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论文: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一年级下册《咕咚》为例_第1页
语文论文: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一年级下册《咕咚》为例_第2页
语文论文: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一年级下册《咕咚》为例_第3页
语文论文: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一年级下册《咕咚》为例_第4页
语文论文: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一年级下册《咕咚》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论文:用插图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以一年级下册《咕咚》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步伐也一直行进,从以教师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到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再从“以教定学”到“以学定教”,我们可以看出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中心。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打破工具只适用于数学、科学等理科学习的偏见,突破以往语文课堂中已成为情境教学辅助的局限,创新工具,尝试撬动语文课堂变革。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作为语文课堂主体,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语言审美深度体验得到提升。一、工具的使用关于工具的概念,学术界普遍认为比较经典的是《哲学新概念词典》所给出的定义:“工具是依附于人而不属人的肉体本身、为人所利用来作用于环境以表达和实现人的意志的物质实体。”而课堂中的工具是摆脱“教具和学具”的局限性,语文课堂中工具的创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准备,教师将这些学习工具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工具掌握知识,进行深度思考。以我执教的《咕咚》一课为例,在进行工具开发的过程中,我紧扣让学生成为掌握和使用工具的主人这一主题,并结合低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设计“插图工具”进行识字、猜字,通过观察四幅插图对应的段落,结合小动物们的动作、语言理解词语。教学片段1:师:同学们,要想把这个故事演得更生动,我们就得走进小动物的内心,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看,四幅插图就把这个故事联系起来了,你能找到每幅插图对应的自然段吗?生:第一幅图对应一、二自然段,我在第二自然段中读出刚开始兔子被咕咚吓了一跳。师:兔子被吓了一跳后,做了什么呢?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平常语气)师:来,睁大眼睛看插图,仔细观察这只兔子,你接着说说什么是拔腿就跑。生:小兔子看都没看,转身就跑,就这样迈开大步,使劲儿地逃跑!师:那你再来读读这个词。生:拔腿就跑。(读得更快)师:你读出了小兔子迈开双腿,跑得真快!秋媛,那小兔子只是在跑吗?生:它还一边跑一边叫呢,“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师:听见小兔子的叫喊,你有什么感受?生:我感受到“咕咚”可怕极了!(大声语气)师:看,这里还有一个感叹号呢,你能读出这感叹号里的可怕吗?生:“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语气,极了——重音读)师:你读得越来越有感情了!你好像把自己当作兔子一样,融入了当时的情境中。学生刚接触新的文本的时候,阅读并不流畅,即使流畅也无法读出节奏和情感,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这关键的时间为学生提供一种工具,让学生快速领略到阅读要领,而恰恰容易被忽视的课文插图正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的重要工具,基于这一发现,我在授课的过程中紧紧抓住“插图”这一重要工具,撬动学生深度的学习体验。教学片段2:师:仔细观察插图,你怎么理解一个跟着一个跑?生:我从插图中看到了,小猴子跟着兔子,狐狸跟着小猴子,山羊跟着狐狸,小鹿跟着山羊,大象跟着小鹿,这就是一个跟着一个跑。师:是啊,谁来说说,他们还一边跑一边叫什么呢?生:“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师:还会叫什么呢?哪位同学再来说说?生:“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师:小动物们跑啊,叫啊,原来这就是大伙逃命的过程啊!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会是怎么样呢?生:小动物们你追我赶,乱成一团!师:看插图中这一个接一个的小气团,你再来说说能感受到什么?生:我感受到了正是因为小动物们跑得飞快,所以脚下才会跑出了许多小气团,他们慌慌张张逃命的场面可真热闹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插图是最直观、最简单的能够观察、提取信息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以往只让学生观察一次插图就结合插图理解课文的局限性,让学生“三看插图”。第一次看插图,引导学生“对应插图找段落”,发现都有哪些动物跟着兔子跑。第二次看插图,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抓细节”,发现动物是怎么做的。第三次看插图,“结合插图谈理解”,启发学生提取信息,并主动推断动物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这样通过“三看插图”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就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二、工具的效果借助插图工具在教学中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肯定了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在学生语文课堂中的思考点提供适当的工具,从细节来看撬动了学生思维的转变,从学生本体来看撬动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语文课堂来看撬动了语文课堂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从师生互动来看撬动了师生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钻研,工具的使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工具的使用将长期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并能够长期保持。并且,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工具,体验了探究知识的过程,能够批判性地理解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保持一种“怀疑”的新鲜感,并且反思所学习的知识是否是自己已经掌握的,抑或是不熟练的,总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流于表面。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深度性,在对同样的一堂课进行讲解后,可以明显观察到教师利用工具撬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语文课堂,学生知识学习得更加细腻,从课后作业的分析比较来看,通过操作工具来进行学习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学生在作业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抒发更加饱满。三、工具的课堂启示(一)工具开发与教学内容切合一堂语文课中,教学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教师开发课堂工具的重要依托。教师在进行课堂工具开发时要以教学内容为逻辑起点,抓住教材、课标要求等教学内容,使工具在符合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诉求的基础上发挥更深层次的作用。其实,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工具也就是将学生从黑板世界引导走向实践世界,教师围绕学生要达成的核心素养的目标,做到真正把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相连接,与学生一生的成长接轨,将以往的教学设计转变为为学生走向实践世界奠基的学习设计,开发出能够撬动学生生活体验的工具。知识往往是依托实体存在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实体就是知识存在的具象表现,而实体往往存在于我们真实的生活中,这就需要教师将精心设计的工具带入学生的语文课堂中,开发一些适合学生的工具,让它们成为可供学生探索实践世界的金钥匙,这个过程中知识才能依托于工具逐渐显现出来,这样开发的工具才能够和教学内容贴合。(二)工具开发与学生情况相符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学习是较低层次的学习体验,我们教育真正追求的是让学生喜欢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求知的乐趣,从而感受到自己一步步成长的喜悦,这就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乐学”。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是开发工具的重要前提,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工具开发的层次和学生操作的难度,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为教师设计工具提供灵感,学生的思维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情况,从全班出发,掌握班级的学习水平,再着眼于差异,理解班级学生的多样性,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努力在语文课堂中建设适合学生操作的工具,让学生基于各类工具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其初衷也是从学情出发,让每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都能获得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这样建立在学生快乐体验之上的语文课堂,学生才能真正“乐学”。学生兴趣也得到提高、学习能力被进一步开发,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品尝”到学习的甜头,让学习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这样的工具使用贴合学情,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三)工具能针对师生共同的问题课堂工具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师生解决课堂中的难题,这样的问题必然是师生共同应对并有待解决的。教师开发工具要有针对性地找准问题,认识到自己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这些难点是否会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阻碍,采用何种工具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本课中没有制作“精美的教具”,而是利用课文中原有的插图作为工具,这样开发的工具真正突破了教具、学具只针对单一方面的局限,将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开发工具时考虑的范围,工具的受用者变为师生整体,也使课堂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四)工具要撬动学习卡点学生的学习卡点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工具支撑撬动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利用工具帮助学生内化审美体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传入大脑,大脑再进行认知处理,这个学习的过程是在学生的操作、体验和互动中完成的,这就突破了常态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方法,真正基于学生的需要,逐步形成重难点解决过程中接力、攀登、总结的自动化流程。化重点为板块,化难题为要点,用工具为学生提供一个“撬动”学习卡点的杠杆。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时代,学生每天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