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_第1页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_第2页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_第3页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_第4页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武汉大学医学部病理学教研室第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细胞死亡变性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坏死凋亡正常细胞、适应细胞、可逆性损伤细胞和死亡细胞间的关系可逆性损伤细胞适应细胞正常细胞第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概念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机体对于持续性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adaptation)。适应性反应,改变其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以达到新的平衡,以耐受刺激,避免损伤。适应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机制

细胞特殊的受体功能或调节,或合成新的蛋白质等,任何一个环节,如基因表达及其调控,与受体结合的信号转导,蛋白质的转录、运送和输出。实质上是细胞生长和分化受到调整的结果,可认为介于正常和损伤之间的一种状态。第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第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一、萎缩(atrophy)概念: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分类生理性萎缩:胸腺、更年期后卵巢病理性萎缩病理(形态)变化分解大于合成代谢第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病理性萎缩

a

营养不良性萎缩

局部性: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全身性: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缩

第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肾盂积水(表面观)肾盂积水(切面观)b

压迫性萎缩

肾盂积水→肾萎缩

第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第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c

废用性萎缩

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神经感受器失去正常刺激,向心,离心冲动减少甚至消失。

d

去神经性萎缩

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萎缩神经对局部组织器官代谢的调节作用消失(如:小儿麻症)第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e

内分泌性萎缩

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

临床上,某种萎缩可由多种因素所致。如骨折后肌肉萎缩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清楚,涉及蛋白分解大于合成代谢肉眼:体积重量色泽退化;功能下降第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镜下:主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量变少,间质(如纤、脂)则增生,故质韧,萎缩细胞仍保持原状,但胞浆浓染,核也浓缩深染。影响和结局:⑴功能降低:肌肉──力量↓;

骨──骨折;脑──痴呆

⑵去因可复常态,持续最终可死亡第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老年性脑萎缩正常脑第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心脏肥大与萎缩正常心脏萎缩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减小,重量减轻,细胞器退化,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心肌萎缩——镜下观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二、肥大(hypertrophy)

概念:肥大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功能增加,蛋白质合成大于分解代谢细胞器增多;实质细胞肥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分类生理性肥大妊娠子宫壁0.4-5cm也属内分泌性~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举重运动员高血压(功能负荷过重)内分泌性肥大妊娠时子宫平滑肌

形态变化第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第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心肌肥大(肉眼观)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左心室肥大第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心肌肥大(镜下观)第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三.增生(hyperplasia)概念:指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有分裂能力的器官常细胞增生可伴发细胞肥大,无分裂能力的组织器官仅肥大.局部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细胞有丝分裂增强所致、凋亡受抑制分类(原因)生理性增生代偿性增生肝

激素性增生青春期乳房内膜病理性增生激素性增生(过量雌激素内膜增生-功血)

肥大与增生常相伴存在但持续病理性增生可致肿瘤性增生第二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正常乳腺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分泌期乳腺(增生)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四.化生(metaplasia)概念: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理化因素作用)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的过程称化生。特点①化生并非直接转化而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幼稚未分化细胞、储备细胞或干细胞横向分化而成;②发生在同类型组织(同源性细胞)之间。③见于慢性刺激作用下发生于具有再生能力的上皮或间叶组织。特异性低取代特异性较高细胞类型,间叶不可复常见化生

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柱状纤毛上皮→鳞状上皮

肠上皮化生

胃粘膜上皮→含潘氏或杯状细胞的肠型粘膜上皮

间叶组织化生成纤维细胞—成骨母或软骨母—骨、软骨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支气管粘膜上皮鳞状化生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小肠绒毛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正常胃壁组织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肠上皮化生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结缔组织化生(骨化生)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意义:利弊兼有①增强局部抵抗力,起保护作用②失去原有组织的功能反而削弱了局部的防御能力③更为重要的是可发生恶变第三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化生单纯性萎缩数量性萎缩肥大增生正常组织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1.外因

生物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营养性因素

2.内因免疫因素

遗传因素

神经内分泌因素

年龄性别因素

3.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精神、行为因素

医源性因素

一、损伤的原因及机制原因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细胞、组织的损伤组织细胞病因增强抵抗力降低变性、坏死代谢紊乱形态结构异常机能下降或丧失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㈠原因

1.常见的物理因子机械性损伤组织细胞破裂高温细胞内酶变性低温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缺氧电流引起高温刺激组织(尤其是神经组织)射线直接或间接损伤生物大分子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2.常见的化学因子类型化学物质;药物作用部位接触部位如皮肤;富集部位如肺;代谢部位如肝脏;排泄部位如肾脏机制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如氰化物代谢产物对于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如CCl4诱发免疫性损伤如青霉素、氯霉素诱发DNA损伤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3.常见的生物因子细菌本身的侵袭力分泌内、外毒素引起变态反应病毒干扰宿主细胞的代谢产生毒性蛋白质引起变态反应真菌分泌毒素寄生虫毒性代谢产物或分泌物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4.缺氧

也是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缺氧细胞内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代谢、功能和结构发生变化。原因有①血管性疾病或血栓;②心肺功能衰竭③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或丧失,贫血、CO中毒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㈡细胞损伤机制1.细胞膜破坏影响信息与物质交换免疫应答细胞分裂分化功能

2.活性氧类物质(AOS)的损伤自由基氧(O2ˉ,·OH),H2O2等脂质、蛋白质DNA过氧化细胞损伤的基本环节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3.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游离钙促进胞浆内磷脂酶和内切酶等对脂质、蛋白质和核酸、ATP等降解细胞损伤的终末环节

4.缺血缺氧的损伤氧获得或利用障碍细胞内ATP↓无氧酵解增强,细胞酸中毒活性氧类物质↑第四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5.化学性损伤包括药物。可为全身性(中毒)和局部性(接触强酸碱)。具器官特异性,CCl4-肝损害。本身具直接细胞毒作用(氰化物);代谢产物;诱发过敏反应等免疫损伤;诱发DNA损伤。

6.遗传变异化学物质和药物、病毒、射线等,可损伤核内DNA,诱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细胞发生遗传变异。通过:结构蛋白合成低下;阻止重要功能细胞核分裂;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引发先天性或后天性酶合成障碍。

1.ATP的耗竭2.线粒体损伤3.膜渗透性的缺陷4.细胞内钙的流入和钙外环境稳定的破坏5.氧自由基的积聚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代谢性变化超微结构变化光镜下可见的形态学变化肉眼下可见的形态学变化病理变化或病变(lesions)二、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变性较轻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严重不可逆性

细胞损伤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㈠可逆性损伤(变性

degeneration)概念

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各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的现象。有些属于细胞内物质的积聚或沉积。所以狭义变性仅两种形式:细胞肿胀和脂肪变。类型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病理性钙化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1.细胞水肿

cellularswelling,hydropicdegeneration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细胞内水分增多,亦称水变性。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见于心、肝、肾发生机制

缺血、缺氧、感染、中毒、电离辐射等细胞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胞膜Na+-K+泵功能障碍水分进出细胞的平衡失调细胞膜直接受损细胞水肿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⑴原因:急性感染、中毒、缺氧和高热等⑵机理:常见于线粒体丰富,代谢活跃的器官,如心、肝、肾

①细胞膜损伤→通透性↑

②线粒体受损→APT↓—→Na+-K+泵↓⑶病理变化:①镜下:体积↑,胞质疏松淡染,出现颗粒状物质。②肉眼:混浊无光泽,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⑷影响和结局:①可逆性②功能降低③病因加重→细胞水肿→细胞坏死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病理变化

光镜下:体积增大,胞浆淡染、清亮。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肝细胞气球样变正常肝细胞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2.脂肪变性

fattydegeneration,fattychange

概念

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内甘油三酯(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称脂肪变性。常见于代谢旺盛耗氧多的器官,如肝脏、心脏、肾脏,尤其以肝脏最为常见。发生机制(以肝脏为例)

脂肪酸酮体+CO2甘油三酯α-磷酸甘油脂蛋白载脂蛋白输送入血氧化(饮酒)(缺氧、营养不良、中毒)(高脂、缺氧)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食物(中性脂)肝脂(中性脂肪)+磷脂组织脂(磷脂)不可见性储脂(中性脂肪)可见性血血肝脂肪代谢图示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Ⅰ来源:①肠道吸收②脂库动员来Ⅱ去路:

①少部分进行β氧化,供能。 ②大部分结合成脂蛋白入血运到脂库或其它组织利用。 ③少部分磷脂和类脂形成细胞各种膜结构成分-即结构脂肪。上述任何一过程破坏便可脂变,如:①中性脂肪合成过多;②脂蛋白合成障碍:A、磷脂、胆碱缺乏B、中毒引起内质网结构破坏或抑制酶活性③脂肪酸氧化障碍。④细胞结构破坏。第五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病理变化(以脂肪肝为例)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包膜光滑、紧张,色淡黄,边缘钝圆,切面油腻感。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镜下观:肝细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空泡状脂滴,有时脂滴可融合为一大空泡,将胞核挤向细胞一侧,形似脂肪细胞。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肝细胞脂肪变性

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肝细胞脂肪变性(苏丹Ш染色)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肝细胞脂肪变性(锇酸染色)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心肌脂肪变性(虎斑心)严重贫血时,脂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红色相间,似虎皮的斑纹影响和结局:

功能↓,病因持续,可发展为细胞坏死(肝硬变、心衰等)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3.玻璃样变性hyalinedegeneration

概念

指常规HE染色在细胞内、间质中或细动脉壁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透明变是一组物理性状相同,但其化学成分、发生机制各异的病变。常见三种类型: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1)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①部位: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慢性炎症灶中浆细胞、某些肿瘤细胞等。

②病理变化:表现为胞浆内圆形、红染玻璃样物质。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变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酒精性肝病肝细胞中MalloryHyaline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2)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①部位:瘢痕组织、各种组织纤维化等。

②机理:1)胶元纤维肿胀、崩解、融合2)缺血糖蛋沉积于胶原纤维间。

③病变:1)镜下:A、结缔组织细胞减少乃至消失B、胶元纤维化变粗融合

2)肉眼:A、量少,无明显改变B、量多,呈半透明灰白色,质坚韧。

第六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糖衣脾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脾细动脉玻璃样变正常细动脉(3)血管壁玻璃样变性:①部位:细动脉等。②机理:1)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浸润、凝固;2)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合成与分泌基底膜物质增多③病理变化:1)内膜下血浆蛋白凝固;2)管壁厚、腔窄、质地硬。④后果:1)细动脉弹性降低2)管腔狭窄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4)淀粉样变amyloidosis在细胞外间质,尤其是小血管基底膜处。蓄积物为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呈淀粉样显色反应。HE染色中呈均质性淡红色,类似玻璃样变性。肾淀粉样变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5)粘液样变性mucoiddegeneration

间质内有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HE染色中表现为灰蓝色胶状液体。肿瘤间质粘液样变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6)病理性色素沉着

pathologicpigmentation概念

指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沉着的色素主要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常见的类型含铁血黄素---棕黄色、具有折光性的色素脂褐素---黄褐色、细颗粒状色素黑色素---黑褐色、细颗粒状色素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含铁血黄素(慢性肺淤血)巨噬细胞吞噬降解血红蛋白所产生的Fe3+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光镜下为巨噬细胞胞浆内外棕黄色较粗大的折光颗粒。意义:陈旧性出血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脂褐素(心肌萎缩)细胞内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光镜下为胞浆内黄褐色微细颗粒。意义:正常时,可见于附睾、睾丸间质、神经节等细胞中。老年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心、肝细胞萎缩时(消耗性色素)。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黑色素(黑色素瘤)由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氧化聚合而成的黑色素颗粒,其生成受到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和MSH(色素细胞刺激素)的促进意义:局部性增多-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全身性增多-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外源性色素沉着(碳末沉着症)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7)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calcification概念在骨和牙齿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沉积,称-,可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成分沉积的钙盐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少量铁、镁镜下呈蓝色颗粒状或片块状分类营养不良性钙化(常见)主要发生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其它异物内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钙不升高见于结核病、血栓、动粥斑块等。可能与局部碱性磷酸酶增多有关转移性钙化(少见)由于钙磷代谢障碍(高血钙)所致最易沉积于胃粘膜、肾小管、肺泡壁等处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等疾病第七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虫卵钙化(肝血吸虫病)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粥样灶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celldeath概念

细胞因受严重(致死性)损伤,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即细胞死亡。包括

坏死

细胞病理性死亡的主要形式

凋亡

见于细胞的生理性死亡、某些病理过程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1.坏死necrosis概念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可迅即发生,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后基本表现细胞器崩解和蛋白质变性。细胞、组织代谢停止、功能丧失,胞内物质漏出并引发周围组织急性炎症性反应。一系列形态改变,主要是由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自溶)引起的,也可由急性炎时中性粒溶酶体酶(异溶)引起。1)坏死的基本病变坏死后镜下见自溶性变化常要几小时后(1)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pyknosis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溶解karyolysisDNA酶和蛋白酶激活,分解核DNA和核蛋白(2)细胞浆的改变(3)间质的改变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1)细胞核的形态变化模式图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核固缩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核固缩-----ElectronicMicroscopy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核碎裂-----EM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核溶解-----EM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肝细胞坏死第八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肝细胞坏死(前图放大)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2)细胞浆的改变嗜酸性增强。RNA(核蛋白体减少)的丢失及蛋白质变性增多,增强与其伊红染料的亲和力。膜通透性增加,CPK、谷丙及谷草转氨酶、淀粉酶释放入血,可作为诊断心肝胰疾病的参考指标。有助于损伤早期诊断。(3)间质的变化间质对各种损伤因子的耐受性大于实质细胞,后期酶的作用,基质解聚,胶原肿胀、崩解、液化成一片无结构模糊的红染物质。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2)坏死的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失活组织特点:坏死形态改变需一定时间,早期肉眼不易辨认。临床上将失去生活能力的组织称为失活组织,在治疗中必须将其清除。①外观无光泽,暗淡混浊;②失去正常组织弹性,捏起或切割回缩不良③无血液供应,故温度↓,血管无搏动、清创时无新鲜血液流出;④失去正常感觉及运动功能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1)凝固性坏死

coagulativenecrosis概念

尚保留原有坏死组织细胞轮廓,呈灰白或灰黄、干燥的凝固状。发生可能与局部酸中毒使结构蛋白发生变性,也使溶酶体酶变性,阻断了自溶过程(凝固酶作用)。特点坏死组织水分减少,坏死与健康组织之间分界明显细胞微细结构消失,组织结构的轮廓可长时间保存

好发部位

心肌、肝、肾、脾等脏器

病理变化肉眼观:灰白或灰黄,干燥、坚实、混浊镜下观组织结构的轮廓保存

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凝固性坏死(肾梗死)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凝固性坏死(肾梗死)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干酪样坏死caseousnecrosis主要见于结核病肉眼观坏死区呈黄色,质松软、细腻状似干酪而得名镜下观坏死彻底,为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淋巴结结核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淋巴结结核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淋巴结结核(前图放大)第九十页,共一百一十一页。(2)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necrosis概念由于坏死组织很快因酶性分解而成液状,称液化性坏死。含蛋白质少,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则组织易发生酶性分解而溶解液化。好发部位最常发生于脑和脊髓;细菌、阿米巴滋养体感染也常发生于富含各种酶(胰酶)的胰腺特殊类型----脂肪坏死创伤性脂肪坏死酶解性脂肪坏死---见于急性胰腺炎细胞释放胰酶分解脂肪酸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脑液化性坏死(脑脓肿)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脂肪坏死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脂肪坏死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一十一页。(3)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necrosis光镜下,表现为细网状、颗粒状、条块状的红染的无结构的物质,形态类似纤维素,故名。肾小球肾炎旧称纤维素样变性,常发生于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主要见于变态反应性及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病、红斑狼疮、高血压等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四)坏疽gangrene概念是大块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作用,而出现颜色(如黑色、深绿色等)或气味(臭味)的改变,称为坏疽。1.特点:1)较大范围坏死;

2)黑色;3)污秽

2.部位:四肢、与外界相通的器官。3.分类:1)干性坏疽:2)湿性坏疽:3)气性坏疽: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发生条件常见部位肉眼病变腐败菌感染全身中毒症状干性坏疽动脉阻塞、静脉通畅四肢等干燥、皱缩、黑色(血红蛋白中Fe2+和H2S结合成硫化铁)分界清楚、水分少轻轻湿性坏疽动脉、静脉均阻塞子宫、肠、阑尾、肺、胆囊等肿胀、蓝绿色、恶臭、分界不清、水分多重重毒血症气性坏疽深在的开放性创伤肌肉坏死组织内含气,有奇臭蜂窝状,有捻发感合并产气夹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重,发展迅速、后果严重分类——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足干性坏疽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肠湿性坏疽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一十一页。3)坏死的结局引发局部急性炎症反应溶解吸收(机体处理坏死组织的基本方式)分离排出,形成缺损机化包裹、钙化后果可大可小,与坏死器官生理重要性、数量范围、再生能力、组织器官的储备代偿能力有关第一百页,共一百一十一页。组织缺损示意图溃疡窦道瘘管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一十一页。腹壁瘘管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一十一页。概念

凋亡来自希腊语,是形态学和生化特征上都有别于经典坏死的另一类细胞死亡方式。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而致细胞自我清除(主动性死亡——单个或小团细胞),故文献称之为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严格讲两者有区别,PCD是个机能性名称,凋亡强调的是形态学改变。死亡细胞的质膜完整(内容不泄漏),不引发自溶反应,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2.(第三节)凋亡apoptosis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一十一页。(1).凋亡的意义

多细胞动物中存在的一种高度保守的现象,以不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的方式“干净”地既清除个别不需要的细胞,又保持结构和功能正常,是代价最的方式。可见于生理,也可见于很多病理状态。生理的:胚胎发生、器官形成发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