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章习题一、概念题L公共管理(华师2016年研)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公共管理的特征包括:①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②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③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④强调多元价值:⑤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⑥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⑦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⑧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则是这一职业的实践者。2公共行政(华师2007年研)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现代公共行政自产生以来,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履行着以下四种功能:①管制功能。即协调和处理社会各种关系和利益,以在整体上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②服务功能。行政系统承担着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任务。③维护功能。即维护社会的稳定,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作。④扶助功能。行政系统有义务对社会的有关团体和组织提供某种帮助,并对社会的弱势集团和个人提供帮助。3公共部门(中财2014年研;华师2008年研)答:公共部门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其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偿占有社会公共资源,并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除政府机构外,还存在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机构等“准公共部门”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但因其具有的鲜明的“公共”特性,也将其归入公共部门之中。4公共物品(华师2013年研;武大2008年研)相关试题:(1)公共产品(福建师大2014年研)②拥挤性公共物品(武大2013年研)答: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特征以及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使得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提供难以做到有效益,因而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物品加以划分,可分为:①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凡是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都是纯公共物品;凡是不能严格满足消费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都是准公共物品。②有形的公共物品和无形的公共物品。有形的公共物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物品,如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一类的服务。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地方性的公共物品是指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5准公共物品(山东大学2013年研)答准公共物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的产品。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准公共物品具体包括以下几类:①不一定具有排他性的。这类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②不具有排他性的。这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享的,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于私益,它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包括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牧区、森林、灌溉渠道等。③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的。这类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它包括俱乐部物品、有线电视频道和高速公路等。二、简答题1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差异。(中财2014年研)答: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主体不同公共行政是政府独特的管理活动,是与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国家才有了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不再是唯一主体,市场和社会主体也更多地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中•str>1^.0(1)价值导向不同由于公共行政以政府为行为主体,政府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执行公权力。因此如何保持公众权力行使的合法性及公众利益最大化是政府管理或公共行政必须考虑的问题,于是公共性就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导向,公共行政的本质也必然是“公共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各种社会事务所实施的有效管理。它强调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而弱化了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因此,公共管理的着眼点应该是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性是其核心价值导向。(2)理论基础不同公共行政以政治一行政二分法、韦伯的官僚制为理论基础,关注过程、程序,强调以规则、制度提升组织的行为效率和维护组织的稳定与团结。公共管理在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官僚制理论的基础上,融入新公共管理的思想,强调以管理主义的理念和思维改造传统公共行政,以市场机制、顾客导向、参与机制等新工具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对外经贸大学2016年研;华师2015年研;湘潭大学2012年研;东财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北师2008年研)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及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和经济的手段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私人管理,即私营部门管理,是指在私营部门中,组织为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加组织弹性所实施的不同于韦伯模式的管理形式。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具体如下:(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①公共管理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公共管理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虽然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所以许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就有强制性,当人民违反法令的事情发生时,其便可以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理,而其他组织不具有这种公权力。②私人部门或组织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权威的行使,但这种权威是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这种权威并非制度与法律所授予,而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它往往不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①公共管理是在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仍然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因此,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了政治气氛,公共管理的自主性受到影响。②私人部门的管理固然也受到各种权威以及政治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与公共管理不可比拟,因而,私人部门管理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①就公共利益而言,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公共管理应当将公共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如何保证政府及其管理者能够代表并回应公共的利益。②私人组织和部门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经济利润不仅仅是其管理的底线,而且往往被视为具有积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当然,私人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能损害社会中其他人的权益。(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①政府部门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行为,但是应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受到法的支配,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实管理中政府拥有广大的自由裁量权,并发展有“行政保留权”,但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核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②对于私人领域的管理,相比较于公共管理的严格受法支配而言,其更多地遵循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交易活动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思而为之。<5)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控制体系,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差异。与企业组织不同,政府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往往面对的不是自由、竞争性的市场。具体而言,这种差异表现在:①垄断与市场。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而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只有一家,因此公共部门通常缺乏竞争的压力。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而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和排他的,价格也是可以衡量的。③自由与依赖。消费者在购买私人产品时,可以自由选择:而对于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公民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④利润与支持。私人部门大都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目标;而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1)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①公共部门处在各种社会力量作用的中心,公共管理事实上也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在这个利益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政府往往需要在多元的、甚至是冲突的利益和价值之间做出平衡和选择。因此,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②私人部门的管理,因为它的组织属性和职能有限,所以造成的社会影响面较小,不易形成整体社会作用,因而其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考虑,通常不顾及或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3试述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对外经贸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大2013年研)答:作为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公共管理学可以被界定为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务管理,即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可以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学问。公共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0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相比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并不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0公共管理学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者来自广泛的不同的学科,他们充分吸收了当代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工商管理学相融合。它的基础更扎实,并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0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这使得一些在传统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受重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e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委托一代理、产权、交易成本、交换范式、制度安排与创新、政府失败、准市场、学习型组织、多元组织、认知风格、管理网络、管理工具、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等。6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从经验中汲取知识),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0公共管理学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国家或政府治理变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与传统行政学相比,它更具现实性。4简述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答: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在方法上的突出特征是强调用跨学科研究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产生方法。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1)系统分析就其本质而言,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公共管理学中使用系统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理解公共管理系统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鼓励对公共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公共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同时的研究;引导人们注重这一系统中的结构、层次与功能;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开拓新的知识领域。系统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整体分析、环境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相关分析等。(2)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法的要点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公共管理学中的比较分析要求研究者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共管理系统及过程加以比较,要求对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管理系统及过程加以比较,从中既找到公共行政学的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论,又发现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公共管理特色,丰富整个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及方法理论体系。(3)实验分析该方法的本质是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事物的各个因素、事物的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找到这种事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及面貌。这种方法最初来自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分析可以做到精确;社会科学中的实验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涉及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真正准确地加以预测的。公共管理学中实验分析更多的是准实验分析,通过选择某些对象或领域,甚至人为地提供某些条件,推行管理实验或政策试验,以取得经验,并 全 面 推 广 或 铺 开。(4)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的要点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分析者尽可能从客观公正的观察者立场加以描写或叙述,以脚本等形式说明一个事件有关的情况,力图再现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的观点、所处的环境,供读者评判。这种方法的重点是强调人际关系、政治等因素对管理过程的影响,而不是抽象推理或细节的刻画,因而它特别适合公共管理学及工商管理学研究的需要。案例分析既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又是当代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2章习题一、概念题1公共组织(武大2013年研;华师2013年研;华农2010研;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相关试题: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华农2012年研)答: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广义上的公共组织是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狭义上的公共组织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强制性;③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性;⑤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⑥公共组织具有独占性或非竞争性。2管理幅度(华南理工2016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单位或部门的数目。科学合理的管理幅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它取决于管理机构的合理程度以及物质设备和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并与管理层次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决定组织管理幅度宽窄的主要因素有三个: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性格、知识、专业、技能、才干、精力、经历、经验、习惯、性别、年龄、动机、作风等;色组织的正式规定,如规章、制度、规划、沙戈I、程序、纪律、责任、待遇、惯例以及技术设备、氛围、人际关系、权力的集中程度等;③社会的总体发展水平、社会对组织的需求、社会道德风尚及意识形态以及与组织有关的家庭或家族意志等。3强制型公共组织(南京大学2008年研)、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南京大学2007年研)答:按照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公共组织可分为三种类型: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和非强制型公共组织。(1)强制型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强制型公共组织对某一事务做出裁决,有关组织和个人必须遵从,否则将受到惩罚。(2)半强制型公共组织实施管理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其管理行为对当事人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当事人遵守。但这类公共组织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对抗的,当事人也可拒绝裁决。(3)非强制型公共组织不仅数量多,而且同时担负着重要的公共事务管理任务。它们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其中多数是非营利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主要是各类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等。4直线一职能结构(首都师大2014年研)答:直线一职能结构是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各级部门间既有垂直领导关系,又有水平领导关系。其优点包括:加强了对水平层次领导部门的协调领导,有助于克月吸出多门,同时,每个下级部门在只有一个明确上级领导的基础上,接受其他相关上级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有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其缺点包括:垂直领导有可能排斥水平领导,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5层级制与职能制(南京大学2008年研)相关试题:层级制(对外经贸大学2015年研)答: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如全国分为中央、省、县、乡四级,部队有军、师、团、营、连的分级。层级制的优点是: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缺点是: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工作弹性小;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容易造成独断专行。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如国务院所分的各部委,各省所分的各厅局就属于此。职能制的优点是: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管理。缺点是: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现代行政组织大都是将层级制与职能制有机结合起来,以层级制作为基础,在每一层级进行职能分工。在组建行政机关时,一般都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发挥各自的长处。在动态行政过程中,层级制和职能制主要体现为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我国各级政府组织普遍存在着层级过多、管理幅度过大现象,是造成机构臃肿、部门林立、互相扯皮等现象的主要原因。层级制和职能制虽然是行之有效的组织结构方式,但它自身并没有自我控制机制,因此,层级制和职能制改革的基本途径是层级法定和部门法定,即根据行政职能状况和行政业务量,按照层次最少、幅度最小的原则,设置各级政府的行政层次和管理幅度,并用法律或法规加以规范化。1矩阵式组织(人大2014年研)相关试题:矩阵制(华师2013年研)答:矩阵结构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其特点为:在矩阵结构中,垂直领导与水平领导并重。其优点包括:①矩阵结构既保持了组织成员构成的稳定性,又有助于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综合优势,组织效率相对较高。②与其他结构形式相比,矩阵组织更加灵活,适应能力也更强,因此又称适应性组织。2首长制(东财2015年研)相关试题: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四川大学2007年研)答: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其优点为: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其缺点为:由于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也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3分权制(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其优点包括: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容易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防止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独断专行。其缺点包括: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中央无力调控,容易形成地方势力,相互冲突,发生纠纷,造成行政组织的分裂。4公共组织生命周期。(苏州大学2017年研;南京大学2014年研)答:生命周期是探讨组织成长与变化的一个有用的概念,它说明组织的产生、成长和最终衰落的情况。公共组织在其环境中完成每一个生命周期。公共组织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主要有以下四个:①产生(创业)阶段:②集体化阶段;③规范化阶段;④精细阶段。当一个组织进入成熟期后,随之有可能进入一个暂时的衰退期。有些组织通过创新与变革,能够摆脱衰退,继续走向成熟。而有些组织不能处理危机,将逐渐衰退。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必然选择。二、简答题•简述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人大2015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相关试题:简述公共组织的性质和结构。(苏州大学2013年研)答(1)公共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其内涵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而言,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2)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公共组织行政的推行,其主要的目的与动机在于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一切的措施都是在顾及全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来为全体民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与支持。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公共组织的活动凡预算的编制或执行、人员的晋升、资源的使用等,皆必须在宪法或法律的规范下行动,公共组织一切要依明文规定而行动,缺乏法律的授权则不允许行动。再者,公共组织所制定与执行的法律是带有权威性的,其效力范围及于全国,如不服从将强制制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许多公共组织除了要向其上级行政单位负责外,同时也要考虑其服务对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人民团体)的要求。一般说来,政治越民主的国家,越注重政治权威的分立和制衡。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公共组织因为其基本性质是政治性的组织,因此,其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人民大众的批评和监督,必须是公开、透明的。目前许多国家设立的“阳光法案”、公务人员的财产申报制度、重大公共工程的公开招标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公众的高度关切和对政府组织活动的严密监督,使公共组织的活动真正以民意为依归。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公共组织中的各单位、各成员彼此是相互依存的,且其运作必须要在各级政府间的网络中折衷协调,因为一个单位的工作必须在其他单位的配合下才能完成。⑥公共组织政治因素的考虑公共组织的行动必定发生在具有政治涵义的环境中,其制定的政策无论是文化的、教育的,还是经济的,皆具有政治的意义,即使行政人员以其专业的标准处理公务问题,其所发生的后果也有政治上的影响。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公共组织的目标是要创造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是抽象模糊的,它似乎只是作为行政人员提醒自己负有公共责任以及必须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一种象征符号;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不仅差异性大,而且对于行政人员的期望亦很多;公共组织不仅目标模糊、存在分歧、不易测量,而且民众的期望亦很多,因此时常导致许多冲突和矛盾的产生。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公共组织可以通过政治权威或公共权力的行使生产某些产品或提供服务,形成一种独占市场的局面,不许私人加入竞争。在现代社会,因为公共物品无排他性和无竞争性,很少有私人组织会乐意去提供。此外,有些公共工程规模相当庞大,非私人组织所能担负,只好由政府来负担建设。由于政府几乎是唯一的生产者,自然没有市场竞争的问题。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许多政府的活动具有强制的本质,政府虽然是一个服务的提供者,但也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所以,公共组织的活动本身即具有强制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以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如果公民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公共组织便可依法予以处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山东大学2016年研)答(1)管理层次的含义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公共组织划分层次,目的在于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高层侧重于决策,基层侧重于执行,中层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管理幅度的含义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或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幅度多宽为宜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只能因人、因事而定。(3)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①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例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②在组织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科学把握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a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称为“尖形结构”。尖形结构中管理层次分明,上级对下级控制严格、影响力强。其优点是权力集中,分工明确,便于统一行动。但因其层次多,信息传递途径长,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执行。此外,上级对下级的严格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工作缺乏灵活性,容易走向僵化。b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为“扁形结构”。扁形结构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时间短,下级执行人员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决策、执行面广,也较灵活。不过,由于上级对下级的控制不强,扁形结构组织相对比较松散,集体行动难度较大。在组织结构设计上,应把尖形结构与扁形结构的长处结合起来,尽量克服二者的缺点,以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结构。•简述公共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东财2012年研)答:公共组织部门的设置原则是指在设置公共组织部门时所必须依据的程序上、法制上的原则。公共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具体如下:<1)职能目标原则职能目标是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只有合理地划分职能结构,明确行政目标,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组织结构。①政府职能的变化导致政府组织机构的变化。②政府管理权限的转移必然导致政府组织机构的变化。③新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需求必然导致政府组织结构的扩大与分化。④临时管理任务要求政府设置新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2)完整统一原则完整统一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的各层级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职能体系。它要求做到以下几点:①政府职能要完整统一。要求人负其责,各个部门之间职能完整统一,不能脱节。②行政目标要完整统一。政府的行政目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级各类行政组织要在政府管理职能的总目标下,分级分类地分解为子目标。③政府机构设置要完整统一。职能部门之间要划分职能目标和管理权限,层级组织之间要明确隶属和制约关系,明确下级对上级的服从关系。④领导指挥要完整统一。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由上级机关和行政领导统一领导和指挥,形成一个完整的领导和指挥垂直系统。(3)精简原则政府凌驾于一切社会组织之上,由人民提供其资源,因此,它必须讲究成本效益和投入产出,实现高效、廉洁、精干、效益的行政目标。①行政机构要精简。行政机构规模的大小,从根本上反映了政府的效率和廉洁程度。行政机关的功能必须齐全,机构必须精简。②行政人员要精干。行政机构庞大臃肿,必然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行政工作人员要少而精,不仅能减少行政成本,而且能够实现高效廉洁的目标。③办事程序要简化。简化办事程序,减少过多和不必要的行政环节,是实行精简原则的重要方面。(4)法制原则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严格的法律规定,要有统一的法律程序,必须根据宪法和政府组织法以及其他的有关的编制规定予以设置。各级政府行政机构的数量、地位、编制、隶属关系、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等都必须依据法律来设置。行政机关因为具有法律地位才有权威,才能行使职权,发挥管理效能。依法设置的行政机构才能杜绝机构设置的随意性,才能避免部门林立、机构臃肿。(5)职、责、权一致的原则任何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都必须贯彻执行这个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职、权、责必须是一致和平衡的。在行政组织中,要做到权责一致:职、权、责一致的原则也要体现到具体的行政人员身上;权责一致要求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奖惩和升降制度;实行权责一致必须对职务和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权责一致要求必须把管人和管事统一起来。(6)人本原则公共行政的核心和动力是人和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途径,行政组织的设置必须考虑到人和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调动和发挥。行政管理活动是依靠人来完成的,没有高素质有能力的人,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可能提高工作效率。•简述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相关试题:简述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体系由哪些部分构成。(山东大学2013年研)答: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可以从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方面来阐述,具体内容如下:(1)纵向结构纵向结构又称层次结构,是指反映行政组织内若干层次中特别是上下层次之间的领导与服从关系的结构形式。纵向结构有宏观和微观之分。①宏观上的纵向结构是指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我国的行政组织可分为中央行政组织和地方行政组织两大层次。a.中央行政组织层次。指中央人民政府一级。b.地方行政组织层次。有三种类型:两级制、三级制和四级制。两级制只有一种情况,即直辖市一区。三级制包括四种情况:直辖市一区一乡、镇;直辖市一县一乡、镇;省、自治区一地级市一区;省、自治区一县、县级市一乡、镇。四级制包括四种情况:省、自治区一地级市一县一乡、镇;省、自治区一地级市一区一乡、镇;省、自治区一自治州一县级市一区;省、自治区一自治州一县、县级市一乡、镇。在地方行政组织中,我国设有特别行政区一级,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政府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它享有更高更多的自治权。除外交和国防事务统一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用“中国香港”的名义进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等活动。②微观上的纵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如国务院各部委下设的司局级、处级和科级层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下设处级、科级等层次。<1)横向结构横向结构又称分部结构,是反映同级行政组织之间和各行政组织构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来往关系的结构形式。横向结构中的各部门都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相应的权责划分,各部门之间是一种平行关系。①我国的行政管理部门按职能大体可分为业务部门和辅助部门。业务部门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的产业司、投资司、外资司、地区司、基础司、价格司等机构;辅助部门如各级政府内设的负责日常事务保障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室)等机构。②行政组织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仅仅按职能方式划分设置部门是不够的,还应结合其他方式来进行划分。主要有:按地区划分、按服务对象划分、按行业与产品类型划分。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并不是相互脱离的,二者相互交织形成行政组织的结构网。在我国,行政组织中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简述行政组织体制的基本类型,并论述各自的优缺点。(苏州大学2014年研)答(1)首长制与委员制①首长制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a.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b.缺点:由于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也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②委员制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a.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b.缺点: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2)层级制与职能制①层级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a.优点:组织系统业务相通,便于沟通领导;权力集中,从上到下辐射开来,有助于统一指挥。b.缺点:上级任务繁杂,往往顾此失彼;缺乏专业分工,工作弹性小;各层级行政首长权力集中,要求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容易造成独断专行。②职能制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是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a.优点:分工明确,有助于工作专业化,提高行政效率,行政首长也有精力进行组织的宏观管理。b.缺点:分工单位无力进行全局协调,责任不明,过细的分工还促使部门主管过多,政出多门,使下级部门无所适从。(3)集权制与分权制①集权制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a.优点:政令统一,可在行政组织系统内实行一致标准,便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统筹兼顾。b.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能因地制宜,及时处理行政事务,也容易导致机关及个人的独裁和长官意志。②分权制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a.优点:各级行政组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长处理事务,行政措施紧贴实际,能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各层级有自己的权力和责任,容易激发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防止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独断专行。b.缺点:权力过于分散,上级组织的目标、意图难以实现,上级反受下级牵制;下级组织机关彼此分离,中央无力调控,容易形成地方势力,相互冲突,发生纠纷,造成行政组织的分裂。(4)完整制与分离制①完整制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a.优点:权责集中分明,组织结构简单统一,机构之间分工合作好,有利于领导机构的全局统筹和行政命令的贯彻执行,并能人尽其用,发挥专业优势。b.缺点:行政首长权力过分集中,下属单位缺乏自主性,容易造成因循守旧的工作作风。②分离制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a.优点:行政机关独立性大,措施灵活,通过发挥专业部门优势,对某些局部事务能够采取有力的措施。b.缺点:机构间协调合作有一定难度,个别部门的独自行动可能造成整个行政组织的工作混乱,降低行政效率。•简述组织冲突的主要类型。(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性所导致的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组织冲突有三种类型:(1)组织中个人冲突个人冲突又分为个人角色冲突和个人之间的冲突。当组织中个人扮演的角色不能符合他人预期的要求或社会的行为标准时,就会产生角色偏差,心理学者称之为角色冲突。通常情况下,当角色的期待不一致,或是一种角色有数种期待时,都会产生角色冲突。个人之间的冲突的形成原因大致包括个人价值观不同、信息沟通不畅、个人认识上的偏差、个人本位主义思想、个人心理行为习惯的差异、工作竞争等。(2)组织中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个人与团体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冲突。由于个人的目标不总是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所以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3)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组织中团体之间的冲突一般包括:①组织不同层级间的冲突;②不同职能间的冲突;③指挥系统与参谋系统间的冲突;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间的冲突。•公共组织水平协调的方式有哪些?(厦门大学2011年研)答:组织协调是组织运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管理者的基本任务之一。组织协调可分为水平协调与垂直协调两类。水平协调,是指组织间水平方向上的合作。主要的方式包括:(1)利益相关的组织通过协商达成协议,以明确相互间的边界。(2)在共同参与的领域,成立诸如机构间委员会这样的组织进行协调,推动合作。(3)根据组织领导准则,指定某个机构来协调特定范围内所有组织的活动。(4)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使利益相关组织都有机会对其中任何组织的提议进行审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平等的组织在重大问题协商时不会轻易做出让步,水平协调无法克服所有的组织冲突。•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苏州大学2015年研)答:公共组织环境是指公共组织之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组织运行的外部环境,即宏观环境,同时也包括存在于组织之外的中介环境。公共组织环境的要素包括以下几点:(1)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直接对公共组织产生影响,对公共组织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政治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国家结构、政府机构、政治制度、公共政策等方面。(2)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任何公共组织的利益,归根到底都是经济利益,不同的经济利益是各种公共组织动机和行为的基础性动力。经济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利益、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等方面。(3)文化环境文化是公共组织行为方式的凝固化表现,文化环境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相对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言较迟缓,但作用时间更长,组织变革必须在文化延续过程中进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认知、价值、意识形态、行为规范、道德传统等方面。(4)技术环境技术本身是组织因素之一,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的方式方法。技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经验技术、实体技术与知识技术。信息技术环境是当代主要的技术环境。(5)公共舆论环境公共舆论因素渗透于上述各种环境因素之中,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公共舆论环境。公共舆论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公共组织的目标和行为。由于公共舆论的这种重要性,许多政府组织不得不重视与媒体的关系和公共宣传战略。三、论述题•公共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哪些?我国政府管理面临哪些问题?(华师2013年研)答(1)公共组织的社会管理职能社会管理职能是指国家对社会的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公共福利事业进行管理的职能,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的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这类事务一般具有社会公共性,无法完全由市场解决,应当由政府从全社会的角度加以引导、调节和管理。目前,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②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③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④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2)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我国的政府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当代,我国政府管理活动尚不足以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福利的实现要求更高水平的政府管理活动。因此我国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并无法掩饰其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与当今社会发展的不适应、甚至说是滞后。具体来看,当今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①政府组织结构的僵化。目前政府管理活动的承载者一一行政组织主要是根据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设计的自上而下的层级节制体系。这种组织结构强调合理的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严格依照规章办事的运转机制、管理的非人格化,它与工业社会前期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管理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组织的膨胀、政府管理范围的扩大、社会对政府管理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政府组织体系显得日益僵化,各种弊端日益明显。②人事制度的失效。与传统的官僚体系相适应的常任文官、政务官员和事务官员分治等人事制度在当今社会也正在失去其效用。传统人事制度设计的初衷在于通过给政府管理人员稳定安全、不受政治争端影响的工作环境,以鼓励管理人员全心全意地从事政府管理活动、为社会服务。但是这种人事制度在实施之初就显现出了弊端,他压抑了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人成为一种没有精神的专家、没有情感的冷漠的任务履行者。③巨大的公共财政压力。由于缺乏良好的机制,冗员不裁不汰,机构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浮于事。随着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政府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总是有限的,当代政府除自身运转需要庞大的开支外,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预算赤字无法遏制,财政压力不断增大。④腐败问题严重,政府公信力下降。腐败问题是当代政府管理活动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⑤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落后。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地更新换代,并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然而政府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上几乎固守着几十年前的状况,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文件文书的传递、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会议等等。这些手段和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今复杂多元的社会。⑥缺乏管理的宏观视角。当代政府管理的最后一个问题在于,政府总是陷于一些琐碎的具体事务或问题的一个方面,缺乏管理的宏观视角。•联系实际论述组织授权的作用。(对外经贸大学2009年研)答:组织授权是指上级组织授予下级组织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级组织在一定的监督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去完成被授予的任务,其实质是让下级组织去做原本属于上级组织的事情,上级仍有监督和最终的责任。组织授权的作用主要有:(1)能够加强组织团队建设的协调性。组织授权使领导和下属之间的沟通渠道缩短且通畅,一些部门内部的事情不用遇事都请示领导,下级组织可以在授权内自主决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组织的整体力量。(2)能够充分发挥组织内人才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授权赋予了下级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一定的自主决策权,这使得组织内的有创新意识的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组织工作,能较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3)能够对人才引进起到积极的作用。组织授权扩大了下级组织及其人员的管理权限,这对于人才的引进能够产生巨大的吸引效应,增强了人员的活力和积极性。(4)能够顺应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组织的总体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求必须突出社会发展中人的积极作用,强调组织的活力和效率,而组织授权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做法。(5)能够减轻组织最高管理者的负担,以便谋求组织中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组织授权有利于寻求一个合适的管理幅度,减少上级管理者的管理事项,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关注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远发展,从而提高管理效率。(1)能够提高组织效能,增强下属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适应性,增进组织活力。能够增加组织中的权力总量。高层授权的结果使下级更好地完成了任务,这意味着高层权力的增加。在一些高级管理人员眼中,只有把权力分配给那些与自己相比处在更合适的工作职位上的人,才能带给自己真正的3章习题一、概念题1治理(华师2015年研:首都经贸大学2015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13年研:厘门大学2013年研;东财2012年研)答:治理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称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是指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对政府部门而言,治理是从统治到掌陀的变化;对非政府部门而言,治理是从被动排斥到主动参与的变化,是一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合作过程,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但不一定是支配性的作用。网络治理强调多中心的公共行动者通过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可以相互调适目标,共同解决冲突,增进彼此的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2治理理论(对外经贸大学2014年研)答:治理理论既是对社会科学传统范式的一种反思,亦是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一种反映,其主要内涵是:①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治理理论强调,处于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第三领域及其相应的第三部门管理社会的必要性。②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治理理论认为,在新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充当“元治理”的角色,应当被视为“同辈中的长者”,承担指导责任和确立行为准则的责任。③倡导网络管理体系,即治理的社会。共识、共治、共享是这个网络管理体系的明显的特征,市场原则、公共利益、社会认同之上的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结合等广泛的合作,是这个网络管理体系运作的基本路径。3民族国家的治理答:民族国家的治理是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供给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不仅包括纯公共物品,还包括准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在供给公共物品和服务时不一定要事必躬亲,而是可以根据公共物品的特征、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自身的供给能力选择介入的方式、时机和程度。有的公共物品可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但在多数的情况下,政府由于自身资源条件的约束,不得不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与各种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非政府行动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政府的任务在于借助合作网络来“保证^艮务提供得以实现“。民族国家的治理的合作网络的三种表现形式:①政府间合作网络;②政府项目执行网络;③公私合伙网络。4新公共管理运动相关试题:新公共管理(中财2015年研:华南师大2013年研)答:新公共管理运动是指在20世纪最后的二十余年,西方掀起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它以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特征,被人们描述为一场追求“3E”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内容为:①政府职能的优化;②竞争机制的引入;③分权及权力下放;④采用现代管理技术;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⑥机构的重组。新公共管理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新公共管理”模式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中出现的一次重大突破或一次深刻的变化,体现了公共管理方式的根本性、方向性的调整。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批判,包括对其理论基础和意识形态倾向、市场化和管理主义方向、改革的具体措施、内在价值及矛盾等方面。5企业家政府理论(华农2012年研)答:企业家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且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企业家政府理论由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催生了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出现,传统官僚体制所带来的组织僵化、效率低下、非人格化等问题迫使公共管理者寻求政府改革的出路。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和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包括:①掌舵而不是划桨;②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③注重引入竞争机制;④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缚节;⑤重产出而非投入;⑥具备“顾客意识”;@淆收益而不浪费;⑧重预防而不是治疗;⑨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⑩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企业家政府理论对于重新审视现代的政府角色、正确地认识政府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但企业家政府理论也在忽视公共性、责任、导致重复浪费、腐败等方面招致了其他学者的批评。6新公共服务理论(北航2012年研)答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整套理论。这一理论是由以罗伯特•登哈特和珍妮特•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一批公共行政学者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家看来,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新公共服务理念的理论基础包括: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新公共行政、后现代公共行政。新公共服务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主要有:①服务于公民而不朝艮务于顾客;②追求公共利益(认为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③重视公民权胜于重视企业家精神;④思考要有战略性,而行动要有民主性;⑤承认责任并不是简单的:⑥服务而非掌舵;⑦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1政府再造(华南师大2016年研:河北大学2015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14年研;中财2014年研:人大2013年研;首都师大2013年研)答:政府再造是当今时代政府改革的本质,政府再造涉及多个层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它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政府再造不只是注意政府在量的方面的成长,而更重要的是质的方面的改善,是一场对政府自身的革命。政府再造的背景包括政府角色膨胀、政府财政状况恶化、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企业型政府是当代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其基本特征在于重视成本与效益、强调顾客导向、强调市场机制、强调授予权能、强调创新与改革。二、简答题•简述治理与统治的区别。(南京大学2014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治理与统治没有多大区别。(辨析题,华师2013年研)答:统治是指掌握了社会政治权力的阶级对另一个接受权力支配的阶级实行专断的、按照少数权力精英的意志来展开的统领、指挥和管辖的行动。治理是指个人与机构、官方与私人治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多种多样互相冲突的利益集团可以借此走到一起,找到合作的办法。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对立的或各异的利益彼此适应,也可以是采取合作的行动。它既包括为保证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体制,也包括人们同意或接受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安排。治理与统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管理的主体不同。统治是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而治理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公共行动者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2)管理的客体不同。与统治相比,治理的对象更多,范围更广。治理除了要处理公共问题、管理公共资源(与统治一样)外,还要解决涉及人群较少的集体事务(如公共池塘资源)。(3)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主要依靠政府的权威,由科层官僚制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自上而下、单向度的管理;治理则依靠网络的权威,由公共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运用非强制性权力进行协作。统治的机制是控制,治理的机制是信任。(4)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的手段主要是强制性方式,如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甚至是军事手段;治理则开发出新的管理工具,如合同外包、内部市场、公共哲学、政策社区等。(5)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官僚组织的能力;而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域与公域的合作。•简要分析治理理论的三种研究途径。(中财2016年研)答:治理理论体系的三种研究途径分别为:“政府管理”的途径。这一途径将治理等同于政府管理,侧重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理解市场化条件下的公共管理改革,主要包括“最小国家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等用法。“公民社会”的途径。该途径认为,治理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或称第三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在公共池塘资源管理、社区服务与发展、同业协会和跨国性的问题网络中普遍存在。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没有政府的统治”,是独立于国家体制之外、由个人组成的多元且自主的领域。”自组织的网络”主要从公民社会部门的角度来分析治理,将治理看作横向联合的“公民参与网络”,是一种“社会中心论”的治理观。合作网络的途径。这一途径试图在“网络管理”的框架内整合上述两种研究途径,它认为,治理是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的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状管理系统。在网络中,政府与其他主体是平等的关系,需要通过对话、建立伙伴关系和借助其他主体的资源来实现依靠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简述治理理论的合作网络研究途径。(苏州大学2014年研)相关试题:合作网络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外经贸大学2014年研)答:合作网络途径认为,治理是指政府与社会力量通过面对面的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状管理系统。它试图将治理问题置于网络管理的框架内进行解释,认为随着私人部门、第三部门以及各种社会运动出现在管理公共事务的舞台上,这些非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连接起来依存的合作关系就相互关系的问题采取集体行动。(1)它继承“自组织网络”的主要观点,将治理看作相互依存状态下的管理,将公民社会部门看作治理的主体,并用它来解释公私部门分享权力、合作治理的新型关系,从而脱离了“社会中心论”的窠臼,确立了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论。(2)它吸收了“政府管理”途径的重要观点,承认一个负责、高效、法治的政府对有效治理的重要意义,认同“掌舵而非划桨”等新公共管理的思想精华,并认为在网络中,政府与其他主体是平等的关系,需要通过对话、建立伙伴关系和借助其他主体的资源来实现依靠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这就在公共管理中建立了新的工具箱,而不仅仅是市场竞争机制和工商企业的管理方法。合作网络途径综合考虑了政府层面和非政府层面有关治理的用法,用它来描绘相互依存时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对当代公共管理的环境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具有成为主导范式的趋势。•简述公私合伙网络及其形式。(河北大学2016年研)答:公私合伙网络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源来共同从事公共基础建设,一起承担公共事业责任。政府常常采取各种方式积极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原先由其大包大揽的公共事业中,以弥补政府供给能力的不足,其采用的常见方式主要包括:(1)财政补助。指为了支持某些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项目及其群体,政府部门在财政上给予帮助。财政补助包括现金给付、低息贷款、借贷担保、免税和出口退税等众多形式。(2)特许经营权。指政府可以将某些特殊物品的经销权交给民间经营。例如,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可以引入B0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模式,提供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允许投资者拥有对该基础设施在一定期限内的所有权,等期限结束后再将所有权转归政府。这在收费物品的供给中正得到广泛的采用,其同样也在共有物品的开发和保护中得到了运用。(3)公私合营企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私伙伴关系在美国迅速发展开来。美国的大部分城市在进行房地产开发与交易时,都与开发商、基金会或非营利组织合作经营,成立公私合营企业。•网络治理的新特征。(苏州大学2015年研)答:网络治理的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在公共管理领域,并非只有政府一个主体,私人部门、志愿团体、社区互助组织和各种社会运动蓬勃发展,在“社会经济”领域内积极活动,并依靠自身的资源参与解决公共问题。公共管理已经成为由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第三部门和公民个人等参与者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这是合作网络途径的行为假设。它认为,公共行动者在不确定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获得有关公共问题的所有信息,不可能拥有处理信息的完全能力,也不可能绝对理性地进行选择;而且,行为主体有着复杂的动机,既有逐利的一面,也有追求社会效用(包括公共利益)的一面,既有利益分歧,也有共同利益。(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在网络治理中,每个行动者所做的事几乎都会对其他行动者产生影响,所以行动者在考虑个人的行动策略时都会考虑其他行动者的选择。这要求行动者达成互惠的共识,培育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和具有宽容精神的“合作型文化”。<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网络治理中的政策是公共行动者共同学习的产物,而不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安排。在政策网络中,各种治理主体通过对话和协商,在各种集体选择的论坛中交流信息,谈判目标,共享资源,减少分歧,并努力地增进合作,在改善互动关系的同时达成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方案。这就是公共行动者集体学习以产出政策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公共行动者通过政策设计共同管理网络的过程。•简述网络治理实践模式。(南京大学2014年研)答:可以用图3-2来表示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网络治理:仝球忖(区痍件) 国冢忖(地区忖) 料因件图3-2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从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的图中可以看出:(1)网络治理的根本任务是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2)网络治理的主体是由三大部门以多种合作方式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3)网络治理的工具是多元的,包括国际制度、合同外包等,这些工具是将公共目标转化为联合行动的重要途径,采取何种工具取决于不同的问题情景。(4)网络管理包括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和社区治理等基本类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部门面临的挑战。(北师2006年研)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部门面临以下挑战:(1)科层官僚制低效,副作用暴露以分部一分层、集权一统一、指挥一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难以适应当今治理需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决策权威集中化造成管理的恶性循环、专业分工原则的扭曲、制式化对组织效能的可能影响、遏制组织学习、科层价值与民主价值的冲突、科层价值与人格成长的冲突、防卫型的官僚人格。(2)政府角色膨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观点的影响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的职能急剧扩张,政府角色不断膨胀。政府虽然管的事情很多,但是社会问题却同样层出不穷,因而引发人民对政府治理能力的怀疑,即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干了许多自己干不了也管不了的事情。这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并调整政府的角色问题。(3)财政状况的恶化工业化国家向福利国家的发展,导致政府支出不断膨胀,这需要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财政能力的支持,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影响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这对政府的财政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各国面对日益庞大的债务负担,纷纷寻求开源节流、平衡预算之道。由于人民的纳税负担较重,仅依赖增税以缩减预算赤字有困难,因此,通过改革政府以控制财政赤字,便成为一个可行的手段。(4)新右派意识形态的影响针对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府的弊病,以公共选择为代表的新右派对此进行不断的抨击,他们认为政府失灵不亚于市场失灵,强调市场机制,主张将政府的角色、功能和规模缩小,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几乎英、美、力口、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均受这股思潮的影响,以至于公共选择、委托代理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成为这些国家政府改革的理论基础。(5)国际化与国际竞争的压力20世纪历史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国际化。国际经济自由化趋势所造成的竞争压力日渐加剧。国际经济竞争的压力迫使一个国家的政府不仅必须与他国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相协调,而且必须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和更强的能力应付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除此之外,政府还必须提出前瞻性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以面对市场的竞争。(6)官僚主义和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官僚病症。墨守成规、不负责任、衙门作风、繁文缗节、官样文章、形式主义、滥用权力、腐败,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存在,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导致了政府的“信任赤字”,甚至于“合法性危机”,为重振政府的威信,“去官僚化”便成为各国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简述公共管理的七个要点。(人大2014年研)相关试题:胡德“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北师2008年研)答:胡德将“新公共管理”看作是一种公共部门管理新途径,他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及特征概括为:0公共部门职业化管理。这意味着让管理者进行管理,即“由高层人员对组织进行积极的、明显的、裁量性的控制”。这样做的理由是“问责的前提是行为责任的明确划分”。2绩效的明确标准与测量。这需要界定目标和设定绩效标准,其支持者在论证时指出,“问责需要明确目标,效率需要紧紧盯住目标”。9重视对产出的控制。根据所测量的绩效将资源分配到各领域,因为“需要重视的是结果而非过程”。4公共部门中的单位趋向分化。这包括将一些大的实体分解为“围绕着产品组成的法人单位”,它们的资金是独立的,“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为之设立管理性的单位。9公共部门趋向于更具竞争性。这包括“订立合同条款和公开招标程序”,其合理性在于,“把竞争作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标准的关键”。6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这包括“不再采用军事化的‘公共服务伦理观’”,在人员雇佣和报酬等方面具有弹性。其合理性在于,“需要将私营部门‘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应用到公共部门中去”。0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纪律性和节约性。压缩直接成本,加强劳动纪律,对抗工会要求,降低“服从企业的成本”。其合理性通过“需要检查公共部门的资源需求,'少花钱多办事’”予以证明。•请简述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各自讨论重点及其差异之处。(中山大学2013年研)答(1)传统公共行政讨论的重点传统公共行政学范式是建立在科层制理论和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基础上的,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行政组织或官僚体制,注重组织的内部取向,以及机构、过程和程序和行政原则的研究,并将行政效率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的公共行政学主要以狭义政府(行政机关)及其行政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其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公共行政学研究对象及主题涉及组织原理、官僚体制、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行政职能、行政原则、行政方法、行政效率等主题。②公共行政学主要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方法或途径,并以正式的政府组织(官僚体制)作为研究的主要领域。③就其理论基础而言,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一行政二分法观点,国家或政府的职能及过程被一分为二:一是政治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制定;二是行政领域,即政策和法律的执行。后者所包含的机构及程序才是行政学研究的对象。④公共行政学强调以效率原则作为最高标准。公共行政学学者认为,通过对行政现象的研究,可以推出的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效率标准,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2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内容及措施新公共管理以“经济人”为行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了公共部门的微观经济问题,是新自由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表现。①政府职能的优化当代西方各国政府优化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干预的基本途径是通过采取民营化、放松管制以及压缩式管理等途径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尽可能地将公共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出租和承包出去。经过职能调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仅限于:建立全面而系统的经济立法体系,把社会经济活动纳入法制轨道;通过计划、财政、金融干预等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公共物品以及公共服务。②竞争机制的引入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就是确立公众的顾客选择权,通过顾客对服务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来影响甚至促使政府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一般来说,这种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种:a.把能由市场和社会提供的物品和服务交由市场和社会提供,政府只承担必要的监管职责。b.注重引入与私人生产者、非营利组织的服务竞争机制,激励政府组织提高效率。c.增加公众的选择权。③分权及权力下放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又涉及中央政府内部上下级关系。中央政府内部上下级关系的改革更是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热点。在西方政府的机构改革中,许多政府经济部门被改为准政府机构或独立出去。④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当代政府内部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显著特征是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即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尤其是私人部门的管理技术来“重塑政府”,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建立一个“市场化”“企业化”政府。被广泛用于政府管理的工商管理方法有: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顾客管理、成本管理、标杆管理等。⑤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在公共人事管理改革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a.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b.公共管理者的非职业化;c.绩效评估以及灵活的付酬制度。
⑥机构的重组机构的重组是对公共部门组织图进行实质性的调整,其目的是使政府活动更有计划性和协调性。9差异之处①主要的理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不同。传统公共行政是建立在科层制理论和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是建立在“经济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的。②主导理性和相关的人类行为模式不同。传统公共行政是抽象理性,基于“行政人”的人类行为模式;新公共管理则是技术和经济理性,基于“经济人”的人类行为模式。③公共利益的概念不同,传统公共行政在政治上对公共利益加以界定;新公共管理则认为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合。④公务员回应的对象不同。传统公共行政认为公务员回应的对象是委托人和选民;新公共管理认为公务员回应的对象是顾客,以顾客为导向。⑤认为政府的作用不同。传统公共行政认为政府的作用是设计和执行政策,对委托人和选民负责:新公共管理则认为政府起到催化剂、释放市场力量的作用。⑥责任的途径不同。传统公共行政认为通过等级制,行政官员对经由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政治领袖负责;新公共管理认为市场驱动——自我利益的汇集会产生令诸多公民满意的结果。⑦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不同。传统公共行政通过现存政府机构来实施项目;新公共管理则通过创造机制和鼓励机制,通过私人和非营利机构来实现政策目标。⑧行政自由裁量权不同。传统公共行政允许行政官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法律服务所律师工作计划例文
- 高二英语下整整学期教学计划
- 工作计划农业干部学习计划
- 春季幼儿总园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工作计划表
- 任职目标2025年干部综合科个人写作目标计划
- 公司会计、财务工作计划文稿
- 《多基因病》课件
- 《蛋白质化学最终版》课件
- 《高血压病及其相关》课件
- 2024山东高速路桥集团股份限公司校园招聘430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人教版历史2024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 宠物店转让接手协议书模板
- 循证护理学(理论部分)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复旦大学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河口水闸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进度计划
-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务 课件 项目5、6 研学旅行实施主体、研学旅行服务机构
-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课件
- 总承包公司项目管理岗位质量职责及管理动作清单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风险点清单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5届英语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