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的性格及其成因浅析_第1页
祖咏的性格及其成因浅析_第2页
祖咏的性格及其成因浅析_第3页
祖咏的性格及其成因浅析_第4页
祖咏的性格及其成因浅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祖咏的性格及其成因浅析【摘要】:祖咏是中国古代盛唐的一名山水田园诗人,他留下的生平材料较少,大多数人对他都不太了解,但祖咏也曾被一些大家所推崇:唐诗选本如《河岳英灵集》、《国秀集》、《极玄集》、《二十六家唐诗》等都曾选录祖咏之诗。我在查阅了许多关于祖咏的材料与论文后,发现大家对祖咏性格方面的研究关注较少,因此我将本篇论文的重点列为对祖咏性格的研究,并浅析他的性格成因,希望能扩充对祖咏本人的研究,也能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祖咏的诗歌。【关键词】:祖咏性格成因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题材风格的丰富多样,各类诗歌体制的愈益齐备和全面定型,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我们最熟悉的唐代诗歌著作《全唐诗》[1],共九百卷,目录十二卷,共计收诗数万首,作者数千余人,在这样一个诗歌发展的全盛时代,大家一说到唐代诗人,首先想到就是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杜牧等等这些大家,而正如《新唐书》卷二0一《文艺传》序中说的:“若韦应物、沈亚之、阎防、祖咏、薛能、郑谷等,其类尚多,皆班班有文在人间者,史家逸其行事,故弗得而述云。”(转引自《祖咏及其诗歌研究》[2])由此可知,许多也很有才华的诗人都被遗忘在这星光灿烂的背后,他们留下的生平资料又少,关于他们的论文也就更少了。祖咏就是这样一名诗人,由于缺乏足够的生平资料,所以关于祖咏的论文大多是针对祖咏的诗歌的,而我就是想写一篇纯粹是研究祖咏个人的论文,了解一下祖咏是个拥有怎样性格的人。一、祖咏的性格祖咏是我国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一生留下的可考的诗歌共三十余首,《全唐诗》收录其诗歌共三十六首,祖咏的生平资料比他留下的诗歌更为少有,只知道他是洛阳人,不知其字号,而他的生卒年也只有一个大概年限——约生于武则天圣历二年(699),约卒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所以在研究祖咏性格的过程中,我更多地是以祖咏的诗歌为主导的,毕竟“文如其人”嘛,然后以祖咏的生平资料和一些论文辅助,以期品出祖咏最真实的一面,下面我开始论述这些材料中埋藏的祖咏的性格特征。(一)执着在关于祖咏的论文和资料中,从未明确提到过祖咏是一个执着的人,相反,倒是有一个频繁出现的形容词——“洒脱”。何谓“洒脱”?其义为潇洒超脱,要能不受拘束才能叫作真正的“洒脱”,而祖咏却长久地被仕途羁绊。在一些论证祖咏是个洒脱之人的文章中,他们首先提到的证据就是祖咏的隐居。《唐才子传》卷一云:“后移家归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转引自《祖咏及其诗歌研究》[习)但他的隐居并不是因为他自身看破了这个世界,而是因为自己的仕途坎坷,或者说他在仕途上根本没有过发展。仕途坎坷就隐逸于山水中,这似乎是文人们自然而然的规律了,纵观唐代文人,更是许多都有隐居的情结,白居易也曾写过:“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及第后忆旧山》[l](p2645))来表达自己的隐逸之心。这时的隐逸并不是超脱,而是为自己的失意寻找一个疗伤的场所,为自己的生活建立一个精神支柱,还能表现出自己高洁的人品。而且在祖咏隐居之后的诗歌中依然表现出了无法施展才华的落寞和对官场的不满。例如在《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1](P725)中:“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却念殊方月,能鸣已后时。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这是他在好友王翰被贬的时候写的,写的是在渗透着凉意的秋季,听见一声破空的鸟鸣,一听便知是“好鸟”,却奈何“能鸣已后时”,抱怨鸟儿为何不早日出谷,现在空有一身本领却无人欣赏,且这一年又将过去,鸟儿也将南迁,平白又失了机会。这首诗看似写鸟,实际是借鸟喻己,抒发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生不逢时、无人欣赏,从而才华不得施展的郁闷和落寞。再比如《汝坟别业》[1](P724):“失路农为业,移家到汝坟。独愁常废卷,多病久离群。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山中无外事,樵唱有时闻。”这是祖咏官场失意后回汝坟别庄时所作,写的虽然是蓝天、白云、鸟儿、树木之类看似悠闲的事物,却仍是有哀愁与郁闷的气息。说自己官场失意,只能回家以农为业,却又担心自己丢掉了书本上的本事,且又怕自己与官场失了联系,这一切都说明祖咏虽在仕途上长久地没能有所进步,却仍关注官场,执着于仕途。还有《送丘为下第》[WP725)中:“无媒既不达,予亦思归田。”既是一种对朋友的安慰,更是一种对官场制度的控诉,自己无人举荐,便永不能有出头之日。还有《寄王长史》[1](P726)等作品中都有显示,祖咏虽隐居深山,依然关心政事,依然没有放下自己希冀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心。诗人祖咏的隐居实际是一种无可奈何,当自己中进士多年依旧在仕途上没有作为的时候,当自己长时间的努力和等待都没有结果的时候,他选择了退让。正如蒋寅先生所说:“仕宦,作为封建社会士人满足人生最高层次的需要——实现自我的必要前提,他们是不会也不愿意轻易丢掉的。”(《大历诗风》[4](p91))他们确实很羡慕惬意的隐逸生活,也希望自己能有那样的日子,但从根本上说隐逸只能作为仕宦生活的补充,而不能替代它。所以祖咏并不是一个“洒脱”的人,但在他这段漫长的努力和等待中,在他的诗歌里我看到了他真正的性格特征——执着。祖咏在科举考试中不仅考中进士,而且一战成名,但却没有了下文,超过二十年的仕途探索之路,需要多么执着的精神,多么强大的毅力。更何况在等待的过程中一再受挫却依然坚信自己会有出头之日,例如在《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1]中最后一句:“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颇有些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感觉,看来这个人不仅执着,还有点乐观的精神。更何况我在前面分析过的《汝坟别业》、《寄王长史》等等,这些不仅是他不洒脱的证明,更是他执着的证明。(二)轻薄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初,诙谐自贺知章,轻薄自祖咏 ”(转引自《唐国史补中的一段人物评考》[5])论起祖咏的“轻薄”,他有两首诗就不得不提了。第一首是他在科举考场所作的《终南望余雪》 [1](p72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本来这首诗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关键是它出现的地点。钱易的《南部新书》 ⑹卷乙(P18)记载:“祖咏试《雪霁望终南》诗,限六十字,至四句,纳主司。诘之,对曰:‘意尽。'也就是说,当时在科场上试题要求他写六十字,一共十二句,但其兴之所至,写完四句以后认为诗的意境已经道完,便不再写下去了。而当时的情况是“开元、天宝之中,一岁贡举,凡有数千”(《通典》卷一八《选举六•杂议论下》转引自《祖咏及其诗歌研究》[2])且“其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通典》卷一五《选举三•历代制下》转引自《祖咏及其诗歌研究》 [2])。如此激烈的竞争,在关系一生的考场上这样做,说明这个人极其自负、轻薄狂妄,而说到他的轻薄狂妄,下一首诗就更有说服力了。 《唐诗纪事》[3](P285)卷二十祖咏条:“开元中,进士唱第尚书省,落第者至省门散去。咏吟曰:‘落去他,两两三三戴帽子。日暮祖侯吟一声,长安竹柏皆枯死。'”这就是那第二首诗,叫作《尚书省门吟》。两句话就写尽了对落第者的嘲讽和自己中举后的得意,想想他也曾落第,怎的一到自己得意时,还要去踩上那些落第者几脚。且我华夏民族历来以谦逊为美德,无数贤德之人留下了字句来惊醒后人:近有魏徵“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远有诸葛亮“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这些都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而祖咏在自己志得意满时对别人落井下石,确是显得轻薄狂妄了些。(三)积极进取祖咏留传下来的诗歌中有三十六首入选了全唐诗,但说道最为有名的,只有两首,其中之一是前面提到了的《终南望余雪》[1],另一首就是《望蓟门》[1](P725):“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前面三句都是描写沙场情景的,最后那一句才是本诗的中心,祖咏通过对沙场风光的描述,制造出豪气之感,然后以“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请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虽未上过战场却也希望能沙场建功的想法。祖咏虽只是一介文人,也想要奔赴沙场、施展抱负、报效祖国,充分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心。表现出他的进取心了远远不只这一首诗歌,但文的方面主要是通过他因不得重用而落寞的诗歌来表达。例如《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1]中:“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前面是通过鸟来表达自己不得志的郁闷,而最后仍然表达了自己渴望并且相信自己能有机会施展抱负、一展才华。再比如《扈从御宿池》[1](P723):“君王既巡狩,辇道入秦京。远树低枪垒,孤峰入幔城。寒疏清禁漏,夜警羽林兵。谁念迷方客,长怀魏阙情。”“魏阙”本是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后来用作朝廷的代称。一个“长怀魏阙情”的“迷方客”,透过他的落寞我们还看见了他那颗积极进取的心。还有《汝坟别业》[1]等诗歌,都在表达作者心系天下却没有机会施展才华的郁闷,他积极进取、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思一目了然。(四)重情重义前面说到祖咏的存诗共三十余首,经过观察我发现与友人相关的几乎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祖咏的重情重义由此可见。例如《别怨》 [1](P726):“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诗中的字词简单朴实,一看便知是写诗人送别朋友的场景,送别朋友一段水路,将船靠在渡头目送朋友远去,眼看朋友尚未走远,还不忍掉头往回走。尤其是一句“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充分表达出了作者对朋友的不舍,虽不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P978)大气,但也表达出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之情。再比如祖咏的另一首诗《送丘为下第》[1]:“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明主岂能好,今人谁举贤。国门税征驾,旅食谋归旋。皦日媚春水,绿苹香客船。无媒既不达,予亦思归田。”在丘为屡试不第之时,身为朋友的祖咏前往送别安慰,没有弃落魄的朋友而不顾,在安慰之时还为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发不平之感,“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一个“空”道尽朋友的不值。再来看《家园夜坐寄郭微》[1](P725):“前阶微雨歇,开户散窥林。月出夜方浅,水凉池更深。馀风生竹树,清露薄衣襟。遇物遂遥叹,怀人滋远心。依稀成梦想,影响绝徽音。谁念穷居者,明时嗟陆沉。”雨后凉夜,祖咏遇景生情,想起远方的朋友,只有时刻将朋友放在心上,才会一见到什么便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还有《送刘高邮梲使入都》[I]®)、《渡淮河寄平一》⑴问)和《答王维留宿》[1](P724)等诗歌都在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不舍。在《唐诗纪事》校笺卷二十[3](P504)中:“张说在并州,厚遇王翰,既相,引为驾部员外郎。说罢相,出翰仙州别驾。至郡日,聚英豪,纵禽击鼓,恣为欢赏,咏与杜华常在座。”对于被贬官的朋友仍以诚相待,与其“恣为欢赏”,颇有些舍命陪君子的感觉,这就是祖咏。由此可知,祖咏的重情重义是毫无争议的。(五)细致古语有云:“文如其人”,前面从祖咏的诗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祖咏的几个性格特点,接下来我要说的也是在他诗中可见的,也就是他的细致。说到他的细致,首先要提到就是那首让他一战成名的作品——《终南望余雪》[1]:“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身处长安,既然是望终南山的雪,便只能望见山的北面,即是山阴,至此“阴岭”便有理有据;雨雪初晴,余雪要堆积,自然又是积在山阴的多些,再一次符合了“阴岭”二字;由于终南山高耸入云,雪才会像是浮在云端,这样的美景刚好照应了终南山的“秀”;接着是“林表明霁色”,既然是远“望”终南山,自然看不很清楚,只能望见雨雪初晴时洒在森林表面的阳光;最后一句的“寒”字也是大有文章,常言道:“下雪不冷化雪冷”,现在雪已经停了,只剩余雪堆积,自然是化雪时分,那个“寒”字也就理所当然了,而且又是日暮时分,本就比白天更冷,又再一次将“寒”合理化。只短短四句话,却字字都是大有文章,更难得的是这是他考场之作,并未真的身临其境,可见这个人平日观察之细致,写作之细致。再例如祖咏的《陆浑水亭》[1](P724):“昼眺伊川曲,岩间霁色明。浅沙平有路,流水漫无声。浴鸟沿波聚,潜鱼触钓惊。更怜春岸绿,幽意满前楹。”因为有“霁”一字,我们了解到是雨后初晴,空气清明,水也沉淀下来,才能在这个陆浑水亭中看见水中的鱼被钓钩惊吓的样子;因为是浅平的沙滩,流水才能无声的流动;因为春天的雨后初晴,我们更能感受到岸边的翠绿和前楹的幽意。作者每一句诗歌,甚至每一个字的安排都是具有深意的,他的细致只要有心,我们都能感受到。再比如说《渡淮河寄平一》[1]:“天色混波涛,岸阴匝村墅。微微汉祖庙,隐隐江陵渚。云树森已重,时明郁相拒。”因为天水一色,较为暗沉,后面出现的汉祖庙和江陵渚才会微微、隐隐。再比如《泊扬子津》[1](p725):“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只有已经停了的雨才能被森林隐藏起来,只有欲归的潮才能被风所退;既是“江火明沙岸”就必然是夜间,雨后的夜里,自然有“寒气”,也就才会觉得衣衫薄了。殷璠云:“咏诗剪刻省静,用思尤苦。”(《唐诗纪事》校笺卷二十[3](P503))这个“用思尤苦”倒是刚好也能证明祖咏的细致,因为他的细致,能处处关照到,才会用思尤苦,细心安排。到此,我能从祖咏的资料和诗歌中分析出的性格已经论述完毕,这个人执着、细致、积极进取且重情重义,却又自恃其才、轻薄狂妄,让人对他是又爱又恨。不过人的性格本身就是多样的,祖咏这样的人虽不完美,却不失真实。要成就这样真实且复杂的性格也并非一件易事,我们依循历史和祖咏并不丰富的资料,可获得少许缘由,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祖咏的性格成因。二、祖咏的性格成因浅析高中时,政治老师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性格形成也是一样,除了本身带有的遗传基因,还有生存环境的原因。《性格宝典》[8](p2)也说:“性格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它总是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总说的“慈母多败儿”也是这个道理,有个事事都能替他处理妥帖的母亲,儿子很可能就什么都不会做了。祖咏的几个性格特点要找内因,我们肯定不能从他为数不多的资料中找到,但从社会环境方面着手找找外因倒是可以理出一些的。(一) 祖咏的轻薄为何先说他的轻薄狂妄,这个肯定是能找出一些原因的。首先,众所周知,唐朝不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外交上都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盛世,我们著名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出现在这个朝代。国家的发达必然让人民的心性气势都有所高涨,看我们清朝,自诩“天朝上国”,不屑与人通商,将西方列强称之为“夷”,这些都是国家发达后,不只是国家本身,连带臣民也变得自大狂妄起来。其次,是唐朝开放的风气,对文人们的管理不像明清那样专制严厉,从李白醉酒之后敢“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就可得知,所以文人们偶尔发出一些狂妄之声,上位者们也不是特别在意。再次,是祖咏本身的才华所致,所谓“恃才傲物”,先成了有才之人,才会变得骄傲甚至狂妄,而祖咏自恃有才从他的考场之作——《终南望馀雪》[1]便可得知,后面的“傲物”也就顺理成章了。最后一点,就是祖咏的交友,祖咏生平有一好友王翰,他的诗歌《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1]、《寄王长史》[1]就是写给此人,而王翰一大特点就是狂妄自负,有史为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7]三《诠曹》(P47)云:“开元初,宋璟为(吏部)尚书,李乂、卢从愿为侍郎,大革前弊,据阙留人,纪纲复振。时选人王翰,颇工篇赋,而迹浮伪,乃窃定海内文士百有余人,分作九等,高自标置,与张说、李邕并居第一。自余皆被排斥,凌晨于吏部东街张之,甚于长名。观者万计,莫不切齿。”此举比起祖咏嘲笑落第举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且王翰平日“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旧唐书•王翰传》转引自《祖咏及其诗歌研究》[2])这样一个朋友在身边,一唱一和,更是助长了彼此的气焰。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必是有一定道理的。(二) 求仕的执着从何而来再来谈一下祖咏求仕的执着,这个最远可以追溯至孔子主张的入世精神,孔子身处乱世之中,却心怀天下,为救黎民于水火,游走于列国之间,传播自己的政见,试图说服一些公卿大夫,能有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且在失败之后也不气馁,转而投身于教育事业,力图为政治培养人才。有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作为榜样,后来的文人们对于从政之事也是兴趣高涨,所以古往今来许多有才之人都希望能有机会报效祖国,加之唐朝的科举愈见规范,科考制度更加严密,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更大的机会登上政治舞台,激发了他们入仕的动力,推动了整个社会对于仕途的追求。尤其唐朝又是这样一个文化繁荣昌盛、崇文重才的时代,几乎整个社会都是崇尚文学的,进而整个社会对于入仕的追求空前高涨,在这样的环境下,祖咏自然也是依附于社会主流拼命求仕。更何况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一旦进士及第,带来的荣誉是无穷的,孟郊在《登科后》1(P22中就形象地表现了士子一朝及第后的情形:“昔日龌龊不堪嗟,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讲述的是进士及第之后,各式各样的宴会让人眼花缭乱,也让新科进士享尽了荣誉。综上几点原因,唐朝文人大都在求仕上较为执着,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祖咏自然也不能免俗,也希望能“学而优则仕”,并且在这条路上几乎穷其一生地努力。(三)“知音”情结说到重情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