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3_第1页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3_第2页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3_第3页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3_第4页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藏象)模拟试卷3(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下列不正确的是(分数:2.00)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V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藏象学说通过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解析:解析: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外界环境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象学说,是在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指导下,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是古代解剖知识、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反复的医疗实践,从病理现象和治疗效应来分析和反证机体的生理功能。下列哪项不是血液运行的前提条件(分数:2.00)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肺朝百脉V解析:解析: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脉道的通利与否,及营气和血液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即血液的运行必须以维持心脏正常搏动的充沛心气、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肝主藏血不包括(分数:2.00)濡养肝及形体官窍为精血生成之源化生和濡养肝气化生和濡养神V解析:解析:肝主藏血包括:濡养肝及形体官窍、肝为精血生成之源、化生和濡养肝气、化生和濡养魂。下列哪项是肝的生理特性(分数:2.00)肝为刚脏V肝主藏血肝主疏泄肝在志为喜解析:解析:肝的生理特性为:(1)肝为刚脏:肝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2)肝气升发:肝气向上升动、向外发散以调畅气机的生理特性。“……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是指(分数:2.00)男子,六八男子,七八V女子,六七女子,七七解析:解析:《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筋骨隆盛,肌肉满壮……”是指(分数:2.00)男子,四八V男子,五八女子,三七女子,四七解析:解析:《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是指(分数:2.00)男子,四八男子,五八女子,三七女子,四七V解析:解析:《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下列哪项关于小肠“泌别清浊”功能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分数:2.00)小肠消化饮食物,将其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称“小肠主液”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小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V解析:解析: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是指:(1)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2)将水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3)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故又称“小肠主液”。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还与尿液的量有关。如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如小肠的泌别清浊异常,则大便变稀薄,而小便短少,也就是说,小肠内的水液量多寡与尿量有关。临床上常用的“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治法,即是此理。下列哪项不是脾胃之间的关系(分数:2.00)气血相互为用V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解析:解析:脾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等生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脾与胃的关系,体现为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等三个方面。下列不属于肝与肾之间关系的是(分数:2.00)藏泄互用阴阳互滋互制调节水液代谢V(分数:2.00)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分数:2.00)肾阳虚损证心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肾阳虚证V解析:解析:根据五行学说确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培土制水法、抑木扶土法、金水相生法、泻南补北法、佐金平木法等。其中“益火补土法”是指温肾阳以暖脾阳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肾式微,不能温暖脾阳,或脾阳虚衰日久,累及肾阳亦虚的脾肾阳虚证,如五更泄泻、下肢水肿等。故选D。二、B1型题(总题数:5,分数:20.00)神B.魄C.魂D.意(分数:4.00)肝藏A.B.VD.解析:(2).并精而出入者,谓之(分数:2.00)A.VC.D.解析:解析:古代哲学认为,精气的概念涵盖了一切的物质基础;精气是万物的本源,人类和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化生之源。精气也成了万物感应的媒介。《素问•宣明五气》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于五脏藏寓:“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易混淆的是魂、魄的特点。这可用“神魂颠倒”的成语而知道神、魂关系密切,可随来、共变化。后面的可参考心理学关于思维产生、发展的过程来巳经。四七B.三七C.三八D.五八(分数:4.00)(1).女子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是(分数:2.00)VB.C.D.解析:(2).男子肾气衰,发堕齿槁是(分数:2.00)A.B.C.V解析:解析:《素问•上古天真篇》是记载了人生长、发育、衰老过程的重要篇章。考核频率高。难度不大。容易混乱的是第三到第五个七八年的生理变化,可以结合西医的生理常识来记忆、鉴别。男子24左右、女子21岁左右是长智齿的时候,是再长高最后的可能;而30岁左右是人状态的高峰,可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盛极而衰,故五七、五八以后人开始衰弱,只是脱离为困扰而巳。正气久衰到在六七、六八时,头发、面部开始变色。西医也统计出,男女绝育分别是49、60岁左右,恰好是七七和八八精少、天癸竭的时候。也要注意男子“七八时,肝气衰,筋不能动”的表现。心B.肝C.脾D.肺(分数:4.00)(1).“生痰之源”是(分数:2.00)A.B.VD.解析:(2).“清气在下,则生殖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说明哪种脏腑的紊乱(分数:2.00)A.B.VD.解析:解析:脾气虚损时,常可导致肺气的不足;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可出现喘咳痰多等临床表现。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既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可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若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可出现腹胀泄泻等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殆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这是对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病证的病理及临床表现的概括。心B.肝C.脾D.肾(分数:4.00)(1).口唇的色泽反映哪种脏腑的功能状态(分数:2.00)A.B.VD.解析:(2).听觉的灵敏与否.与哪种脏腑的盈亏有密切关系(分数:2.00)A.B.C.V解析:解析: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不但是全身气血状况的反映,而且也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状态的反映。听觉的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盈亏有密切关系。肾中的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听觉灵敏,分辨力较高,故《灵枢•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肝B.心C.肺D.肾(分数:4.00)(1).“生之本”指的脏是(分数:2.00)A.VC.D.解析:(2).“气之本”指的脏是(分数:2.00)A.B.VD.解析:解析:《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三、X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肝火炽盛和肝阳上亢证可共见的症状为(分数:2.00)面红目赤V头重脚轻脉弦V失眠多梦V解析:解析:肝火炽盛和肝阳上亢证可共见的症状为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脉弦数。B选项头重脚轻为肝阳上亢,肝肾阴虚于下的表现。肝阳上亢证的脉象多弦有力或弦细数,肝火炽盛证的脉象多弦数。脾胃生理功能的关系体现在(分数:2.00)气机升降V食物消化吸收V表里关系燥湿喜恶V解析:解析: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脾气升,调节中焦气机;胃为阳明燥土,脾为太阴湿土,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者燥湿相济,阴阳相合。C选择不是生理功能的联系。肾阴亏虚形成的原因有(分数:2.00)久病伤阴V相火亢胜V过服温补V失血耗液V解析:解析:肾阴不足形成原因有:久病伤阴所致;五脏之火、五志过极化火、邪热久留化火,不仅可损耗各脏之阴,日久必耗肾阴而致肾阴亏虚;肾阳命门之火失制,相火亢盛,以至阴虚内热、阴虚火旺;失血耗液,或过服温燥壮阳之品,或房劳过度而致相火妄动,进而耗损肾阴,而致阴虚火旺。与“肝体阴用阳”病理相关的是(分数:2.00)肝之阴血易虚V肝之阳气易亢逆升V肝阴不足,血不得凝肝火升动,迫血妄行解析:解析:肝体阴用阳体现在两个方面:肝主疏泄,其用属阳;肝主藏血,其体属阴。其病理表现为肝之阴血易虚、肝之阳气易亢逆升。肝阴不足,血不得凝;肝火升动,迫血妄行属于肝不藏血的病理表现。脾主升清的内涵是(分数:2.00)脾阳上升V脾气以升为健V脾气散精,上归于肺V维持脏器恒定V解析:解析:系与胃主降浊的功能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