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融合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TOC\o"1-5"\h\z第一章综述 3项目建设简介 3项目建设原则 3项目建设范围 4\o"CurrentDocument"\h4.项目建设标准 4项目建设规模 5项目建设周期 5\o"CurrentDocument"\h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与效益 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6\o"CurrentDocument"\h1.数据中心现状介绍 6\o"CurrentDocument"\h2,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6\o"CurrentDocument"\h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总结与建设的主要需求分解 9数据中心发展我们忽略了哪些问题 10网络架构超融合建设与整合 10\o"CurrentDocument"\h超融合网络数据中心架构与服务器虚拟化整合管理 112.3.4.多数据中心之间互联DCI 12\o"CurrentDocument"\h2.3.5.SDN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分解 136.数据中心的扩展性与高性能 142.3.7.绿色环保节能 15\o"CurrentDocument"\h超融合数据中心建设可行性结论 15\o"CurrentDocument"\h第三章超融合数据中心总体规划方案 16\o"CurrentDocument"\h超融合数据中心架构介绍 16超融合数据中心技术亮点阐述 161.以太网与存储网络融合 162.2.服务器虚拟化与矩阵融合管理 19SDN软件定义网络应用与数据中心 19数据中心容灾与二层透传 203.设备选型介绍 201.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核心节点 203.3.2.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接入节点 22第四章同行业案例介绍 251.中国药科大学 25南京林业大学 25\o"CurrentDocument"\h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架构与设备数量一致) 264.苏州大学 27西郊利物浦大学 27华东理工大学 28第一章综述1.L项目建设简介本次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是XXX1.2.项目建设原则本次数据中心建设的原则主要从:实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新技术应用以及扩展性和性能等方面考虑,同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网络及软硬件基础平台、信息安全系统等建设。在建设上应坚持如下原则:建设规范化为了保证校园网数据共享交换,必须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优先采用国家、行业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并结合实际应用制定相关标准,使科学数据信息便于各类用户使用。网络架构融合化为了保证校园网数据中心的管理和架构的一致性,在兼顾可靠性的前提下将重新对数据中心内部的以太网网络和存储网络进行统一接入管理,通过融合的数据中心平台将对服务器与存储对象资源进行统一接入,达到高效、可控、可调配,能够适应学校未来的发展同时兼顾当前业务的正常运行,对于以太网、FC、FCOE需要专业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与设备供应商至少是同时具备以太网解决方案和存储网络方案的行业领导者。>数据共享化高校校园网数据共享平台是基于高性能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化信息平台,各部门与各使用者将根据不同的权限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统一访问和调取,数据中心须采用校园网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发布。>实用性应最大限度的满足校园网以太网数据网与存储网络的整合,对数据整合、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的需要,系统要提供易于使用、界面友好、智能化、便于管理维护、数据更新、数据备份、系统扩展等功能,同时具有与其它系统实现数据级共享、协同工作的能力。可扩展性应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变化增加的需要,充分考虑数据对外共享与分发服务的需要,充分考虑各行业业务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软件硬件技术发展的需要,以保证软硬件的升级不会给企业系统使用带来困难,保证具有持续长久的生命力。同时对服务器和存储的接入性能以及互联带宽、设备物理端口的扩展性需要提供较高的扩展性,满足学校未来的发展>新技术的引入与储备目前数据中心的发展有很多的新型技术的产生与落地,学校需要从自身实际业务的需求出发,将真正能够带来价值和意义的新技术引入并做技术储备,比如SDN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超融合矩阵架构、数据中心互联技术等。安全性企业数据中心安全性需要从物理与软件层面考虑,必须就被数据系统安全和访问安全的技术措施。同时还需要满足物理硬件的安全性,比如冗余部件和冗余链路等。1.3.项目建设范围本次项目的建设范围主要包括数据中心以太网数据接入,包括服务器与终端,另外还需要将传统存储网络接入同时提供给未来FCOE以及IP存储接入的环境,总之能够利用新建设的融合平台将数据中心内部所有的计算资源与存储资源通过主流的IP、FC、FCOE方式进行统一接入管理。L4.项目建设标准本次项目的建设标准将参考国际与国内主流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利用现有的物理环境与条件,通过对现有的以太网交换网络与存储交换网络进行替换与资源整合。因此在建设标准上需要考虑一下几方面:服务器接入带宽:保证现有的千兆服务器接入同时提供万兆接入能力;存储接入带宽:保证现有的FC8GB接入同时提供16GB接入能力;融合矩阵互联带宽:提供至少40G互联带宽;40G与10G以及FC光纤链路必须能够利用已有的LC-LC光纤;融合矩阵的端口规模:保证现有的所有计算与存储资源接入,同时可以在未来相同矩阵内部可以扩展至少10倍以上的接入能力;矩阵设备内部之间互联链路必须采用全冗余网状结构;矩阵内部从核心到接入节点全采用冗余电源和风扇,核心节点具备冗余引擎和矩阵,并且在核心矩阵上能够支持100G互联端口的扩展。项目建设规模根据对现有数据中心的考察与未来数据中心业务的发展和需求,结合当下存储与计算单元的数量和接口类型,本次项目建设规模将按照中型校园网规模接入能力进行建设,建设的10GB/1GB/FC/FC0E混合端口提供不少于192个,40G互联端口提供不少48个。整体矩阵支持500-1000台虚拟机接入,物理服务器规模规划在100-200台左右,存储系统未来考虑扩展到3套,同时还需要能够保证对其他校区的服务器与存储进行整合接入。项目建设周期根据建设的经验与校园网运营过程中给实施与割接带来的特殊性,需要分步分批实施与迁移,初步预计整体上线与迁移的时间需要大概4周。L7.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与效益项目建设说带来的效益主要体现在管理性、运维投入与节能环保,通过对以太网网络与存储网络进行整合以后,同时对未来新采购的服务器配置CAN融合网卡的规划来看,能够在管理效率提高30%以上,运维管理投入节约40%左右,功耗和物理线路将大幅减少,结合3个方面来看整体超融合数据中心将给学校节约至少30%以上资源,同时在管理和工作效率提供至少40%。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为新的数据中心架构将彻底融合以太网与存储网,能够在物理设备大幅减少投入,对管理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示例参考下图总结: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L数据中心现状介绍当前数据中心建设与5年以前,在规模、性能、管理科学性、新技术的支撑、虚拟化的支持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多的挑战与限制,物理链路无法平滑升级、以太网网络与存储网络物理分离给运维管理带来较多不便,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同样带来较多的不便。当前数据中心现状主要的挑战与限制主要表现如下:互联带宽的性能瓶颈>物理设备的扩展性较差运维管理的设备类型杂乱影响中心综合布线杂乱影响虚拟化平台与云计算平台部署与发展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技术引进与储备不够SDN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条件不具备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落后数据中心容灾机制落后综合上述当前数据中心的主要挑战与限制及影响和不足,需要重新审视与分析当前数据中心的物理架构,通过新一代融合矩阵的构建彻底解决当前的数据中心挑战与限制从而加速信息数据中心、智能数据中心、大数据分析以及容灾的建设步伐,有效提供管理与生产效率。2.2.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在谈到数据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建设新一代超融合数据中心。这成为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都在思考:为什么要革新现有的数据中心、建设新一代超融合数据中心?什么是新一代超融合数据中心?到底融合了什么?融合数据中心给我带来哪些好处,怎样建设新一代超融合数据中心?这些问题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关乎IT发展趋势和应用全局的问题:“推动数据中心革命、建设新一代超融合数据中心"。根据对近百位高校负责人的访问和业内数据中心建设的集成商以及学者和专家,基本上归纳以下几点带来的挑战,推动用户对现有的数据中心进行革新改造建设,建设一个新一代超融合数据中心或者叫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接入平台解决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些主要挑战。降低成本的挑战当前大多数高校客户的数据中心具备两套独立的网络,一套以太网IP网络、一套存储SAN网络,两套网络在建设成本上需要投入相同的财力和物力,很多用户在关注以太网网络性能与成本的前提下也在考虑能否将两张网络进行合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融合网络架构,也就是通过一张基础网络架构平台提供给服务器和存储接入。目前在市场上有些用户已经部署或者考虑部署超融合平台,能够真正从硬件投入成本上降低费用的支出。提高运维管理效率的挑战运维管理效率的提高需要从两方面来考虑,首先是网络和计算资源及存储资源的整合,目前大多数用户数据中心能够将存储和计算服务器资源通过虚拟化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整合,但是网络架构仍然没有办法整合,从而导致在日常运维管理的时候需要对两套物理网络进行维护和变更及调整,并且在日常变更及运维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通常对两套网络并不是非常熟悉,也引起了一下因操作问题导致业务的中断,如果能够将两张物理网络进行整合,运维人员只需要熟悉一套管理经验和运维知识,能够大大提高运维管理效率,提高日常排错的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的挑战运维效率提高受到限制将带来直接的影响就是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去降低运维成本,因为当前数据中心存储与以太网IP网络基本上属于不同的厂商和不同的设备及不同的命令行、管理风格及知识,如何降低运维成本将需要构建超融合一体化的基础网络架构平台,从物理上到软件上进行统一,运维管理人员将节约大部分时间,从而可以降低运维人工成本以及对不同网络系统监控的成本,如果合二为一将真正意义上降低运维成本,运维成本包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加速应变速度的挑战高校业务快速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多样化,如何去快速的适应应用及业务的调整带来的变化在当前数据中心成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问题比如带宽挑战、业务迁移的挑战,如何构建一个平台去适应业务快速的变化是当前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考虑方向,用户可以在计算资源的管理方便性、开通方便性以及带宽管理和端口接入类型及能力扩展性上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构建新一代数据中心平台快速的去适应和满足业务加速应变所带来的挑战。>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的挑战性局部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风、火灾或者恐怖活动等,都可能对高校或机构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业务受到影响从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事件发生。近几年的洪水冲击,很多用户在考虑构建同城灾备数据中心,如何在遇到灾难性事件的情况下快速的将业务进行迁移从而实现业务的连续性,在构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多数据中心的互联与互通,比如二层透传与虚拟机和服务器的迁移。能耗与空间方面的挑战性随着计算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高密度计算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在能耗和散热等能源管理方面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的业务发展也对数据中心资源的要求致使服务器和存储的数量大幅增长,给数据中心在环境控制、电源与散热、空间管理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机房成本上的因素又限制了服务器机架占用的地面空间。因此,各企业都不得不在传统的低密度机架和发热量及功耗极高的高密度机架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如何能在有限的空间实现更有效的能源和环境管理,是企业数据中心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据美国环境保护局估计,在未来的五年内,服务器的能耗将增加一倍。服务器功率密度每年增长四个百分点。对于大多数类型的服务器,每单位服务器的热负荷都在不断攀升。由于能耗不断增长,数据中心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到2008年,一台服务器的能源成本将超过服务器的购买成本。过去,相对于IT设备的购买成本,许多企业都将电源和散热成本忽略不计。如今,情况大为不同,能源和散热成本已严重失控,迫使数据中心必须立即对能耗管理作战略性变革。虚拟化平台与云计算平台的整合挑战性当前大多数高校用户在使用虚拟化平台,主要以商业化的VMWARE为主,部分用户也在尝试和考虑开源的虚拟化平台,从现在的数据中心体系架构,数据中心硬件架构平台和虚拟化平台及云计算平台根本无法或没有很好的整合,90%以上的用户都将80%以上的业务迁移到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平台,而虚拟化平台上发生的比如虚拟机迁移、虚拟化流量优化、虚拟化流量Q0S、虚拟化VLAN管理、虚拟机安全性管理等等都需要单独在虚拟化平台和数据中心硬件交换平台进行配置,从而给运维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构建新一代超融合的网络架构矩阵能够将虚拟化平台与硬件网络平台进行整合或者统一管理将有效大幅度提高运维管理效率,这是当下数据中心建设的另外一个考量重点,它的意义在于能够将硬件传输网络与计算资源网络进行整合。>SDN软件定义网络的限制性当前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对SDN软件定义网络的技术支持基本上为零,大部分用户已经开始尝试在数据中心开始通过软件定义网络的方式去解决安全服务链的需求、大数据分析帅选的需求、网络可视化的需求,因此新一代数据中心超融合矩阵需要具备并支撑SDN的技术,有效保障投资。2.3.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总结与建设的主要需求分解根据业内数据中心咨询分析专业公司和高校行业客户的特点,我们所看到的从2008年到2016年,用户在每个阶段所关注的点不一样,当前阶段主要考虑建设并改造数据中心架构,构建超融合数据中心基础网络架构平台。
2.3.1.数据中心发展我们忽略了哪些问题在数据中心多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忽略了一些问题,期间试图去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当前超融合数据中心和SDN软件定义网络的技术出现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大数据筛选、安全资源池服务链、混合云、大数据分析等。2.3.2.网络架构超融合建设与整合网络架构的整合主要从两个方面,传统的存储网络和传统的IP网络进行整合,整合的好处将节约成本、减轻运维压力、提高运维效率、优化硬件网络与虚拟化网络整合、SDN软件定义网络与存储的优势。利用相关成熟的技术将传统的LAN网络和SAN网络进行整合,达到并满足超融合数据中心的目标。
2.3.3.超融合网络数据中心架构与服务器虚拟化整合管理我们知道在当前的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与服务器虚拟化架构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用户需要投入双倍的人力与财力去支撑两种系统的运维,在日常运维和监控过程中有很多需求其实是重复的劳动,如果我们能够将硬件网络架构与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架构进行整合将彻底减轻我们对两种系统运维管理的压力,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虚拟机迁移如何自动化实现交换机上的配置进行自动化变更,从而满足网络可达性、安全性,如下图数据中心虚拟机迁移。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虚拟机迁移自动共享和迁移端口配置-AMPPMACID2.3.4.多数据中心之间互联DCI数据中心之间互联的业务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服务器高可用集群服务器集群(Cluster),是借助集群软件将网络上的多台服务器关联在一起,提供一致的服务,对外表现为一台逻辑服务器。多数厂商(HP、IBM、微软、Veritas等)的集群软件需要各服务器间采用二层网络互联。将集群中的服务器部署于不同数据中心,可实现跨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容灾。>服务器搬迁与虚拟机动态迁移数据中心进行扩建或搬迁时,需要将物理服务器从一个数据中心迁至另一个数据中心。在此过程中,考虑以下两个因素,需要在数据中心间构建二层互联网络:当服务器被迁至新机房,如未构建新老中心间的二层互联网络,则面临重新规划新中心服务器IP地址的问题,同时还需修改DNS,或修改客户端应用程序配置的服务器IP。因此,构建跨中心的二层互联网络可保留被迁移服务器的IP地址,进而简化迁移过程;
在服务器搬迁期间,经常在给定的时间内,只能将服务器群的一部分服务器迁至新中心,为保证业务连续性,需建立跨中心的服务器集群,构建跨越中心的二层互联网络可实现服务器平滑迁移。2.3.5.SDN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应用场景分解当前SDN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目前能够很好落地及发挥较大作用的应该属于以下三个场景,这三个场景:安全服务链、网络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前筛选。*数据中心安全云眼务互联同出口安全肯源池同络可视化用户行为分析大数捷分析
用户数据笄选*数据中心安全云眼务互联同出口安全肯源池同络可视化用户行为分析安全服务链将解决现有数据中心架构中网络安全设备串联所带来的问题,如下图:图一:数据中心SDN应用解决安全资源池的问题当前数据中心及园区网安全建设问题应接不暇问题应接不暇!DOoSSecurityCloudDNSAlert耕ASAVAlertEndpointWebAlert问题应接不暇!DOoSSecurityCloudDNSAlert耕ASAVAlertEndpointWebAlert故障妤套夏亲,设来做?图二:数据中心SDN应用解决网络可视化的问题图三:数据中心SDN应用解决大数据分析筛选的问题2.3.6.数据中心的扩展性与高性能数据中心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端口扩展能力,而超融合数据中心的扩展性除了传统的IP万兆端口之外还需要满足FC/FCOE端口扩展性,在这里我们还兼顾考虑高性能、低延迟的解决方案。
大二屈部署-无生戒树IPGLOS部暑(无Fabric)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典型部署模式-传统虚拟化技术与存储网络接入能力三层部署-无生成树大二屈部署-无生戒树IPGLOS部暑(无Fabric)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典型部署模式-传统虚拟化技术与存储网络接入能力三层部署-无生成树多矩阵部署2.3.7.绿色环保节能随着业务和终端用户利用越来越多的网上资源,企业必须建立他们的IT架构去支持这些网上应用,但很多企业都面临着数据中心运行维护的成本问题。据权威统计,一个数据中心的平均存储需求每年都以20-150%的速度增长。其中,服务器增长11%,应用程序增长10%o因此,承担众多业务应用的数据中心消耗了翻倍的能源,并产生成倍的热量。美国环保局的一个调查发现,2008年服务器设备电力消耗占美国全部电力消耗的1.5%。企业在电力上的花费比在硬件设备上的花费还要多。对于新建的数据中心而言,重要的是要确保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最大的能源利用和空间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最低的运行维护成本。绿色倡议,跟踪。在设计一个数据中心时,必须考虑到电力和冷却资源的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这些关键因素。2.4.超融合数据中心建设可行性结论综上所述,超融合数据中心的建设在当前的背景下已经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成本考虑还是从运维管理角度考虑,无论是从兼容性考虑还是从新技术的引入考虑都迫在眉睫的需要去建设,整合现有传统网络与存储网络,构建统一管理接入平台,利用超融合技术将硬件网络与虚拟化和云计算系统进行优化整合,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财力,另外在新一代SDN技术的引入将大幅度提高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数据挖掘效率,同时在灾难恢复对业务连续性的考虑以及虚拟机动态迁移的考虑也是超融合数据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
第三章超融合数据中心总体规划方案网络基础服务设计是网络详细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网络设备命名设计、交换网络设计、路由设计、IP地址设计网络设计和高可用性设计等。合理的网络基础服务设计,将满足智能楼宇网对网络环境的需要;并可以兼容现有网络基础服务部署,实现平滑迁移。同时,网络基础服务设计,也将为后续的网络功能区详细设计提供重要指导。3.1.超融合数据中心架构介绍我们在构建超融合数据中心架构之前,需要了解和熟悉当前的数据中心与超融合数据中心的区别,我们将通过下图介绍超融合系统架构的亮点:2.超融合数据中心技术亮点阐述3.2.1.以太网与存储网络融合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的构建之后,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服务器连接方式FC/IP分离结构以及未来FCOE连接方式统一接入到超融合矩阵内,同时包括存储终端和HBA网卡直接连接的超融合交换矩阵,形成统一管理和监控的体系。传统接入方式:FCOE连接方式:传统接入方式:我们可以通过FC0E许可激当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VDX系列交换机的超融合矩阵之后,活FC0E/FC存储连接的功能,从而可以实现以太网服务器、FC存储的HBA接口我们可以通过FC0E许可激FC0E网口和IP存储进行直接连接,将这些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资源链接到超融合矩阵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自动化QOS技术来确保各种流量的可靠性。
当我们企业内部/校园网数据中心部署大量的虚拟机的时候,我们可以实现超融合矩阵交换机与外置的NSX以及VCENTER进行联动,从而满足端口配置跟随虚拟机迁移而迁移:、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VCS虚拟机迁移自动共享和迁移端口配置-AMPPMACIDESX1数据中心以太网矩阵,交换机之间互联的带宽我们通常采用链路聚合的方式来实现高带宽和冗余性,也是基于MAC\IP\PORT的方式进行HASH数据报文,但是这种方式的利用率并不高,而博科公司特有的多路径转发基于帧来实现,从而能够更高效率的利用链路带宽。传统组网结构基于传统组网结构基于HASH算法的LAGVCS矩阵蛆网绪构基于Fr・e算法的LAG综上所述,通过超融合矩阵架构首先可以满足用户将多种类型的计算和存储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和连接,同时可以结合虚拟化厂商的平台对日常配置进行优化和联动响应,超融合数据中心既满足了融合的需要同时也解决了服务器虚拟化和综合布线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博科公司提供的超融合技术特点是目前众多网络厂商中最优、最全面、最稳定可靠的融合解决方案。3.2.2.服务器虚拟化与矩阵融合管理超融合矩阵通过与VMWARE的后台软件VCENTER进行联动,能够实现对虚拟机迁移的感知与发现,对于VLAN的配置、QOS的配置以及虚拟机流量的变化进行探测与感知,用户可以通过VMWARE官网去查阅相关技术的白皮书。3.2.3.SDN软件定义网络应用与数据中心超融合数据中心产品VDX系列交换机全面支持SDN南向接口协议OPENFLOW以及内部操作系统支持PYTHON编程语言,用户可以通过OPENFLOW流表形式去控制转发流量的规则和动作,同时也可以对交换机做一些编程管理,实现用户自身的需求。VDX交换机支持OPENFLOW1.3的行业标准,用户可以通过博科扩展开源的控制器对交换机进行控制和管理,在SDN的应用场景上一章节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
3.2.4.数据中心容灾与二层透传数据中心容灾与二层透传主要提供给数据中心内部服务器搬迁与虚拟机动态迁移,超融合数据中心交换矩阵支持标准的VXLAN协议,博科VXLAN技术应用于超融合数据中心交换矩阵平台可以实现并满足数据中心内部交换机通过传统的IP三层网络,不需要额外的控制器和协议支撑就能够轻松的将两个数据中心实现二层互通。如下图所示:3.3.设备选型介绍本次项目设备选型将根据实际需求完成,包括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核心节点与接入节点,核心节点采用机箱式模块化交换机、接入节点采用高性能、低延迟、多样化接口类型的万兆交换机,交换机端口可以任意切换到以太网IP模式与FC模式工作。3.3.1.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核心节点核心节点VDX8770-4交换机数据中心VCS矩阵中主干交换机,我们推荐VDX8770-4交换机,该交换机提供4个业务板卡插槽和冗余引擎、冗余交换矩阵(网板)以及冗余电源和散热系统。VDX8770交换机主要特性包括:利用BrocadeVCSFabric技术简化网络架构并实现自动化,打造弹性云网络;通过统一逻辑机箱管理轻松实现多租户BrocadeVCSFabric架构的向外扩展(scale-out)在1、2和3层提供高效的负载均衡多路径功能,支持多个活动的3层网关;提供100/40/10/1GigabitEtherne(tGbE)线速交换,通过互联链路捆绑(ISL)实现平滑的在线扩展;在扩展Fabric架构(scale-outfabric)中可连接超过1,000个服务器端口,在多Fabric架构(multifabric)中可连接10,000个端口,而在支持重叠的多Fabric架构(multifabric)中可连接100,000个端口;利用自动化、动态的端口配置文件配置和迁移功能,简化虚拟机(VM)移动性和管理;设计用于在数据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上支持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VDX8770交换机主要板卡包括:
Spine/CoreDeploymentLeafDeploymentLeaf/SpineDeploymentCFP2HighPerformanceLineRate12x40GQSFP+Spine/CoreDeploymentLeafDeploymentLeaf/SpineDeploymentCFP2HighPerformanceLineRate12x40GQSFP+VDX8770交换机性能简介:BROCADEVDX8770FEATUREOVERVIEWBrocadeVDX8770-4BrocadeVDX8770-8 1Port-to-portlatency(64bytepackets)4microseconds4microsecondsFormfactor8U15USlots48DimensionsandweightWidth:43.74cm(17.22in.)Height:34.7cm(13.66in.)Depth:66.04cm(26in.)Weight:31.75kg(70lb)Weight(fullyloaded):190lb(86.18kg)Width:44cm(17.32in.)Height:66.2cm(26.06in.)Depth:66.04cm(26in.)Weight:61.24kg(135lb)Weight(fullyloaded):365lb(165.55kg)1GbESFP/SFP-copperports19238410GbESFP+/RJ45ports19238440GbEQSFP+ports108216100GbECFP2ports2448Powersupplies4max8maxCoolingfans24AirflowSide-to-backairflowFront-to-backairflow3.3.2.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接入节点接入节点VDX6740交换机数据中心VCS矩阵中节点交换机,我们推荐VDX6740交换机,该交换机提供48个10G接口4个40G接口以及冗余电源和散热系统。可以通过软件许可激活FC/FCOE接口32个。出色的数据中心性能随着数据中心内虚拟化服务器的不断增加和每服务器虚拟机密度的日益提高,企业将要求更高带宽的连接来应对数据和应用处理的爆炸性增长。借助1/10GbE连接,BrocadeVDX6740、6740T和6740T-1G交换机可提供高性能计算,满足虚拟化数据中心的需求,帮助企业减少网络拥塞,提高应用性能并满足1GbE和10GbE服务器的容量需求。40GbE上行链路可轻松汇聚高带宽流量并减少将多条10GbE连接汇聚起来时形成的瓶颈,确保数据中心网络始终以最高性能运行。高级设计支持低延时和深度缓冲服务器虚拟化的普及增加了虚拟机(VM)、数据和应用的数量,而它们都要求一定的处理功能。流量的增加会导致性能和延时问题。BrocadeVDX6740、6740T和6740T-1G可通过线速端口提供超低延时(任意端口间的延时分别为850ns和3us)。此外,这些交换机还可以提供每交换机24MB的行业领先的深度缓冲。这样就可以提供足够的缓冲容量来应对流量增长,在导致端口拥塞的流量高峰期间尤其如此,使流量可以分配到所有端口上。BrocadeVDX6740、6740T和6740T-1G采用单ASIC设计,而不像其它交换机中那样使用多ASIC设计,可进一步提高性能并缩短延时,因为所有端口都通过一个ASIC通信。VDX6740交换机性能一览表
BROCADEVDX6740、6740T和6740T-1G特性概述1概述BrocadeVDX6740BrocadeVDX6740TBrocadeVDX6740T-1G 1外形尺寸1U1U1U交换带宽(数据速率,全双工)1.28Tbps1.28Tbps1.28Tbps交换性能960Mpps960Mpps960Mpps端口间延时850ns3ps3ps第四章同行业案例介绍4.1.中国药科大学客户简介: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学风优良、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项目简介:中国药科大学在2015年部署实施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矩阵核心两台、矩阵节点四台(一期两台),将校园网原来有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全部接入超融合数据中心矩阵。拓扑架构:中国药科大学超融合数据中心部署方案HyperConvergedDCFabric校园网4.2.南京林业大学客户简介: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创业投资延期借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开发合同合4篇
- 2025年度个人应收账款抵押债权转让合同4篇
- 2025年度美容院员工职业伤害赔偿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项目农民工用工保障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营运汽车租赁车辆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安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慈溪市生态环境编制与治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古董家具修复木工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个人土地抵押贷款合同信用评估范本4篇
- 临建设施转让合同范本(2024版)
- 《电力用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组远程充放电技术规范》
-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形象分析
- 信息化运维服务信息化运维方案
- 汽车修理厂员工守则
- 六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100题
- 个人代卖协议
- 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式样
- 10.《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李强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综合训练100题含答案
- 1神经外科分级护理制度
- 场馆恶劣天气处置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