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022年福建龙岩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考聘用编内紧缺急需卫技人员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1.gif)
![2022年06月2022年福建龙岩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考聘用编内紧缺急需卫技人员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2.gif)
![2022年06月2022年福建龙岩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考聘用编内紧缺急需卫技人员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3.gif)
![2022年06月2022年福建龙岩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考聘用编内紧缺急需卫技人员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4.gif)
![2022年06月2022年福建龙岩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考聘用编内紧缺急需卫技人员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04801e8b011bb755e53943aef1dba02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6月2022年福建龙岩武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考聘用编内紧缺急需卫技人员名师点拨卷答案详解版(3套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模拟押题-全考点(共125题)1.人体内免疫系统能发现和清除外来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还能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并且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使免疫系统内环境保持稳定。
下列属于免疫系统疾病的是:
A.冠心病
B.艾滋病
C.尿毒症
D.红斑狼疮参考答案:BD
解题思路:一般地说,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易疲劳或易过敏。根据病因及特性不同,大致常见的有:艾滋病、过敏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哮喘、慢性疲劳、II型糖尿病、枯草热、红斑狼疮及多发性硬化症。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红斑狼疮,比较轻的是过敏性疾病。
故正确答案为B、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医学知识。
第二步,免疫系统疾病的症状一般主要表现在易患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易疲劳或易过敏。根据病因及特性不同,大致常见的有:艾滋病、过敏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哮喘、慢性疲劳、I型糖尿病、枯草热、红斑狼疮及多发性硬化症等。艾滋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所以BD项属于免疫系统疾病。
因此,选择BD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不过我们可以理解,心脏属于循环系统,排尿属于排泄系统,两者都不属于免疫系统,可以排除。艾滋病直接破坏免疫系统,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自身的问题。A项错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
B项正确。艾滋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C项错误。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D项正确。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
故本题选B、D。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知识。
第二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题干表述正确)
客观公正:客观,就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要实事求是,全面本质地反映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不能凭主观印象,要注意避免片面性。公正,就是在考核中,对各级各类人员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考核,不能有亲有疏,宽严不一。
民主公开:按照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制度的要求,考核的目的、范围、时间、方法、内容、标准,都要公之于众。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必须有工作人员的代表参加。主管领导在给工作人员写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之前,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考核结果要正式通知本人。
注重实绩:注重实绩的原则是指在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的基础上,着重考核其工作实绩。所以题干表述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
3.麻婆豆腐是我国(
)系的传统名菜。
A.鲁菜
B.川菜
C.苏菜
D.粤菜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此菜大约在清代同治初年(1874年以后),由成都市北郊万福桥一家名为“陈兴盛饭铺”的小饭店老板娘陈刘氏所创。因为陈刘氏脸上有麻点,人称陈麻婆,她发明的烧豆腐就被称为“陈麻婆豆腐”。
2018年9月10日,“中国菜”正式发布,“麻婆豆腐”被评为“中国菜”四川十大经典名菜。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鲁菜,是起源于山东的齐鲁风味(现通行地带不仅限于当代的山东省,以大连菜为代表的辽南菜系也属于鲁菜),其发源地为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相对于淮扬、川、粤等影响型菜系而言),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是八大菜系之首。经典菜品有一品豆腐、葱烧海参、三丝鱼翅、白扒四宝、糖醋黄河鲤鱼、九转大肠等。题干中的麻婆豆腐不属于鲁菜。A项错误。
C项:江苏菜,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简称苏菜。江苏菜起源于二千多年前,其中南京菜起源于先秦时期,当时吴人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千多年前,鸭已为南京美食。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其名菜有金陵叉烤鸭、老鸭汤、炖生敲、水晶肴蹄、清炖蟹粉狮子头等。题干中的麻婆豆腐不属于苏菜。C项错误。
D项: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广州菜是粤菜的代表,具有清、鲜、爽、嫩、滑等特色,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顺德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著名的粤菜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脆皮烧肉等。题干中的麻婆豆腐不属于粤菜。D项错误。
4.以下关于行政效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公共管理生命力的体现
B.它是衡量公共行政管理水平和效果的主要标志
C.它是公共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D.它决定了公共管理活动的根本性质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行政效能是指行政管理活动中,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严格依法行政,体现着政策水平、战略眼光、卓绝的见识和运筹能力。效率高、效果佳,能够促进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行政行为。能力、效率、效果、效益是行政效能的四要素。
故正确答案为A、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行政效能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严格依法行政,体现着政策水平、战略眼光、卓绝的见识和运筹能力,效率高、效果佳,能够促进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协调发展的行政行为。能力、效率、效果、效益是行政效能的四要素。行政管理能力是实现行政管理高效能的基本条件。行政效能建设必须符合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利性,行政行为目的正确性原则。由此可知,B项、C项正确,不选。公共管理生命力的体现在于公共管理的实施,因而A项是错误的。公共管理活动的根本性质是在于通过公共活动地实施,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因而D项是错误的。
因此,选择AD选项。5.要把21棵桃树栽到街心公园里5处面积不同的草坪上,如果要求每块草坪必须有树且所栽棵数要依据面积大小各不相同,面积最大的草坪上至少要栽几棵?
A.7
B.8
C.10
D.11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面积最大的草坪植树最少,则其余面积的草坪植树尽可能多,又互不相同,则五个数接近构成一个等差数列。注意到:,据此构造2、3、4、5、6,加和为20,还余下1棵只能种在面积最大的草坪上。因此面积最大的草坪上至少要栽7棵。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最值问题,属于数列构造类,用构造法解题。
第二步,设面积最大的草坪种x棵树。要使面积最大的草坪树至少,需其他草坪种的树尽可能的多。通过每块草坪所栽棵数各不相同,构造其他草坪栽种棵树依次为x-1、x-2、x-3、x-4。
第三步,总棵数21=x+(x-1)+(x-2)+(x-3)+(x-4),解得x=6.2,即至少要栽7棵。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不相等型和定最值问题。要使最多的最少,则其余应尽可能多,故应先平均,按照等差数列进行排列,若有余数,则单独进行考虑。21÷5=4……1,中间项为4,则5处草坪栽种棵数依次为2,3,4,5,6。余数为1,表示还需要栽种1棵数,只能栽种到面积最大的草坪上,所以面积最大的草坪上至少要栽6+1=7棵。故本题选A。6.古人归纳总结出许多观天象识天气的谚语,下列与天气变化无关的谚语是:
A.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B.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
C.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
D.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关键词法解答。D项不是具体描写“雨”和“晴”的天气现象,而是借“雨”和“晴”来代表不同的人生境遇,表达逆境只是暂时的,顺境总会到来。
A项正确。“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是以朝霞和晚霞作为天气的一种预示,朝霞意味着会下雨,晚霞预示着晴天。
B项正确。鱼鳞云在气象学上叫“透光高积云”,是强冷空气到来时出现的一种天象。高空冷空气相互交汇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鱼鳞云,预示着这两天的天气不稳定。
C项正确。“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意思是如果刮起东风,就会下雨或阴天。
D项错误。“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意思是指逆境是暂时的,总会有峰回路转的那天,暗示不要失去信心。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谚语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D项中,“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的意思是说,逆境只是暂时的,总会峰回路转的那天,暗示不要失去信心,与天气变化无关。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是气候谚语,我国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即约在30°N以北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气旋的行动,总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所以东风可以被看作气旋将来的预兆;而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可知是雨天的先兆。
B项是气候谚语,“鱼鳞云”是秋冬季强冷空气来时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而言,冷空气来之前,云层较高,数量也不多。冷空气下来后,云层逐渐压低、加厚,人们会看见成片浓重的云,接着就会下雨了。
C项是气候谚语,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
D项不是气候谚语,“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说的是逆境只是暂时的,总会有峰回路转的那天,暗示不要失去信心。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7.下列诗句中描写泰山的是(
)。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C.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
D.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常识。
A项错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一夫当关”的“关”指的是蜀道上享有“天下雄关”之称的剑门关,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剑门镇的古蜀道上。
B项错误,“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构亭台,示诸弟侄》,诗中描写的是新构亭台周边环境,与泰山无关。
C项正确,“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出自元代道士张志纯的《泰山喜雨》,描写的是泰山下雨时的景象。
D项错误,“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诗中描写的包括太行山、峨眉山,与泰山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期望借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可以说,这一天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
故表述正确。9.下列农作物种原产于我国的是:
A.水稻
B.玉米
C.土豆
D.辣椒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知识。
第二步,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玉米是谷类中唯一起源于西半球的作物,15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经葡萄牙传入中国,现遍布世界。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土豆学名马铃薯,原产南美洲,一般认为于明朝传入中国。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辣椒原产南美洲的秘鲁,在墨西哥驯化为栽培种,15世纪传入欧洲,明代传入中国。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10.根据所给图形答题有规律,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交点数量变化明显,考虑数点。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所给图形交点的数量分别是2、3、4、5、?,呈等差规律;故问号处应选交点数量为6的图形,仅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11.关于真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是绝对的,它在任何条件都成立
B.真理是相对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真理观
C.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真理观
D.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一般来说是一致的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以下属性:(1)客观性,(2)绝对性,(3)相对性。相对性,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认识,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应,从认识的进程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真理具有绝对性,就真理内容而言,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里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但真理不是在任何条件都成立,说法错误,排除。
C项:真理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客观的,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所以C项中真理的内容是主观的,说法错误,排除。
D项: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无关,排除。
12.此刻,我们经历的时光,将来都会变成从前。时光如落花,盛开时我们忽略它的美,反而在它凋落之时嗅到它的余香。不只是爱情,所有的事,都是如此。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旧事物,总是被诗化
B.因为失去,所以珍惜
C.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
D.逝水流年,拥有不如怀念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人们往往忽略此刻的时光,却在消逝之后意识到它的美好。尾句进一步总结指出,人们往往拥有时“漠然”,失去后才觉得“珍贵”,意在强调我们应当珍惜当前所拥有的。C项“只恨当时作寻常”可以体现出拥有时的漠然,“偏是人间留不住”又体现出失去后的珍惜,强调应当珍惜“当时”,与文段对应恰当,当选。
A项,对旧事物的“诗化”,不能体现出失去后的珍惜,表述不明确,排除;
B项,在失去和珍惜之间强加因果关系,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文意强调应珍惜当下拥有的,“拥有不如怀念”与文意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被诗化的从前》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把时光比作落花,进而指出“面对当下的事物我们的态度是不珍惜的”,最后一句引出作者的观点,即“当事物在眼前时我们不懂得珍惜,等到失去时候才追悔莫及”,意在强调我们应珍惜眼前拥有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偏是人间留不住”可以体现文中“等到一切成为从前”,强调的是应当珍惜,“只恨当时作寻常”可以体现文中“我们拥有时是漠然的”。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阅读文段可知,前文的“落花”“爱情”等都是引论内容,可略读。重点关注尾句作者的观点,正确答案应是对作者观点的准确概括。文段以人们总是在花谢后才会嗅到余香为引,阐述人们总是忽略眼前事物,等失去了才会意识到它的美好的心理。末句引出作者观点,“我们拥有的时候,往往是漠然的,等到一切成为从前,才恍然觉得珍贵”,强调我们要珍惜眼前所拥有的,D项“偏是人间留不住,只恨当时作寻常”与失去后珍惜和拥有时漠然对应恰当。
A项,未体现失去后的珍惜和拥有时漠然的状态,且“总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强加因果,珍惜并非因为已经失去,排除。C项强调拥有不如怀念,与文段强调在拥有时多加珍惜的观点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13.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这些颗粒还会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健康的伤害更大。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重金属等会溶解于血液中危及人体健康
B.灰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伤害大
C.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
D.灾害天气中各种尺寸颗粒物的致病机理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阐述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伤害很大。接着通过论述不同粒径颗粒物对人体造成的不同伤害,来论证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文段属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的“总—分”结构,重点是第一句,即细颗粒物引起的灰霾天气伤害大。
第二步,对比选项。B选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总分结构,提出观点—具体论述。文段首句为主旨句,指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伤害很大,下面用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值来比较论证,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故文段强调的是对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伤害,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文段论述的灰霾天气对人体的伤害,B、C两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A项是对灰霾天危害论述的内容之一。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心理解,典型的观点+解释说明文段。材料首先提出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后文都是对这个观点的详细解释——危害大的原因在于细颗粒物能进入人体器官和血液,所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灰霾天气中细颗粒物的危害。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A项“重金属”和D项“致病机理”不是材料论述重点;C项是材料中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没有抓住论述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B。14.“一言九鼎”形容人说话分量足,作用大。“鼎”在古代是一种器具,其主要用途有(
)。
A.装饰
B.烹饪
C.祭祀
D.贮藏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故正确答案为ABC。15.,,4,(
),256
A.8
B.
C.
D.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出现,优先考虑负幂次数列。
第二步,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底数数列是2的常数数列,指数数列为,-1,2,(-4),8,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所求项为。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考虑平方递推,观察数列发现,
,规律为,则所求项为。
因此,选择B选项。16.所谓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们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与科学活动的本性和要求相一致的意识和态度。默顿曾专门研究过“科学的精神气质”。在他看来,________________,而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是现代科学精神气质的四个主要方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科学精神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B.科学的精神气质在科学活动中具有指导作用
C.科学精神在不同性格气质的科学家身上的表现有所不同
D.科学的精神气质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前后文语句的衔接呼应。设空位置在段中,必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选择与前后文呼应最恰当的一项。按照话题统一的原则,横线处所填内容应与“科学的精神气质”有关,排除A、C。再由横线后面所讲的内容中“现代”一词可知,科学的精神气质具有时代性。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位于文段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段先介绍科学精神是什么,然后指出默顿专门研究过“科学的精神气质”,横线后的内容列举了“现代科学精神气质”的四个主要方面。根据话题一致原则,横线处所填的内容应该也在论述“科学的精神气质”。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和C项的话题是“科学精神”,与前后文的话题不一致,排除A项和C项。B项“科学精神气质的指导作用”后文未提及,无法衔接,排除B项。D项“科学精神气质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可以和后文的“现代科学精神气质的四个主要方面”相照应,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17.下列关于公正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正就是要求评标时按事先公布的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
B.公正就是项目招标投标要实行招标信息、招标程序公开
C.公正就是使所有投标人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D.公正就是要求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行政管理)知识。
第二步,各国立法及国际惯例普遍确定,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诚实信用原则”。所谓公正,就是要求评标时按事先公布的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项目招标投标要实行招标信息、招标程序公开,这属于公开原则。所谓公开,就是要求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具有高的透明度,实行招标信息、招标程序公开,即发布招标公告,公开开标,公开中标结果,使每一个投标人获得同等的信息,知悉招标的一切条件和要求。B项排除。
C项,使所有投标人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这属于公平原则。所谓公平,就是要求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同等的义务,不歧视任何一方。C项排除。
D项,要求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这属于公平原则。D项排除。
18.主送机关为直属下级机关的,其行文可用:
A.通报、通知
B.批复、报告
C.报告、函
D.命令、请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由题干可知主送机关为直属下级机关的是下行文,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一般常用命令、决定、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批复是下行文,但是报告是上行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函一般是平行文,报告是上行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项:命令是下行文,但是请示是上行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9.为了完成一个重大项目,李主任要从甲、乙、丙、丁、戊五个人中挑选三个人作为项目组成员。根据五人的擅长领域、合作经验、人际关系以及手头已有的工作安排等因素综合考虑,得出以下几条原则:
(1)如果甲入选,那么乙也要同时入选,而且戊不能入选;
(2)只有丁不入选,乙或戊才能入选;
(3)丙和丁不能同时入选。
李主任首先选定了甲作为项目成员之一,那么他还应挑选的是(
)。
A.乙和丙
B.丙和戊
C.丁和戊
D.乙和丁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甲→乙且-戊
②乙或戊→-丁
③-丙或-丁
已知甲入选,根据①可知,乙入选,戊没入选,排除B、C项,根据②可知,乙入选,丁没入选,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A。20.铁∶铁锈
A.生石灰∶碳酸钙
B.水∶水蒸气
C.砷∶砒霜
D.小麦∶面粉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铁锈”是“铁”的氧化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碳酸钙”是“生石灰”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后的产物,排除;
B项:“水蒸气”就是气态的“水”,不是“水”的氧化物,排除;
C项:“砒霜”即三氧化二砷,是“砷”的氧化物,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面粉”是“小麦”加工后的产物,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21.防控疫情,应该多一些“小题大做”的________意识。小题大做,不是无理取闹,更不是渲染紧张气氛,而是体现出对疫情的________,以及对防控疫情的重视。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警惕
戒备
B.大局
防御
C.敏锐
监测
D.谨慎
预判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多一些‘小题大做’的________意识”可知,此空填入的词应能体现“小题大做”之意,“小题大做”本意为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做,这里加引号是贬义褒用,有“重视小事或潜在风险”之意。A项“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或错误保持敏锐的感觉,符合语境。B项“大局”指全局,文中并没有重视整体全局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敏锐”形容脑子灵活,目光尖锐,语义不符,排除C项。D项“谨慎”是指对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幸的事情,也能体现重视小事之意,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是对小题大做的解释,要体现“重视小事或潜在风险”之意。A项“戒备”指警戒防备,是对“小题大做”的解释。D项“预判”指预先判定,是对即将到来的事进行判断,体现不出“小题大做”之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小题大做”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重视小问题之意,排除B、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表警惕、关注之意,由此排除D。第一空,由“小题大做”可知,此处表达的是疫情防控必须重视小问题,所填词语应体现重视小问题之意。“大局”“敏锐”均不合文意,排除B、C。
第二空,“戒备”指警戒、防备。“预判”指预先判断。针对疫情,“小题大做”是对其格外地警惕、关注,“戒备”更符合语境,排除D。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空,对应“小题大做”,“小题大做”本意指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可以体现出防控疫情要十分严谨、小心。A项“警惕”是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觉,D项“谨慎”指对外界事物或自己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大局”指整个局势,整个局面,文段并无体现,排除;C项“敏锐”指反应灵敏,头脑灵活,目光尖锐,不能体现“严谨、小心”之意,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与“重视”意思相近,指“小题大做”,可以体现出对疫情重视的态度。A项“戒备”指警惕防备以应不测,符合文意,当选。D项“预判”指对即将到来的事进行判断,不能体现对疫情的防备和重视,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疫情面前要算大账,不为一己私利,才可能切实抓好防控》22.相对于其他作品,史书有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把主线
得有些模糊不清。然而细节有细节的
之处,因为虽然撰写史书的史官难免受到某些思维导向的影响,有意无意地隐此扬彼,但所谓“细节之中有魔鬼”,某个历史人物的性格总会在一些细节之中
。依次填入画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遮蔽精妙若隐若现
B.叙述可爱露出马脚
C.衬托精彩昭然若揭
D.隐藏奇巧跃然纸上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前面提到的“太多芜杂的琐碎记载”和“模糊不清”可知,文段意在指明“琐碎记载”干扰了主线。B项,“叙述”指记载或讲述事情的经过,与“主线”不搭配,排除。C项,“衬托”指烘托,使目标鲜明,与“模糊不清”冲突,排除。A项,“遮蔽”指遮挡、遮盖、遮掩,D项,指隐蔽躲藏,符合文意,均保留。
第三空,A项,“若隐若现”指隐隐约约,看不清楚,与前文“模糊不清”对应,符合文意,保留。D项,“跃然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一般指文学形象,与“性格”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A项,“细节的精妙之处”,搭配得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我最喜欢的四本书》23.恐慌∶地震
A.税收∶差距
B.落后∶封闭
C.天灾∶人祸
D.自卑∶歧视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地震”会导致“恐慌”,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差距”不会引起“税收”,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封闭”会导致“落后”,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天灾”与“人祸”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D项:“歧视”是人对人就某个缺陷,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使之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自卑”是轻视自己,认为不如别人,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天灾人祸:指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
24.如果所有的鸟都会飞,并且企鹅是鸟,那么企鹅会飞。
从这个前提出发,需要加上下列哪一项前提,才能逻辑地推出“有些鸟不会飞”的结论?
A.有的鸟会飞,并且企鹅是鸟
B.企鹅不会飞,并且企鹅是鸟
C.企鹅不会飞,但所有的鸟会飞
D.企鹅不会飞,并且企鹅不是鸟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那么……”“并且”,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所有鸟会飞且企鹅是鸟)→企鹅会飞
第三步,进行推理。
需要推出的结论“有些鸟不会飞”是对翻译①前件中“所有鸟会飞”的否定,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需先补充“否后”作为条件,即企鹅不会飞。补充后可得:¬企鹅不会飞→¬(所有鸟会飞且企鹅是鸟),结合“摩根定律”可得:¬所有鸟会飞或¬企鹅是鸟,即有些鸟不会飞或企鹅不是鸟。根据“否定肯定式”可知,补充条件“¬企鹅不是鸟”,即企鹅是鸟后可得“有些鸟不会飞”。
因此,选择B选项。
25.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中,各色幌子随风飘舞,摇曳多姿,似乎是在向世人展示宋代繁华的市井生活。图中的幌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色彩艳丽。幌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商业的繁荣、民众的心态和世俗风尚,皆可由幌子折射出来。
这是文章的第一段,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
A.幌子的起源
B.幌子的分类
C.幌子的定义
D.幌子的历史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句以画家张择端的画引出话题“幌子”,介绍了幌子数量多,而且色彩亮丽。最后一句论述“幌子”的意义,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折射出商业繁荣、民众心态和世俗风尚。文段话题落在“幌子”,接下来应围绕“幌子”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B项和D项“幌子的起源”“幌子的分类”“幌子的历史”均应该在介绍幌子的定义后进行陈述。C项“幌子的定义”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26.如果甲和丁在同一天值班,且乙在初二值班,则可以推出:
A.戊在初三值班
B.丁在初二值班
C.已在初二值班
D.丙在初一值班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四个条件可以翻译为:
①甲一→乙二且丁二
②¬己三→戊二
③丙二→¬丁二
④¬丙二或¬戊二
根据题干,甲丁在同一天值班,假设甲在初一值班,则是对①的肯前,则推出丁在初二值班,矛盾,则甲不在初一。又根据题干乙在初二值班,且甲丁在同一天值班,则甲丁在初三值班。②的后件戊二是对④或关系其中一支的否定,根据否定肯定式,递推得到⑤¬己三→¬丙二,根据逆否等价定律,丙二→己三,假设丙在初二,则推出己在初三,推出矛盾,则丙只能在初一值班。
因此,选择D选项。
27.他们不再是________的领导人夫妇,他们和许多普通中国夫妇一样,________、夫妻和美、家庭和睦,从基层走出来,从生活的经验中走过来,共同拥有平淡而温暖的幸福。________传统价值观的力量。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高在上
夫唱妇随
惠悟
B.遥不可及
琴瑟和鸣
感知
C.居高临下
举案齐眉
体悟
D.望尘莫及
相敬如宾
体会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他们和许多普通中国夫妇一样……从基层走出来,从生活的经验中走过来,共同拥有平淡而温暖的幸福”可知,领导人夫妇生活和普通人生活极为接近,非常相似,空前出现否定词“不再”,填入该空成语应有“不接近”之意。A项“高高在上”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含贬义,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项。B项“遥不可及”指非常遥远,符合语境。C项“居高临下”形容地势非常有利,处在有利的地位,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常用作谦词,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答案锁定B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和第三空。“琴瑟和鸣”比喻夫妇情笃和好,与夫妻和美、家庭和睦语义相似,符合语境。“感知”指感觉和知觉,可与“力量”搭配。
因此,选择B选项。
夫唱妇随:比喻夫妻和好相处。举案齐眉: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相敬如宾:形容夫妻间相处融洽,互相敬爱,像对待宾客一样。惠悟:聪敏。体悟:意为在实践中找感觉、感悟,在行动中感受、探索。体会:体验领会。
28.一项研究发现,新鲜蔬菜分别常温、冷藏放置两天后,亚硝酸盐含量会升高,并不同程度高出国家标准限值,对人的身体会造成轻到重度的中毒情况。对此,研究人员将5种久置的蔬菜用果蔬洗涤剂浸泡5到1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又测试了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显示,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降低,并很快降低到安全值。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久置蔬菜经果蔬洗涤剂清洗后可放心食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研究人员的实验结论?
A.5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同
B.果蔬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会破坏蔬菜的口感
C.实验中亚硝酸盐含量只是短时间内降低,很快就恢复到超标状态
D.在清水中浸泡20分钟以上也能达到在实验中同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久置蔬菜经果蔬洗涤剂清洗后可放心食用。
论据:将5种久置的蔬菜用果蔬洗涤剂浸泡5到1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发现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降低,并很快降低到安全值。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仅指出5种蔬菜亚硝酸盐含量不同,并未说明经浸泡后亚硝酸盐含量是否降低,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果蔬洗涤剂会破坏蔬菜的口感,与论点“经过果蔬洗涤剂清洗的蔬菜可以放心食用”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削弱论点。该项指出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短暂降低后,很快就会恢复到超标,说明即便用洗涤剂清洗了,仍不能放心食用,具有削弱作用。
D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清水浸泡的效果也很好,但不能因此否定经果蔬洗涤剂清洗的蔬菜可以放心食用,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久置蔬菜经果蔬洗涤剂清洗后可放心使用。
论据:5种久置的蔬菜用果蔬洗涤剂浸泡5到10分钟后,测试结果显示,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明显降低至安全值。
第二步:逐一判别选项。
A项,亚硝酸盐含量不同,与果蔬清洗剂能否降低含量无关,是无关选项;
B项,破坏口感,与其安全值无关,另起话题;
C项,短时间降低,很快恢复到超标状态,说明论据中的实验时间太短,削弱了论据实验的可靠性,为正确选项;
D项,在清水中浸泡也达到相同效果,不能否认原论点中果蔬洗涤剂清洗的作用,属无关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C。29.戊:己:庚
A.钠:镁:铝
B.寅:卯:巳
C.牛:虎:龙
D.秦:汉:隋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天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计序符号,其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戊、己、庚是“十天干”中的三个,三者是并列关系,且三者在天干中排列紧密连续。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钠、镁、铝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三个元素,三者是并列关系,且三者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紧密连续,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寅、卯、巳是古代十二地支中的三个地支,三者是并列关系,但三者在十二地支中的排列并不是紧密连续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牛、虎、龙是十二生肖中的三个生肖,三者是并列关系,但三者在十二生肖中的排列并不是紧密连续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秦、汉、隋是我国古代的三个朝代,三者是并列关系,但三者在古代朝代中的排列并不是紧密连续的,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0.关于人体内微量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成人缺碘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
B.儿童缺铁可能导致智力发育迟缓
C.老年人缺锌可能导致免疫功能退化
D.中老年人缺氟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导致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B项错误,铁元素是构成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发育,最大的影响是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锌元素是人体代谢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缺锌会导致发育不良,缺乏严重时,将会导致“侏儒症”和智力发育不良。
C项正确,锌在人体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誉为“生命之花”。儿童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智力发育落后;孕妇缺锌会导致妊娠反应加重,宫内胎儿发育迟缓,分娩合并症增多,胎儿畸形率增高;老年人缺锌可能导致免疫功能退化。
D项正确,氟元素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缺氟会导致骨质疏松、脆弱,骨骼生长缓慢,并有损牙齿的健康生长。此外,贫血症和不孕症的生成也与体内缺乏氟有一定的关系,中老年人缺氟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1.2018年,甲、乙、丙、丁四人的年龄分别是22、18、16、9岁。问哪一年甲、乙的年龄和是丙、丁年龄和的2倍?
A.2012
B.2013
C.2016
D.2020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方程法解题。
第二步,设N年以后甲、乙年龄之和是丙、丁年龄之和的2倍,可得22+18+2N=2×(16+9+2N),解得N=﹣5。所以符合题目的年份为2018-5=2013年。
因此,选择B选项。
32.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资源体量大,人均占有少
B.资源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
C.各地区差异不大
D.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①土地辽阔,类型多样;②山地多,平地少;③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④宜林地较多,宜农地较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⑤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间差异显著,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ABD项表述正确,排除。C项表述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33.研究人员分别给成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喂食膳食纤维含量不同的两种食物,持续4周,然后对小鼠血液中短链脂肪酸水平、肠道炎症状况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多补充膳食纤维,不仅可以提高老年小鼠血液中短链脂肪酸水平,而且会显著
小鼠肠道炎症,增强细胞抗炎能力,进而抑制有害化学物质的产生,延缓大脑功能
进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弱衰萎
B.减缓衰弱
C.减轻衰退
D.减少衰变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炎症”,A项“减弱”,C项“减轻”,D项“减少”均可与之搭配,保留。B项“减缓”指速度变慢,不能直接搭配“炎症”,排除。
第二空,横线前搭配“大脑功能“,C项“衰退”指衰弱减退,可与“大脑功能“搭配,当选。A项“衰萎”指衰败萎缩,可以搭配“大脑“,但不能搭配“功能“,排除。D项”衰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后变成另一种元素的现象,与本题语境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补充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大脑衰退》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该空搭配“功能”,A项“衰萎”指衰败萎缩、枯萎,与大脑功能搭配不当,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B项“衰弱”指由强到弱或由大到小,一般形容气势和力量变弱,或神经衰弱,排除。C项“衰退”指身体、精神、意志、功能等趋向衰弱,可以搭配“大脑功能”。D项“衰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与语境无关,排除。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减轻”意思是使程度减少,可以搭配炎症,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炎症”搭配,排除搭配不当的A。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大脑功能”搭配,排除与文意无关的B和搭配不当的D。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炎症”搭配。“减弱”指(气势、力量等)由强到弱或由大到小,不能与“炎症”搭配,排除A。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大脑功能”搭配。“衰变”指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粒子而转变为另一种元素的过程,与文段无关,排除B。“衰弱”指(身体)不强健,虚弱或(事物)不强盛,常与“身体”搭配,不能与“大脑功能”搭配,排除D。“大脑功能衰退”为常见搭配。
故本题选C。34.“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暗箱操作是营造腐败的温床。”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行政程序的一项基本原则。下列不属于该原则的是(
)。
A.参与原则
B.公正原则
C.公开原则
D.效率原则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暗箱操作是营造腐败的温床。”意思为:权力只有公开运行,才不会留有暗箱操作的空间,滋生腐败的温床。这体现了,我们在行政工作中,应该坚持政务公开,故体现的是行政程序的公开原则。
A项,参与原则,它主要体现的是民主参与原则;
B项,公正原则,它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合理地处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并在程序上平等地对待相对方。
D项,效率原则,它集中体现为精简程序环节、减少行政浪费、明确办事时效。因此ABD和题干表述无关。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BD。35.九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是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江西唯一通达之海的港口城市。(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省情。
九江,简称“浔”,位于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是联结全省与长江开发带和沿海开放带的“北大门”。
故表述错误。36.中国历代多次派使者出使境外,下列外交家代表政府出使次数最多的是:
A.张骞
B.甘英
C.王玄策
D.郑和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郑和作为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曾经七次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出使次数最多的外交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张骞出使西域两次。不符合题意,A项不当选。
B项:甘英,东汉人。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到达波斯湾一带。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
C项:王玄策,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年—661年)间三次出使印度的使节。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
37.下列常见的心理现象与成语对应错误的是:
A.晕轮效应——爱屋及乌
B.首因效应——一鼓作气
C.门槛效应——得寸进尺
D.从众效应——人云亦云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晕轮效应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其对组织管理的负面影响主要是体现在各种组织决策上。爱屋及乌指的是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两者意思对等,因此A项正确。
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因此C项正确。
从众效应,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人云亦云指的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两者意思对等,因此D项正确。
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一鼓作气出自《曹刿论战》,意思是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后多喻趁锐气旺盛之时一举成事或鼓足干劲,一往直前。显然,首因效应和一鼓作气的意思不对应。因此B项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8.纸上谈兵∶赵括
A.指鹿为马∶秦始皇
B.暗度陈仓∶韩信
C.草木皆兵∶项羽
D.世外桃源∶陆游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二者属于历史典故与主人公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而非“秦始皇”,排除;
B项:“暗度陈仓”的主人公是“韩信”,二者属于历史典故与主人公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苻坚,而非“项羽”,排除;
D项:“世外桃源”的主人公是陶渊明,而非“陆游”,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39.飞鸟的集体自杀,是大自然的一个难解之谜。当今一个通行的说法是:鸟类集体自杀,主要是地球磁极的移动使他们看不准定向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专家的观点?
A.空气漂浮的大量毒气云团是飞鸟致死的元凶
B.飞鸟的集体死亡一般是大自然的偶然事件
C.飞鸟吃了河海里以有毒藻类为食的虾蟹致死
D.火山爆发产生大量硫化物造成飞鸟的集体死亡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鸟类集体自杀,主要是地球磁极的移动使他们看不准定向标。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毒气云团是飞鸟致死的原因,说明鸟类死亡存在其他原因,具有削弱作用。
B项:否定前提。飞鸟集体死亡是偶然事件,那就说明并非规律型特征,也就并非是地球磁极的移动导致的,否定论点成立的前提条件,具有削弱作用。
C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说明鸟类是吃了以有毒藻类为食的虾蟹致死,说明鸟类死亡存在其他原因,具有削弱作用。
D项:增加反向论据。大量硫化物造成飞鸟的集体死亡,说明鸟类死亡存在其他原因,具有削弱作用。
第四步,强度比较。
否定前提的削弱力度大于增加反向论据,B项力度强于A、C、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40.下列关于诺贝尔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分设了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
C.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每年这天(除因战时中断外)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挪威奥斯陆举行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D.诺贝尔奖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也同时公布候选人名单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A项正确,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奖项。诺贝尔生前留下遗嘱,希望设立诺贝尔奖。在他去世后,经过几年的筹备,1900年6月,诺贝尔基金会终于成立。
B项正确,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分设了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于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C项正确,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诺贝尔奖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D项错误,诺贝尔奖评选的全过程保密,除公布最终获奖者的名字外,候选人名单在50年内都不公开。即使过了这一时限,也仅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业人员查阅。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41.当枪声平息下来后,我爬出帐篷,看到那名向我要烟的男子的脸朝下趴在那里。周围的人说,他已经死了,显然死于心脏病发作。这也是许多刚果人的结局,不死在枪林弹雨中,也会死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中。
从以上文字推测作者目睹男子死亡的情绪中包括最主要的是:
A.淡漠
B.悲悯
C.谴责
D.愤怒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
本题关键句为“这也是许多刚果人的结局,不死在枪林弹雨中,也会死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中。”
第二步:综合分析判断选出答案。
本题侧重于言语理解,通过阅读题干,重点结合关键句,可以知道作者认为死亡似乎已经成为刚果人命中注定的结局,面对这种无奈的结局,任何有同情心的人必然产生悲悯的感觉,因此作者对于男子的死亡怀有悲悯的情绪,而不是谴责和愤怒,当然也不是淡漠。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通过“这也是许多刚果人的结局,不死在枪林弹雨中,也会死在各种各样的疾病中”可知刚果人的结局非常悲惨和无奈,也体现出作者对刚果人民所遭受的痛苦和灾难表示了深切的悲愤和怜悯,不是淡漠,更不是谴责和愤怒。
因此,选择B选项。42.人的知识是否绝大部分来自阅读,还无从考证,但人的精神的成长、灵魂的
、人格的形成,其主要的途径来自读书,应该没有问题。
A.塑形
B.建构
C.建造
D.塑造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塑形”是指就是通过身高、体重、年龄、三围等人体数据经科学计算而得出个体标准尺寸,进行有针对性地补正,使个体的外形符合标准,获得视觉上的外在美。主要用于修饰人或具体的事物,文段说的是人的灵魂,属于抽象的事物,不符合文意,排除。
B项,“建构”是指建筑起一种构造,主要应用在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和文学批评的分析上,与文意不符,排除。
C项,“建造”是指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强调建筑方面,文段说的是人的灵魂,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塑造”是指用语言文字等艺术手段描写人物形象,可以用于文段对人的灵魂的描写,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经典阅读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43.载货汽车牵引挂车时:
A.可牵引2辆挂车
B.挂车的长度不得超过汽车自身长度
C.挂车的车载质量不得超过载货汽车本身的车载质量
D.允许牵引总质量超过本身载质量的挂车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第二步,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三)项,载货汽车所牵引挂车的载质量不得超过载货汽车本身的载质量。由此可知,挂车的车载质量不得超过载货汽车本身的车载质量。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一)项,机动车牵引挂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拖拉机只允许牵引1辆挂车。挂车的灯光信号、制动、连接、安全防护等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由此可知,载货汽车牵引挂车时不可牵引2辆挂车,只牵引1辆挂车。A项错误。
B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机动车牵引挂车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拖拉机只允许牵引1辆挂车。挂车的灯光信号、制动、连接、安全防护等装置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二)小型载客汽车只允许牵引旅居挂车或者总质量700千克以下的挂车。挂车不得载人;
(三)载货汽车所牵引挂车的载质量不得超过载货汽车本身的载质量。
大型、中型载客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以及其他机动车不得牵引挂车。
由此可知,对于挂车的长度法条并没有规定,所以,并不是挂车的长度不得超过汽车自身长度。B项错误。
D项: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第(三)项,载货汽车所牵引挂车的载质量不得超过载货汽车本身的载质量。D项错误。
44.(
)
对于
蔺相如
相当于
(
)
对于
项羽
A.完璧归赵;破釜沉舟
B.负荆请罪;指鹿为马
C.背水一战;四面楚歌
D.纸上谈兵;三顾茅庐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蔺相如”,二者属于对应关系,“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项羽”,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客体是“蔺相如”,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是赵高,与“项羽”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项羽,与“蔺相如”无明显逻辑关系,“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项羽”,二者属于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与“蔺相如”无明显逻辑关系,“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刘备,与“项羽”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45.我国首例甲状旁腺移植手术近日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获得成功。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会引起肾性骨病及心脏、血管和大脑钙化,造成骨质疏松、骨折、骨痛、心力衰竭、痴呆等严重疾病。甲状旁腺移植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手段,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开展。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是:
A.我国已能成功进行甲状旁腺移植手术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一种非常危险而又难以治疗的疾病
C.甲状旁腺移植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治疗甲状旁腺亢进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D.甲状旁腺移植术是用来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一种新型手术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我国首次成功完成甲状旁腺移植手术,然后介绍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危害,最后给出结论甲状旁腺移植可以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我国是少数掌握该技术的国家。文段结构为“总—分—总”,主要讲了我国在治疗状旁腺功能亢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未突出甲状旁腺移植手术成功对中国产生的作用。B项:非重点。D项:未突出核心话题“中国”。
46.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虽无代理权,但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表见代理的是:
A.李某原为海生公司的业务员,2000
年被公司解聘。李菜在清理办公室期间发现了两份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并带走。同月、李某使用该空白合同书以海生公司的名义与三环公司订立购买合同。当海生公司获知后,遂发函三环公司要求其不要发货,但三环公司仍坚持发货
B.陆某是本市一套房屋的产权人,去年5月,陆某儿子拿着他的印章、身价证和房屋产权证原件委托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出售房屋。中介公司很快找到了下家徐某。陆某儿子便拿陆某印章和徐某签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到房地产文易中心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
C.张某是甲商贸公司员工,曾长期代表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家电购销合同。2016年
3
月,张某被甲公司解聘,但甲公司并未收回给张某的尚在有效期内的授权委托书,4
月,张某凭借授权委托书与乙公司签订了10
万元的家电购买合同
D.甲公司因业务需要,将原圆型合同专用章更换成方型合同专用章,但当时未登记收回或销毁,由李某保管,两个月后,李某辞职,并用其同一家商场订立了购销合同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行为人虽无代理权;
②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而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李某被解聘,说明“无代理权”,虽然他原为海生公司的业务员,且拿着盖有公章的合同书,但是海生公司发函三环公司要求其不要发货,但三环公司仍坚持发货,并不符合“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不符合定义;
B项:陆某的儿子,说明“无代理权”,陆某儿子拿着他的印章、身价证和房屋产权证原件,说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符合定义;
C项:张某被甲公司解聘,说明“无代理权”,但甲公司并未收回给张某的尚在有效期内的授权委托书,说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符合定义;
D项:李某辞职,说明“无代理权”,李某辞职用未登记或销毁的合同专用章与同一家商场订立了购销合同,说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行为人无代理权”、“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被解聘的李某拿着原公司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与三环公司订立购买合同,李某已经被公司解聘,说明李某已不具有原公司的代理权,符合“行为人无代理权”,但李某因持有原公司盖章的空白合同而使三环公司误相信其具有代理权,符合“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最终双方签订了购买合同,说明代理行为成立,符合“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符合定义,排除;
B项:陆某儿子只是拿着陆某的印章、身价证、房屋产权证原件将陆某的房屋出售给他人,而无父亲的授权,且中介公司和徐某都未查看授权证明,中介公司和徐某并没有充分审查卖房人的资质,不符合“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同时房屋买主之所以购买房屋是因为信任房产中介,而非因为陆某本人的行为,也不符合“由于本人的行为”,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被解聘的张某拿着原公司尚在有效期内的授权委托书与乙公司签订家电购销合同,张某已被解雇,说明张某已不具有原公司的代理权,符合“行为人无代理权”,但张某因持有原公司有效期内的授权委托书而使乙公司误相信其具有代理权,符合“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最终双方签订了购销合同,说明代理行为成立,符合“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符合定义,排除;
D项:已辞职的李某拿着原公司未回收的合同专用章与商场签订购销合同,李某已辞职,说明李某已不具有原公司的代理权,符合“行为人无代理权”,但李某因持有原公司未收回的合同专用章而使商场误相信其具有代理权,符合“由于本人的行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表现”,最终双方签订了购销合同,说明代理行为成立,符合“与善意第三人进行的、由本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行为”,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47.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宫
C.刘姥姥进大观园
D.诸葛亮三顾茅庐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选自于《水浒传》第七回。鲁智深为了收服一众泼皮,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住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竟将杨柳树连根拔起。
B项正确,《孙悟空大闹天宫》出自吴承恩撰写的《西游记》。
C项正确,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的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
D项错误,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对应的人物是刘备。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48.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的最早动力是:
A.基础科学的研究
B.利益的驱动
C.市场的需求
D.技术的成熟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
第二步,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的最早动力是直接受到利益驱动,是由于消费者占据了市场拉动型创新的主导地位、技术专家跟随市场需求做出反应。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是对市场需求的直接反应。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是指技术创新始于市场需求,具体表现为由于市场的需求,对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而导致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制造出适销的产品,最终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基础科学的研究”是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的科学物质基础。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市场的需求”是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的起点及目的。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前列腺射频治疗仪系统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船用装饰材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1226-205913
- 安全(应急)产业园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以租代买房合同范本
- 个人销售欠款合同范本
- 关于公司承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道路划线施工与交通信号优化合同范本
- 一汽解放车销售合同范本
- 代理电商合同范本
- 代建房合同范本
- 新目标(goforit)版初中英语九年级(全一册)全册教案-unit
- 《如何做一名好教师》课件
- 2016-2023年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贵阳市2024年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一)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地理标志专题通用课件
- 鱼类和淡水生态系统
- 全国大学高考百科汇编之《哈尔滨工业大学》简介
- 学校安全教育教你如何远离危险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7单元合集】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6八卦五行
- 《胃癌课件:病理和分子机制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