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突骨折课件_第1页
髁突骨折课件_第2页
髁突骨折课件_第3页
髁突骨折课件_第4页
髁突骨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髁突骨折1髁突骨折1髁突骨折的发生特点髁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30%以摔伤和交通事故伤为主要伤因多为间接损伤(頦部受力致髁突骨折)儿童髁突骨折可能干扰下颌骨生长发育关节附属器损伤,影响关节功能

2髁突骨折的发生特点髁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30%2髁突骨折的发生特点张口状态下垂直受力,可以造成颅底骨折。这时髁突本身并不骨折,而是向上移位穿入颅内3髁突骨折的发生特点张口状态下垂直受力,可以造成颅底骨折。这时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耳前区肿胀、疼痛(运动时加重)关节动度减弱或消失张口受限(炎症刺激、水肿/出血、肌肉痉挛)外耳道裂伤,外耳道流血4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耳前区肿胀、疼痛(运动时加重)4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单侧髁突骨折,可导致患侧后牙接触,前牙和健侧后牙开合。下颌向患侧偏斜双侧髁突骨折,可导致双侧磨牙早接触和前牙开合。下颌后缩合并頦部骨折,产生“不规则”错合分析肌肉失衡牵拉造成骨块移位和错合机制5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单侧髁突骨折,可导致患侧后牙接触,前牙和健临床分类横断骨折和纵行骨折囊外骨折和囊内骨折囊内骨折脱帽状骨折粉碎骨折矢狀骨折特点:破坏关节软骨面6临床分类囊内骨折6髁头髁颈髁颈下7髁头7无移位轻度移位成角移位外移位8无移位8即髁突关节面脱出关节窝提示:分析移位与脱位对髁突改建的影响9即髁突关节面脱出关节窝提示:分析移位与脱位对髁突改建的影响9单侧矢狀骨折,½内髁向内下移位10单侧矢狀骨折,½内髁向内下移位10双侧矢狀骨折,½内髁向内下移位11双侧矢狀骨折,½内髁向内下移位11双侧矢狀骨折,2/3内髁折块向内下移位,髁突外脱位提示:关节窝外侧面损伤,容易继发关节强直12双侧矢狀骨折,2/3内髁折块向内下移位,髁突外脱位提示:关节单侧髁头骨折,折块内移位13单侧髁头骨折,折块内移位13单侧髁颈骨折,折块内弯90°移位14单侧髁颈骨折,折块内弯90°移位14双侧骨折(矢状+髁颈粉碎)15双侧骨折(矢状+髁颈粉碎)15双侧骨折(髁头+髁颈),折块内移位16双侧骨折(髁头+髁颈),折块内移位16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轻度移位17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轻度移位17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外移位18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外移位18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内弯45°移位19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内弯45°移位19双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内弯,一侧移位,一侧脱位20双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内弯,一侧移位,一侧脱位201945,Thoma1951,Thoma1954,Thoma1950,Markowitz1952,Sleeper1952,Becker1961,Blevins1968,Leonard1968,Dingman1974,Sandner1916,Cole1926,Boon1927,Bonny1928,Ruddi1928,Ivy1930,Russell1934,Krohn1936,Steinhardt1940,James1940,Mead1942,Kazanjian1942,Waldron1943,Winter1943,Berger1943,Bellinger1947,Chalmers1965,Maclennan1975,Keily1978,Blevinst1987,Amaratunga1977,Sanders1986,Miller1989,Raveh1990,Takenoshita1992,Silvennoinen1994,Hall1994,Worsaae1994,Coss2000,EdwardEllisIII2002,NeffNon-surgical

surgicalDesault和Boyer(1805)发表了第一篇“髁突骨折治疗观点”的论文。之后两百年,始终存在学派争议211945,Thoma1916,Cole1942,Kazanj允许正常范围内下颌无疼痛运动获得稳定的关节功能重建伤前咬合关系恢复面部形态和下颌骨对称性治疗目的22允许正常范围内下颌无疼痛运动治疗目的22通过开放手术使移位的骨折段复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并实现骨愈合和修复手术治疗的生物学基础23通过开放手术使移位的骨折段复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并实现骨愈合通过非手术方法恢复功能(合关系和下颌运动)引导移位的髁突实现功能性改建6Mlater15Mlater非手术治疗的生物学基础24通过非手术方法恢复功能(合关系和下颌运动)引导移位的髁突实现髁突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三种功能性适应机制神经肌肉调节机制:升颌肌群保持静息或非活跃状态,同时激发颞肌后分肌肉牵引喙突使下颌旋转以维持咬合改建再生调节机制:(1)纤维愈合形成假关节;(2)通过适应性改建形成一个近似正常的或可以满足功能要求的新的髁突牙及牙槽骨调节机制:早接触牙的根尖向移动获得功能性牙合平面25髁突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三种功能性适应机制神经肌肉调节机制:升颌儿童髁突骨折骨折后7天内制动急性期后佩戴软合板伤后两周开始功能锻炼复查6个月,咬合诱导26儿童髁突骨折骨折后7天内制动26伤后一周27伤后一周27单侧髁突骨折,2年后的髁突改建结果28单侧髁突骨折,2年后的髁突改建结果28治疗前2年复查两年复查结果29治疗前2年复查两年复查结果29儿童髁突骨折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软合板技术”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需要手术的因素也相应增加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儿童髁突骨折治疗”目前的观点30儿童髁突骨折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儿童髁突骨成人髁突骨折骨折部位

移位类型

是否脱位升支高度咬合关系张口受限关节疼痛伤后时间影像检查临床检查31成人髁突骨折骨折部位咬合关系影像检查临床检查31无明显骨折移位和错合者,用头帽颏兜托下颌向上,制动2~3周骨折移位伴错合者,采用牙弓夹板等口内装置行颌间牵引。牵引恢复咬合关系后,颌间固定2~3周之后软食,逐渐进行张口练习,同时关节区理疗非手术治疗方法32无明显骨折移位和错合者,用头帽颏兜托下颌向上,制动2~3周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低位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37~45升支高度降低>4mm双侧髁突骨折,前牙开合并下颌后缩矢狀和粉碎性骨折張口度<2~2.5cm,持续2~3个月不能改善陈旧性骨折伴咬合错乱33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低位髁颈和髁颈下骨折33手术入路耳屏前切口下颌下切口颌后切口(经腮腺下极)颌后切口(穿腮腺入路)内镜辅助经口内入路提示:熟悉面神经解剖34手术入路提示:熟悉面神经解剖34解剖复位(骨折对位和合关系恢复)

功能性稳定固定

拉力螺钉技术

小钛板技术

内窥镜和导航辅助技术复位固定技术35解剖复位(骨折对位和合关系恢复)

功能性稳定固定

手术解剖复位36手术解剖复位36双板固定37双板固定372.0mm固位螺钉固定382.0mm固位螺钉固定382.0mm螺钉按照拉力螺钉方式固定392.0mm螺钉按照拉力螺钉方式固定392.0mm单板沿髁颈后外缘固定402.0mm单板沿髁颈后外缘固定402.0mmDCP沿髁颈后外缘固定PekingUniversity412.0mmDCP沿髁颈后外缘固定PekingUnive手术并发症伤口或骨感染螺钉松动、折断钛板断裂骨折错位骨不连接关节粘连面神经损伤42手术并发症伤口或骨感染42髁突骨折43髁突骨折1髁突骨折的发生特点髁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30%以摔伤和交通事故伤为主要伤因多为间接损伤(頦部受力致髁突骨折)儿童髁突骨折可能干扰下颌骨生长发育关节附属器损伤,影响关节功能

44髁突骨折的发生特点髁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30%2髁突骨折的发生特点张口状态下垂直受力,可以造成颅底骨折。这时髁突本身并不骨折,而是向上移位穿入颅内45髁突骨折的发生特点张口状态下垂直受力,可以造成颅底骨折。这时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耳前区肿胀、疼痛(运动时加重)关节动度减弱或消失张口受限(炎症刺激、水肿/出血、肌肉痉挛)外耳道裂伤,外耳道流血46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耳前区肿胀、疼痛(运动时加重)4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单侧髁突骨折,可导致患侧后牙接触,前牙和健侧后牙开合。下颌向患侧偏斜双侧髁突骨折,可导致双侧磨牙早接触和前牙开合。下颌后缩合并頦部骨折,产生“不规则”错合分析肌肉失衡牵拉造成骨块移位和错合机制47髁突骨折的临床表现单侧髁突骨折,可导致患侧后牙接触,前牙和健临床分类横断骨折和纵行骨折囊外骨折和囊内骨折囊内骨折脱帽状骨折粉碎骨折矢狀骨折特点:破坏关节软骨面48临床分类囊内骨折6髁头髁颈髁颈下49髁头7无移位轻度移位成角移位外移位50无移位8即髁突关节面脱出关节窝提示:分析移位与脱位对髁突改建的影响51即髁突关节面脱出关节窝提示:分析移位与脱位对髁突改建的影响9单侧矢狀骨折,½内髁向内下移位52单侧矢狀骨折,½内髁向内下移位10双侧矢狀骨折,½内髁向内下移位53双侧矢狀骨折,½内髁向内下移位11双侧矢狀骨折,2/3内髁折块向内下移位,髁突外脱位提示:关节窝外侧面损伤,容易继发关节强直54双侧矢狀骨折,2/3内髁折块向内下移位,髁突外脱位提示:关节单侧髁头骨折,折块内移位55单侧髁头骨折,折块内移位13单侧髁颈骨折,折块内弯90°移位56单侧髁颈骨折,折块内弯90°移位14双侧骨折(矢状+髁颈粉碎)57双侧骨折(矢状+髁颈粉碎)15双侧骨折(髁头+髁颈),折块内移位58双侧骨折(髁头+髁颈),折块内移位16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轻度移位59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轻度移位17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外移位60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外移位18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内弯45°移位61单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内弯45°移位19双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内弯,一侧移位,一侧脱位62双侧髁颈下骨折,折块内弯,一侧移位,一侧脱位201945,Thoma1951,Thoma1954,Thoma1950,Markowitz1952,Sleeper1952,Becker1961,Blevins1968,Leonard1968,Dingman1974,Sandner1916,Cole1926,Boon1927,Bonny1928,Ruddi1928,Ivy1930,Russell1934,Krohn1936,Steinhardt1940,James1940,Mead1942,Kazanjian1942,Waldron1943,Winter1943,Berger1943,Bellinger1947,Chalmers1965,Maclennan1975,Keily1978,Blevinst1987,Amaratunga1977,Sanders1986,Miller1989,Raveh1990,Takenoshita1992,Silvennoinen1994,Hall1994,Worsaae1994,Coss2000,EdwardEllisIII2002,NeffNon-surgical

surgicalDesault和Boyer(1805)发表了第一篇“髁突骨折治疗观点”的论文。之后两百年,始终存在学派争议631945,Thoma1916,Cole1942,Kazanj允许正常范围内下颌无疼痛运动获得稳定的关节功能重建伤前咬合关系恢复面部形态和下颌骨对称性治疗目的64允许正常范围内下颌无疼痛运动治疗目的22通过开放手术使移位的骨折段复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并实现骨愈合和修复手术治疗的生物学基础65通过开放手术使移位的骨折段复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并实现骨愈合通过非手术方法恢复功能(合关系和下颌运动)引导移位的髁突实现功能性改建6Mlater15Mlater非手术治疗的生物学基础66通过非手术方法恢复功能(合关系和下颌运动)引导移位的髁突实现髁突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三种功能性适应机制神经肌肉调节机制:升颌肌群保持静息或非活跃状态,同时激发颞肌后分肌肉牵引喙突使下颌旋转以维持咬合改建再生调节机制:(1)纤维愈合形成假关节;(2)通过适应性改建形成一个近似正常的或可以满足功能要求的新的髁突牙及牙槽骨调节机制:早接触牙的根尖向移动获得功能性牙合平面67髁突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三种功能性适应机制神经肌肉调节机制:升颌儿童髁突骨折骨折后7天内制动急性期后佩戴软合板伤后两周开始功能锻炼复查6个月,咬合诱导68儿童髁突骨折骨折后7天内制动26伤后一周69伤后一周27单侧髁突骨折,2年后的髁突改建结果70单侧髁突骨折,2年后的髁突改建结果28治疗前2年复查两年复查结果71治疗前2年复查两年复查结果29儿童髁突骨折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软合板技术”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需要手术的因素也相应增加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手术治疗较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儿童髁突骨折治疗”目前的观点72儿童髁突骨折多数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儿童髁突骨成人髁突骨折骨折部位

移位类型

是否脱位升支高度咬合关系张口受限关节疼痛伤后时间影像检查临床检查73成人髁突骨折骨折部位咬合关系影像检查临床检查31无明显骨折移位和错合者,用头帽颏兜托下颌向上,制动2~3周骨折移位伴错合者,采用牙弓夹板等口内装置行颌间牵引。牵引恢复咬合关系后,颌间固定2~3周之后软食,逐渐进行张口练习,同时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