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_第1页
《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_第2页
《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_第3页
《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_第4页
《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滕王阁序》《秋声赋》教案和练习(苏教版必修四)

《滕王阁序》

[学习目标]

1.文言知识及典故。

2.情景交融的写法。

3.清爽藻丽的初唐骈文文风。

[学习过程]

一、介绍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XX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他靠着横溢的才华,怀着“兼济天下〞的远大的抱负,走上了坎坷而险恶的仕途。恃才傲物的他,与官场很难相融,仿佛宦海泛梗、风中转蓬。他先是由于戏檄英王鸡而被赶出沛王府,接着又因擅杀官奴被判处死刑。幸好后来遇到大赦,保住了性命。他虽死里逃命,但他的父亲却因此被贬到偏远的交阯(今越南)做地方官。上元二年(675)春,王勃离开龙门老家,南下探父,途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达洪州。恰逢重阳佳节,洪州都督广邀宾朋,大宴滕王阁。王勃也在被邀之列。于是,创作了这一传诵千古的骈文名篇。

二、骈文介绍

是魏晋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本义即是对偶文的意思,是从中国古代文章中的一种修辞手法蜕变来的。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考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重视藻饰和用典。

三、文本研习

1.[提问]在第一自然段都写了哪些内容?

文章先介绍滕王阁的所在地:就在汉代的豫章故郡,现在的洪州府。地属翼轸两星的分野,土地一直延伸和衡山、庐山相接。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衣带,操纵整个楚地,又连接着瓯越之地。像这样介绍地理位置的写法生怕是绝无仅有的。没有从简单的区域位置去写,而是从整个宇宙的角度去写,从全中国的角度去写。仿佛把每个读者带到云端,从高空鸟瞰整个洪州的山水,鸟瞰宏大的滕王阁。这种大起笔,大落笔,使滕王阁一下就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恢弘气势。但看这几句起语,就能知道下文的不俗了。

如此灵秀的地方,当然会产生优良的人物。下文很自然的由自然状况过渡到对人的描写,称赞这里俊才奔驰,而所有的这些俊美的人此时都在都督的府中。“宾主尽东南之美〞,著名望高的、有行为好的、有富于文采的、还有精通韬略的。客人的美,实际上示意了主人的美。在盛赞了宾主之后,又盛赞了这次盛会。最终,才介绍了自己是在什么状况下加入这次盛会的,并且,谦逊的说,“我〞本无知,只不过赶上这次盛会罢了。

这篇文章作于都督大宴之上,当然免不了对参与宴会的贤主嘉宾要颂扬一番,对滕王高阁和社会状况要铺陈一下,这是很正常的。

2.[提问]阅读其次段,看看在这一段有名的景物描写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意境如何?并找出全文的文眼之句。注意登高望景的景物特点和描写角度;注意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文学中描写秋景的意境的不同。

开始先点明时间:阴历九月,正是深秋时节。接着两句是总写景物的特点:“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深秋时节,骤雨刚过,潭水更加的清澈寒碧;薄暮中水面蒸腾的水气和淡淡的残阳相凝,山峦都被掩盖在紫色的暮霭中。然后极尽铺陈之能事,描绘了一幅“秋晚暮色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葱翠的群山,山中依稀的朱红的阁道,迂回的河水,繁华的市井,参差的楼阁,港口的舟楫:在这中间,点缀着璀璨秀美的落霞,栖息在水边的孤鹜;再衬上回荡在水面上的渔歌和响遏行云的雁鸣。在这幅图画中,有秀美的颜色,有动人的声响,真是五彩缤纷!

在这两段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全诗意境的诗眼,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宋人王应麟说:“庾信《马射赋》云:‘落花与芝盖起飞,杨柳共春施一色。’王勃仿其语。江左卑弱之风也。〞王勃的确用了和庾信一样的句式,但在意境的创造上,王勃这句比庾信句更是百倍的幽美和潇洒。

与传统中写秋景的诗不同。一反文学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诸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紧相乘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失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境遇困顿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的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旨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写作特点:

1.文笔幽美,意境高远,变化有致,起伏跌宕。

2.由略到详,由粗到细,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景到情。

3.长于用典,语言自然隽永,妙趣天成。

4.对仗工整,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

5.善用借代、通感、夸诞、婉曲等修辞手法,使文章饶有滋味。

四、课文总结

本文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幽美的骈文,用堂皇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宏大;以及寥廓壮阔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秋声赋》

《秋声赋》作于嘉佑四年(1059),欧阳修时年53岁,是他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它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考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文章第一段写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文章开头,简捷直入地描画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欧阳修晚上正在读书,被一种独特的声音所搅动。这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比较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接下来,是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复了闻声惊惧和慨叹的原因。

其次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讨论。首先,概括了平日观测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显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衬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然后,是对秋气的讨论。“丰草〞四句,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比较,通过比较,指出草木之所以摧败零落,是秋气施加强大威力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讨论又进一步展开。“夫秋,刑官也〞到这一段终止,吸收前人种种说法,又运用骈偶句把秋与官制、阴阳、五行、音律等配属起来,甚至用“伤〞解释“商〞,用“戮〞解释“夷〞,全力铺张,突出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力量,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这是宇宙生成的哲学思考,写出了秋声中永恒的凄怆,为下文进入本文主题起了铺垫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在全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第四段是全篇的终止,从这些深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鸣,衬托着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加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虫唧唧中,读者貌似也要同声一叹。

欧阳修在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春天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一心著述。这时的欧阳修,在政治上早已经历了屡屡贬官,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正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在《秋声赋》中,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和讨论的对象,采用赋的形式抒写秋感,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实际上融入了对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沉重的感慨。

《秋声赋》写秋以立意别致著称,从题材上讲,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永恒题材,但欧阳修选择了新的角度入手,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衬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创新。

更应当提到的,应是《秋声赋》在文体上的贡献。重视骈偶铺排以及声律的赋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内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矫揉造作,已经走向没落。欧阳修深明其中之弊,当他的散文革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过头来又为“赋〞体开启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赋的散文化,使赋的形式活泼起来,既部分保存了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俪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浮现出活泼滚动的散体倾向,且增加了赋体的抒情意味。这些特点也使《秋声赋》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基础检测]

1.以下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懿范(yì)睇眄(miǎn)遄飞(tuān)萧飒(sà)

B.潦水(lǎo)棨戟(qǐ)悚然(sǒng)针砭(biān)

C.叨陪(dāo)盛筵(yán)鏦铮(cóng)角徵(zhǐ)

D.舸舰(gě)睢园(sūn)戕贼(qiāng)黟然(yī)

2.以下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

B.人杰地灵鱼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

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

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

3.下面两组实词含义一致的一组是()

A.都督阎公之雅望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B.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谏太宗十思疏》

C.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日出而林霏开

D.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予观夫巴陵胜状

4.以下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俨骖騑于上路

B.青雀黄龙之轴

C.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D.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5.以下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说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说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说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对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说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

6.以下语句标点符号的用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认为“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唐摭言》)。

B.欧阳修在散文、诗歌创作,史传编写和诗歌评论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特别以散文成就最高。

C.“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勃不辞,公大怒。……公闻之,沉吟不语。……遂请宴所,极欢而罢。〞看来,我们怎能把王勃这样一个天才少年与一般少年等量齐观呢?

D.《秋声赋》一文的最大特色——就是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7.以下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不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舍簪笏于百龄

A.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B.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C.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D.其触于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

8.以下语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D.居域中之大

9.判断以下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译:这秋声,为了什么而来呢?

B.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译:它用来摧败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力量,只是秋气的一点余力罢了。

C.商,伤也,物既老而凄怆;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译:商,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弱就会令人凄怆;夷,就是“戮〞的意思,万物过了繁盛期,就会走向衰败。

D.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黔然黑者为星星。

译:自然会使人红润青春的面容变成枯树枝,使刚强之人的黑发变得像星星般发亮。

[文本阅读]

选文(一)

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0.以下句子中,加点字与其他三个意思不同的是()

A.山原旷其盈视B.川泽纡其骇瞩

C.闾阎扑地D.舸舰弥津

11.以下语句都含有“穷〞字,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响穷彭蠡之滨②穷且益坚

③穷睇眄于中天④岂效穷途之哭

A.①与②一致,③与④也一致

B.①与④一致,②与③不一致

C.①与③一致,②与④也一致

D.①②③④均不一致

12.找出与例句对偶句结构一致的一项()

例句: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13.对以下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调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比较,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边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云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日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14.翻译以下句子。

(1)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译文: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

选文(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7题。

余曰:①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②风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