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课堂实录_第1页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_第2页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_第3页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_第4页
《望天门山》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望天门山》课堂实录课前唱《赶海》。

师:同学们《赶海》唱得十分动人,我想请同学背首诗怎么样?谁会背杜甫的《绝句》?(大量学生表示不会背,最终一名女生完整背出。)

师:真不错。咱们学了古诗就要记住它。

师:咱们做个游戏,方才咱们唱了《赶海》,我们现在把诗的词填到旋律中去。谁能用《绝句》的词来唱唱《赶海》?会吗?

生:不会。

师:那你来唱《赶海》,我来唱《绝句》。(学生唱一句《赶海》,老师唱一句《绝句》)

师:有意思吗?我们会不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浆》?(师生一起唱。)

师:用这首歌咱们来填填词,我们一起把《绝句》的词填到这首歌里面,老师开头,你们逐渐跟着哼。(师生一起唱)

师:有意思吧!好!,我们下课再来。

[有新意!不但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距离,还让学生明白了古诗不但能吟诵还能唱。]

一、导入

1.引出课题,板书课堂,理解课题。

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有点难度,由于是甲骨文。知道什么是甲骨文吗?

生:古代人创造的字。

师:刻在龟甲上的。看明了了,这是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天',指导学生观测分析。)

师:再看这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门')生:门。

师:对,你看左边一扇右边一扇。(指导学生观测。)

师:再加一个字,(教师板书:山)读一读。生:天门山。

师:咱们汉字是表意的,就这"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应当是一座怎样的山?生:很高的。

师:你关注了"天'字,那你说的这个山可以叫"天山'。生:很大的山。

师:"门'那该是看看门的外形生:面对面的。

师:左边一座,右边一座。那就是..生:天门山。

师:公元727年,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游览天门山,写下了《望天门山》。(教师板书:望)

师:什么叫"望'?生:看。

师:怎样看才叫"望'?生:向上看。

师:还有吗?生:从高往下看。

师:那叫俯视。向远处看就是望。

2.学生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师:一块儿读课题。(学生读课题。)

师: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学生再读课题。)

[通过出示甲骨文,引导学生观测字形,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课题,还使学生体会到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古诗。

师: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拿出你们的课文纸,自由读几遍。注意字音读确切,节奏读明了,读完了结合下面的解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读自己的。(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查。)

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

师:读几遍了?生:两遍、三遍。

师:谁能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师:洪亮、大声地读,咱们认真听,听听他的字音是不是读准了。

[对读的学生和听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师:对比流畅,再读读这词。生:中断、至此回。

师:"至'是翘舌音,"此'是平舌音。(学生跟老师学读"中断'、"至此回')

3.初步指导读诗。

师: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我们要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节奏读明了了没有。(请一名女同学读)

师:听出她的停顿了吗?你给了大家很好的提醒这叫"二二二一',老师还有给你提个建议,读得再慢一点,你跟着老师的手势来。(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古诗第一句。)

师:我们一起看老师的手势读后三句,感受一下诗的节奏。注意不要跑到老师手势的前面。(全班学生看老师的手势读诗句。

[用手势语这种无声的语言指导学生读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师:有味道吧。诗歌读起来就有歌的味道,唱歌时,我们有时要重唱,今天我们读诗就来叠读,怎么读呢?你们读一句,老师依你们的节奏读后三个字,把握好节奏,我们一起来。(师生合作读诗)

师:咱们换一下,老师读一句,你们依着老师的节奏来,老师读一句,你们重复后面三个字。(师生合作读诗)

[以这种游戏的形式,将诗的读法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高兴,效果好。]

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师:这诗中有歌,诗中还有画呢。不信,我们悄悄地默读一边遍,这《望天门山》一句一景,是连环画。下面我们悄悄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生:楚江、碧水、青山、孤帆。

师:有没有补充?生:天门、日边。

师:这叫读得细致,找得明了。瞧,诗中就是写了这些景物,"天门、青山'写的都是天门山,"楚江、碧水'写的都是楚江,前三句从不同视角反复写了天门山、楚江,最终一句写了远处的"孤帆、日',现在我们都是李白,让我们一起乘着小船去"望天门山'。

三、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学生齐读古诗第一句。)

师:什么叫"中断'?生:就是断掉了。

师:那"中'呢?生:中休止了。

师:就是从中休止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断'的小篆写法。(教师板书"断'的小篆写法)

师:中间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全都剪断了,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头,就这个"断'字,你知道天门山是怎么断的吗?生:劈开的。

师:用刀给劈开的。这就是诗人独特的想象。那把利斧,那把刀是什么?

生:江水。

师:楚江开,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开'(板书)一双大手把门栓给拉开,假如天门山就是一扇门,那么你觉得大手是谁的?生:是楚江。

师:楚江是大手,楚江是利斧。"断'和"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闭上眼睛想一想。(老师读第一句诗,学生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两座山相对出,楚江水从中间流出来。

师:把它冲开了。你看这就是诗人独特的想象。楚江把山都冲开了,你们感觉楚江怎么样?生:凶。

师:换个词"汹涌'。这样汹涌的江水,这样的气势,谁来读。(指名读,再读,男生读,全班读。)

[通过让学生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使学生对诗句有了深刻的理解,此时指导朗读,水到渠成。]

2.学习其次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李白坐在船上又看到了生: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回'字十分有意思,它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就是一个旋转的漩涡,它在字典里面有三种意思。(教师翻开字典。)谁给大家读一读?

生:一旋绕,二回转改变方向,三返回。

师:"回'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生:一旋绕。

师:你认为水中间有漩涡,对吗?有不同理解吗?

生:我觉得是二,由于我觉得"碧水东流至此回'"东流'就是往回走。

师:你是凭感觉走。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师:没有了。那我们把这个字再送回去,你们再读读这句诗。(学生再读本句。)碧水之西向东流,流的时候碰上了生:天门山。

师:于是,它不得不折向北流。那是第几种意思?生:其次种。

师:对,是流到这儿改变方向。你们知道天门山相聚有多远吗?老师告诉你们,据记载这两山相聚数公里,也就是江面宽十几里,这么宽的江面,这么汹涌浩荡的江水。这天门山硬生生地让它们掉了个头,你觉得天门山怎么样?

生1:雄伟。生2:天门山很广阔。

师:很有力量的意思吗?真是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愿来读。(指名读。)

师:那是浩荡的水,那是山和水在角逐,要读好那个"回'字。(再指名读)

师:是水和山在角逐。一起读。(全班齐读本句。)

师:同学们,山危险峻的山,水是浩荡的水,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形成了这样的状景。再读。(学生齐读一二两句。)

[本环节对于"回'的处理十分好,将三种意思都告诉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答案,还要说明原因。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字带入诗句中去理解,不仅理解了字意,同时也明白了诗句的意思。]

3.学习第三句"两岸青山相对出'。

师:真好。李白顺流而下,这船离青山近了,他又望见

生:两岸青山相对出。(连点三个学生回复)

师:有味道!什么叫相对呢?(教师利用绘画帮助学生理解。)

师:这两两相对的山,是不是像..生:门。

师:这比喻多好,多么形象啊!山都立在这儿,为什么是"相对出'呢?你们坐过船、坐过车没有?你想想车在路上开,两边的树、两边的景怎么样?同学探讨探讨。

生:树一棵一棵地往后去。

师:车往前行,树往后去。这就是化静为动。我们一起来想象,这就是眼前的青山(教师画图,帮助学生想象。)

师:这是怎样的山?生:很高很高的。

[通过画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