沟通,相互观赏、取长补短。
把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
应用拓展
1.
2.P88练习十六
总结单位改写的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并准时共享错例。
能够进展简洁的改写。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1学问与技能:
(1)使学生熟悉圆锥,把握圆锥的特征及各局部名称。
(2)使学生会画圆锥的平面图形及把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育学生的试验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2过程与方法:
经受圆锥的熟悉过程,体验探究发觉的学习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把握圆锥的特征,熟悉圆锥的高。
2.2教学难点
把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形铅笔,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强化
教师啊先给大家预备了个谜语,看谁能快速的猜出谜底来,请看屏幕。出示谜语“身体长得细又长,天生漂亮黑心肠,上平下尖纸上爬,越爬越短越难过”(猜一学习用具)
师:不错。谜底就是教师手上拿的铅笔。
课件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师: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外形的?
生:是圆柱体。
师: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
生1: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
生2: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生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很多条高。
生4:圆柱侧面绽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把握得特别好,今日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认真的看教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
师: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师:教师假如把削成的笔尖局部切下来,会是什么外形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局部(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
生:是圆锥体。
师提醒课题:
师: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熟悉》。
板书课题《圆锥的熟悉》。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师:教师为我们同学们预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图片,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同桌同学相互争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
师:刚刚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观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学生描画课本中圆锥的轮廓。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锥体的?
生1:陀螺的下半局部
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外形是圆锥体的。
生3:……
……
师:看来圆锥形的物体给我们生活的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得用它。
2、引导观看圆锥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同桌同学相互说说你的感觉。
学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看、想。
同桌沟通、争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展探讨。
师:谁愿把你们的讨论成果告知给大家。
生汇报师板书:(预设展现过程)
圆锥的特征。
生1:我们发觉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生2:圆锥有一个尖尖的局部,摸起来很扎手。
师: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学生讲到此点时,协作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教师画的圆锥的顶点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顶点)
生3: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
师: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协作图片在图上标出)
师:同学们回忆下圆柱的侧面绽开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锥的侧面假如把它绽开来会是个什么外形呢?
师绽开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看。
生:圆锥的侧面绽开是个扇形。
生4: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协作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教师画的圆锥的底面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底面)
3、师引导观看圆锥的高
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熟悉高
师:刚刚我们熟悉了圆锥的顶点、侧面和底面。我们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并且有很多条高。那么我们今日所学习的圆锥的高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前半局部。
下面教师请一个同学利用自学所学到的学问上来画一画黑板上这个圆锥的高。其他同学可以在答题纸上画出圆锥的高。想一想圆锥的高是连接哪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
师:连接这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我们也可说成是从圆锥的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下面我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圆锥高的定义,把这一句话齐读一遍。
师:通过我们对圆锥的高的了解,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生:一条。
师:为什么只有一条?
生: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底面只有一个圆心。
b﹑测量高
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利用教师给大家预备好的圆锥,同桌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以同桌为单位进展操作。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学生汇报,师通过幻灯小结。
生1: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
生2: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所以我们今后在表示圆锥高的时候,高还可以表示在圆锥的外面。(师演示)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想: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
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外形?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觉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
四、应用反应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
组织小组内同学相互指出各个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教师巡察指导。
然后集中进展讲解。
2、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索后指名汇报。
3、课外练习
(1)、幻灯出示练习题:将下面图形分类,说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学生同桌沟通,进展分类。
(2)、联系前面所学的圆柱,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写写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分。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
生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局部组成。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一个圆柱有很多条高。
生2: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4、幻灯出示生活中的数学。
课后小结
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锥有了个初步的熟悉,知道了圆锥的一些特征。
2、总结圆锥的特征: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板书
圆锥的熟悉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1学问与技能:
1.能依据详细情境,敏捷运用圆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理解圆柱体的外表积。
2.通过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圆柱侧面绽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熟悉,进展空间观念。
3.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把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1.2过程与方法:
讲解圆柱体外表积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初步的观看力量以及想象、概括力量。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的平面化,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让同学们理解圆柱的外表积计算方法。
2.2教学难点:
能够分清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区分,合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工具
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如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圆柱体,比方我手里面拿的水杯,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东西组成的吗?
生:同学们举手进展答复。
师:这个水杯有哪些面组成呢?
生:上底面、下底面、侧面
师:多媒体出示动画
师: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三局部组成。
师:现在想一下这三局部都是什么图形?
生:上下底面(圆形),侧面(长方形)
师:把这三个面积加起来,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圆柱的外表积。
生:举手口述连线答案。
师:课件出示答案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些数量关系:
①柱体上下底面面积相等;
②圆柱体侧面长=底面圆周长
③圆柱体侧面宽=圆柱体高
二、探究新知
(一)、侧面积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圆柱体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举手发言
在回答下列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用鼓舞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探求学问的力量。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圆柱侧面积=长×宽=底面圆周长x高
师:现在我们看看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计算的。(多媒体出示问题)
1、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圆半径为50px,高为125px,求一下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准时多少?
生:举手答复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解:周长=2πr=2×2π=4π
侧面积=周长×高=4π×5=20πcm?
师:同学们要仔细观看书写步骤。
(二)、外表积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圆柱体的外表积是怎么计算的。
生:举手回答下列问题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圆柱外表积=侧面积+底面积=侧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练习吧!
2、现在要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2dm,高为10dm的圆柱形铁桶,需要多少铁皮?
师:同学们可以先算出侧面积和底面积,然后再算外表积。
生:通过同学们相互竞争,增加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解析:
解:周长=2πr=2×2π=4π
侧面积=周长×高=4π×10=40π
底面圆面积=πr?=4π
圆柱外表积=侧面积+2底面积=40π+2x4π=40π+8π=48π
答:需要48πdm?铁皮
三、稳固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面的这道题,能不能分小组解决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天气冷了,农村学生就要生火了,烟囱使用铁皮做的,一节烟囱长为20xxpx,烟囱的半径为100px,求制作这样的烟囱一节需要多少铁皮。
师:要找出题目的关键,理清思路,细心解题。
生:学生相互探讨沟通,完成整个题目,培育学生独立思索的力量。
解析:
解:周长=2πr=2×4π=8π
外表积=侧面积=8π×10=80π
答:制作这样的烟囱一节需要80πcm?铁皮
师:接下来,再看一个题目,这次也要分组进展,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课件出示题目)
2.现在要砌一个圆柱形的水窖,估计水窖深3米,水窖底的底面直径为1.5米,现在求一下整个水窖需要抹去多少平方米的混凝土。
生:各小组在竞争中享受猎取学问的乐趣。
解析:周长=πd=1.5π
外表积=侧面积+下底面积=1.5π×3+2.25π=6.75π
答:整个水窖需要抹去6.75π平方米的混凝土
师:现在大家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题目)。
3、已知一个圆柱体的外表积是15700px?,其中圆柱体的底面半径50px,求圆柱体的高。
解:设圆柱体的高为h
依据:外表积=侧面积+2底面积
628=2×2πh+2×π2?
628=4πh+8π
628=4×3.14h+8×3.14
20=4h+8
h=4
答:圆柱体的高4米
四、作业布置
师:在作业本上面完成下面的2个题目。
1、一个圆柱体,假如底面半径为5,圆柱体高为10,那么,求一下圆柱体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解:周长=2πr=2×5π=10π
侧面积=周长×高=10π×10=100π
底面积=πr?=25π
外表积=侧面积+2底面积=100π+2×25π=150π
2、现在要给一个圆柱形的纸质品涂上颜色,现在知道该艺术品的底面圆半径为50px,圆柱体高为125px,请同学们求出圆柱体的外表积。
解:周长=2πr=2×2π=4π
侧面积=周长×高=4π×5=20π
底面积=πr?=4π
外表积=侧面积+2底面积=20π+4π=24π
课后小结
这堂课大家通过学习圆柱体的外表积,使同学们能用学过的学问去解决一些实际的图形面积问题。主要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建立丰富的想象,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力量,在教学中涉及了学生互动,分组学习等教学模式,真正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查找学问、体会学问,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量和抽象思维力量。
板书
第2节圆柱(圆柱的外表积)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6
设计说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需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供应观看和操作的时机,使他们有更多的时机从四周熟识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设计在教学伊始,有效利用教材供应的详细情境,引导学生在观看、争论中进展形象思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圆柱的外表积表象的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探究意识。
2.在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学习和讨论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设计为学生供应充分的动手操作时机,使学生经受用自己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化曲为直的过程,体会圆柱的侧面沿高绽开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观看、推理中把握圆柱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力量。
3.在应用中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解决生活问题的力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详细问题详细分析,敏捷运用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索、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圆柱外表积的不怜悯况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学问运用的力量。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纸质圆柱形物体、剪刀、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疑导入
1.说一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柱?谁能和大家说一说?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是亲密相关的。
2.想一想。
课件出示情境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师:要制作这个圆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至少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是一个关于什么数学学问的问题?
3.汇报。
小组合作,观看、争论: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
4.交代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也叫圆柱的外表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圆柱外表积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育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索,使学生在观看、争论中初步感知圆柱外表积的意义,学生的思索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7
一、导入:
1.这节课由我来给同学们上。我站在这里,同学们对我以及我要给同学们上的这节课,肯定有很多想知道的。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呢?(每人只提一个问题)
(学生提问,教师答复)
2.同学们提的问题许多,我就不一一答复了。我今日的任务不是答复同学们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吗?(学生答复)
教师:对。言归正传,据我了解,我们小学六年级现在已经普遍进入了复习阶段,你们已经开头复习了吗?(学生答复)
3.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复习“常见的量”。(板书课题:)
二、课堂复习。
1.其实在我们教室里就有一些常见的量,你能找到吗?
(自己的体重、身高、年龄,黑板的面积等)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哪些量?(学生答复)
3.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的量有:长度、面积、体积(包括容积)、质量、时间等。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呢?谁知道?(按挨次说出来,这样就显得不乱了。)
4.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量以及各种量的计量单位、还有它们之间的进率整理一下,写在一张纸上,每小组只写一份就可以了。(重点内容)
……
(教师巡察,提示:速度要快一些)
5.各小组整理完了吗?
6.小组整理完后和四周的小组交换一下,看看别的小组是怎么整理的。
7.再交换回去,可以对自己小组的整理内容再做一下修改和补充。
8.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每小组汇报你们整理的一种量就可以了。哪个小组先说一说?
学生答复后,教师依次板书:(标上进率)
长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面积: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体积(容积):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质量:吨、千克、克
时间: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货币:元、角、分
三、课堂练习。
1.刚刚我们已经把学过的量进展了整理,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展改写。
说一说,怎么进展单位的改写?(提问)
2.刚刚同学们答复的很好,看来都把握的不错。下面我们独立做一下课本87页的做一做,细心一点。
3.做完后小组沟通,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同学们做的怎么样?我还不知道,我检查一下,你是怎么做的,谁来把这几道题答复一下?
5.看来同学们都把握的很好了。毕竟是不是真正学好了,我还不知道。以下几道题我班的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常常出错,你能做对吗?
750=()=()
7050=()()
5吨300千克=()千克=()吨
5030千克=()吨()千克
提问,检查对错。
6.小结:单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改写不简单出错,可是单名数和复名数之间的改写有时往往一马虎,就出错了,以后盼望同学们细心点。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常见的量进展整理与复习。同学们在今日的课堂上表现特别积极,发言踊跃,擅长表达自己的观点,给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谢同学们,下课。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8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7页。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学问解决问题。
2.了解一般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构造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4.经受解决问题的根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学问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学问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预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学生积极思索、回答下列问题。先给出学生一个熟识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一)提醒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一般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学问。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讨论一般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构造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讨论。
2.分析问题
(1)学生争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依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争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现并解释本组的讨论过程和结果,在比拟结果。
(三)讨论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构造。(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依据这个构造,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学生争论沟通并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通过观看、思索、争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育自己的合作探究精神,更加擅长在生活中进展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融入到学问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了解数学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三、稳固应用
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学生进展思索、解答。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学问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索并答复,让学生体验胜利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制造力量。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9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展观看、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沟通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鼓励自主探究。
2.创立探究空间,主动发觉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外表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其次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3是说明圆柱的外表积的意义,给出圆柱外表积的绽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外表积的组成局部。例4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外表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厨师帽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外表积的含义,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五、教学难点:
理解和把握求圆柱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预备:
圆柱外表积绽开模型电脑课件
学具预备:
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鼓励自主探究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用孩子们喜爱喝饮料的爱好创立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许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讨论,今日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设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简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学问与阅历,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觉新知
1、熟悉圆柱的外表积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外形的纸来做卷筒呢?(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假如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毕竟,说明学生对学问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根底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局部组成的熟悉。培育了学生的制造力量。)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讨论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状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大事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看、思索、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2+长方形面积
生C:必需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当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S=2πrh
师:假如圆柱绽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评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验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现自我,使学生共性得到进展。)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外表积等于侧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存时,我觉得应当用进一法取值,由于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由于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觉问题,沟通解决。)
课件出例如四,读题明题意,学生试做,全班沟通。
课件出示第16页第七题,学生试做,全班沟通。
争论:假如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外表积会有什么变化呢?小结,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S外表积=S侧+2S底
=2πrh+2πr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了解税收的种类和用途会计算应纳税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全班沟通的过程,理解纳税的意义与作用,同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展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纳税的重要意义,培育依法纳税的意识,明白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育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上册学过了的百分数(一)的学问,对百分数有肯定的根底,本节课税率的学问是六年级下册百分数(二)中百分数应用的一种。所以学生承受起来应当不会太困难。
教学重点:
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
会正确计算应纳税额和个人所得税,并能敏捷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入,感知税收。
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国家对你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除课本、学费等费用,还给家庭困难的学生进展补贴,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国家从哪里来呢?生答,纳税
2、师: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纳税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和纳税有关的学问。
二、自主学习探究。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依据学习提示,自学教材第10页的内容。师巡察学生自学沟通状况。
2、全班围绕什么是纳税、举例说说纳税的作用、纳税的工程三个方面进展沟通。
(1)什么是纳税?学生答复后,出示课件:纳税是依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根据肯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局部缴纳给国家。
(2)举例说说纳税的作用
师:每个国家都纳税,那纳税有什么作用?谁来举例说说?
生:国家用纳税收的钱可以给教师发工资
生:可以建立我们漂亮的学校、美丽的公园和广场
生:可以建立医院,放射卫星等
生:……学生答复后师课件出示图片并进展总结。
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进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总之,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每位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那纳税的工程有哪些?
(3)纳税的工程有哪些?
师:那我们国家有哪些税呢?学生答复后,出示课件: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
师:由此看来,纳税的种类还挺多。纳税是按肯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局部交给国家。那肯定的比率叫什么呢?
三、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两个专业术语的含义。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1)举例子理解,课件出示: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假如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1.5万元。在这里:收入是()税率是()应纳税额是()
(2)考考你:说出下面每条信息中应纳税额、各种收入和税率分别是多少?晨光文具店2023年全年的销售额是44万元,按销售额的5%缴纳增值税2.2万元。长城宾馆2023年上半年营业额是840万元,按营业额的4%向国家缴纳营业税33.6万元。
(3)学习计算有关税率的公式
师:你能写出计算税率的公式吗?学生答复,教师课件展现: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100%
师:你能有此公式推出另两个公式吗?课件展现: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各种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师:你们都很棒!师强调求应纳税额,就是求收入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2、教学例3,进一步理解概念。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刚得到的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体验一下税务员叔叔的工作。(出示课件,图片)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假如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先读题,再指名说说“营业额30万元”是指什么,“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
(4)集体沟通反应
3、介绍发票在纳税中的作用
教师:就在税务员叔叔预备离开的时候,饭店的大厅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动画演示情景:一位阿姨用完餐后预备结账,说:“效劳员,买单”。
饭店效劳员对她说:“您好,假如不开发票打9折或送精致礼品一份。”同学们假如你是这位阿姨,你会怎么办呢?生可能会消失以下观点:
观点一、要礼品,由于要发票没什么用。
观点二、要发票,由于可以报销。
观点三、要发票,否则饭店就不用交税。同学们之间会进展剧烈的争论。此时教师总结并强调发票的作用。并出示课。
教师:发票除了是消费的凭证外,更是依法纳税的重要凭证。假如你不要发票我不要发票大家都不要的话,那这个饭店的收入就是0,就不用交税,国家还有税收吗?还有我们漂亮的校园,美丽的公园吗?因此,依法所要发票可以促进纳税。
4、介绍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一种特别专业的经济学术语,是一种法律标准的总称。简洁的说,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于1980年9月10日公布,是我国建国以来公布的第一部个人所得税税法。个人所得税从诞生到现在一共经受了三次修改历程,其中最终一次是在2023年4月20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确定的。2023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调整至3500元。
5、个人所得税的求法(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局部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局部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全部月工资的3%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沟通反应,知道如下关系:个人所得税=(总收入-免征收局部)×税率
四、在嬉戏中练习(运用学问,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称呼,“达人”。你们知道“达人”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今日也来做个达人,做一个税务小达人好不好。要想成为一个税务小达人必需具备以下几点。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教师:信念十足呀。那我们就开头吧。
1、欢乐推断
(1)税率是永久不变的。()
(2)各种收入与应纳税额的比率叫税率。()
(3)纳税只有我国才有,其他国家没有。()
2、王教师刚买了一辆新车花了158000元,需按车价的10%缴纳车辆购置税,王教师应缴纳车辆购置税多少元?
五、总结。
今日我们学到了什么?纳税是依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根据肯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局部缴纳给国家。税收的种类有:个人所得科、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六、完毕语。
正由于有了纳税,才有了国家的税收,才有了我们漂亮的城市、美丽的校园。所以同学们应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依法纳税。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国家更加强大。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11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的应用、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推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敏捷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
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学问解决比拟简洁的实际问题;能依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依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量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肯定的比例将简洁图形放大或缩小。
4、熟悉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外表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精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推断或简洁的猜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受从实际生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7、经受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进展分析、推理的力量。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学问的理解和把握,形成比拟合理的、敏捷的计算力量,进展思维力量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干净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
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熟悉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学问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学问和阅历的根底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学问的探究与学习,把握有关圆柱外表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根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进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洁事例,使学生熟悉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推断或猜测,但如不仔细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精确的信息导致错误推断或猜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展仔细、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学问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推理等活动,经受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进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册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学问和生活阅历,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力量。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展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忆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学问得以梳理,由数学的学问点串成学问线,由学问线构成学问网,从而帮忙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构造,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学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大局部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局部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留意力不集中;不能准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根底学问把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育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力量,利用小组争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争论中人人参加,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根底上,还应同年级教师交换听课,准时反思,真正领悟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力量。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纳“鼓励性、自主性、制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置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处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根底学问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把握好这些根底学问。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进展供应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亲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意共性化学习需求,从而到达把握根底学问根本技能,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的目的。
5、在教学中留意采纳开放式教学,培育学生依据详细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学问面,沟通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的应变力量。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表达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表达有所指导。增加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熟悉数学学问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到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育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进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胜利与失败,英勇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学问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见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发散思维力量。
④利用小组争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争论中人人参加,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1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7、88页。
【学习目标】
1.稳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
2.把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
3.能够进展简洁的改写。
【学习重点】:
能够进展简洁的改写。
【学习难点】:
能够正确地进展改写。
【设计特色】
1.供应协作学习任务单,促进协作学习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
环节
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目标
问题情境
1.复习。
师:“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
思索、答复。
稳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
独立探究
前一晚的作业是让学生在家独立分类整理,准备分成哪几类?
独立思索、整理、分类。
回忆整理形成学问网络。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任务:
1、每人在小组中汇报自己整理。
2、记录表:
成员
我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通过沟通,相互观赏、取长补短。
把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
应用拓展
1.
2.P88练习十六
总结单位改写的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并准时共享错例。
能够进展简洁的改写。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13
【教学目标】
1.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熟悉。
负数的消失,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殊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详细情境中感受消失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比照,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舞学生举诞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熟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熟悉负数,能在详细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消失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识别正负数。关于数轴的熟悉,这里还没有消失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阅历,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育学生多角度观看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查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查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舞,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熟悉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学问构造】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熟悉(1)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熟悉
(1)(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难点】
体会负数的重要性。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1.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现教材第2页主题图。(有条件的可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2.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看上图,你能发觉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熟悉(1)
【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2页例1。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2)教师讲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开头结冰的温度。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3℃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状况下可省略不写:如+3℃表示零上3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3℃,读作三摄氏度。
(3)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柔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答复。
(4)刚刚同学答复得很对,读法也很正确。
(5)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知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拟又怎样呢?用手势告知大家好吗?学生争论合作,沟通反应。
(6)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7)教师展现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精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答复。
答案:-18℃温度低。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负数的初步熟悉(1)
0℃
-3℃
3℃(+3℃)
通过温度的概念,初步学习负数,理解气温凹凸与温度的关系,是负数学习的第一步。
第2课时负数的初步熟悉(2)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熟悉
(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情景导入】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一起学习了气温的表示,谁能说一说温度都是怎样读写的?
组织学生争论回忆上一课内容。
师:很好,大家都很棒。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负数学问。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熟悉(2)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依据详细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
3、感受数学学问与生活的严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售后服务与不锈钢加工定制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开发保证合同
- 2024年度滁州市健身器材租赁合同
- 玻璃罐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健身服务合同:健身会所为甲方提供健身服务
- 2024年度泵车设备租赁与备件供应合同
- 2024年度二手住宅赠与购买合同
- 生物芯片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国际物流仓储服务代理合同
- 2024年度技术转移与研发合同
- 2024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畜禽宰杀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动向预测报告
- 初中德育工作总结:活动与创新
- 诚实课件教学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多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部分解析)
-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 2024至2030年中国轻质墙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3篇)
- 2024年元旦联欢会活动策划方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全册教案(及计划)
- 极端天气、紧急情况停产撤人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