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芙蓉楼送辛》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芙蓉楼送辛》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芙蓉楼送辛》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芙蓉楼送辛》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芙蓉楼送辛》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总课时:1第1课时一、教材简介:《芙蓉楼送辛渐》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大意是: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首句从昨夜的冷雨写起,其中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大意是: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二、设计理念:《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古诗,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芙蓉楼送辛渐》这一课中,我没有单一地逐字逐句去理解诗意,而是基于学生对画面的构想,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强对诗歌意境整体性的理解。在学法的指导上,我注重让学生利用课本的注释理解诗意,这样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三、学情分析:四年级二班现有学生50人,男生26人,女生24人。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并能通过平日课前背诵、路队齐颂的过程进行一定的巩固。但大部分学生对古诗只是停留在背诵的层面,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诗中蕴含的诗人情怀。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就是作者在被贬江宁,遇到途径此地的好友辛渐,挥笔写下的千古诗作。但学生对王昌龄的了解仅限于《出塞》这样的边塞诗,并不深入,甚至还很片面。因此,课前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了解王昌龄,这样才能将语文衍生为一种文化,盛放在学生的课堂上。四、教学目标:1.学会“芙、蓉、洛、壶”等四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诗意想象诗中离别的画面,通过“寒雨”、“楚山”体会诗人内心的孤寂;3.抓住“玉壶”、“冰心”,感受王昌龄纯洁的内心和正直的品格。五、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王昌龄纯洁的内心和正直的品格。六、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诗意想象诗中离别的画面,通过“寒雨”、“楚山”体会诗人内心的孤寂七、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对联导入1.导入:芙蓉楼主楼有这样一副:“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壳如见故人心”。这两句对联,就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有关,他就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设计意图:通过芙蓉楼以及主楼前的对联,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与诗歌的内容进行了关联,从而拉近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诗歌学习的难度。】2.通过诗题的“送”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诗人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学法指导:看诗题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常见方法。(二)初读诗文,理解诗意1.一读诗歌,读准字音,认准字形。2.二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诗韵。3.三读诗歌,结合注释,读懂诗意。(1)理解“平明”,读出天刚亮的感觉;(2)理解“吴”、“楚山”、“洛阳”三个地名,读出王昌龄与辛渐的深情厚谊。根据注释,利用地图呈现,“吴”、“楚”、“洛阳”三地,并体现王昌龄互送好友百里之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设计意图:诗中出现了多个地名,注释中对“吴”和“楚山”的解释虽然很具体,但是对于学生这些地方仍旧是陌生的,通过地图的呈现,让学生直观看到辛渐与王昌龄相送的路线,有利于学生感受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三)想象画面,感受孤独。1.离别的画面,总是扣人心弦。这首诗的前两句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结合书中的注释,跟同桌说一说。生描述,师总结:诗人是在什么时候送别友人的——天刚刚亮的时候,在哪里——江边、芙蓉楼,此时天气怎么样——下着寒雨。2.解释“寒雨”,理解“楚山”,感受孤独。(1)对比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冷雨连江夜入吴冰雨连江夜入吴哪一句好,为什么?理解“楚山孤”,加深学生对寒雨的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读,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在句中“寒”字的巧妙,当学生无法准确表达“寒”带来的孤寂感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抓手,让学生先理解第二句,借助“楚山孤”,让学生体会作者内心的“寒凉”,这样也能体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引导的循序渐进。】3.利用诗句,理解孤独。诗人的孤独情绪,就这样一直感染着我们,王维的孤独是驱车塞外,满目苍凉下的一缕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的孤独是年迈体衰,壮志难酬,“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柳宗元的孤独,是漫天大雪,独钓寒江,离亲别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四)认识“玉壶”,体会“冰心”1.过度:在这寒雨满江的清晨,面对即将辞行的辛渐,王昌龄会对临行前的朋友说些什么呢?2.解释“洛阳亲友如相问”,思考洛阳的亲友又会问些什么?3.总结:王昌龄面对亲友的询问,都只回答了一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4.认识“壶”,书写“壶”字。(1)通过图片,古今对比;(2)发现特点,指导书写,把握“上小下收中间放”这类字的书写原则。5.拓展延伸,感悟诗情资料链接:唐朝时期,“玉壶”是一种用来乘酒的名贵玉器,因为它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唐代人就喜欢用它来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而令你更意想不到的是,在开元年间,当朝宰相姚崇在朝廷里展开了一次玉壶行动,所以说白了就是倡导做官之人,要像玉壶一样清正廉洁。王昌龄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作为纯洁与正直的代表,他总是告诉别人,要跟自己一样。大家却误以为他贪图权贵,很多人都对他指指点点。没过多久,他就带着这种玉壶精神,被贬到了江宁。此时的江宁,因为战乱已经是千疮百孔,诗人来到此地也倍感孤独,正巧好辛渐路过此地,王昌龄骑上快马,冒着寒雨前去送行,这首流传千古的《芙蓉楼送辛渐》。听完这个故事,你明白诗中“冰心”、“玉壶”是什么意思吗?——因为这是他的信念、更是他的人生态度。【设计意图: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龄特点,通过诗句是无法准确理解“玉壶”的象征义的,但通过这样一个浅显生动的历史资料,学生就能明白玉壶象征了人的“纯洁与正直”。课堂上减少了老师的讲,提升学生对信息自然获取的能力,不仅提升学生了课堂的参与度,也激发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所以,你看,当年他嘱托辛渐给洛阳亲友的书信中这样写道:洛阳的亲友:见字如面。东都一别,已有数载。然,官落江宁,少伯虽深念亲友,奈何路途遥远,困而不见。幸有吾友辛渐途经此地,特嘱一纸。当日遭遇诬陷,我并没有沉沦,因为我记得自己还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今日生活困苦,我更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因为我还有“一片冰心在玉壶”;日后前路坎坷,我更不会自暴自弃,因为我始终坚信“一片冰心在玉壶”。遥祝一切安好。少伯敬禀公元741年·秋6.理解开课的对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壳如见故人心。楼上题诗,题的是什么诗——芙蓉楼送辛渐石壁留名,留的是谁的名——王昌龄江头送客,王昌龄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客——“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故人之心,他怎样寄托自己的玉壶冰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设计意图:课堂结尾,让学生再次将关注点回到开课的对联上,体现了课堂教学完整性。】7.带着对诗歌的理解再读古诗。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寒雨孤寂楚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