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_第1页
新课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_第2页
新课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_第3页
新课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_第4页
新课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苏州园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厘清文章说明的顺序。2、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3、以苏州园林为标本,领略中国的园林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2、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厘清文章说明的顺序。课时目标课程导入课程导入课程导入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苏州园林,闻名天下,誉满全球。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吴王夫差的馆娃宫,距今约二千四百年,是苏州的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全城的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叶圣陶(1894—1988),我国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49年后,先后出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1.走近作者

叶圣陶先生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在75岁高龄,为香港一家出版社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文章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从“诸”字可以看出,本文写的是苏州拙政园等许多园林,从“谈”字可以看出文章是说明文。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苏州园林》。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2.交流背景

苏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园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建筑上集各家之长,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苏州园林面积均不大,大的四五亩,小的不足一亩,但造园艺术极为讲究,以其风格迥异、独具匠心受到世界注目,继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狮子林、沧浪亭、艺圃、耦园又于2000年年底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有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占据二席。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3.知识链接

轩榭丘壑

嶙峋

斟酌

蔷薇

芭蕉重峦叠嶂因地制宜

(xuānxiè)(hè)(línxún)(zhēnzhuó)(qiángwēi)(bājiāo)(zhàng)(yí)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4.读准字音雕镂

映衬依傍

蔓延自出心裁俯仰生姿

(lòu)(yìng)(bàng)(màn)(cái)(zī)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嶙峋:枯瘦的样子。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重峦叠嶂:形容山岭重重叠叠,连绵不断。败笔:泛指事物中做得不好的部分。别具匠心: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自出心裁:完全出于自己的构想和设计。俯仰生姿: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雷同:指随声附和,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旧说打雷时,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丘壑:山陵和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5.词语解释(一)回顾说明文有关知识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2.分类: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3.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5.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画图表、引用、作诠释、摹状貌

(10种)6.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二)读懂课文,初步感知。思考并回答。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标本。“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3.分组讨论: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至六自然段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上述四方面是重点,说明详细。4.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写得简略。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5.根据以上分析,梳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第一部分(1):写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高度评价了它在我国园林中的地位,总领全文。第二部分(2-9):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三部分(10):结束全文,引起读者的观赏愿望。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6.请总结一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

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再从各方面分别加以说明。总说、分说相结合,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结构又显得清楚,这种写法值得借鉴。7.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

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课文里反复强调苏州园林是图画美,细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与课文插图结合,体会苏州园林所蕴涵的美。

图画告诉了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的美和布局的美,体现出园艺家们的独具匠心。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二、合作探究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突出一个“活”字,感受自然之趣。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抓住“映衬”一词来感悟,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映衬,达到画意之美。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5.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课堂小结

文章不仅有“文”,还要有“章”,不仅要有文字还要遵循一定的章法,否则便不能称为文章。我们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都没有好好构思,不知道什么是结构,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只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那样写就不能称为文章。我们要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缜密的构思,学习叶圣陶先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2、以苏州园林为标本,领略中国的园林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课时目标用“苏州园林美在___________”说话。示例:

苏州园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美在近景远景的层次。课程导入品读文章,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①作比较:如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一道同样的回廊”“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②引用:如“池沼里养着金鱼......又是入画的一景”。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一、品析说明方法③举例子:如“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翻了一番”“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④打比方:如“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⑤摹状貌: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显得不单调,同时又使得文章的介绍清晰明了。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不能,原句强调了“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不可以,“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二、赏析语言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5.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用词准确,表现力很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俯拾即是。如写廊子和花墙:“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砖砌”说明质地,“各式”说明花样,“镂空”说明种类,清楚地说明了图案的样子。“无所依傍”形象地写出了廊子外形。同学们要细细体会和品味。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三、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1.提问:本文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以第5段为例说明。

第1句是说明,说明花草树林映衬方面的图画美。第2句是描写,描写了俯下的高树枝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层次感。第4句“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是议论,阐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2.还能在文中找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例子吗?

如第7段中的描写,第1段中的议论,既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又对苏州园林作了画龙点晴的评价。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摇曳多姿,生动而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课堂小结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逐步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式的叙述,后作局部景物的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性等特点,使本文体现出图画之美、结构之美、语言之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拓展延伸

下面是节录自《红楼梦》中写大观园里假山堆叠的几段文字。思考:把它和本文关于假山堆叠的说明作比较,谈谈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有道:“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