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事故与应急培训课件_第1页
压力容器事故与应急培训课件_第2页
压力容器事故与应急培训课件_第3页
压力容器事故与应急培训课件_第4页
压力容器事故与应急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2/4压力容器事故与应急预案压力容器事故与应急预案

EHS安环健1.压力容器事故分类、调查和处理2.压力容器事故类型特点原因和应急措施3.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4.典型压力容器事故分析7压力容器事故与应急预案压力容器一般用于承压、高温的场合,其工作介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及腐蚀的特点,压力容器破坏性事故时有发生。其原因是由于压力容器在制造中存在选材不当、容器结构不合理、焊接制作热处理等工艺欠妥、强度不足等,尤其是焊缝质量低劣,没有执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安装维修改造不符合技术要求,安全附件失效,以及在运行中超压、超温,操作失误,本体和安全附件未执行定期检验制度等,使压力容器发生失效导致事故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是指因特种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相关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含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充装)、检验检测活动中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严重损坏或者中断运行、人员滞留、人员转移等突发事件。下列情形不属于特种设备事故:(一)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引发的;(二)通过人为破坏或者利用特种设备等方式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自杀的;(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检验检测人员因劳动保护措施缺失或者保护不当而发生坠落、中毒、窒息等情形的。事故定义及范围压力容器事故分类、调查和处理7.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划定为对应的等级事故:压力容器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5万人以上转移的压力容器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万人以上15万人以下转移的;压力容器爆炸的压力容器有毒介质泄漏,造成5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转移的;或或或压力容器有毒介质泄漏,造成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转移的或或除前款规定外,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一般事故的其他情形做出补充规定。事故等级划分鼓包变形事故过量充装事故受压部件在使用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鼓包、变形时,影响设备安全运行,须停车进行维修的事故。鼓包变形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爆炸事故。盛装液化气体介质的容器,其内实际充装的介质重量超过了容器的允许重量而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充装过量后如不及时处理易导致容器鼓包变形甚至爆炸。事故性质划分爆炸事故泄漏事故火灾事故压力容器使用或压力试验时,受压部件发生破坏,设备中介质储蓄的能量迅速释放,内压瞬间降到外界大气压的事故。按性质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压力容器在使用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介质泄漏迫使停车进行维修的事故。易燃介质泄漏还会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中毒、伤亡和设备损坏。根据压力容器介质及特性,可分为压缩气体火灾事故,液化气体会在事故,易燃液体火灾事故。事故报调处依据发生事故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本单位负责人立即报告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如实报告接到事故报告事故抢救统一指挥协同联合事故单位其他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地方人民政府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事故现场组织抢救根据事故救援的需要采取警戒、疏散等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抢救过程中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有关政府负责人处理阶段准备阶段调查取证阶段分析阶段事故初核和立案调查、成立调查组现场勘查、物证提取、书证收集、证人证言、检测检验技术鉴定等事故原因分析、认定性质、责任分析、责任追究、防范措施等调查报告提交与批复、调查报告公布、档案管理、评估核查等事故查处基本程序查处基本程序事故调查报告应当由负责组织事故调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复,并报上一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有关机关应当按照批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对负有事故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处分。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配合上级人民政府或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特种设备的管理和技术特点、事故情况对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评估;需要制定或者修订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应当及时制定或者修订。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省、自治区、直辖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事故调查主体有关人民政府安监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监察机关工会检察院(邀请)参与事故调查的部门,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调查组组成组长负责制1.调查组组长由人民政府指定,主持调查组工作;2.公安机关:排除人为故意,现场保护,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协助调查组对事故单位调查取证3.监察部门(责任追究组):提出追责建议,全程参与监督;4.检察院(邀请与否、以事立案、检查监督权):独立办案,联合调查,证据共享,互通有无,与组长协商。总之,各部门在组长统一领导下,积极沟通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调查组职责各工作组组长由调查组组长指定。各工作组本着“协调合作、分工负责”的原则,在调查组组长统一领导下,依照分工开展事故调查取证工作。调查组分组事故调查组应当依照规定的调查组职责,制定调查工作方案。制定调查方案

现行做法综合组技术组---专家组管理组责任追究组应急评估组等评估损失收集资料现场勘查应急处置评估证据审查和补充调查调查取证阶段事故原因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与事故发生具有关系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使直接原因得以产生或存在的因素(技术或设计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够、规程缺失或缺陷等。)调查组成员对事故原因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及时提出,调查组组长应当予以认真组织研究,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技术组织、机构或者专家进一步分析、论证。事故原因分析在调查确定事故经过、事故原因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分清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的事故外,具有可预见性、能预防的事故均为责任事故。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事故定性事故责任者(单位或个人)违法违规主要事实责任定性处理建议事故责任按照责任主体的不同,一般划分为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领导责任又分为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分析事故责任时,应结合事故责任者的动机和情节(主观故意、轻信或侥幸可以避免而放任、应当预见而未预见、不可预见性、无能力等)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综合分析。责任分析企业管理责任责任追究(事故企业与技术服务机构)1.考虑企业性质(国有、民营……与追责有关);2.有证据能够证明的主要错误或过失行为;3.因果关系(直接,间接,无因果);4.情节与动机(故意、放任、过失、不可预见):

轻—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国有-党政纪,罚款等行政处罚);重—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主要依据:《刑法》《安全生产法》《条例》,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企业的制度、规程等。责任追究《刑法》第134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追诉标准“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法释〔2015〕22号)犯罪主体:包括对生产、作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责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投资人等人员,以及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入罪门槛:原则上死亡一人、重伤三人,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作为入罪标准。量刑标准(第6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重伤

3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死亡

1

人以上,或其他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形。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追诉标准《刑法》第134条: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法释〔2015〕22号)量刑标准(第7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重伤

10人以上,负主要责任直接经济损失

500万元以上,负主要责任死亡

3

人以上,或其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或后果特别严重的情形。从重情形(第12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一)未依法取得安全许可证件或者安全许可证件过期、被暂扣、吊销、注销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二)关闭、破坏必要的安全监控和报警设备的;(三)已经发现事故隐患,经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提出后,仍不采取措施的;(四)一年内曾因危害生产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的;(五)采取弄虚作假、行贿等手段,故意逃避、阻挠负有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实施监督检查的;(六)安全事故发生后转移财产意图逃避承担责任的;(七)其他从重处罚的情形。从轻情形(第13条):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积极组织、参与事故抢救,或者积极配合调查、主动赔偿损失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追诉标准“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法释〔2015〕22号)政府管理责任间接原因与责任追究(政府)主要环节:审批许可——直接责任人、主管领导、主要领导日常监管——事发当事人、主管领导、主要领导

履职审查:1.法定(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分工、岗位职责;2.履职情况审查,严格责任,举证倒置;3.瑕疵或过错与事故因果关系(直接、间接、无因果关系,玩忽职守—其他因素介入)4.情节和动机(故意、放任、过失、不可预见、无能力)。责任追究(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重伤三人以上,或轻伤九人以上,或重伤两人、轻伤三人以上,或重伤一人、轻伤六人以上的;(2)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的;(3)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4)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达到上述标准三倍以上的,为情节特别恶劣,应当适用刑法第二档以上刑罚。滥用职权罪指国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两高”《办理渎职刑事犯罪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的规定,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立案标准:渎职罪的追诉标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2001〕310号令)《公安部关于印发〈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16〕16号)“行刑衔接”的一般性规定,主要适用于行政执法机关(单独,无司法机关参与)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情况,要求移送的材料包括案件移送书、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检验或鉴定材料、其他涉罪材料。《条例》规定了公安机关作为调查组“常委级”成员参与事故调查工作生产安全事故查处中“行刑衔接”特别性规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的行刑衔接“应当及时”,确保移交的时效性,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立案侦办;事故调查组名义移交,而不是调查(或牵头调查)部门移交,经调查组组长签字,不需要部门行文;强调的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移交的“事中移交”,而非310号令或16号文规定的“事后移送”;移送的材料只是调查过程中取得的“有关材料或复印件”……线索移交;而不是310号令或16号文案件移送要求的5项材料。《条例》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第二十六条第三款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中的行刑衔接调查组应当在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基础上,针对事故责任单位(包括监督管理机关、技术服务机构等)和人员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事故预防措施和整改建议。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深入剖析存在的技术原因和管理原因,明确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方法和途径。尤其对事故调查反映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有漏洞、缺陷或空白的,要提出相应的补充完善、修改和建立健全建议。防范和整改措施审议注意事项主要内容事故基本情况(经过、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事故直接原因、事故间接原因;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情况;事故责任主体和运营情况;有关责任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有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建议;事故主要教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事故原因经得住专家推敲和历史检验;对错误事实描述客观,证据充分确凿;对事故责任定性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正确(监察部监办发〔2016〕9号文);调查组成员签名规范;书证物证齐全;文书、询问笔录制作规范;报告引用法文规范;事故调查处理时限规范。从事故原因分析、证据证明力、行为事实、事故责任认定、整改措施建议等方面讨论和审议。发现存在问题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调查,修改完善充实事故调查报告。审议通过的事故调查报告需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有不同意见可以签署中说明)。现场调查工作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当在查明原因、界定责任的基础上,由综合组根据技术组、管理组、应急救援评估组、责任追究组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意见,形成事故调查报告初稿。事故调查报告以事故调查组名义(或由牵头组织调查的部门)向派出事故调查组的人民政府提交事故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提交后,事故调查即告结束。提交和批复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公布档案管理评估核查事故调查报告批复结案后1年,由负责事故调查的地方人民政府或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对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评估核查工作。(2015年国办20号文、2016年中发32号文都有强调)由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负责按一卷一档的原则,将调查报告(含工作组报告)、技术鉴定报告、各类请示、批复文件等相关证据材料,处理落实材料,相关执法文书等整理归档。人民政府对事故调查报告做出批复后,应当利用政府网站(或者由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的部门在部门网站)等主流媒体,及时向社会全文公布事故调查报告(依法应当保密的除外),接受社会监督。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中发〔2016〕32号)“改革意见”对事故调查处理的新要求

二、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八)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安全生产责任制,日常工作依责尽职、发生事故依责追究……对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生产经营者依法实施相应的职业禁入,对事故发生负有重大责任的社会服务机构和人员依法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并依法实施相应的行业禁入。四、大力推进依法治理

(十三)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研究修改刑法有关条款,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列入刑法调整范围…

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人接报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的县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报告调查处理调查处理期限为60日,特殊情况经批准延长,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60日。抢险救灾;瞒报事故;技术鉴定和评估损失时间不计入。实行事故责任追究是安全生产工作所必需。对于事故责任人只有严肃追究其责任,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才能促使人们增强责任心,更好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避免事故发生;才能体现公平正义,使受害家属获得心理安慰;才能使更多的人受到警示和教育。《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事故责任划分严重程度责任追究(事故问责)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过程监管)两大抓手压力容器事故类型、特点、原因、应急措施及预防7.2压力容器在使用中发生设备损坏,迫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事故较多,但常见的有爆炸事故、泄漏事故、火灾事故、鼓包变形事故、过量充装事故等。实践证明: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影响生产,重则造成爆炸,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但是,只要我们掌握压力容器的运行规律,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压力容器爆炸诱发恶性事故设备损坏波及周围建筑物和设备人员伤亡(烧伤和烫伤)人员中毒严重火灾常见压力容器事故原因

是指压力容器在使用中或压力试验时,受压部件发生破坏,设备中介质蓄积的能量迅速释放,内压瞬间降至外界大气压力的事故,称为爆炸事故。爆炸事故是指压力容器受压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介质泄漏,导致压力容器被迫停车进行维修或由于容器泄漏而引起的火灾、人员中毒、设备损坏事故。泄漏事故压力容器范围内的承压管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破裂导致压力容器被迫停运维修事故,称爆管事故。这种事故在压力容器运行中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爆管事故盛装液化气体介质的压力容器,其单位体积内实际充装的介质重量超过了容器单位体积允许充装的介质重量而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称过量充装事故。过量充装事故一、爆炸事故定义爆炸事故是指承压类特种设备部件因物理或者化学变化而发生破裂,设备中的介质蓄积的能量迅速释放,内压瞬间降至外界大气压力的现象。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主要承压部件及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元器件损坏造成易燃、易爆介质发生爆燃的现象。爆炸的分类物理性爆炸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系指压力容器因物理原因引起容器内压力升高使器壁强度不足而导致破裂,一般呈韧性破坏特征。化学性质爆炸系指压力容器内介质由于发生化学反应,且这一反应失去控制,使容器在爆炸前器内压力迅速升高,导致积聚的能量瞬时释放而发生容器爆炸。一、爆炸事故爆炸的分类压力容器爆炸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瞬时压力的脉动物料受热膨胀液化气体受热蒸发过热液体突沸可燃气体燃爆放热化学反应失控一、爆炸事故爆炸的危害(1)碎片的破坏。强大的气流作用力能把壳体撕裂,而有些壳体则可能裂成碎块或碎片向四周飞散而造成击穿、撞坏相遇的设备或建筑,有时直接伤人。碎片在脱离壳体时速度80~120m/s。(2)冲击波危害。容器破裂时的能量除了小部分消耗于将容器进一步撕裂和将容器或碎片抛出外,大部分(85%)产生冲击波。可将建筑物摧毁,使设备、管道遭到严重破坏,周围的门窗玻璃破碎。(3)有毒介质的毒害。盛装有毒介质的容器破裂时,会酿成大面积的毒害区。有毒液化气体则蒸发成气体,危害更大。一般在常温下破裂的容器,大多数液化气体生成的蒸汽体积约为液体的二百至四百倍。如液氨为240倍,液氯为150倍,氢氰酸为200~370倍,液化石油气约为180~200倍。有毒气体在大范围内导致生命体的死亡或严重中毒。如一吨液氯容器破裂时可酿成8.6×104m2的致死范围和5.5×106m2的中毒范围。高温介质会灼烫伤害。(4)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盛装可燃气体、液化气体的容器破裂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触发能量(火种、静电等)在器外发生燃烧、爆炸,酿成火灾事故。其中可燃气体在器外的空间爆炸,其危害更为严重。液态烃气化后的混合气体爆炸燃烧区域,可为原有体积的6万倍。例如一台盛装1600m3乙烯的球罐破裂后燃烧区范围可达直径700m、高350m。其二次空间爆炸的冲击波可达十余公里。这种危害绝非蒸汽锅炉物理爆炸所能比拟的。一、爆炸事故爆炸的危害冲击波的伤害和破坏作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超压所引起的。当冲击波的压力突然增加时会对人产生直接危害,主要是对敏感器官比如耳、肺的影响。如在超压为16500—84000Pa时,户外90%的人耳膜都会破裂;当冲击波的外部压力大于胸腔内部压力时,由于冲量的作用,可能将人的胸腔击碎。超压ΔPk/105pa损伤程度损伤等级<0.2无伤无伤0.2~0.3轻微挫伤轻微0.3~0.5听觉器官损伤,中等挫伤骨折等中等0.5~1.0内脏严重挫伤,可引起死亡严重>1.0可大部分死亡极严重

冲击波对人损伤程度一、爆炸事故爆炸的危害破坏等级建筑物破坏程度超压ΔPk/105pa1砖木结构完全破坏>2.02砖墙部分倒塌或缺裂、土房倒塌1.0~2.03木结构梁柱倾倒,部分折断,砖结构屋顶掀掉,墙部分移动或裂缝,土墙开列或部分倒塌0.5~1.04木板隔墙破坏,木屋架折断,顶棚部分破坏0.3~0.55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掀掉,顶棚部分破坏0.15~0.36门窗部分破坏,玻璃破碎,屋面瓦部分掀掉,顶棚抹灰脱落0.07~0.157砖墙部分破坏,屋面瓦部分翻动,顶棚抹灰部分脱落0.02~0.078房屋玻璃完全无损0.001~0.05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一、爆炸事故主要原因(1)超温超压压力容器超温超压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操作不当、工艺不成熟或工艺条件未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温度、压力升高,其结果使容器所受载荷增大或材料本身强度下降;另一种是盲目提高使用温度、压力。因为对于多种化学反应来说,提高温度、压力可以使化学反应加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其后果是使压力容器的寿命大大缩短或导致破坏的可能性加大。过热造成容器局部区域机械性能降低而引起爆炸也是一个原因。例如,余热锅炉因供水不足、结垢等因素使传热系数下降,导致局部过热,就容易发生爆炸事故。(2)压力容器存在先天性的缺陷压力容器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主要是指压力容器未经过设计或设计错误,结构不合理,选材不当,强度不够,制造质量低劣或安装组焊质量差等。(3)腐蚀严重压力容器的内、外表面因腐蚀而变薄,载荷承受能力显著降低,就易于引起爆炸。一、爆炸事故主要原因(4)裂纹、起槽压力容器在长期运行中因操作不当,开停次数多,容器骤冷或压力、负荷波动频繁等,致使材料受到交变应力,产生疲劳裂纹。另外由于流体介质的冲刷形成沟槽,造成壁厚减薄。(5)安全装置不全、安装不正确或失灵大量事故表明,安全装置不全、失灵、安全阀安装错误或未按要求进行定期校验,起不到预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导致压力容器的爆炸;又如,快开门压力容器(如蒸汽消毒器、硫化罐、蒸压釜等)由于有的未按要求安装联锁装置,结果发生爆炸事故。正确安装安全联锁装置,就能确保容器在气未排尽时门不能打开和进气前如门未锁紧,则气体不能进入,这样就可以避免部分事故的发生。一、爆炸事故事故预防(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同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工艺安全操作规程。(2)防止超温超压。应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定的工艺参数和核定的最高工作压力、最高(低)工作温度范围运行。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低于压力源压力时,在压力容器进口的管道上应当装设减压阀,如因介质条件减压阀无法保证可靠工作时,可用调节阀代替减压阀,在减压阀或调节阀的低压侧,应当装设安全阀和压力表。对使用温度有要求的容器,还应该安装温度监控设备,防止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超温。(3)加强容器的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安全附件齐全、灵敏、可靠,实行定期检查和校验。对装有减压装置的压力容器,应定期检查减压装置是否完好,防止压力容器超压。装载易燃介质的压力容器须安装可靠的静电接地装置。乙炔气瓶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安全附件应定期检验,如发现失效应及时更换。(4)积极配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部门做好容器的定期检验工作。二、泄漏事故定义泄漏事故是指压力容器受压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介质泄漏,导致压力容器被迫停车进行维修或由于容器泄漏而引起的火灾、人员中毒、设备损坏事故。由于容器内的介质不同,如果发生泄漏,轻则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重则造成压力容器被迫停运或引起火灾、爆炸甚至造成人员伤亡。(1)有毒介质伤害。压力容器盛装的是毒性介质时,这些介质会从容器破裂处泄漏,大量液体瞬间气化并扩散,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造成人员中毒,破坏生态环境。有毒介质由容器泄放气化后,体积增大100~250倍。所形成的毒害区的大小及毒害程度,取决于容器内有毒介质的质量、容器破裂前的介质温度和压力、介质毒性。(2)爆炸及燃烧危害。盛装的是可燃介质时,这些介质会从容器破裂处泄漏,液化气会瞬间气化,在现场形成大量可燃气体,并迅即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即会造成空间爆炸。未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即会形成燃烧,此时的燃烧往往会造成周边的容器产生爆炸,进而造成严重的后果。(3)高温灼烫伤。主要是高温介质泄放气化灼烫伤害现场人员,如高温蒸汽的烫伤等。

泄露的危害二、泄漏事故预防措施(1)防止压力容器频繁震动并应采取必要防震措施。(2)防止腐蚀介质的腐蚀穿孔。(3)严禁超温超压,防止鼓包变形导致容器壁厚减薄。(4)保持密封面密封不泄漏。事故的处理(1)抢险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进入现场关闭阀门或堵漏,救出现场被困或受伤人员;(2)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泄漏,事故区域设置警戒线隔离,严禁火种,撤离可能波及人员或居民;(3)泄露源控制。切断进料或隔离物料;堵漏;受压部件泄漏,迅速停车修理。(4)泄漏物处理。围堤堵截;稀释与覆盖;收容(集);废弃。事故的原因造成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压部件受到频繁的震动产生裂缝、胀结管口松动、局部腐蚀变薄穿孔、局部鼓包变形减薄穿孔及密封面失效等。三、过量充装事故定义压力容器的过量充装,一般针对贮存液化气体的压力容器。液化气体在常温常压下是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只有在满足低温或提高储存压力的条件下,才能使其液化。储存液化气的压力容器,容器内必须留有一定体积的气相空间(液化气体不能充满整个容器)。如果容器内充装液化气后,其留有的气相空间小于必要的气相空间,这种情况称之为过量充装。

盛装液化气体介质的压力容器,其单位体积内实际充装的介质重量超过了容器单位体积允许充装的介质重量而造成设备损坏的事故,称为过量充装事故。液化气体介质充装过量后,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容器鼓包、变形甚至爆破。三、过量充装事故过量充装的原因容器的液位显示装置或控制装置失灵,未及时校验。充装人员技术素质差、未经培训、工作责任心差。防过量充装措施(1)严格按照规定的充装量充装。(2)定期校验显示及控制装置,保证其灵敏、可靠,并保证在有效校验期内。充装点要安装、设置超量报警器、自动计量和自动切断气源的装置。(3)提高充装人员的技术素质,做到持证上岗,要加强其工作责任心,防止过量充装。(4)发现过量充装时,应立即抽去过量充装的介质并及时向本单位有关部门报告。(5)对已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四、失效定义压力容器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因设计结构不合理、制造质量不良、使用维护不当或其他原因失去按原设计参数正常工作的效能,称为压力容器失效。“事故”强调的是后果,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而“失效”强调的是容器本身的功能状态。失效的后果(1)设备无法使用,生产不能正常进行。(2)快速破裂引起爆炸。(3)有毒物质泄漏引起的中毒。(4)易燃物引起的燃烧或爆燃。(5)环境污染。四、失效失效的原因压力容器在设计寿命内发生失效,失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上认为是由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及材料缺陷、制造工艺不合理、使用操作和维修不当等四方面引起的,可能是单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交错影响。失效形式0305040201韧性破裂脆性破裂疲劳破裂腐蚀破裂蠕变破裂压力容器破裂原因:

韧性破裂:超压器壁厚度不够或使用中减薄脆性断裂:构件存在缺陷和材料的韧性差疲劳破裂:①容器承受交变循环载荷②过高的局部应力③高强度低合金的广泛应用和特厚材料的应用增加疲劳破裂:指压力容器由于某种原因,受到反复作用的交变应力的作用。腐蚀破裂:指容器壳体由于受到腐蚀介质的作用而产生破裂的一种破坏形式。(1)压力容器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排汽;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2)如果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3)压力容器发生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料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4)压力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时,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使用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进行堵漏。(5)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并防止静电产生。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措施压力容器事故的预防。为防止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泄漏事故,应采取下列措施:1)在设计上,应采用合理的结构,如采用全焊透结构,能自由膨胀等,避免应力集中、几何突变。针对设备使用工况,选用塑性、韧性较好的材料。强度计算及安全阀排量计算符合标准。2)制造、修理、安装、改造时,加强焊接管理,提高焊接质量并按规范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探伤;加强材料管理,避免采用有缺陷的材料或用错钢材、焊接材料。3)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4)加强检验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并采取有效措施。5)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停止容器的运行: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及演练7.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修订后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3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局长杨焕宁2016年6月3日

应急救援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未迅速、有序地靠站应急心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把握应急预案的十一个环节编制和演练最重要234567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1

编制8

演练

评估10

修订911

监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分类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事故类型的,应当组织编制本单位的综合应急预案。123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编制原则124536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对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要求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对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的编写要求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