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第二关:绘制等高线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第三关: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坡度第四关:判读山地各部位等高线第五关: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陆地地形可以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了第二关:绘制等第一关:会读地图第三关:判读等高第四关:判读山学看地形图
陆地表面这些高高低低不同形态的地形,怎样在平面图上表现出来呢?学看地形图陆地表面这些高高低低不同形态的地形,怎学看地形图学看地形图
观察“地形鸟瞰”,思考:这种鸟瞰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活动直观
不准确,前景比例大,后景比例小;山体背面地形状况不清;无法表示地面海拔高度大小;难以绘制等。观察“地形鸟瞰”,思考:这种鸟瞰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0100200300等高距100米0100200300等高线(米)切口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0100200300等高距100米0100200300等高线一、等高线地形图
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深度起点应该从海平面开始,采用负值。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
。坡陡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稀疏山顶40010030020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坡陡的地方坡等高线的特点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2、等高线互不相交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4、等高距全图一致5、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等高线的特点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活动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活动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山顶鞍部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
等高线弯曲,中由山麓向山顶凸出
等高线弯曲,由山顶向山麓凸出山脊山谷等高线弯曲,中由山麓向山顶凸出等高线弯曲,由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陡崖陡崖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缓坡陡坡缓坡陡崖陡坡缓坡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陡崖陡崖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陡坡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缓坡陡坡鞍部陡崖山谷南岳衡山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缓坡陡坡鞍部陡崖山谷南岳衡山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大家一起连连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山坡上向下凹50米150米250米AB等高距:50米DFCE等高线密集等高线稀疏高低高低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山顶50米150米250米AB等高距:50米DFCE等高线密集等活动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甲乙
甲、乙两图均有错误。甲图中间低,四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活动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活动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活动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右图,归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的着色规律一般是怎样的?它有何优点和缺点?三、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右图,归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制山400100300200100200300400海拔/米(三)分层设色地形图山400100300200100200300400海拔/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是: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200-500米用浅绿色,500-1000米浅黄色,1000米以上用黄褐色,而且高度越大,颜色越深,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用白色。蓝色表示海洋。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制作原理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着色规律分层设色地图的着色规律: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度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特点优点能—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缺点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被忽略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制作原理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着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地面起伏程度等高线特征500米以上中部平坦边缘陡峭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地面起伏缓四周高中间低200米以下平坦中稀周密密集较稀周密中稀稀疏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地面起伏程度等高线特征53、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EF间修建公路:3、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2)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坝高计算和最大库容面积估算(2)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3)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4)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深水港湾(等深线)。(5)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且坡度较缓,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3)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帮助我们直观的了解和判断已知方向某一区间的地势起情况。帮助我们了解野外考察时观测点的通视情况。地形剖面图的作用帮助我们直观的了解和判断已知方向某一区间的地势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课时学看地形图(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出需要了解的区间并绘出两端点,绘出剖面线,如AB。
(2)规定剖面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为了突出地势陡缓情况,通常选取的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5—20倍。
(3)在图纸上绘出一条水平线,如图3的MN,在等高线地图剖面线上量出ac、cd、de…各段的距离,按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将量得的各段距离转到MN线上,得a’、b’、c’、d’…各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出需要了解的区间并绘出两端点,绘出剖通过各点作垂线,垂线长度是按各点的高程依垂直比例尺计算出来的,将垂线各端点a”
、b”
、c”
、d”
、e”
、f”…等连成平滑的曲线,即或剖面图。通过各点作垂线,垂线长度是按各点的高程依垂直比例尺计算出来的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一步:在剖面线上找出它与等高线的交点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2课时学看地形图第二关:绘制等高线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第三关:判读等高线与地形坡度第四关:判读山地各部位等高线第五关: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陆地地形可以正确阅读和使用地形图了第二关:绘制等第一关:会读地图第三关:判读等高第四关:判读山学看地形图
陆地表面这些高高低低不同形态的地形,怎样在平面图上表现出来呢?学看地形图陆地表面这些高高低低不同形态的地形,怎学看地形图学看地形图
观察“地形鸟瞰”,思考:这种鸟瞰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活动直观
不准确,前景比例大,后景比例小;山体背面地形状况不清;无法表示地面海拔高度大小;难以绘制等。观察“地形鸟瞰”,思考:这种鸟瞰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0100200300等高距100米0100200300等高线(米)切口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0100200300等高距100米0100200300等高线一、等高线地形图
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深线。深度起点应该从海平面开始,采用负值。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一、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
。坡陡的地方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密集稀疏山顶40010030020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坡陡的地方坡等高线的特点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2、等高线互不相交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4、等高距全图一致5、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等高线的特点1、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度相同活动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高度。活动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两个山顶之间的过渡部分山顶鞍部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
等高线弯曲,中由山麓向山顶凸出
等高线弯曲,由山顶向山麓凸出山脊山谷等高线弯曲,中由山麓向山顶凸出等高线弯曲,由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陡崖陡崖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陡坡缓坡陡坡缓坡陡崖陡坡缓坡等高线在陡崖处重合陡崖陡崖缓坡等高线稀疏,陡坡等高线密集陡坡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缓坡陡坡鞍部陡崖山谷南岳衡山山体的不同部位山顶山脊缓坡陡坡鞍部陡崖山谷南岳衡山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等高线向低处弯曲。山坡上向下凹的部位。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等高线重合。大家一起连连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坡上向上隆起的部位。山坡上向下凹50米150米250米AB等高距:50米DFCE等高线密集等高线稀疏高低高低陡坡缓坡山谷山脊山顶鞍部陡崖山顶50米150米250米AB等高距:50米DFCE等高线密集等活动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甲乙
甲、乙两图均有错误。甲图中间低,四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活动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活动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活动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右图,归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的着色规律一般是怎样的?它有何优点和缺点?三、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右图,归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如何制山400100300200100200300400海拔/米(三)分层设色地形图山400100300200100200300400海拔/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然后在不同的等高线上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是:海拔200米以下用绿色,200-500米用浅绿色,500-1000米浅黄色,1000米以上用黄褐色,而且高度越大,颜色越深,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用白色。蓝色表示海洋。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高线,制作原理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着色规律分层设色地图的着色规律:绿色表示平原,
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度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特点优点能—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缺点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被忽略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制作原理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着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地面起伏程度等高线特征500米以上中部平坦边缘陡峭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200米以上,500米以下地面起伏缓四周高中间低200米以下平坦中稀周密密集较稀周密中稀稀疏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高度地面起伏程度等高线特征53、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EF间修建公路:3、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1)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2)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坝高计算和最大库容面积估算(2)水库大坝的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 2025年高中年度工作方案
- 网络推广活动方案2025年模板
- 2025年三班级班主任下学期工作方案
- 2025年数学教研组工作工作方案
- 绩效考核操作实务
- 饭店质量管理
-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牡丹区王浩屯镇初级中学2025年初三第一次诊断考试(化学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上海体育大学《工程经济》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骨关节病的健康教育
- 中医治疗失眠课件
- 2024年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三单元)守望相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可编辑+带水印)
-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完整版ppt课件全套教程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全册知识点梳理
- 健身教练职业能力测评考试专项理论题库与答案
- 有机化学 第十三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信息窗3)》参考课件(共12张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