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泗水县高峪乡中心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泗水县高峪乡中心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泗水县高峪乡中心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泗水县高峪乡中心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泗水县高峪乡中心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福建省三明市泗水县高峪乡中心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右图记录的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与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1949年10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材料中“70年代”不符,故A项错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与材料中“70年代”不符,故项错误;材料中的“China”表明是国际会议,著名的开怀大笑来自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材料中“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相符,故C项正确;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与材料中场景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2.下列近代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继昌隆缫丝厂③湖北织布局④贻来牟机器磨坊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④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历史事物,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江南制造总局,③湖北织布局,属于洋务企业,属于官办企业范畴。②④两项,即属于民间资本兴办的企业,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比较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A.增强封建统治力量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C.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参考答案:B【详解】洋务运动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但最终失败,故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指在其主观目的之外的客观效果。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据此本题“柳”是指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故选B;增强封建统治力量是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属于“栽花”的内涵,排除A;洋务运动也存在抑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的目的,也属于“栽花”,排除C;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企业,也属于“栽花”的内涵,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联系所学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分析解答。4.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C5.下列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的是()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参考答案:D6.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参考答案:D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故选D。ABC三项明显与事实不符。7.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该词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是()A.北伐战争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D.解放战争时期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的考查。从“蒋桂战争”、“军阀重开战”、“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和“分田分地真忙”的关键信息分析可知,红军利用军阀混战时机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8.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参考答案:B根据“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哀帝、平帝时期,宦官、外戚把持国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下降,故B正确;汉朝中外朝制度是西汉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外戚把持国政,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C;封建制度的腐朽是封建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结合汉代君主专制的史实分析解答。9.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A.林则徐

B.邓世昌C.谭嗣同

D.左宗棠参考答案: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林则徐是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排除A;B是黄海海战的民族英雄,排除;D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排除;D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表现10.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克利斯提尼“领着人民参与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符合这一评述的是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B.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C.设立五百人会议D.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参考答案:BC【详解】克利斯提尼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4个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每个等级的公民都能担任官职,进一步打破了贵族的政治特权,符合“领着人民参与政治”,故BC项正确;A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排除。11.从下表可知,中国民族工业起步阶段1865——1884年商办企业表(资本单位:两)行业企业数创业资本总数企业平均资本企业地区分布状况轮船航运5700000140000上海2,汕头2,芜湖1缫丝97372399038392上海8,广东88轧花431500078750上海3,宁波1棉纺织2480000240000上海2电东1水泥1100000100000直隶1食品165006500上海1制茶150005000福州1合计1125380400148825上海16,广东91,其他4A.棉纺织企业投资最热门B.地域分布受开埠通商影响C.缫丝企业规模最大D.上海经济领先全国参考答案:B【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办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港口,故B正确;材料中除了棉纺织业还有其它的行业也有投资,排除A。材料的数据只涉及总资本与平均资本,无法得出是否是缫丝的规模最大,排除C。材料中只涉及到几个城市或者地区,无法比较得出上海领先,排除D。1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发生古巴导弹危机C.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D.提出杜鲁门主义参考答案:D马歇尔计划迟于杜鲁门主义,不符合“开始的标志”,故A项错误;1962年,发生古巴导弹危机,不符合“开始的标志”,故B项错误;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故C项错误;1947年,美国总统提出“杜鲁门主义”,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美苏“冷战”从此开始,故D项正确。13.1789年大革命爆发后,法国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体多次更迭。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A.帝制B.君主专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法国确立共和制度,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14.“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锋利),櫌(耙地工具)欲再。……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材料体现出古代农业的特征是A.集体劳作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个体经营参考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秋耕欲深,春夏欲浅”可知,对应不同播种时间播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劳作的集体性或个体性,排除AD;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分工,排除C。【点睛】材料“秋耕欲深,春夏欲浅”是解题关键。15.之所以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参考答案:C16.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科举制冲击到了贵族特权,而不是完全否定,所以A不正确,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皇权,所以B不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录取,重视的是知识和才能,而不是品德,所以D不正确,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科举制17.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的前提条件是:A.光荣革命的成功

B.《王位继承法》的制定C.1832年议会改革的完成

D.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参考答案:A18.1901年,美国公使承认说:“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恶棍、流氓”。他们用来庇护的依据是A.开放通商口岸

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参考答案:C19.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发展,轻视手工业的发展参考答案:A20.“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参考答案:B21.有一天,王阳明和一位朋友去郊外山林里游玩,有一段关于“花树的存在与否,与人内心感受有什么关系”的对话。在王阳明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下列观点符合上述对话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穷理然后足以致知

D.知行合一参考答案:B略22.据《江湾里志》记载:“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工力虽倍……获利倍蓰。本乡之东南部大多如是。”据此分析当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城市规模日益扩大C.棉纺织业出现衰落D.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参考答案:A由材料信息“自上海辟为租借地后……农民以应供求起见,有舍棉、稻而改艺(种植蔬菜)者”可知,上海成为租借地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逐渐破产,即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的规模,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说明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解体,故C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没有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2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以下变革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参考答案:D①项发生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②项指1898年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③项指1919年五四运动;④项指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24.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A.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C.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参考答案:C由材料“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受到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C;AB说法正确,但和题意无关,排除;D中的“帝国”要改为共和国时期,排除。点睛:从高考角度来看,要重点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强调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25.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拐点B.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参考答案:B【详解】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使国人变法自强、反帝情绪日益高涨,维新变法失败后革命派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即A项解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康有为要求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张骞选择实业救国,三者没有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仅维新派、革命派要求变革,不是全体国民,即B项解读错误,故选择B。变法、革命和发展实业的目的都是救国,说明救国是当时多个力量的共识,即C项解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变法主要是改革政治、发展民族经济,革命主要是推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发展实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反映了追求近代化的多样性,即D项解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2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改革开放决策的制定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参考答案:B27.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

)A.淞沪会战中 B.太原会战中C.徐州会战中 D.枣宜会战中参考答案:B28.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参考答案:B29.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它表明()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参考答案:B从表格反映的数据来看,英国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一直较高,说明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故答案为B项。表格中只是英国与法国、德国的比较,不能反映领先欧洲,排除A项;前两个时期英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说明不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现象,排除C项;前两个时期时英国没有确立民主政治,排除D项。30.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上的革命。”请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参考答案:信息1: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历史现象: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概述:14、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有迪亚士到达好望角、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的环球试航等重大事件。评价: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各地区之间孤立封闭的状态,开始了世界一体化过程;同时也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和罪恶的黑奴贸易,给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等。信息2: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历史现象: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概述: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评价: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但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信息3: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上的革命。历史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概述:18世纪中晚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从纺织业使用机器开始,然后发明了蒸汽动力,再向交通等部门扩展。评价: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但也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产生工业无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的对立。(“示例”仅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殖民扩张;“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上的革命”反映了工业革命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拆卸、倒卖一空。请回答:(1)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兴起的原因有哪些?(2)与秦二爷创业活动最相似的一位“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倡导的著名主张是什么?(3)你认为秦二爷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兴办实业。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张謇;实业救国(3)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详解】(1)热潮:根据“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得出兴办实业。原因:联系所学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史实分析回答,即: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等。(2)状元实业家:结合所学可知,“状元实业家”是张謇;主张:结合所学可知,张謇倡导实业救国。(3)不能。理由:联系所学影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分析解答,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是国家独立。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材料一、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

唐代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王祯《农书》书影都江堰(四川成都)

高转筒车图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

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晃错《论贵粟疏》材料三: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⑴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⑵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4分)⑶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2分)参考答案:【答案】(1)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水利工程的修建和水利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4分)

(2)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容易破产。(4分)(3)保证政府控制赋税,控制人民。(2分)【试题分析】小农经济。此题考查的相对简单,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1)根据图片显示的信息进行归纳,主要从耕作技术、生产工具、水利设施等角度进行分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