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_第1页
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_第2页
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_第3页
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_第4页
住宅小区环评报告书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8/218**县****住宅区**花园环境影响报告书**市环境科技**服务**二00七年九月目录1总则……………………51.1项目由来…………51.2编制依据……61.3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71.4评价思路……81.5评价标准……81.6评价工作等级及工作范围…111.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131.8控制污染及保护目标………132项目概况……………162.1项目基本情况…………………162.2地理位置及交通………………162.3**县锦惠园小区开发现状…162.4**县锦惠园小区规划概况…162.5公共工程…………243工程分析…………………28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28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03.3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324建设项目周围概况………364.1自然环境概况……364.2社会环境概况……435环境质量现状……………475.1环境空气质量………475.2声学环境质量现状…………………515.3水环境质量现状……515.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556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主要环保措施…596.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96.2施工期主要环保措施与建议……657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667.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分析…………667.2声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707.3水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727.4固体废物影响预测及分析…………747.5绿化分析……………767.6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88环境管理、环境监测及环保工程验收…828.1环境管理……………828.2环境监测……………828.3排污口规范化管理…………………838.4环保工程验收清单…………………859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859.1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859.2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869.3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8710总量控制和环境改善……8910.1区域环境承载力简述………………8910.2总量控制……………9010.3周边环境及环境改善分析…………911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9211.1项目经济指标…………9211.2社会效益………………9211.3环境损益分析………9212公众参与……………………9412.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9412.2公众参与调查方法和原则…………9412.3调查内容……………9412.4调查结果分析………9413结论和建议…………………9813.1结论…………………9813.2要求与建议…………1001.总则1.1项目由来**县位于**省最北**,地处**三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为国家西**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化工基地。它不但拥有极为丰富的**资源,还有品质优良的石英沙、石灰石等矿产。随着国家西**大开发的实施,近年来**县的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经济已形成以**为龙头,化工、建材、电力为骨干的工业体系。**资源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能量资源。**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区域中心的功能日渐突出,城市规模迅速扩展,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建设与其相适应的新的城市功能区,在此形势下,经**县人民政府同意,位于**县城区北**的**县****住宅区**花园开始启动建设。拟建设的**县****住宅区**花园,位于**县城北******住宅区的东北**,**河西岸,南邻**路,东接向阳路,西面、北面以**路为界,用地南北长,东西窄,总用地9.41公顷。经**县建设局批准,本项目由**省**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等有关规定,**县****住宅区**花园小区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省**实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3月20日委托**市环境科技**服务**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到委托后,我**即派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并对小区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考察和资料收集,根据当地环境特征和自然条件状况,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确定了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评价重点及方法,开展了环境现状评价及公众参与调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环保措施评价等一系列工作,于2007年10月编制完成了《**县****住宅区**花园小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县环境保护局批准。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⑼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⑽国家环保总局第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2年);⑾国家环保总局《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评价管理规定》(1992年);⑿**环发(91)35号文《**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1.2.2技术标准、规范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174号《关于加强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⑼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3)25号《关于核定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关问题的通知》;其它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标准。1.2.3项目依据⑴**县人民政府神政批转字(2004)15号文件⑵**县经济发展局神经发(2004)36号文件⑶**县建设局神建发(2004)008号文件;⑷**县建设局神建发(2007)020号文件;⑸**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花园设计方案》;⑹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2.4委托书****实业有限公司“关于**花园小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1.3评价目的及指导思想1.3.1评价目的⑴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贯彻、推行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项目拟建地和周围环境现状的调查、监测,掌握评价区的大气、水、声环境现状和主要环境问题;⑵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施工期和建成入住后的污染源源强、污染物排放方式及处理方法等,对本项目实施后给所在地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⑶根据环境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特征,论证项目建设的环境相容性及主要环境问题,预测项目对自然、生态、景观、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范围和环境质量可能发生的变化状况,从而提出消除或减少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⑷根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要求,评价项目规划和环保措施的可行性,为合理发展该区域经济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小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环保措施实施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建议,为管理者保证区域环境质量达到某一预定目标、维护该区域及周围环境良性循环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1.3.2指导思想在广泛收集当地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紧扣拟建工程环境影响的主题,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环境特点,以环保法规为依据,坚持科学的态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回答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问题,为拟建工程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1.4评价思路⑴分析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当地城市规划及经济开发区规划的相容性;⑵调查拟建地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现状;⑶⑷提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环保建议。1.5评价标准本评价采用如下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⑴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见表1-5-1;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表1-5-1单位:mg/Nm3污染物SO2PM10NO2取值时间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年平均日平均年平均日平均1小时平均标准值0.060.150.500.100.150.080.120.24 ⑵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标准,见表1-5-2;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表1-5-2单位:mg/L(除外)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段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Ⅳ、Ⅴ类标准,见表1-5-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5-3单位:mg/L(除外)类别pH氟化物氨氮COD溶解氧挥发酚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粪大肠菌群(个/L)Ⅱ类6~91.00.5153≥50.0020.0540.12000Ⅳ类6~91.51.5306≥30.010.5100.320000Ⅴ类6~91.52.04010≥20.11.0150.440000⑷声学环境质量评价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见表1-5-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表1-5-4等效声级:dB(A)类类别标准01234昼间5055606570夜间40455055551.5.2污染物排放标准⑴污水排放执行CJ3082-1999《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见表1-5-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5-5单位:mg/L(除外)污染物pH悬浮物CODBOD5NH3-NLAS矿物油类色度标准值6.0-9.015015010025.010.020.080倍⑵厂界噪声排放执行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Ⅱ类标准,见表1-5-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表1-5-6等效声级Leq:dB(A)类别ⅠⅡⅢⅣ昼间55606570夜间45505555⑶施工噪声排放执行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见表1-5-7;⑷固体废物排放执行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⑸室内停车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限值参照GBZ2-200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见表1-5-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表1-5-7等效声级Leq:dB(A)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制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55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85禁止施工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装修吊车、升降机等6555*室内停车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限值表1-5-8废气类别CONOX最高允许浓度限值(mg/m3)30101.6评价工作等级及工作范围1.6.1评价工作等级⑴环境空气本项目建成后为居住小区,冬季采暖由**县供热公司****供热站供给,居民生活燃料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和电,大气污染源为小区停车库排气系统排放的废气,本项目环境空气的评价等级定为三级以下。⑵声学环境本项目为小型建设项目,位于GB3096-93规定的2类区(居住、商业区),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受项目噪声影响人群变化不大,声环境评价等级依据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相关判据确定为三级。⑶生态环境本工程为小型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为94100m2,其影响范围<20km2,工程的建设不会引起区内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且区内无特殊敏感目标(非敏感区),因此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⑷地面水本项目建成后,外排废水为生活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简单,排放量561.46m3/d小于1000m3/d,纳污河流**河流量为17.1m3/s属中河,由以上条件对比《导则》要求,确定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环境空气、地面水、声学以及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及工作等级见表1-6-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1-6-1环境要素主要项目项目指标(或特征)工作等级环境空气地形复杂地形三级以下pi(m3/h)<2.5×107采用标准二级标准声学所在地区非敏感三级项目类别小型地面水环境中河污水量<1000m3/d三级生态工程影响范围(km2)<20三级1.6.2评价范围⑴环境空气以项目区为中心,沿主导风向(NW)轴线上下各取2km,与主导风向垂直方向各取1.5km,评价区面积12km2。⑵声环境评价范围项目西、南边界外100m范围内,东、北边界外50m范围内。⑶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同大气评价范围。⑷地表水环境地表水评价对象为**河,评价范围在本小区对应的**河上游0.5km至下游4km河段。1.7评价工作内容及重点通过项目排污特点和周围环境状况的综合分析,确定本次评价重点如下:⑴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⑵水环境影响评价;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⑷地下停车场废气影响评价;⑸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评述与建议。1.8控制污染与保护目标1.8.1污染控制目标⑴施工期主要控制施工噪声和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⑵运行期主要控制“三废”和噪声的排放。项目具体污染控制内容与目标见表1-8-1。1.8.2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及项目周围人群相对集中的****村人群健康,详见表1-8-2。污染控制内容与目标表1-8-1建设阶段对象污染工序控制污染因子控制措施控制目标施工期噪声施工机械噪声控制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执行GB125234-90相关规定固体废物场地挖填清理平整建筑垃圾固体废弃物定点堆存、回用或填埋执行GB18599-2001相关规定大气施工扬尘施工扬尘场地围墙、棚式贮存建材、施工场地道路洒水施工扬尘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物施工废水SS建蓄水池沉淀回用综合利用生活污水SS、COD养殖、堆肥、土壤净化营运期废气区内汽车CO、NOX车库通风排烟执行GBZ2-2002相关规定废水生活污水COD、SS、NH3-N等生化处理CJ3082-1999相关标准固体废物生活生活垃圾定点堆存、分类收集由环卫**门填埋处理噪声交通车辆泵、风机等噪声禁鸣喇叭、减速慢行隔声、减振、消声GB12348-902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对象表1-8-2序号环境保护对象相对方位距离保护内容保护目标1**路S现有状态符合道路路及城市管理的有关规定2绿化带四周自然状态不受影响3居民S、50m人群健康环境噪声符合GB3096-932类标准2.**县**花园项目概况2.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县****住宅区**花园小区建设性质:新建工程建设地点:**县城北****村建设单位:****实业有限公司2.2地理位置及交通****花园小区位于**县城北**,东临向阳路与县城隔河相望,南临**路,西、北以**路为界。规划总用地141.15亩,其中建设用地124.35亩,地理位置优越,四面临路,交通便利,开发前景良好,地理位置及交通见图2-1。2.3**县****住宅区开发现状开发区地势较平坦,项目地略有小坡度起伏沙丘,地面为沙状土壤,上有片状沙蒿分布。项目东面有**县城至**镇的三级公路,东**有**县方圆中学,西面的新农村住宅区正在建设,项目南面的**路已经建成,**路南面有****村居民居住。项目已进入一期的建设阶段。2.4**花园规划概况本项目由****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建设开发,小区规划总用地141.15亩,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按推出时间不同分为一期多层、二期高层住宅,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36647.98平方米。整个小区建筑分为两类,住宅为小区建筑的主要组成**分,有26层的高层点式住宅,16层的高层板式住宅,8层的多层板式住宅;另一类为公共建筑,有幼儿园及会所,沿街商铺等,建筑层数为2~3层,造型简单活泼,色彩明快。见图**花园鸟瞰图。2.4.1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贯彻全新理念,坚持新思路,创造全新的人居环境;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建设宜人景观,提升环境品味,塑造花园式社区。将住宅小区置于整个城市环境中来考虑,从城市相关地区、城市总体规划、控制规划等方面来分析和看待规划地段,将小区融入城市环境中全面深入规划;同时,以小区自身优美独特的空间景象定位成城市中一个独特的亮点,创造整体社区环境。2、景观生态原则**花园小区将体现一种自然、健康、休闲、富有情趣的生态园林景观风情。以中心景观园林为核心,各组团单元向心式布局;同时在各组团中心地带,分别呈现以不同风情为主题的园林景致,最大限度保证住户均能分享绿化景观。3、邻里交往原则强调小区公共空间及邻里空间的设计,倡导活跃邻里交往的居住软环境。4、均好性原则充分利用小区中心水体园林景观的布局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住户能够分享中央水系景观,让闲适美妙的生活气息洋溢在每位居民心中。2.4.2规划结构⑴现状景观环境**花园所处现状环境景观条件十分丰富,东侧临河,西侧有山,远处地形起伏,山峦叠嶂,为小区景观环境的塑造奠定了基础。**河是小区周边的主要景观因素,由北向南在小区东面流过,春夏秋冬,寒暑交替,**河呈现出不同的景观面貌,给小区带来了景观上的多样感受。不断变化的河流景观丰富了小区的外**环境,也为小区的内**景观组织提供了素材。相互呼应,内外联系,在小区内**景观组织中引入变化的水景,无疑可以使小区景观与大环境融为一体,并且富有个性。日常生活的场所也因为水景的存在,变得生动而富有吸引力。规划景观结构小区采用了完全人车分离的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居民生活游憩的场地,为小区景观的塑造、绿化环境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区地面上除建筑以外的场地都可以被景观塑造所利用,从而形成绿化丰富,景观生动的小区环境。小区建筑之间的空地是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筑之间的空间安排绿地、铺地、水景、活动场地,人为制造地形的起伏,建造亭台连廊,巧妙配置植物,形成一个一个形式不同,但又风格统一的游憩场所。小区南北向的景观主轴联系各个小块绿地,使小区景观形成完整有机的整体,每个个小块绿地都成为小区景观主轴的组成**分。小区东西向景观轴连接入行主入口和南北向主轴。景观结构总体形成纵横相交的格局,南北向景观主轴北侧连接人行次要出入口、幼儿园以及主要水景,中**与东西向主轴相交处是一处喷泉广场,南**尽端处以雕塑结尾,形成起伏变化的轴线景观。东西向主轴连接小区主要出入口和南北向主轴,主轴西端,以喷泉假山结尾,瀑布从假山上伴随着水声顺势而下,溅起片片水花,渲染出热烈的生活场景。⑶夜景照明**花园夜景照明中注重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综合利用景观照明、建筑泛光照明、建筑轮廓照明和局**的重点装饰照明等进行小区环境景观的再塑造。为保持整体的统一,建筑物均采用白光作立面照明,重点照明建筑的上半**,下半**分稍暗一些,使景观层次分明,又不耀眼,感到舒适和轻松。绿化**分采用白光照明来表现其绿色,金黄色的或线或弧的人行道路镶嵌在整齐的白色建筑群和明暗相间的绿地之间,其整体夜景将成为居住区的重要标志。建筑在照明的风格上保持整体性、细节**分灵活处理,以表现各建筑的个性。绿化布局绿化环境的设计是小区景观设计的重点,布局遵从小区总体布局,追求空旷与私密,刚阳与柔和的对比。广场的软绿地是充满生机和变化的空间,通过落叶树、四季花卉的周期变化,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对瞬间美的诗情的把握。软绿地根据休闲活动的不同需求而作不同的配置。广场的硬绿地则强调空旷与恒久,以长绿树、慢生规整为主,以水石园林为特色。营造出一个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少噪声干扰、轻松优美、清洁舒适的居住环境。整体规划中采用点线面结合起来的方式,以中国传统园林中自然式的种植方式为主,融合现代规则式园林,加上花坛、种植池的应用,突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丰富的实用功能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住宅的楼间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因此,楼间绿地的种植设计应考虑到植物配置与建筑构图的均衡以及对建筑的遮挡与衬托,居民生活通风、光线、日照的要求,以及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沙地柏、紫穗槐、紫丁香和草坪为主基调,并配以榆叶梅、珍珠梅、柽柳、黄刺玫等花灌木,点缀油松、元宝枫、火炬树、沙枣等乔木,突出植物色块的对比美并注重每一地块季相变化的连贯性。围绕水系,以金丝垂柳、珍珠梅作为两侧的基调树种,周围配以迎春、红瑞木等低矮灌木,结合水景着重突出夏季的景观效果。并通过云杉、榆叶梅等植物来补充其他季节的植物景观。小区较开阔的空地绿化设计中应以野牛草和白三叶等草坪地被植物和整形修剪绿篱为主,在平面上注意将其几何形式与广场的辅装图案融合起来,在立面上则运用红叶李、侧柏、桧柏等植物来增强各**分公用建筑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空间围合感,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在大面积的辅场地内应注意适当栽种围槐等冠大荫浓的乔木,以起到遮荫的效用。还可以将紫藤等攀援植物与园林建筑小品如花架等结合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运动场周围的绿化设计中,主要选用馒头柳和金银木,以起到分割空间、减少噪声和局**遮荫的效果。考虑到该地域春季风沙大的特点,对于小区外围的绿化,应从防护功能出发,注重防风沙、降低风速、防尘的效应,选用樟子松、毛白杨、刺槐、金银木等抗风性能强的树种组成复合防护林带。⑸水环境水景是**花园景观环境的特色和灵魂,是环境赋予小区的基本特质。水景为居民提供了难得的生活憩环境,强化了小区环境的景观个性。在水景的安排中,根据场地的不同,延续规划的设计思想,塑造**花园的景观环境。小区北侧空间开阔,是小区南北景观主轴线的重要组成**分,这里地势较高,也是水景的源头,这里安排流动的水景,局**用小喷泉调节气氛,水景与人行辅地用台阶相连,形成丰富的空间效果。水由北向南流过,在小区的中**形成一处高潮,在小区主入口的北侧,布置一处较大的水景,人工组织地形变化,用喷泉、跌水、植物等景观元素,在入口处形成变化丰富,空间开阔的入口景观。两条轴线相交的中心广场,布置旱喷泉,形成小区的中心景观,伴随着灯光、音乐、喷泉水景翩翩起舞,烘托出祥和的小区生活气氛。水景在小区东西轴线的西端,改变了形式,成为了假山的一**分。水从假山上面流下,溅落到水池里,形成一阵阵的水雾,四散飘开。外**空间小区建筑分为两类,住宅为小区建筑的主要组成**分,有26层的高层点式住宅,16层的高层板式住宅,8层的多层板式住宅。另一类为公建,有幼儿园及会所,沿街商辅等,建筑层数为2—3层,造型简单活泼,色彩明快,点缀小区的环境。户型设计小区户型设计是小区设计里的重点内容,关系到住户的生活,影响住户的生活质量。户型设计分为大中小三种户型,有43平方米左右一居室的小户型,有90—140平方米两室两厅、三室两厅的中户型,有140—167平方米四室两厅的大户型,所有户型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充分考虑采光、通风、节能、观景要求,确保每户动静分离,布简约,每户都保证一个停车位,所有住宅都配置电梯,方便住户。2.4.6.2绿化系统整个地段的绿化系统有点、有线、有面。中心广场是绿化系统的中心,庭院绿地是绿化系统的重要节点,沿小区路为绿化系统的主要轴线。小区中心绿地的设计结合水面、雕塑、小品、树木、草皮、硬质铺地,营造了一个集游憩、玩赏于一体的休闲场所,沿小区北**和西**道路成排种植高大乔木。组团绿地布置在组团中心位置,设有座椅、花架、花卉、硬质铺地、雕塑小品、运动设施和场地,配以观赏性花卉,形成开朗、亲切的活动空间。住宅间绿地是日常邻里交流的重要场所,以绿地为主,设花坛、座椅,配种观赏树和花卉,形成舒适健康的小环境。绿化以当地树种为主,结合外来景观树木,根据季节变化,使居民四季有景可观。在植物配置上采用现代园艺手法,成片、成丛、成林,讲究群体色彩效果;同时植物的配置又与各个景点相呼应,使每个景色都掩映在绿丛之中,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结合自然的植物群落,增强自然气息,形成变化的林冠线,增强了小区园林绿化的意境美。2.4.6.3灯光结构灯光设计在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指导下,创造出以中轴线为主要亮点,组团为面型照明的“以点带面”的照明形式。在照明灯具类型将道路照明的的庭院灯、草坪灯等与景观照明的射灯、投光灯、壁灯、地灯、潜水灯等相结合,在满足照明的基本前题下,充分发挥照明在夜间造景的能力,形成火树银花、色彩斑斓的夜景。同时,充分应用新技术产品,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2.4.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花园总建筑面积236647.98m2,包括高层、小高层、多层、花园洋房、别墅、会所、商业裙房等21栋建筑,总户数1632户,居住人口6528人,规划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4-1。2.4.8单体建筑⑴小区内住宅类型多样化,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面积指标为43m2、90~140m2、140~167m2左右不等。⑵多层以8层为主,顶层**分带跃层建筑;高层建筑由11层、16层、26层建筑组成,多带跃层结构。整个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平面布局多变,营造出灵活多变、空间层次变化丰富的景观形象,提高了整个小区舒适度。⑶住宅布局均呈南北向排列,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满足防火间距和采光间距的要争取住户最大限度地享受阳光、绿色,体现时尚品味。⑷住宅户型多为一梯两户设计,户户朝南,明厨明卫,内**结构合理,使用效率高。同时,大量采用错层处理手法,使得住宅内**产生一定的空间划分,营造出优质生活氛围。**分住宅采用入户花园手法,进一步提高了居住品味。⑸住宅拟采用塑钢玻璃门窗,聚苯乙烯泡沫外墙内保温技术,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技术,进一步提高小区居住生活品质。⑹多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高层建筑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分楼宇按要求设计了沉降疑缝、温度缝、抗震缝等,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物进行防雷接地设计。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4-1项目数量备注1、项目总用地9.41ha合141.15亩⑴住宅用地4.75ha合71.25亩⑵公建用地1.3ha合19.5亩⑶道路用地0.44ha合6.64亩⑷公共绿地2.9ha合43.76亩2、总建筑面积236647.98m2⑴高层住宅建筑面积54784.08m2⑵多层住宅建筑面积147643.04m2⑶附属公建面积34220.86m23、人口密度787人/ha4、居住户数1632户5、居住人数6528人6、建筑指标⑴容积率2.85⑵绿地率31%⑶住宅面积密度2.44万m2/ha7、停车总数1632辆8、建筑使用年限50年9、总投资1.84亿元2.4.9土地利用规划**县****住宅区**花园总用地面积为141.15亩,用地主要分为住宅建筑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建用地、绿化用地等类别,其用地平衡见表2-4-2。**花园用地平衡表表2-4-2项目单位数量所占比例(%)项目总用地亩141.15100住宅用地亩71.2550.5公共建筑用地亩19.513.8道路用地亩6.644.7公共绿地亩43.7631.02.4.10规划的不确定性和困难**县****住宅区**花园总建筑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变化,主要是增加的趋势,如因住户生活的需要会增加跃层和地下车库;后期工程中可能会按将来的社会需求对户型有一定的调整,小区入住户数和人口会发生变化,增长和减少的可能性都将存在。特别是后者的改变,会导致环评结果在一定范围的不确定性,本次评价按该项目的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综合考虑。2.5公共工程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既为小区内**服务,又可对外服务。小区点式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布置小区幼儿园,为小区服务,结合幼儿园布置小区活动中心和会所,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幼儿园建筑的东侧,一并建设一处公共厕所。小区沿街安排商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如超市、商店、副食店、诊所、茶社、饭馆、理发店等,在小区内**结合公共广场布置小品,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有高压水泵房、热交换站、变电站、燃气调压室、停车场及垃圾收集等小区公共设施。2.5.1给水排水工程2.5.1.1给水⑴水源项目供水由小区南侧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250供给,采用生活、消防统一给水方式。区内给水干管环状布置,埋地敷设,埋深不小于1.5米。⑵给水系统小区给水系统分两区,地下一层~地上八层为低区,八层以上为高区。低区由市政给水接管直供,生活变频水泵将地下生活水箱的水加压供给八层以上住宅**分使用。地下生活水箱和变频泵及消防泵房合建于高层地下室内。住宅给水抄表计量。用水量计算参见《**省行业用水定额》,计算如下:95升/人·日×6528人·日÷1000=620.16立方米/日加上小区商用面积用水,小区总用水量为802.08立方米/日。2.5.1.2排水小区室外排水为雨污分流系统。污水经管道汇集,分区接入化粪池内,再排至城市污水管网。雨水管道沿路布置,通过路面雨水口收集沿线雨水,分区排至市政雨水管网。污水量计算按生活饮用水的70%,具体计算如下:802.08立方米/日×70%=561.46立方米/日雨水流量参见《**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暴雨量计算公式q=1370×(1+1.2LgP)÷(t+9)0.75(升/秒.公顷)2.5.2供热工程本小区供热热源为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即小区西南侧的**县供热公司****供热站输送的热蒸汽。根据小区初步建筑总平面布置及客户要求,小区供暖为地板辐射供暖,小区共设6座换热站,由热交换站输送50℃/40℃低温热水供小区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输送95℃/70℃的热水供散热器供暖。供热管网采用半通行地沟支状管网分区布置,管道选用自然补渗及补渗器补渗,各用户处设平衡装置,系统最高点设放气装置,最低点设泄水装置。2.5.3电力电讯工程2.5.3.1电力工程①供电电源为满足小区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由小区外东侧**县城市政电网专线电缆埋地引入2路10KV电源。本小区拟设3个变电站,其中1个为10KV自备变电站,设于小区中心,其它两个为10KV公用变电站和10KV开闭所,设于小区西侧,小区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6000KVA。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及《**市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参照相关小区指标,本次规划采用控规中的指标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具体计算如下:43千瓦/公顷×9.41=404.63千瓦②电力线路敷设小区内线路均采用埋地电缆沟敷设方式。③住宅用电住宅用电设IC卡电度表,户内照明与插座分回路供电,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2.5.3.2电讯工程每户进1对电话线,户内在客厅、卧室、卫生间、餐厅设出线口。每户进1根有线电视线,户内设分配器,在客厅、卧室设出线口;预留电视及市话管线。每户进1根8芯非屏蔽双绞线,户内设分线箱,在客厅、卧室设出线口。每户设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小区设邮电所一个,并配套建设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服务网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2.5.4燃气工程⑴耗气定额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安排,居民用气定额取3000兆焦/人.年,气源来自开发区天然气管道。⑵用气量计算规划小区总人口6528人,天然气低热值按35兆焦/立方米计,气化率按100%,公建用气及不可预见用气均按10%考虑,则总用气量为61.54万立方米/年。⑶输配系统由南**市政天然气供气0.2兆帕中压管网引入,经降压站降至0.03兆帕低压气分支供给小区用户。小区内燃气干管呈枝状布置,埋地敷设,DN200以上的管道为钢管,DN200以下的为PE管。小区各管道布置详见图2-10。2.5.5消防小区在平面设计上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建筑防火间距及消防通道的设计上满足消防要求。小区消防水池贮有2小时室内消火栓水量、1小时自动喷淋水量,共计396m3。小区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条给水管,故消防水池不贮存室外消防水量,消防水量为室内40L/s、室外30L/s。小区设消防控制中心,各单体建筑依据规范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单体建筑报警信号均传递至消防控制中心,便于调度指挥。区内设置独立的室内消防环网,各单体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商业及高层区设自喷消防系统。2.5.6停车场本小区共设地下停车库18处,停车位共1632位,总建筑面积24480平方米,车位户数比为1.0。地下车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和必要的补风系统,机械排烟按每小时6次考虑,按不小于烟风量50%的风量进行机械排风。2.5.8商用服务小区的商用设施包括会所、幼儿园、商场等服务设施。①会所和幼儿园小区点式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布置小区幼儿园,为小区服务,结合幼儿园布置小区活动中心和会所,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结合幼儿园布置小区活动中心和会所,提供健身、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幼儿园建筑的东侧,一并建设一处公共厕所。②小区外环沿街商场小区沿街安排商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如超市、商店、副食店、诊所、茶社、饭馆、理发店等,在小区内**结合公共广场布置小品,并在适当位置布置有高压水泵房、热交换站、变电站、燃气调压室、停车场及垃圾收集等小区公共设施。3.工程分析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县******花园工程施工期较长,分期进行,两期工程约三年,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机械施工噪声以及施工队伍的生活排污。3.1.1施工扬尘项目施工期开挖、填埋、装运土石方,以及建筑材料堆放等过程产生的扬尘,属无组织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3.1.2施工噪声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打桩机、装载机和搅拌机等设备,声级一般在82-120dB(A),对周围声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噪声源状况见表3-1-1。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挖掘机、打桩机和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具有声级大、声源强、连续性等特点,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具有声源面广、流动性强等特点。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会给周围的居民生活造成干扰。主要施工设备噪声表表3-1-1序号施工项目设备名称声级dB(A)1打桩打桩机85-120油泵822土石方开挖挖土机96铲土机96装载机953装修切割机90-100升降机89-904结构混凝土搅拌98振捣棒90-105电锯96-983.1.3废气施工期间,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和各种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及CH等。3.1.4固体废弃物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房屋构筑物拆迁、基础开挖及土建工程产生的砖瓦石块、渣土、泥土、废弃的混凝土和水泥砂浆等。建筑垃圾组成以无机成分为主。3.1.5生活污染源生活污染源来源于施工工作人员生活过程中遗弃的废弃物,其成分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成分相似,以厨余等有机物为主。3.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3.2.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⑴废气来源该项目营运后产生废气的环节主要是地下停车场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物为NOx、CO及CH等。⑵废气治理与排放项目拟设置地下停车场18处,共设计停车位1632位,车辆进出停车场刹车、怠速及起动时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NOx、CO及CH,对停车场内环境空气有一定影响。项目对地下停车场拟采用机械式集中送排风系统进行排气通风。根据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系数,本项目地下停车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见表3-2-1。地下停车场废气及污染物排放量表3-2-1序号类别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系数*mg/min(类比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kg/h)小区总量最大车库1CO1942519.021.172NOx91.50.090.005*选取每小时进出车辆数占总车位数的30%,排烟时间为2分钟。3.2.2水环境影响分析⑴废水的产生项目运行后,预计入住1632户,共计6528人,按每人每天95L用水量计算,估算住宅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434.11m3/d(以用水量的70%计);小区商场等设施用水每天为181.92m3计(排水按用水的70%计),商场等设施排水127.35m3/d;小区污水排放总量为561.46m3/d。⑵废水治理与排放拟建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经管道汇集,分区接入化粪池内,再排至城市污水管网。雨水沿路进入小区雨水管网,分区排至市政雨水管网。类比调查,项目污水处理前后水质见表3-2-2。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治理情况一览表表3-2-2项目CODBOD5SSpHNH3-N处理前水质3501804006-870生化处理后水质10554366-82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1501001506-9253.2.3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采用**县供热公司****供热站供热,项目噪声来自小区的换热站、变电所、水泵房及地下车库排风系统等固定设备声源、生活噪声对小区内环境的影响,和新增道路交通噪声会对区域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项目设备噪声来自地下室风机、循环水泵等小区公用设施,声源性质大多为机械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针对上述主要噪声源,项目在设计中对产生高噪声的风机等,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在总图布置中考虑高噪声设备的布局安排,并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吸声、隔声、阻尼、减振等降噪手段,使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程度。3.2.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以住宅楼为主体,总居住人口6528人。此外,项目还设有会所、幼儿园、购物商城、美食城、文化娱乐建筑等社区服务场所,因此,项目建成后,其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及绿化垃圾等。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及绿化垃圾等排放量约1941t/a,小区设置沿街垃圾收集点和小区内**垃圾收集点多个,由物业管理中心将区内垃圾收集运送至沿街垃圾收集点,最后由环卫**门统一运往指定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3.3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3.3.1环境影响识别3.3.1.1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根据**县******花园项目性质及排污特点,采用工程影响环境要素与影响程度识别表,对项目影响环境要素的程度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3-3-1。从表3-3-1可知,该项目在施工期间主要不利影响表现为对地表植被、环境空气、环境噪声和交通方面的影响。运行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环境空气、水环境和噪声等方面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都是长期和广泛的有利影响。3.3.1.2项目影响环境要素性质的识别根据**县******花园项目的性质及排污特点,采用工程环境影响性质识别表,对项目影响环境的性质进行识别,识别结果见表3-3-2。从表3-3-2可知,对环境要素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噪声环境质量等方面,这些不利影响在施工期是短期的,在营运期是长期的,但都是可逆的、局**的。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是长期的、广泛的。项目工程影响环境要素与影响程度识别表影响程度项目阶段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生活质量地下水文地下水质地表水文地表水质环境空气声环境城市生态森林植被野生动物水生动物濒危动物渔业养殖土地利用工业发展农业发展供水交通燃料结构节约能源美学旅游健康安全社会经济娱乐文稿古迹生活水平施工期场地清理-1-1-1地面挖掘-2-2-1-1道路运输-1-1-1安装建设-1-1-1材料堆存-1小结-6-5-2-3运行期废水排放-1-2废气排放-1噪声-1固废排放-1-1住房+1就业+1+1+1小结-1-2-1-1+1+2+1+1+1+1+2+2表3-3-1注:3-重大影响;2-中等影响;1-轻微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3.3.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3.3.2.1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由项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因子有:停车场排放废气中的NOx、CO和CH等污染物。因此环境空气现状调查及评价因子筛选为PM10、SO2和NO2,环境空气影响评价预测因子选为NOx、CO和CH。3.3.2.2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⑴地表水环境**县******花园建成后,生活污水经生化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最终由管道接入**县城市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或县城下游**河内,本次评价对**河水质进行现状评价,现状调查因子选为pH、DO、COD、BOD5、NH3-N、Ar-OH、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氯化物、石油类、粪大肠菌群等共十一项。预测评价因子为:COD。⑵地下水环境**县******花园为单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因此小区建成后对地下水基本无影响,本次环评只对地下水进行一般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因子选为pH、氟化物、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砷、铅、总硬度、六价铬、镉、氨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大肠菌群等共十三项。建设目对环境影响的性质分析表表3-3-2性质环境资源不利影响有利影响短期长期可逆局**广泛短期长期广泛局**可能受到环境影响的领域自然资源水土流失√√地下水质地表水文地表水质√√√大气质量√√√√噪声环境√√√√生物资源生态√√√野生动物水生动物社会环境土地利用√√工业发展√√城市发展供水交通√√√燃气结构生活质量节约能源√√美学旅游√√√健康安全社会经济√√生活水平√√3.3.3.3噪声对环境影响的识别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小区内的汽车和换热站等固定设备,在对交通管制和对高噪声设施治理的的情况下,项目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及预测因子选为等效A声级。3.3.3.4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县******花园建设将占用土地,使原有的沙漠生态系统改变为城市居住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完全改变,原有生态功能丧失。回填土方、清理地面对植被、土壤等生态因子产生影响。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选为土壤、植被。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见表3-8。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表3-3-3项目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环境空气PM10、SO2和NO2NOx、和CO地表水pH、COD、BOD5、NH3-N、氰化物、Ar-OH、石油类、六价铬COD地下水pH、六价铬、总硬度、亚硝酸盐氮、挥发酚、氟化物、氨氮等声环境等效A声级等效A声级生态环境土壤、植被4.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项目所处的**县****住宅区位于县城北**,**河西岸,与县城北广场隔河相望,通过大桥与广场相连。**县城地处**省北****高原北端**东南缘,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发展中的**接壤地区重要的县城之一。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形、地貌**县位于**省北**,**与**高原过度地带,地理坐标在东经110o20'、北纬38o50'。古长城贯穿全县,以长城为界为截然不同的两个类型区。长城以北属风沙区,风沙较多,长城以南属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为790-1448米,**县境内最高点在中鸡乡木独石犁,海拔1448米。评价区位于**高原的东南**及**北**高原的北缘,**的东南缘。采区内地势北高南低,中**东高西低,标高一般在+1180—+1220M之间,最高标高+1318.45M,最低标高在**河河谷(+1057.7M),相对高差约260M。评价区内大面积属风沙地貌的沙丘地类型,沙丘、沙滩和平缓沙地交错分布。东**和西**树枝状冲沟发育,地形切割强烈,沟谷俩侧含煤地层及烧变岩裸露。4.1.2地质构造⑴构造**北**矿区位于华北地区**台向斜东翼,**北斜坡上,矿区地层总体为向西倾斜的单斜层。倾角1o左右,坡降一般为5-17%,区内断层稀少,延伸小于16Km。断层10-80m,走向NW-SE或NWW-SEE,倾角55为张性正断层。⑵地层据大量钻孔揭露及地质填图资料,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aY)、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第四系(Q)。煤系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层厚度为96.62243.5m,平均厚度为195.24m。其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3-1-2。①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aY),为煤系沉积基底,井田内地表无出露。基岩性为灰绿色巨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绿—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地层厚度为80—200m。②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细一中粒砂岩,局**含粉砂岩。区内大**分缺尖仅在中**有出露,地表无出露。砂岩之上有2—5m左右的灰—灰黑色泥岩,含植物化石,局**夹碳质泥岩及薄煤。地层厚度为8.0—23.0m,与下伏永坪组呈假整全接触。③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假整合于永坪组或连续沉积富县之上,为含煤地层。其上**因遭直罗组河流的冲刷和背后生代剥蚀,有不同程度的却失。厚度96.62—243.5m,平均厚度为195.24m,岩性以灰白一浅灰色中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钙质砂岩为主。次为灰一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少量碳质泥岩,透镜状泥灰岩及膨胀土矿层。含煤地层为大型浅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横向岩性变化大,但垂直向层序结构清晰,结合岩、煤组合特征、测井物性特征,旋回对比法将之划分为一个中级旋回岩段,自下而上依次为1—5段,每段含一个煤组,自上而下编号1—5煤组。④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本组因受后期剥蚀,区内化残留底**地层,厚度0—46.75m,平均18.37m,上**为灰绿、南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下**为狄白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灰绿色泥岩,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或块状层理,含植物茎干化石,黄铁矿结核,底**偶见所砾砂岩,下伏煤系呈假整合接触。⑤第四系(Q),本系地层不整全覆于基岩之上。以老至新分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上更新统又分为三个组。第一为三门组:厚度0—45.7m,平均11.77m岩性砾砂岩,夹多层砂质粘土,第二为离石组:底**为砂石层,上**发**为主。萨拉乌苏组:厚度0—75.3m,平均18.85m,岩性为粘土质中、细砂为主。第三为萨拉乌苏组:岩性为粘土质中、细砂为主。全新统分为冲洪积层和风积层。冲积层下**为中粒砂和砂砾石,厚度0—12.45m,上**为浅黄色中细砂、粉砂质粘土、粘土质粉砂厚度1—10m。风积层广布于井田底层,由浅黄色细砂、粉砂组成厚度1—15m。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项目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构造活动微弱,地震出现的频率小且强度低。据有史记录以来,区内未发生过大于6级的地震。4.1.3气象、气候本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节型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春季风频,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殊。全年降雨集中,无霜期较短,秋季多NW向风。年平均气温8.4℃极端最低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8.1℃年降雨期多集中与7、8月份多年平均降雨量415.1—436.7mm枯水年降雨量124mm丰水年降雨量694.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99.2mm多年相对湿度55%平均风速2.33m/s极端最大风速25m/s最大冻土深度1.46m最大积雪深度120mm冰冻期为10至次年3月4.1.4水文地质⑴地表水地表径流为**河,**河为**一级支流,是**县境内第一大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发源于内蒙伊克昭盟,于大柳**镇石圪台村入县境,在贺家川镇沙峁头流入**。县境内全程分两段,房子**上游为**河和悖牛川,下游两支汇合后称**河。**河全长242公里,河床平均比降为0.3%,流域面积8691平方公里。河流丰、枯水期水量相差悬殊。根据**县水文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最大洪峰流量14000m3/s,多年平均流量17.1m3/s,多年平均含沙量118kg/m3。整个流域为**梁峁区,水土流失严重,暴雨期间河水陡涨陡落。由于地形复杂、破碎、水分贮存条件差,地下水比较贫乏。根据调查,沟谷中单井出水量10-100吨/日,除供人畜饮用外,只能灌溉少**分农田。⑵地下水由于本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多季风,导致本区地下水较贫乏,仅在沙层覆盖区的古洼地、古冲沟及煤系火烧岩区的地下水较丰富。按地下水含水介质,本区地下水分松散岩类空隙潜水、烧变岩孔洞裂隙潜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承压水三大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①第四系河谷冲积层潜水**河及勃牛川河流堆积物形成的漫滩和阶地。堆积物主要为泥砂、中粗砂、砾卵石。厚度一般4—12m,最厚20.08m。水位埋深在1—10m。含水层岩性为中粗砂及卵砾石层,钻孔涌水量19.09—125.8m3/d,单位涌水量0.027(E98)-0.244L/s.m(S4),渗透系数0.439—5.49m/d。富水性为中等—弱。②第四系萨拉乌苏级潜水该组为冲积湖积形成,主要分布于石圪台—大柳**及柠条**南**。呈条带状、片状分布于古沣地和沟系中,厚度一般10—30米,最厚100米。一般冲沟上较厚,梁峁区薄。岩性为粉砂岩、中粗砂,局**底**含砾石,机构疏松,降水极易入渗。水位埋深在0—30m,含水层厚10—20m,最厚40m。矿区中出露的大泉直接或间接源于该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0.10-2.00L/s.m,渗透系数0.02-30m/d。富水性为弱—中等。③侏罗系直罗组裂隙潜水—承压力分布于项目西**,厚度45.17-137.54m,其它区残留底**地层,岩石易风化,裂隙较发育。含水层为灰白色、灰绿化中粗砂岩,厚度10—30m,钻孔涌水20.74-43.72m3/d,最大453.00,单位涌水量0.0186-0.032L/s.m,渗透系数0.0367-0.111m/d。富水性弱。松散层含水层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基岩面起洼处处汇集为含水区域,沟谷切割地段则以下降泉的形式泄流。④侏罗系延安组裂缝承压力岩性以浅灰白色、中粗砂岩为主,次为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砂岩呈透镜状,岩石完整,泥质或钙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单位涌水量0.00001—0.001L/s.m,渗透系数0.000141—0.072m/d。富水性弱。浅埋煤层,煤顶板含水层水柱高度一般16.65—31.39m,煤层埋藏较深区水柱高度可达到69.56—127.88m。在沟谷地带承压水头高出孔口形成自流。⑤三叠系用坪组裂隙承压水岩性灰绿色中粗砂岩,巨厚曾状,岩石完整,裂隙不发育,为煤系基底。含水层厚度39.05m,降深2.64m,涌水量2.03m3/d,单位涌水量0.0089L/s.m,渗透系数0.012m/d,富水性极弱。⑥烧变岩孔洞裂隙潜水1-2煤及2-2煤层自燃区,主要分布在井田各条河流两岸,由于烧变岩裂隙及其发育,连通性能好,极易接受大气降水及周遍松散层地下水的补给,使得烧变岩区地下水储量丰富。富水性局**强—极强。地下水的补排条件: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入渗系数0.4—0.7,径流受地形地貌及基岩定面形态的控制,在地形较低处以泉水形式排出,补给沟谷地表水,或潜流补给烧变岩水。承压水接受区域侧向补给潜层水的超流渗透补给,总的流向是由西北往东南方向,于深切沟谷中渗出排泄。**河是矿区地下水的最低排泄渠道。4.1.5矿产资源**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英砂、铁矿、石灰石、天然气等。其中**储量最为丰富,储煤面积4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为500亿吨。煤层地质结构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属特低灰、特低磷、特低硫、低水分、中高发热量、高挥发分弱粘或不粘长焰优质动力环保煤。石英砂总储量一亿多吨,矿层最厚达5米,平均厚2米,其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35%,是生产高透明玻璃、硅钙、炭化硅等系列产品的最佳原料。天然气、铁矿、石灰石的储量也很可观。煤矿开采情况:拟建项目地处**煤田腹地,**煤田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特大煤田,其埋藏浅,储量大,煤质好,地质结构简单,开采条件极为优越,是目前国家重点开发的矿区。根据调查,**煤田已建和待建的大型、特大型矿井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北**的大柳**一带,而项目15公里范围内,多是小矿,沿考考乌素沟廊带内共有23个小型煤矿,年产量一般在10万吨以下,个别达到20—50万吨,开采方式多为斜井、仓房式开采。4.1.6土壤侵蚀**县土地类型复杂,侵蚀形态多样。风蚀沙化剧烈,水土流失严重,是**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县境内侵蚀模数为4000-36718t/km.a.拟建工程在**县水保区划中属于**丘陵沟壑剧烈侵蚀坡沟兼治区。4.1.7生物资源本地区地处温带草原地带,植被从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过渡,原始天然林已几乎不存在,只有少量的天然侧柏,分布在县城东西两山的山坡上,自然生态较为脆弱,人工林灌木多,乔木少,林种单纯,生长缓慢,均属防护林。乔木主要有刺槐、臭椿、榆树、油松、侧柏、果树、枣树等,大**分以单株分布,成群联片的以经济林为主,灌木以柠条为主,分布在26度以上的陡坡及梁峁上。总的看来,区域植被不良,野生植物种类贫乏。本区动物区系属古北界蒙新区与华北区交汇处,由于天然植被的破坏,许多珍稀野生动物已不复存在。目前常见的动物种类有18属,50多种,其中兽类25种,鸟类33种。分布较广的有草兔、松鼠、跳鼠、刺猬、獾、喜鹊、崖鸽、灰斑、麻雀、猫头鹰等。常栖息于山崖河流中的有狐狸、布鸪、白脖鸭、绿头鸭、燕、鹭等。另外还有爬行类的沙虎、蛇和昆虫类。农作物主要有糜子、谷子、玉米、高粱、小表、洋芋、豆类等,以秋杂粮为主。由于自然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作物一般是一年一熟制,复种指数很低。而且粮食产量也较低。区域是一个农业、工业混合区。4.2社会环境概况**县位于**市的北**,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是**省面积最大的县,共辖15镇4乡,根据**县2006年统计资料,全县总人口为3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6.5万人,非农业人口为11.3人,人口出生率为千分之7.92,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5.6。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了3.1个百份点。2006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00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25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76.1:20.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第161位,西**百强县第14位,**省第1位。4.2.1基础设施2006年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75.8亿元,增长30.4%,包茂高速公路**段及连接线建成通车,建成通村油路152公里,全县黑色路面通车里程达到836公里。**—**西铁路开工建设。建成**大桥等重点市政工程,倍受社会关注的东山路及防洪工程和过境公路、麻瑶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均超额完成预定建设任务。**水库、县城供水工程建设加快进行,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网络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承载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4.2.2工业2006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8亿元,增长10%,生产原煤9789万吨(地方3965万吨)、发电60.4亿吨、生产干馏煤550万吨、煤焦油55万吨、玻璃226万重量箱、电石57万吨、甲醇18.3万吨、氯碱4.3万吨。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利税50亿元,增幅均超过55%,**煤电一体化项目一号机组顺利投产,煤转甲醇、聚氯乙烯项目运转正常,规模工业实力增强,支撑作用明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宁条**、**、**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25,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煤矿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提速,壁式机械化开采技术开始推广,井下电子监控系统安装基本完成。煤干馏产业技术改造稳步推进,实验示范项目进展顺利,**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县工业产业正在向更高层次演进。4.2.3城乡建设**县“一城两区、三大组团”的城市主体框架基本拉开,**新村11.3公里河堤和道路工程提前竣工,西山和铧山开工提速。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和街巷改造力度加大,提高了城市品位和宜居度。大柳**、**、**等重点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能力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对“三农”的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重点项目完成财政投资6900万元,“阳光工程”组织培训农民1.23万人次,试点村建设取得了预期效果。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全年造林16万亩,种草15万亩,林草覆盖率提高到47.1%。4.2.4民营经济发展2006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2575户,新增民营企业198户,民营企业实现税费收入总额达19.2亿元,对县财政的贡献绿超过60%,民营经济不论是发展规模还是产业结构、企业素质、品牌建设都有很大突破。民营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挂职干**成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继续强化软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持续增强,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来资金30亿元,增长21%。4.2.5和谐社会建设**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强基础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惠及7万多名城乡中上学生,义务教育巩固为99%,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高考升学率达到92%。免除贫困家庭高中生的学费,将慈善协会的基金由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主要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力争做到所有**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学、辍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开工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人才战略,提高人才待遇,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引进各类急人才,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实用型人才队伍。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不断完善。文化体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广播电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全方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投入财政专项资金8000多万元,城乡3.8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并在全国率先推行城镇合作医疗,卸下了城乡群众看病贵的包袱,因病致贫、返贫的困难群体大大减少。“平安**”创建取得明显成效,全县“两抢一盗”案件发案率下降32%,信访案件下降76%,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县经济社会秩序保护稳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低保、医疗、养老、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农民低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80元/年,城市居民低保人均补助标准由70元/月提高到77元/月。“五保户”供养标准由人均900元/年提高到1500元/年,并全额报销医疗费。实现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把充分吸纳就业作为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重要条件,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推动加工制造和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切实解决县内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零星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切实解决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年内建成县医院投入运行,完善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素质。做好重大疫情和传染病的监控和防范工作,加强地方病防治。4.2.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以“一体两翼、一河两川”和重点村为载体,梯次推进。继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坚持解决“三农”问题从非农产业发展上找出路,从加快推进城市化上找出路,从减少和转移农民上找出路。紧抓工业化、城镇化蓬勃推进的历史机遇,采取产业转移、教育转移、扶贫转移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拓宽农民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渠道,集中精力和财力破解进城农民就业、居住、子女教育等突出问题,继续完善低、医保等社保制度,为农民转移提供保障,确保农民移的出、稳得住,共享城市文明和发展成果。切实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按照“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发展现代农牧业,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出发点,以羊子、红枣、小杂粮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年内羊子存栏要保持在80万只以上,新增红枣经济林面积6000亩。建立健全科技推广、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养料加工、机械化作业、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监测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中央1号文件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精神,提高财政直接补贴标准,加快农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经营迈进,2006年安排26个农业重点项目,财政投资1.03亿元。认真落实扶持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引进优势企业和品牌,带动提升现有产业。4.2.7人文景观**县有**(俗称西山)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半公里的**河与芹河交汇处。因山上有*庙得名。**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蜓跌宕,巍峨险峻。在前后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建有殿、庙、亭、阁,形成一个庙群。过**河大桥,就可以看到骆驼头上“**”三个金光灿灿的大字。沿着陡峭的三百六十多级石阶拾级而上,登至三百二十多级便是山半月门牌楼。5.环境质量现状5.1环境空气质量5.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⑴监测点位布设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共设置3个大气监测点,分别为**、****村和**县**,具体点位见图5-1。⑵监测项目及时间监测项目:SO2、NO2和PM10。监测时间:**市环境监测总站于2006年8月14日至8月20日,连续7天,对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采样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候因素。监测点位、项目及时间详见表5-1-1。⑶监测方法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及《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见表5-1-2。监测点位及监测频率表5-1-1编号点位(以拟建地为中心)监测项目监测频率方位距厂址直线距离(km)1**WN0.4监测一期,共计7天,2**县**村S3S2.5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表5-1-2监测项目采样方式分析方法最低检限(mg/Nm3)SO2溶液吸收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0.007NO2溶液吸收saltzman法0.005PM10滤膜阻留法重量法0.0015.1.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5.1.2.1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评价标准值为GB3095-1996《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5.1.2.2监测结果及分析评价⑴监测结果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见表5-1-3、5-1-4、5-1-5SO2监测结果统计表表5-1-3监测点位小时平均值日平均值七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