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大桥乡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大桥乡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大桥乡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大桥乡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大桥乡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湖南省株洲市攸县大桥乡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B.变革资产阶级代议制度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参考答案:C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其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排除D。2.1694年,威廉和玛丽从荷兰引进银行制度,批准成立英格兰银行并带头认股。该银行为社会集资和私人剩余资金找到了一个去处,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这说明当时英国A.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已经形成B.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证券中心C.已确立了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D.光荣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做干扰,考生如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即回答的并非所问的问题,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即使本身说法再正确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3.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参考答案:A4.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趋向缓和B.表明中国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参考答案:A5.与维新派关系极为密切的帝党官僚翁同龢,在日记中记载:“上命臣索康有为所进书,令再写一份递进。臣对:‘与康不往来’。上问:‘何也’?对以:‘此人居心叵测’。曰:‘前此何以不说?’对:‘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由此可见()A.官僚集团反对维新变法

B.官僚集团争夺变法主导权C.维新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维新派与帝党的改革根本目的不同参考答案:D从材料可知,翁同龢把维新派的“平等民主说”视为禁区,但不是反对变法,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变法主导权,故B项错误;材料与群众基础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可知,帝党的政治目标是恢复清王朝昔日的辉煌,完成儒仕的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6.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认为,《辛丑条约》订立后的中国“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其核心依据应是(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 B.外务部位居各部之首C.列强驻军京津地区 D.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炮台参考答案: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答案:A解析:从材料“低落到只是保持了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可以看出这是指中国完全进入半封建社会,这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严禁中国人民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本质,故选A。7.清帝退位后,曾有记者问孙中山为何对“今日北京之政争”不甚注意,孙中山明确表示目前对中国的社会革新,“比党务与政治问题更有兴趣”。材料中“社会革新”主要是指()A.振兴民族经济、改善民生B.反对军阀专制、捍卫民主共和C.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启蒙D.号召民众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参考答案:考点:IG: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解答:根据材料“孙中山明确表示目前对中国的社会革新,‘比党务与政治问题更有兴趣’”说明“社会革新”不属于政治问题,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可以判断应该是振兴民族经济、改善民生,故A项正确;清帝退位后,军阀专制统治还没建立,故B项错误;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启蒙,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符,故C项错误;号召民众变革落后的生产关系,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8.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参考答案:A9.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利”。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些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A.依法治国原则B.社会契约学说C.三权分立理论D.反抗暴政观念参考答案:B根据题干“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与人民主权相关的理论依据在于社会契约论,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指出主权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主权是绝对的、至高无上和不可侵犯的,故答案选B。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排除A;三权分立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反抗残酷的暴政观念,排除D。10.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参考答案:B11.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了清朝军机处设置的有关史实。军机处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①②④表述正确,③与史实相违背,故选D。12.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解析:①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③明显也不对。13.《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人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参考答案:A14.报刊往往能够反映政情舆论。近代以来,“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刊登于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参考答案:D15.据上海《青浦县乡土志》载:“妇女贪上海租界俑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上海租界经济繁荣吸引了周边劳动力 B.西方文明改变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C.近代上海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渐趋破产 D.上海租界成为全国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材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见者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反映了人们的就业和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故选B。A、C、D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6.“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例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因工业起步晚而造成的不利条件.”与这一论述相一致的史实是()A.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发颁布推动德国经济迅速发展B.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C.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使德国摆脱经济危机D.1949年起联邦德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经济参考答案:考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意在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A、材料“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例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因工业起步晚而造成的不利条件”说明德国废除封建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1919年《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德和约.德国作为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遭到战胜国的瓜分,制约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故B错误;C、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最终把德国拖入战争的泥淖,故C错误;D、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早已开始工业化道路,故D不正确.答案:A.点评: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德国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7.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

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参考答案:C18.《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参考答案:A19.1825年英国发生了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参考答案:D20.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的运行机制,A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D选项排除。2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参考答案:B22.马丁·路德说:“男人必须要娶一个女人,女人必须要嫁一个男人,这是自然的事……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一场闹剧。”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本质目的在于

A.倡导男女平等

B.否定宗教信仰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参考答案:D23.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参考答案:D

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古代的中国始终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总体而言至少在名义上是较低的;宋以后商税虽然逐渐增加,但农业税依然是主要的。故应选D。24.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C.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可知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意识到掌握革命的武装和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错误,C项中“彻底摆脱了”表述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为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排除D项。25.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A.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B. 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C. 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D.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参考答案:B26.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

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

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参考答案:D王安石变法。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和“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的信息可以看出王安石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故D项正确;A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做法只是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并没有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项错误。27.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参考答案:D

28.有学者认为“在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苏联用强制手段确立了国家对农民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该机制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实现了稳定的社会过渡D.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参考答案:A苏联通过强制手段对农民征粮,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产业的恢复和发展。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强制手段对农民征粮,不仅征集了农民的余粮,也征集了农民一些必需的粮食,这项强制性的粮食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强制手段对农民征粮,在损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支持,全力发展工业。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斯大林模式形成期间”。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经济上,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除AB;就效果而言,主要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没有促进农业本身的发展,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所以不利于实现稳定的社会过渡。29.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显示的信息说明当时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与当时民族工业产生有很大关系,故A项正确。B材料中没有体现;C是19世纪末期;D是甲午战争之后。考点:近代中国经济?民族工业发展?表现和原因【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一要掌握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曲折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个重点:一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二要掌握重点概念,如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三要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致的。四要注意活学巧记:如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一个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二种压迫:一是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三个不足: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30.“该作品以19世纪法国的真实面貌为背景,但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热情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该作品”是

A.《唐璜》

B.《悲惨世界》

C.《人间喜剧》

D.《第三(英雄)交响曲》参考答案:B英国拜伦的《唐璜》描述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从材料中“19世纪法国的真实面貌为背景”可以排除A。德国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作品。C、D与材料中的“浪漫主义色彩”不符。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李悝平籴法认为)籴(买入),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佳民毋伤而农益劝。……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劝耕之心,而令籴至于甚贵者也。是故善平籴者,比谨观岁有上、中、下孰。上孰其收自四,余四百石:中孰自三,余三百石;下孰自倍,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氏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一《汉书一食货志》材料二平籴法是在市场价格自发波动的基础上,运用经济的方式即主要通过吞吐物资,来调节供求,对粮食的价格进行适当控制。这和西周时由贾师以行政命令对价格进行直接行政管理是不同的。这种政策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封建社会政治家制定有关经济政策的依据。(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平籴法”背景和特点。(2)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历史影响。参考答案:考点:K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考查李悝变法的相关知识,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概括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1)第一小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李悝变法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激烈;社会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出现;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实现富国强兵.这正是李悝变法的背景.第二小问,主要从材料概括即可.材料“平籴法是在市场价格自发波动的基础上,运用经济的方式即主要通过吞吐物资,来调节供求,对粮食的价格进行适当控制.这和西周时由贾师以行政命令对价格进行直接行政管理是不同的”可以得出特点是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尊重价值规律.(2)本小问的影响主要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答即可.主要从稳定了经济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魏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激烈;社会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出现;农民生活困苦,不利于富国强兵.特点: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尊重价值规律.(2)影响:变法政策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封建社会制定有关政策地依据;稳定了经济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魏国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富国强兵.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6年,中国政府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税占比例较高的原因。(9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6分)考点:新中国农业税改革参考答案:(1)本小问原因,需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和国际环境思考,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方面,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经济困难,国内战争的需要,一五计划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国家方面,抗美援朝的需要。(2)本小问原因,据材料二“2006年,中国政府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需要从农业发展、经济调整与社会转型角度思考,改革开放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国力增强,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原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经济困难;国内战争、抗美援朝的需要;一五计划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9分)(2)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是中国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分)3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修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材料二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l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美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并分析其原因。(1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