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肝炎科学防治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制造胆汁储存糖分合成凝血因子解毒维持生命合成蛋白质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和化工厂具有以下一些功能:制造胆汁储存糖分合成凝血因子解毒维持生命合成蛋白质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引起的炎症改变广义肝脏炎症实际上包括几乎所有肝病(liverdisease)机体感染嗜肝病毒(甲乙丙丁戊等)肝脏炎症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及肝毒性物质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代谢应激性肝脏炎症损伤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肝脏炎症的定义机体感染嗜肝病毒(甲乙丙丁戊等)肝脏炎症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药
病毒性肝炎HAV甲肝病毒HDV丁肝病毒HCV丙肝病毒HBV乙肝病毒HEV戊肝病毒病毒性肝炎HAVHDVHCVHBVHEV肝炎早期症状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1.出现食欲不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2.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4.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大;
5.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症状。肝炎早期症状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有多种原因:肝炎及肝炎恢复期、脂肪肝、劳累、胆囊疾病、肋间神经痛和肝病后的肝区不适心理障碍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有多种原因:肝炎及肝炎恢复期、脂肪肝、劳累晚期肝病患者晚期肝病患者甲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被污染甲型肝炎。
人类对HAV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少见。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抗-HAV,但出生后2年内基本消失,故婴幼儿期甲肝的易感性最高。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目前仍采用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甲肝疫苗的应用是控制和预防甲肝的有效手段。
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饭前饭后要洗手食物须洗干净并彻底煮熟尤其是海鲜类须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不要购买来路不明或路边摊点的食物甲型肝炎目前仍采用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乙型肝炎1、您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吗?
2、慢性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吗?3、慢性乙肝可以治疗吗?
乙型肝炎1、您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吗?乙型肝炎传播危险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传染性较强HBV携带者乙型肝炎传播危险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HB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
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免疫系统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
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免疫急性
HBV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
5-10%12-25%5年6-15%5年25-30%
婴幼儿期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新生儿期90%急性
HBV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
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
及如何规避
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
及如何规避(一)谁具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发作期患者?慢性乙肝稳定期患者?(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有多大?
哪些乙肝带毒者具有传染性,哪些又没有或仅有轻微的传染性呢?我们可以看他的化验单,非常简单明了:凡是在化验单上HBeAg阳性的都有传染性。凡是化验单上有HBVDNA阳性的也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这两项阳性的人都有传染性;没有这两项阳性的人就不一定有传染性或者没有明显传染性。
你身边有一个上述两项阳性的HBV携带者,他虽然是传染源,但是仅是三个环节中的一个,绝不可能构成传染,因为他血液中的HBV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的血液中来,第三个环节也很重要,假如你是易感者,但你早已注射了疫苗,你的体内有乙肝抗体,即便有HBV侵入你的体内,也不会构成传染,因为你体内的抗体可以清除掉这些入侵的HBV病毒,确保健康。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乙肝带毒者是否都有很大的传染性》(一)谁具有传染性?哪些乙肝带毒者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血液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什么是血液传播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等,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什么是血液传播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感染约占4.54%,其余为分娩时的感染;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感染约占4.54%如何阻断母婴传播?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小时之内完成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出生后第1、6个月注射。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介素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至少维持15年,通常不需要重复注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如何阻断母婴传播?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父亲有乙肝,会传给孩子吗?各种病毒都有专一的生存细胞,迄今的研究尚未发现精子和卵子中含有乙肝病毒,说明精卵细胞都不适合乙肝病毒的生存,因此乙肝不会遗传。在家庭生活中亲密接触要比社会生活中多得多。如剃须外伤,微量血液沾染了胡须,粗硬的胡须扎伤新生儿的嫩脸,小孩嗑嗑碰碰的小损伤可能成为感染的进入门户。因此常被误认“遗传”。——骆抗先《乙肝病毒可以遗传吗?》病毒作为一种古老的微生物可以说无处不再,防不胜防,因此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给孩子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父亲有乙肝,会传给孩子吗?各种病毒都有专一的生存细胞,迄如何看待乙型肝炎的性传播
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夫妻双方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在注射疫苗并产生抗体后性生活是安全的,不必采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夫妻间尽管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高达90%,但真正使对方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机会只有6%;其余80%产生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10%左右乙肝病毒两对半指标全阴性或只可检测出抗HBc或抗HBe。正常的夫妻关系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小量病毒进入体内后会很快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并产生抗体;性乱人群中,常有多个性伙伴者,接触并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更多;常伴有性器官的黏膜破损,紊乱的性生活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不能有效清除侵入的乙肝病毒;使乙肝病毒更容易侵入体内。如何看待乙型肝炎的性传播
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
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用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各种介入性穿刺、内镜检查、牙科治疗、手术等。该方式以农村地区较高,医务人员(意外暴露)较高。医源性传播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主要与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的家庭聚集现象主要与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的家庭聚集现象
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有人已做过研究,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蚊叮人无胃内容物吐出,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以下情况会感染乙肝吗?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1、下列哪项不是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
1不洁饮食2无防护性行为3输血或血制品4母婴传播5拔牙补牙2、下列哪个人群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1医务人员2感染乙肝病毒的妇女所产新生儿3多个性伴侣者
4感染乙肝病毒者的家庭密切接触5同性恋者6与HBV携带者共餐者3、乙肝是否经蚊虫叮咬传播?
1是2不是3不知道4、多人使用同一注射器能传播乙肝吗?5、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同桌吃饭等)能否感染乙肝病毒?1、下列哪项不是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正规医院专业医生正确的诊断方法我得了乙肝吗???如何确定是否患了乙肝正规医院专业医生正确的诊断方法我得了乙肝吗???如何确定是否诊断乙肝的原则测定乙肝病毒标志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活检测定其他肝炎病毒标志作好鉴别诊断乙肝是否存在肝脏是否有病肝脏疾病发展趋势如何是否合并其它病毒性肝炎是否同其他疾病混淆诊断乙肝的原则测定乙肝病毒标志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生化功能什么是乙肝两对半检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cAg不常规检测)测定两种抗原和三种抗体,也就是俗称的“两对半”。什么是乙肝两对半检查HBsAg—抗-HBs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原表面抗原(HBsAg)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持续时间>6个月=慢性感染现症感染的标志
e抗原(HBeAg)病毒复制的标志阴性不一定表示无病毒复制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原表面抗原(HBsAg)e抗原(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体在HBsAg转阴后恢复的标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出现免疫力的标志同时存在HBeAg阴转则提示预后良好若同时存在HBVDNA阳性则提示HBV基因突变提示现症或继往感染与病情恢复或免疫力无关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体在HBsAg转阴后恢复的标志表面抗HBsAg
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大三阳+--++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小三阳+---+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乙肝恢复期,必要时查HBVDNA-+--+既往感染过,不需再注射疫苗----+既往感染过,需再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乙肝“两对半”意义如何?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正确对待乙肝的传染性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亿多人,广泛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劳动法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禁止从事餐饮、食品、医疗、幼教、医药等职业,另外禁止服兵役。重在预防。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产生表面抗体,获得对乙肝病毒成功的免疫力。在这种情况下,与乙肝病人接触,一般都不会被传染。所以不要谈乙肝色变。正确对待乙肝的传染性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亿多人,广泛分布乙肝疫苗预防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但对于已感染HBV的人无效。于出生时、出生后1月、6月共注射3次
(0、1、6方案)儿童接种疫苗后有效率达90%以上。从2002年起,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新生婴儿计划免疫。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预防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但阻断乙肝传播途径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纹身、纹眉、穿耳洞、针灸、修脚等避免和他人共用容易被血液污染的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阻断乙肝传播途径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乙肝妈妈的常见的问题
乙肝妈妈的常见的问题孕妇血液内病毒水平很高怎么办?宫内传播的机率很低,主要胎盘轻微剥离,渗漏的母亲血液进入了胎儿血循环引起的。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跌跤可减少胎盘剥离的风险。宫内传播很难预防,没有证据预防性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此风险,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怀孕期间使用核苷类似物有潜在致畸风险。
预防母婴传播最重要的手段是分娩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血液内病毒水平很高怎么办?宫内传播的机率很低,主要胎盘轻丙型肝炎传播
传染源:
HCV感染者,即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平均潜伏期为6-9周。丙型肝炎传播传染源: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应用血制品途径传播,还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传播、静脉内吸毒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与乙型肝炎比较不够明显,因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经常受血者、静脉内吸毒者、性乱者、职业献血者、经常接触血液和血制品的工作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多次受血和静脉内吸毒者是HCV感染最危险的因素。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丙型肝炎传播易感性:人群对HCV普遍易感,但感染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后常呈无症状感染状态,40岁以上中、老年易呈急性肝炎。感染或病后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但已证实易反复感染。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使机体免于HCV感染。丙型肝炎传播易感性:HCV病毒感染的转归
HCV
急性肝炎病毒携带者
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
HCV病毒感染的转归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摄入而感染散发流行: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临床较多见暴发流行:水源或食物污染,尤其是生食水产品最易引起戊型肝炎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戊型肝炎日常生活导致肝损伤的有哪些天敌:1、滥用食品添加剂:
在我们生活中食品添加剂越来越多,大棚种植的蔬菜、农业激素种植的农作物、激素超标,瘦肉精喂养的的禽类、防腐剂、增白剂、塑化剂、地沟油等等进入肠胃、吸收入血,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1000-1200ml,这些血液都要到肝脏解毒,大大的增强了肝脏的负荷、造成了肝细胞的损失,我们在生活中为了给肝脏减压,多吃本季节的瓜果疏菜,少吃不食食品添加剂的食物。日常生活导致肝损伤的有哪些天敌:1、滥用食品添加剂:2、滥用药物:“是药三分毒”而滥用药物,过度治疗在我们生活中累见不鲜,据统计:我国平均每一位中老年朋友每天服用4、5种不同的药物,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目前有500多种药物可引起肝损伤。
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主要有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抗结核药以及某些抗菌药和激素类药物等,应慎用。如曲格列酮:是一种有效的降血糖药物,但上市后发生35例严重肝损患者,甚至死亡,发生率为1/18,000;故被停用。
如果您正在长期的服用一些慢性病的药物,那就要警惕您的肝损伤了,在生活中要坚持安全用药原则,不需要吃药就尽量不吃,能口服的就不要局部注射,能局部注射的就不要静脉点滴。2、滥用药物:3、脂肪过量: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患者要警惕肝硬化,脂肪肝容易发生肝组织纤维化,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有些患者转归成肝癌。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据统计:我国脂肪肝的患病率达到了1.6亿。近年来脂肪肝人群的年龄也不断下降。
3、脂肪过量: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40%~50%,有些达60%以上。脂肪肝治愈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4、滥用酒精
酒是祸首,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此为慢性酒精性肝病。4、滥用酒精正确认识肝炎第一,树立信心,肝炎患者也好、病毒携带者也好,大家都是正常的人,首先自己内心要充满自信。
第二,有问题要找正常的渠道,采取正确的措施,到专科的医院进行专科的治疗、专科的指导。
第三,家属、同事、朋友,以及整个社会,对这样的病人不要歧视。很多时候是我们对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本身不了解,其实乙肝没那么可怕,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即便这样我们可以预防,预防以后90%以上的人都可以不被传染,因此要乐观向上。正确认识肝炎第一,树立信心,肝炎患者也好、病毒携带者也好,大预防肝炎
立刻行动预防肝炎认识肝炎科学防治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制造胆汁储存糖分合成凝血因子解毒维持生命合成蛋白质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和化工厂具有以下一些功能:制造胆汁储存糖分合成凝血因子解毒维持生命合成蛋白质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引起的炎症改变广义肝脏炎症实际上包括几乎所有肝病(liverdisease)机体感染嗜肝病毒(甲乙丙丁戊等)肝脏炎症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及肝毒性物质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代谢应激性肝脏炎症损伤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肝脏炎症的定义机体感染嗜肝病毒(甲乙丙丁戊等)肝脏炎症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药
病毒性肝炎HAV甲肝病毒HDV丁肝病毒HCV丙肝病毒HBV乙肝病毒HEV戊肝病毒病毒性肝炎HAVHDVHCVHBVHEV肝炎早期症状
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感疲倦。
1.出现食欲不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
2.面色黯黑、黄褐无华、粗糙、唇色暗紫等;
3.巩膜或皮肤黄染,或出现“三黄”症状;4.出现肝区隐痛、肝区肿大;
5.出现蜘蛛痣和肝掌症状。肝炎早期症状肝炎的早期症状及表现,如:食欲减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有多种原因:肝炎及肝炎恢复期、脂肪肝、劳累、胆囊疾病、肋间神经痛和肝病后的肝区不适心理障碍肝区疼痛或肝区不适有多种原因:肝炎及肝炎恢复期、脂肪肝、劳累晚期肝病患者晚期肝病患者甲型肝炎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排出病毒,经口腔食用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都可被污染甲型肝炎。
人类对HAV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少见。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抗-HAV,但出生后2年内基本消失,故婴幼儿期甲肝的易感性最高。甲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目前仍采用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甲肝疫苗的应用是控制和预防甲肝的有效手段。
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饭前饭后要洗手食物须洗干净并彻底煮熟尤其是海鲜类须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不要购买来路不明或路边摊点的食物甲型肝炎目前仍采用以切断粪-口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乙型肝炎1、您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吗?
2、慢性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吗?3、慢性乙肝可以治疗吗?
乙型肝炎1、您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吗?乙型肝炎传播危险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传染性较强HBV携带者乙型肝炎传播危险每14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HB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单纯的病毒复制并不损伤肝脏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
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免疫系统慢性乙肝的本质是由病毒引发的
免疫清除给肝细胞带来的损伤免疫急性
HBV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70-86%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14-20%青少年和成人期
5-10%12-25%5年6-15%5年25-30%
婴幼儿期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史新生儿期90%急性
HBV感染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失代偿期肝硬化
5年病死率
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
及如何规避
乙肝病毒的感染途径
及如何规避(一)谁具有传染性?
乙肝病毒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发作期患者?慢性乙肝稳定期患者?(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有多大?
哪些乙肝带毒者具有传染性,哪些又没有或仅有轻微的传染性呢?我们可以看他的化验单,非常简单明了:凡是在化验单上HBeAg阳性的都有传染性。凡是化验单上有HBVDNA阳性的也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这两项阳性的人都有传染性;没有这两项阳性的人就不一定有传染性或者没有明显传染性。
你身边有一个上述两项阳性的HBV携带者,他虽然是传染源,但是仅是三个环节中的一个,绝不可能构成传染,因为他血液中的HBV不会无缘无故跑到你的血液中来,第三个环节也很重要,假如你是易感者,但你早已注射了疫苗,你的体内有乙肝抗体,即便有HBV侵入你的体内,也不会构成传染,因为你体内的抗体可以清除掉这些入侵的HBV病毒,确保健康。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乙肝带毒者是否都有很大的传染性》(一)谁具有传染性?哪些乙肝带毒者具有传染性,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血液传播医源性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血液传播密切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什么是血液传播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等,因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什么是血液传播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感染约占4.54%,其余为分娩时的感染;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母婴传播母婴传播约占50%以上,其中宫内感染约占4.54%如何阻断母婴传播?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共注射三针:第1次须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注射,6小时之内完成疗效最佳,第二、三次分别于出生后第1、6个月注射。90%以上小儿可以得到保护,不会感染乙肝病毒。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介素注射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可至少维持15年,通常不需要重复注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如何阻断母婴传播?分娩后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父亲有乙肝,会传给孩子吗?各种病毒都有专一的生存细胞,迄今的研究尚未发现精子和卵子中含有乙肝病毒,说明精卵细胞都不适合乙肝病毒的生存,因此乙肝不会遗传。在家庭生活中亲密接触要比社会生活中多得多。如剃须外伤,微量血液沾染了胡须,粗硬的胡须扎伤新生儿的嫩脸,小孩嗑嗑碰碰的小损伤可能成为感染的进入门户。因此常被误认“遗传”。——骆抗先《乙肝病毒可以遗传吗?》病毒作为一种古老的微生物可以说无处不再,防不胜防,因此最根本的预防措施就是给孩子进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父亲有乙肝,会传给孩子吗?各种病毒都有专一的生存细胞,迄如何看待乙型肝炎的性传播
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性伙伴多少、机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夫妻双方一方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另一方在注射疫苗并产生抗体后性生活是安全的,不必采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夫妻间尽管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高达90%,但真正使对方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机会只有6%;其余80%产生了乙肝病毒表面抗体,10%左右乙肝病毒两对半指标全阴性或只可检测出抗HBc或抗HBe。正常的夫妻关系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小量病毒进入体内后会很快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并产生抗体;性乱人群中,常有多个性伙伴者,接触并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更多;常伴有性器官的黏膜破损,紊乱的性生活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不能有效清除侵入的乙肝病毒;使乙肝病毒更容易侵入体内。如何看待乙型肝炎的性传播
性传播的机会与是否注射过乙肝疫苗、
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用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各种介入性穿刺、内镜检查、牙科治疗、手术等。该方式以农村地区较高,医务人员(意外暴露)较高。医源性传播因消毒不严格的医疗器械而传播,如多次使主要与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的家庭聚集现象主要与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的家庭聚集现象
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染危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蚊虫叮咬不能造成传播:有人已做过研究,蚊体内无乙肝病毒繁殖,蚊叮人无胃内容物吐出,蚊繁殖季节与非蚊繁殖季节与乙肝病毒带率的高低无关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
》
以下情况会感染乙肝吗?接吻、共餐、共同工作,共餐共宿舍,大量流行病学工作证明无传1、下列哪项不是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
1不洁饮食2无防护性行为3输血或血制品4母婴传播5拔牙补牙2、下列哪个人群不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1医务人员2感染乙肝病毒的妇女所产新生儿3多个性伴侣者
4感染乙肝病毒者的家庭密切接触5同性恋者6与HBV携带者共餐者3、乙肝是否经蚊虫叮咬传播?
1是2不是3不知道4、多人使用同一注射器能传播乙肝吗?5、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同桌吃饭等)能否感染乙肝病毒?1、下列哪项不是乙肝的主要传染途径?正规医院专业医生正确的诊断方法我得了乙肝吗???如何确定是否患了乙肝正规医院专业医生正确的诊断方法我得了乙肝吗???如何确定是否诊断乙肝的原则测定乙肝病毒标志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活检测定其他肝炎病毒标志作好鉴别诊断乙肝是否存在肝脏是否有病肝脏疾病发展趋势如何是否合并其它病毒性肝炎是否同其他疾病混淆诊断乙肝的原则测定乙肝病毒标志肝生化功能、临床检查肝生化功能什么是乙肝两对半检查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cAg不常规检测)测定两种抗原和三种抗体,也就是俗称的“两对半”。什么是乙肝两对半检查HBsAg—抗-HBs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原表面抗原(HBsAg)最先出现的血清学标志持续时间>6个月=慢性感染现症感染的标志
e抗原(HBeAg)病毒复制的标志阴性不一定表示无病毒复制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原表面抗原(HBsAg)e抗原(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体在HBsAg转阴后恢复的标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后出现免疫力的标志同时存在HBeAg阴转则提示预后良好若同时存在HBVDNA阳性则提示HBV基因突变提示现症或继往感染与病情恢复或免疫力无关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乙肝血清学检测:乙肝抗体在HBsAg转阴后恢复的标志表面抗HBsAg
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大三阳+--++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小三阳+---+现症感染者,传染性低-+-++乙肝恢复期,必要时查HBVDNA-+--+既往感染过,不需再注射疫苗----+既往感染过,需再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乙肝“两对半”意义如何?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正确对待乙肝的传染性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亿多人,广泛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劳动法规定乙肝病毒携带者禁止从事餐饮、食品、医疗、幼教、医药等职业,另外禁止服兵役。重在预防。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产生表面抗体,获得对乙肝病毒成功的免疫力。在这种情况下,与乙肝病人接触,一般都不会被传染。所以不要谈乙肝色变。正确对待乙肝的传染性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一亿多人,广泛分布乙肝疫苗预防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但对于已感染HBV的人无效。于出生时、出生后1月、6月共注射3次
(0、1、6方案)儿童接种疫苗后有效率达90%以上。从2002年起,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列入新生婴儿计划免疫。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预防未感染HBV的人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HBV感染,但阻断乙肝传播途径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纹身、纹眉、穿耳洞、针灸、修脚等避免和他人共用容易被血液污染的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阻断乙肝传播途径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乙肝妈妈的常见的问题
乙肝妈妈的常见的问题孕妇血液内病毒水平很高怎么办?宫内传播的机率很低,主要胎盘轻微剥离,渗漏的母亲血液进入了胎儿血循环引起的。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跌跤可减少胎盘剥离的风险。宫内传播很难预防,没有证据预防性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降低此风险,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怀孕期间使用核苷类似物有潜在致畸风险。
预防母婴传播最重要的手段是分娩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孕妇血液内病毒水平很高怎么办?宫内传播的机率很低,主要胎盘轻丙型肝炎传播
传染源:
HCV感染者,即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平均潜伏期为6-9周。丙型肝炎传播传染源: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应用血制品途径传播,还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密切接触传播、静脉内吸毒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与乙型肝炎比较不够明显,因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人群包括经常受血者、静脉内吸毒者、性乱者、职业献血者、经常接触血液和血制品的工作人员以及医务工作者。多次受血和静脉内吸毒者是HCV感染最危险的因素。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丙型肝炎传播易感性:人群对HCV普遍易感,但感染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后常呈无症状感染状态,40岁以上中、老年易呈急性肝炎。感染或病后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但已证实易反复感染。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使机体免于HCV感染。丙型肝炎传播易感性:HCV病毒感染的转归
HCV
急性肝炎病毒携带者
慢性肝炎
肝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以太网接口转换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设计合同范本实例
- 2025年中国DEC无保温伸缩软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大型赛事、活动承办合作合同范本
- 电影拍摄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装饰g国光工程居间合同范本
- 中央空调维保合同范本
- 高压旋喷桩施工分包合同范本
- 合作项目股本借贷款合同协议书
- 剧院演出服装租赁合同
- 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机器人操作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安徽双鹤药业限责任公司招聘3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2年RDPAC认证考试备考题库700题(含答案)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2第2课时Speedup
- 人教版(新)九年级下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2025年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公安警务辅助人员招聘19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7.1力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 小学生勤俭节约课件
-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完整
- 教育系统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共6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