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政治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1.gif)
![最新高中政治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2.gif)
![最新高中政治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3.gif)
![最新高中政治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4.gif)
![最新高中政治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c6ee36bbc3f4c7211101b27d5d06397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的含义2、明确实践的三个特点3、知道实践的基本形式4、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2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3修建青藏铁路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2.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修建青藏铁路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4(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1)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实践的含义: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主体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性质(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的含义:主5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6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
P43专家点评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形式)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P43专家点评1)改7讨论:为何修建青藏铁路?这与蜜蜂筑造蜂房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讨论:为何修建青藏铁路?这与蜜蜂筑造蜂房有何本质不同?这说8实践主体:人实践对象:自然、人类社会实践手段:实践中所使用的工具3、实践的特点:⑴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注意: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主体:人3、实践的特点:⑴实践具有9⑵实践具有
。能动性原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一是人在改造自然中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二是在改造社会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树上是不会自己长出汽车的!⑵实践具有10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不相同
。(社会性)(历史性)⑶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11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但这就是中国迎接的挑战。《卫报》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个特点?
⑵实践具有能动性课堂练习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聚焦“青藏铁路”体现实践的哪个特点?50年代探测考察90年代群策群力共同规划2000后国富民强施工机械化(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聚焦“青藏铁路”体现实践的哪个特点?50年代913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⑩小行星撞击地球√√√××××√√×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全面建设14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认15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
其特点课堂小结基本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下节讲)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基本形式人的实践及课堂小结基本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16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巩固练习: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C巩固练习:17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主观能动性活动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C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18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19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205、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5、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21谢谢光临!谢谢光临!22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现在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迷。如果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那些为分辨香菇和毒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想一想,
(1)
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被揭开的?我们从中可以得
到什么启示?(2)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亲身参与实践1)获得认识的途径间接经验:学习他人经验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他人的亲身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亲身参与实践1)获得认242)要区分清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不同:注意容易混淆知识点:来源(唯一来源)实践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向书本或他人学习(间接经验)启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2)要区分清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不同:注意容易混淆知识点:来源25判断:下面的话是认识来源还是途径?1、“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强调通过间接经验获取)(强调通过直接经验获取)途径途径来源判断:下面的话是认识来源还是途径?1、“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26
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
①实践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锻炼提高人的认识能力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27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③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28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如何验证他们的认识谁对?说明什么?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29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
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C、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因
为,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
现实的存在。吃完就知道了!能吃吗?(为什么)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一种认识是否是30
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按行整齐插载的,而是成片散播。这种散播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的“懒惰之举”。50多岁的妇女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把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里。没想到,这种播法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是早稻大幅增产。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许多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口号喊千遍,不及一个具体行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直播试验,结果75亩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47公斤,这一示范,全村震动,“直播法”第二年不令而行,使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水稻直播法推广中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按行整齐插载的,而是成31生产实践的需要(节约劳动力)水稻由齐栽变为直播法直播法好党支书认为好村民认为不好(认识不同)党支书试种每亩由300增到447直播法好全村推广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指导得出检验生产实践的需要水稻由齐栽直播法好党支书认为好党支书试种直播法32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这也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所以,现实学习、生活、工作中既要坚持实践,又要把认识与实践相结合。)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3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理论提升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综合理34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
其特点课堂小结基本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正误认识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基本形式人的实践及课堂小结基本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35“设计原则、9种路面机构”这两种认识是怎样得来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973年到1978年,第一期青藏公路科研组经过艰苦努力,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路基研究中提出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除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地段及融区外,一般均应遵守宁填不挖”的设计原则,并取得了根据不同地基条件和路基干湿类型,推荐9种路面结构组合类型等成果。“设计原则、9种路面机构”这两种认识是怎36
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不可能一一攻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怎样回应国外媒体的质疑?青藏铁路成功开通,实践的检验证明,我国在冻土工程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是完全可行。这说明了什么?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37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宝贵经验”最终会运用到什么地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宝贵经验”最终会运381.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
;②实践具有
③实践具有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的途径有两个:来源只有一个。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_____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
实践的发展。学生小结:客观世界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阻碍客观物质性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1.实践是人们改造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学生小结39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巩固练习:D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4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西红柿(狼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西红柿(狼桃)4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纸上得来终觉浅,竹外桃花三两支,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4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上述材料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43
湖北12岁的聂利把蜜蜂翅膀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湖北12岁的聂利把蜜蜂翅膀用胶水粘在木板上44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述事例表明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45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C46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主观能动性活动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47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48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495.(09深圳一模26)约瀚•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外部经验和内省的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09深圳一模26)约瀚•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50C6、“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6、“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517.2009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运动会除了每个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A.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2009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52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53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B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54[2009年广东高考文基16]“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2009年广东高考文基16]“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551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④百闻不如一见⑤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①③④D1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5612.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站落成。这架英国制造的天文望远镜口径2.4米,超过3千万像素相机,它拓宽了对宇宙天体认识的范围。体现的哲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12.我国最大口径的通用光学天文望远镜站落成。这架英国制造的57谢谢光临!谢谢光临!58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59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0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1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2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3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4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5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6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7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符合国家和国际撒的方大哥给飞得更高是个搜狗是归属感是搞后呵呵敢死队敢死队敢死队好地方个地方豆腐花哈哈动画的发挥和家具风格就国防军广泛几个房间房管局房管局法国加工费交付给交付给交付给警方根据高房价法国警方交付给饭卡打开巴士风格反对广泛的的非官是大苏打发的发非官方共和国68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69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的含义2、明确实践的三个特点3、知道实践的基本形式4、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70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71修建青藏铁路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2.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修建青藏铁路1.修建青藏铁路是谁在从事活动?72(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1)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1、实践的含义: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主体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性质(一)实践及其特点两层基本含义:1、实践的含义:主73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74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
P43专家点评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2)变革社会的实践3)科学实验活动(最基本的形式)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三种形式:P43专家点评1)改75讨论:为何修建青藏铁路?这与蜜蜂筑造蜂房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从孙中山时期就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修建青藏铁路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讨论:为何修建青藏铁路?这与蜜蜂筑造蜂房有何本质不同?这说76实践主体:人实践对象:自然、人类社会实践手段:实践中所使用的工具3、实践的特点:⑴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注意: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实践主体:人3、实践的特点:⑴实践具有77⑵实践具有
。能动性原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一是人在改造自然中创造出新的物质生活资料;二是在改造社会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树上是不会自己长出汽车的!⑵实践具有78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不相同
。(社会性)(历史性)⑶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79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但这就是中国迎接的挑战。《卫报》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材料体现了实践的哪个特点?
⑵实践具有能动性课堂练习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80聚焦“青藏铁路”体现实践的哪个特点?50年代探测考察90年代群策群力共同规划2000后国富民强施工机械化(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聚焦“青藏铁路”体现实践的哪个特点?50年代981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中国为加入WTO进行艰苦的贸易谈判
③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④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⑤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⑥《201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⑦学生教室里听课⑧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⑩小行星撞击地球√√√××××√√×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全面建设82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4、实践是认8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
其特点课堂小结基本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下节讲)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基本形式人的实践及课堂小结基本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84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巩固练习: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C巩固练习:85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主观能动性活动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C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86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87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885、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D5、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89谢谢光临!谢谢光临!90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现在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迷。如果说第一个冒险品尝西红柿的人是幸运者,那些为分辨香菇和毒菇而付出生命代价的人就不那么幸运了。鲁迅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为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就不吃了。想一想,
(1)
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被揭开的?我们从中可以得
到什么启示?(2)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9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直接经验:亲身参与实践1)获得认识的途径间接经验:学习他人经验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他人的亲身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亲身参与实践1)获得认922)要区分清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不同:注意容易混淆知识点:来源(唯一来源)实践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向书本或他人学习(间接经验)启示:
读书与实践相结合2)要区分清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不同:注意容易混淆知识点:来源93判断:下面的话是认识来源还是途径?1、“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强调通过间接经验获取)(强调通过直接经验获取)途径途径来源判断:下面的话是认识来源还是途径?1、“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94
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保护。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大困难”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又是怎样得到解决的?
①实践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促进认识的发展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锻炼提高人的认识能力青藏铁路最突出的三大困难是冻土、高原缺氧、环境95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③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96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如何验证他们的认识谁对?说明什么?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97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
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C、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因
为,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
现实的存在。吃完就知道了!能吃吗?(为什么)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一种认识是否是98
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按行整齐插载的,而是成片散播。这种散播方式的变革源于一位妇女的“懒惰之举”。50多岁的妇女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把种子直接撒播到田里。没想到,这种播法不但节约了劳动力,还是早稻大幅增产。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许多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口号喊千遍,不及一个具体行动,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直播试验,结果75亩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的300多公斤增加到447公斤,这一示范,全村震动,“直播法”第二年不令而行,使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水稻直播法推广中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浙江东阳蔡卢村的水稻不是按行整齐插载的,而是成99生产实践的需要(节约劳动力)水稻由齐栽变为直播法直播法好党支书认为好村民认为不好(认识不同)党支书试种每亩由300增到447直播法好全村推广实践认识实践认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指导得出检验生产实践的需要水稻由齐栽直播法好党支书认为好党支书试种直播法100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这也体现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作用,所以,现实学习、生活、工作中既要坚持实践,又要把认识与实践相结合。)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10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方法论:坚持实践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理论提升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综合理102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
其特点课堂小结基本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正误认识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基本形式人的实践及课堂小结基本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103“设计原则、9种路面机构”这两种认识是怎样得来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973年到1978年,第一期青藏公路科研组经过艰苦努力,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路基研究中提出了“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除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地段及融区外,一般均应遵守宁填不挖”的设计原则,并取得了根据不同地基条件和路基干湿类型,推荐9种路面结构组合类型等成果。“设计原则、9种路面机构”这两种认识是怎104
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不可能一一攻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可以怎样回应国外媒体的质疑?青藏铁路成功开通,实践的检验证明,我国在冻土工程理论上的研究成果是完全可行。这说明了什么?有部分国外媒体质疑高原缺氧、冻土施工、环保等一系列难题105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攻关,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冻土工程设计新理念,设想在高原制造大型制氧站,构建全程监控环保模式,最终使三大难题得以解决,为进行多年冻土施工、发展高原医学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宝贵经验”最终会运用到什么地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宝贵经验”最终会运1061.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一切物质性活动。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
;②实践具有
③实践具有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的途径有两个:来源只有一个。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_____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
实践的发展。学生小结:客观世界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来源动力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目的阻碍客观物质性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1.实践是人们改造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学生小结107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A.实践的客观规律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巩固练习:D有人在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108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西红柿(狼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西红柿(狼桃)10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纸上得来终觉浅,竹外桃花三两支,镜头中的诗句表明了什么哲学道110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是由于农业发展需要知“农时”,力学的发展是由于制作生产工具的需要。上述材料说明: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111
湖北12岁的聂利把蜜蜂翅膀用胶水粘在木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发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她用大头针捅破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从而证明了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
这则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湖北12岁的聂利把蜜蜂翅膀用胶水粘在木板上112
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述事例表明什么哲学道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宇113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C114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印度马哈拉施特拉实行对乱扔、乱用、乱发塑料袋者,最高可判5年监禁,并处10万卢比的罚款,意大利实行“塑料袋课税法”。这充分说明:()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C、实践是主观能动性活动D、客观是主观研究的对象与结果2、为了控制这些白色污染,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115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09佛山市二模)《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116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4、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1175.(09深圳一模26)约瀚•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外部经验和内省的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5.(09深圳一模26)约瀚•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118C6、“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6、“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1197.2009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运动会除了每个场馆需要详实准确的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这说明了:()A.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达到目的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2009年7月16日,世界运动会在台湾高雄正式开幕。世界120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1219.“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认识是实践的惟一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3《我能行》(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
- Unit 6 How do you feel Part B Read and Write(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6《一封信》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12 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2025城市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
- 公司转让工程合同范本
- 6《探访古代文明》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铝合金踢脚线施工方案
- 项目租车方案
- 住建部 认购合同范例
- 特鲁索综合征
- 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食堂食材配送采购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2024年山东省泰安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 全国助残日关注残疾人主题班会课件
- TCL任职资格体系资料HR
- 《中国古代寓言》导读(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上册计算题大全1000题带答案
- 工会工作制度汇编
- 工程建设行业标准内置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剪力墙技术规程
- 液压动力元件-柱塞泵课件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