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贾宝玉,再于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别出心裁,颇有深意。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意在突出她的气质的独特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强调其聪明颖悟及病态之美。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节选自关四平、陈默《谈<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有删改)材料二: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私通,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节选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有删改)材料三: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可以使彼此之间的性格“区别得更加鲜明”,相互起衬托作用,而带有较高审美意义的人物性格的外部对照,应当是《红楼梦》式的对照,对照的双方都应当具备丰富的性格内涵,只有这种对照才是高级的对照方式。那么这种高级的性格外部对照方式怎样才能实现呢?这里的关键是必须从外转入内,即依赖性格内部的美丑对照和美丑的二重组合,并且,典型性格内部的对照,很少只是单纯的一组对照关系,它往往形成多组对照关系,并形成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在这个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通过一定的中介,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这就是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这些二重组合单元,在性格内部积极运动,互相交叉,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形成丰富复杂的性格。以项羽为例,他的性格就是一个复杂的对照系统。钱钟书先生汇集《史记》中其他人物对项羽的评价,找出项羽多种性格元素的两极对照,他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项羽丰富复杂性格系统包括善与恶、残暴与仁爱等多种性格的二重组合单元,而由于两极对照中又有心理中介与感情中介的联系,因而形成犁然有当的性格运动。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主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次要人物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例如《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具有自己复杂的性格对照系统,而次要人物晴雯、袭人等,也都有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以袭人为例,她既恪守奴才的本分,全心全意地尽奴仆之职,但也流露出对自己“奴才命”的不满。她对主子极其温顺,似有逄迎之嫌,但她又同情刘姥姥,惜老爱贫,似无势利之心。她对宝玉既有“从”也有“爱”,既有奴仆对主子卑微的恭顺,也有青春少女对恋人真实的痴情。袭人性格内里包含着美丑、善恶的对照,这种对照是由很多二重组合单元互相交叉构成的,因此,袭人的性格也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袭人的性格塑造与晴雯的性格塑造,都是非常成功的。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照痕迹。这就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深层结构中蕴涵着许多一家独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既确定又不确定,既复杂又深邃。这样,她们的性格外部对照,由于自身性格内涵的丰富,而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节选自刘再复《红楼梦悟》,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场定型”就是指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从总体上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的一种方法,可以使小说中的人物在亮相的瞬间形象鲜明,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整体的印象。B.对中心人物,作者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如对贾宝玉,从服饰、容貌、内心之情等方面为其“定型”;对林黛玉,先总写她给人们的整体感觉,然后细描其“貌”“神”“心”。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速写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反复刻画出来的。D.在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系统中,“杂多”的性格元素经过一定中介就可以分别形成不同组别的对立统一联系,即性格整体中的二重组合单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雪芹塑造人物善于以形写神,如对林黛玉“眉”“心”的描写就写出了她多愁善感、敏感多疑、聪明颖悟的“神”。B.材料二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的事例将工笔细描与简笔速写两种塑造人物的方式进行对比阐述,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令人信服。C.材料二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虽然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D.材料三中的人物性格对照原则有性格外部对照和性格内部对照方式两种,作者以袭人和晴雯之间的各有不同、相互映衬,论证了次要人物的塑造成功需要来自外部的对照和比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眼里王熙凤的出场定型。B.《红楼梦》中两首《西江月》,概括了宝玉的性格特点,一出场就给我留下一个不仅蔑视世俗、不慕功名利禄,还徒有英俊的外貌、不学无术的总体印象。C.相较于《红楼梦》式的对照方式,中国戏剧中常用的脸谱化对照方式,是单一化性格之间的外部对照。D.《鸿门宴》中项羽的英勇霸气与天真轻信、刘邦的能屈能伸与虛情假意、范增的干练精明与心浮气躁是一种高级的对照方式。4.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5.蒋勋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谈到,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这和材料中的观点不谋而合。请从《红楼梦》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人物言行事迹,阐述这种《红楼梦》式性格对照。(6分)【答案】1.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速写勾勒”错,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二段是“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第三段是“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2.D“材料三中的人物性格对照原则有性格外部对照和性格内部对照两种方式”,即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和人物性格的内部对照。材料三第三段“她们两人形成一种性格对照,让人感到她们的性格虽然清晰,但又不是一览无余,没有人为的对照痕迹。这就因为她们自身的性格是丰富的,其内部也有对照,也有联结,也有统一,深层结构中蕴涵着许多一家独有的内容……因此,一部作品的形象体系,尽管作家可采取多种对照手段,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物性格内部的对照和组合”,由此看出,材料以“袭人和晴雯的性格对照”论证了人物性格内部对照和组合的意义,它在一部作品的多种对照手段中具有绝对性意义。3.B材料一第二段“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为统领贾宝玉形象的总纲”,也就是说,两首词,字面上句句是对贾宝玉的嘲笑和否定,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所以“还徒有英俊的外貌,其实不学无术,‘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有误。4.①引用论证,引用了钱钟书对项羽的评论,增强了说服力,使语言富有文学气息(2分);②举例论证,举了大量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如以项羽、袭人为例,论证人物可以形成自己的性格对照系统,内容丰富(2分)。5.示例一、林黛玉:一方面她自尊自重,如初进贾府小心谨慎,不敢多行一步路。(或她才华横溢,如在诗社中多次大展才华,夺得菊花诗魁首)(3分);另一方面她尖酸刻薄、小性多疑,如她取笑刘姥姥是母蝗虫。(或奚落宝玉听宝钗的话只喝暖酒;奚落宝玉的金玉之说。)(3分)示例二、薛宝钗:一方面她待人周到,和善大度,如诗社活动时湘云请客她赞助螃蟹解湘云窘境。(或黛玉不小心说了《西厢记》中的句子,宝钗规劝)(3分);另一方面她工于心计,虚伪冷漠。面对金钏的死,只知劝慰王夫人,为她推卸责任。(3分)示例三、王熙凤:一方面她精明能干。如协理宁国府时,她按岗定编,把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秩序安然(3分);另一方面她贪婪狠毒,如弄权铁槛寺,坐享三千两,逼死一对青年男女。(或借刀杀人,逼死尤二姐;或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宁国府、荣国府是贾氏先祖宁、荣二国公在世时,官造留下给他们嫡系子孙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殁,非犯除名不叙,子孙许居原造房屋,不得以无官违式论”,清律“父祖有官身及,虽曾经断罪者,其房仍许子孙居住”。事实上,房屋之外,其他车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孙及其家属使用。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权,使得官吏的家属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而府第、高墙、豪门自然亦成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羡妒之位势财富的象征了。大门,堪称整个府第对外极具象征性的部分了。所谓“侯门深似海”,除了门饰、间数制度之外,平常正门又不开,只留两旁东西角门出入,只有喜丧、年节或迎送高官时,才打开直通到底,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庄严气氛。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门大开一路直到正堂。两门间的街上也设着二府的仪仗执事乐器,来往行人皆不准过。第七十五回尤氏由荣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车,徒步过去时,两边的门子也把行人断住。这些事例都可见得二府正门甚至面临的街道,也都成为二府的外围领域,含有威吓的意味。给秦氏办丧事,在会芳园围墙开了一门,起宣坛乐台,尤二姐丧事停灵梨香院,临时开了对街一门。这都是因为年轻媳妇、贱妾之丧不能由正门出灵,这也可见正门的庄严性不容破坏。(二)园林的性质比宅第更近于艺术,也因此园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说作者驰骋想象。《红楼梦》的结构有两大脉络:一是家族兴衰,另一是宝玉心性之旅。家族兴衰的脉络与府第的场景关系最直接,宝玉心性之旅的“园地”则由大观园来成就。在大观园中,不仅各钗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这些在传统宅第中是很难得的。因为传统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门,通常是不关的,除非要睡觉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厮“贴身”侍候。这两项加起来,个人私密性就难得了。为什么传统宅第没有个人私密的空间呢?因为儒家思想不在培养“独立的个人”,而在造就一个作为典范的君子。既然没有“个人”,那么,反映位序观念的传统宅第就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然而,在读书人的仕途上,理想是君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现实里,多的却是听命木讷以及钻营功名利禄这两类人了。小说的主人贾宝玉对于前者没有兴趣,对追求名禄更是不齿,唯一的出路只有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尝试去寻找一些终极的目的与价值。很自然的,此项探索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府内的园子才可以担负起这个责任。(摘编自关华山《<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园林》)材料二:人类建筑,有两个目的:其一为生活所必需,其一为娱乐所设置。就我国历史而言,其因形式而分类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需也;如台楼阁亭等,乃娱乐之设备也。其因用途而分类者,如城市宫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园林,乃娱乐之设备也。中国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间而极盛,人为之势力,向各方面发展,大之如政治学问,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杂乱而整齐。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摘编自乐嘉藻《中国建筑史》)材料三:在一座中国房屋中,花园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与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则。我们曾经指出过中国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双重影响。这种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现在中国房屋和中国花园,城市和园林之间互相对立、互为补充的关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规则、对称、直线条、等级森严条理分明,重视传统的一种人为的形制。花园和风景由典型的道家观念所构成:不规则的、非对称的、曲线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状,对自然种种神秘的、本源的、深远和持续的感受。即使规模不大,中国的园林都在追求唤起对原始自然的联想,以由此而引导出来的原则来模塑园林的风格:避免笔直的、一览无遗的园径和视线,尽量不致千篇一律。园林成为一种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经验的反映和模拟的创作。当人置身其境时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画中,其间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径和小桥。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摘编自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府第大门是家族权势的象征,《红楼梦》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丧事皆不由正门出灵,可见正门庄严性不容破坏。B.传统宅第房子里外之门不闭,缺乏个人私密性,故常设门帘、屏风等引人“依礼举止”,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C.人类建筑一为生活必需,如平屋宫室;二为娱乐所设,如苑囿园林。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有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D.中国的房屋和城市,规则、对称,讲究传统的人为形制;花园和风景,不规则、不对称,讲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格的等级制度推动了“门”概念化意义的生成,在严格区隔生活界限的同时,“门”也彰显了制度的力量。B.贾宝玉逃出儒家正统,尝试探索自我心性,这在位序严谨的宅第是无法展开的,需大观园来成就。C.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的人,积久生厌,都会返求自然,将居处由宫室变化至于园林,以求安慰。D.位序分明的传统住宅遵循着儒家的礼仪规范,因地相宜的园林设计却处处透着道家“法自然”的意味。3.根据材料三,下列写古代建筑的诗句不能反映“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的一项是()A.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B.重廊曲折连三殿,密上真珠百宝灯。C.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D.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4.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传统宅第和园林的特点。5.结合上面的材料并联系《红楼梦》的相关内容,对“潇湘馆”之于林黛玉的作用作一简要分析。1.B2.C3.B4.①传统宅第:端庄明朗、秩序井然、理性无私密性;②园林:朴素自然、幽深自在、感性有私密性。5.为林黛玉营造了一个不同于荣宁二府的私密、自由的空间,为充分展现人物个性提供了可能;让林黛玉在自然中得到安慰,展开个人心性的探索;潇湘馆有千竿翠竹(湘妃竹),象征林黛玉的高洁不屈,清雅脱俗的品质,暗示了林黛玉的命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故常设门帘、屏风等引人‘依礼举止’,确保个人实质的私密空间”错。由原文“为什么传统宅第没有个人私密的空间呢?因为……反映位序观念的传统宅第就不必提供实质的个人私密空间,而是用许多暗示如门帘、屏风等,来引发人‘依礼举止’,希望由人的修养,来达成‘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私密”可知,睡觉时闭门,设门帘屏风等不是确保有个人私密空间。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都会”太绝对。原文是“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长久束缚于规矩准绳之内,积久亦遂生厌,故春秋战国之际,老庄之学说,已有菲薄人为返求自然之势,人之居处,由宫室而变化至于园林,亦即人为之极转而求安慰于自然也”,原文中没有“都会”的表达。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句子含意及辨析信息的能力。结合原文“建筑和自然之间是没有被分割开来的,这种合而为一的东西是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可知,“中国传统上的一种伟大的成就”是指建筑和自然的结合。而B项只是涉及到建造,没有体现出与自然的契合。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一个个月份如一节节平稳流畅的乐章,八月中秋则是中间华美的变奏,而⼗二月后半的节日集中期与来年正月前半月合而为一,构成一年中澎湃激扬的节日高潮。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井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那个时代起,年已经是一家人、一族人欢聚一起共度良辰的日子。两千年多少朝代兴替,两千年多少世事沧桑;“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取材于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材料二《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间,便凸显了各自的性情。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可是,对于曹公来说,哪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只有我想与我不想。家财万贯可能瞬间成空,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举案齐眉又如何?新年只是时间的节点,而非人生的节点,何必这样欢天喜地又禁忌重重地去制造噪声、垃圾和狂欢后的虚空呢?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取材于闫红《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时间”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思考问题的阴阳观念。B.节日安排的节奏符合古人所持阴静阳动原则。C.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D.节日安排有如变化多姿而又井然成序的乐章。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把归乡的日子选在春节原因的一项是()A.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B.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C.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D.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宝玉“不喜欢过年”原因的一项是()A.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B.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C.成为长辈满足虚荣⼼的应景人。D.重要的时间节点,恐惧生命流逝。4.材料二的“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一句中,“主流”和“非主流”分别指什么?5.材料二引用了了《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说亲的例子。其实二十九回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其中有一块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忘掉是谁带的,宝钗急忙笑告____(姓名)有这样的物件,因此引起了
_________(姓名)的冷嘲热讽:“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姻缘配”:一个前世的_____,一个现实的_______。6.下列对《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世纪施政者,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B.林黛玉:绛珠仙草转世,性格孤高傲世,《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出了她的悲剧人生。C.薛宝钗:举止端庄,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都有广泛涉猎。D.晴雯:风流灵巧,又口齿伶俐,自幼因父母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故姿容俏丽,仍“寿夭多因诽谤生”。【答案】1.C2.D3.D4.主流:社会的主体趋势。这里指的是过年所体现出来的,以“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来换取内心的踏实,忽视真正自我的特点。非主流:不属于主流的事物。这里指的是宝玉迥异于别人的,不考虑适当与否,只顺随自己的内心,过清静自在生活的态度。5.史湘云
林黛玉
木石前盟
金玉良缘
6.D【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过于绝对,理解错误,有原文“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井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可知,节日数量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谨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而非有严格的内在规律。故选C。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注意选项是否能在原文找到依据。A项,由原文“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可知“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正确;B项,由原文“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可知“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正确;C项,由原文“‘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可知“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正确;D项,“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于文无据,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寻找相关信息,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注意张冠李戴、于文无据等情况。A项,由原文“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可知“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正确;B项,由原文“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可知“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正确;C项,由原文“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可知“成为长辈满足虚荣心的应景人”正确;D项,由原文“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可知和贾宝玉无关,故D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词义。指代性词语要明确指代内容,比喻象征的词语要指出本义,概括性词语要具体化阐释,抽象性词语要直白化阐释;关注词语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系主旨,发掘其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双关义等);有时还要考虑这个词语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本题,要求理解“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中“主流”和“非主流”的意思,“主流”表面意思为社会的主体趋势,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指过年期间应该随俗,做和节日有关的事情,不能过分顾及自身的感受;“非主流”和主流的意思相反,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心理,本文指贾宝玉和别人不同,只想着自己过亲近自在的生活,讨厌繁文缛节等形式主义。5.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此类题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做好这类题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识记。本题要求答出《红楼梦》二十九回中“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的情节和两个经典的“姻缘配”的内容,清虚观打醮一回,张道士所献的一盘子贺物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宝钗看后脱口而出,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黛玉闻言冷笑刻薄,她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里“史大妹妹”就是指史湘云;冷嘲热讽薛宝钗的便是林黛玉。“木石前盟”是指《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木”是指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石”是指宝玉前世是女娲补天余下的一块顽石。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名唤绛珠仙子。为了报恩,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一世的眼泪还他。可是一个与此事毫不相干的顽石插足,错领绛珠之泪,以致于绛珠泪尽而逝。金玉良缘是指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婚姻,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小说第三十四回薛蟠对薛宝钗说的:“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金玉相配,金和玉,都是一种稀有的物质,人们正是从物质角度认定金玉相配是好姻缘,是良缘的。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考生对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人物、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明确每部著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注意人物形象概括是否准确,同时也要关注一些细节是否与原著相符。D项,“自幼因⽗母娇生惯养”说法错误,晴雯从小被卖给赖大家做丫鬟,本是赖妈妈家的丫鬟,因得贾母喜爱,又被赏赐给了宝玉,连父母的乡籍姓氏都无从可知。怡红院里,貌美、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的晴雯,颇受宝玉的喜爱,因宝玉对她的纵容,让她养成了得理不饶人的泼辣、直爽性格。所以D错误。故选D。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一个个月份如一节节平稳流畅的乐章,八月中秋则是中间华美的变奏,而⼗二月后半的节日集中期与来年正月前半月合而为一,构成一年中澎湃激扬的节日高潮。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井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早在殷商代,已经有了近似于“年”的观念。人们在年终会开展大型祭祀活动,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神灵。到了周代,尽管“年”的日期和今天有所不同,但过法已经有很多相似之处。从那个时代起,年已经是一家人、一族人欢聚一起共度良辰的日子。两千年多少朝代兴替,两千年多少世事沧桑;“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取材于刘晓峰《家与年:解读中国文化的深层密码》)材料二《红楼梦》里,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哪个节日都过得神采飞扬,唯独说到过年,要么是一带而过,要么就写得很无聊。前八十回里,两处写到过年,一处是元春省亲前,“朱批准奏:‘次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恩准贾妃省亲。’贾府领了此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一句话就把个新年打发掉了。到了五十三回,曹公正儿八经要写一回过年了,细细地写贾府里祭祀、焚香、吃年酒、进宫朝贺,写得排场极大,像一幅画儿,画上的每一个人,做的都是规定动作,不像其他节日里,欢声笑语间,便凸显了各自的性情。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过,让他懒得再提。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可是,对于曹公来说,哪有什么适当与不适当,只有我想与我不想。家财万贯可能瞬间成空,不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举案齐眉又如何?新年只是时间的节点,而非人生的节点,何必这样欢天喜地又禁忌重重地去制造噪声、垃圾和狂欢后的虚空呢?清清静静地过自在流年。这样的新年,想来才能让宝玉心生欢喜。(取材于闫红《我们就是那个不爱过年的宝玉》)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时间”特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思考问题的阴阳观念。B.节日安排的节奏符合古人所持阴静阳动原则。C.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D.节日安排有如变化多姿而又井然成序的乐章。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把归乡的日子选在春节原因的一项是()A.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B.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C.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D.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宝玉“不喜欢过年”原因的一项是()A.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B.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C.成为长辈满足虚荣⼼的应景人。D.重要的时间节点,恐惧生命流逝。4.材料二的“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一句中,“主流”和“非主流”分别指什么?5.材料二引用了了《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说亲的例子。其实二十九回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其中有一块赤金点翠的麒麟,贾母忘掉是谁带的,宝钗急忙笑告____(姓名)有这样的物件,因此引起了
_________(姓名)的冷嘲热讽:“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由此我们还可以想到《红楼梦》中两个经典的“姻缘配”:一个前世的_____,一个现实的_______。6.下列对《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世纪施政者,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B.林黛玉:绛珠仙草转世,性格孤高傲世,《葬花吟》中“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写出了她的悲剧人生。C.薛宝钗:举止端庄,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都有广泛涉猎。D.晴雯:风流灵巧,又口齿伶俐,自幼因父母娇生惯养,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故姿容俏丽,仍“寿夭多因诽谤生”。【答案】1.C2.D3.D4.主流:社会的主体趋势。这里指的是过年所体现出来的,以“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来换取内心的踏实,忽视真正自我的特点。非主流:不属于主流的事物。这里指的是宝玉迥异于别人的,不考虑适当与否,只顺随自己的内心,过清静自在生活的态度。5.史湘云
林黛玉
木石前盟
金玉良缘
6.D【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C项,“严格遵循节日数量逐月恒定更替的内在规律”过于绝对,理解错误,有原文“这就是中国时间的乐章,它既葆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井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它是我们先民时间生活的内在的旋律。”可知,节日数量有摇曳多姿的变化又谨然成序,既内容丰富多彩又快慢张驰有度,而非有严格的内在规律。故选C。2.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注意选项是否能在原文找到依据。A项,由原文“而‘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可知“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正确;B项,由原文“在中国人的时间生活中,它占有绝对性地位。而这个地位,是千百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人文化积累的结果”可知“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正确;C项,由原文“‘年’却一直留下来,并且不断生长,成为民族的传统被继承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人的节日传统。它渗透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文化的根,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肯放弃的传统”可知“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正确;D项,“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于文无据,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寻找相关信息,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注意张冠李戴、于文无据等情况。A项,由原文“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可知“过年充满繁文缛节,十分乏味”正确;B项,由原文“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可知“被提亲,被关注地位和打探前程”正确;C项,由原文“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可知“成为长辈满足虚荣心的应景人”正确;D项,由原文“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可知和贾宝玉无关,故D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理解词义。指代性词语要明确指代内容,比喻象征的词语要指出本义,概括性词语要具体化阐释,抽象性词语要直白化阐释;关注词语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联系主旨,发掘其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双关义等);有时还要考虑这个词语表达的情感和作者的写作目的。本题,要求理解“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呛”中“主流”和“非主流”的意思,“主流”表面意思为社会的主体趋势,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指过年期间应该随俗,做和节日有关的事情,不能过分顾及自身的感受;“非主流”和主流的意思相反,代表一小部分人的心理,本文指贾宝玉和别人不同,只想着自己过亲近自在的生活,讨厌繁文缛节等形式主义。5.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此类题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做好这类题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和识记。本题要求答出《红楼梦》二十九回中“张道士捧了一盘子贺物”的情节和两个经典的“姻缘配”的内容,清虚观打醮一回,张道士所献的一盘子贺物中,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宝钗看后脱口而出,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黛玉闻言冷笑刻薄,她在别的上还有限,唯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里“史大妹妹”就是指史湘云;冷嘲热讽薛宝钗的便是林黛玉。“木石前盟”是指《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木”是指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石”是指宝玉前世是女娲补天余下的一块顽石。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其得换人形,名唤绛珠仙子。为了报恩,绛珠仙子情愿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将一世的眼泪还他。可是一个与此事毫不相干的顽石插足,错领绛珠之泪,以致于绛珠泪尽而逝。金玉良缘是指薛宝钗和贾宝玉之间的婚姻,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小说第三十四回薛蟠对薛宝钗说的:“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金玉相配,金和玉,都是一种稀有的物质,人们正是从物质角度认定金玉相配是好姻缘,是良缘的。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考生对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人物、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明确每部著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注意人物形象概括是否准确,同时也要关注一些细节是否与原著相符。D项,“自幼因⽗母娇生惯养”说法错误,晴雯从小被卖给赖大家做丫鬟,本是赖妈妈家的丫鬟,因得贾母喜爱,又被赏赐给了宝玉,连父母的乡籍姓氏都无从可知。怡红院里,貌美、口齿伶俐、针线活尤好的晴雯,颇受宝玉的喜爱,因宝玉对她的纵容,让她养成了得理不饶人的泼辣、直爽性格。所以D错误。故选D。【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形成一门学问——“红学”。《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诞生出几个流派,但是红学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特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依然是自胡适以来的考证派,以红学大师周汝昌、冯其庸为代表,以专家、教授、学者为骨干,几乎囊裹了红学研究的全部精英。翻开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学刊》,基本是他们的文章。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戴不凡、欧阳建先生,虽然在观点上不一样,但其论证方式也是考证派一路。考证派确定了曹雪芹的著作权,以自传说代替其他假说,以写实说代替影射说,并试图从作者的有关史料来释解作品研究。其主要研究曹雪芹的家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版本、作者,脂砚斋批语以及《红楼梦》诗词、典故、医药、典章等细节。其次是文本研究派,以台湾的余英时、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李希凡等为代表,近年来许多教授、研究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文本研究包括《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诗词、文学比较、文化背景等。在这些方面也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在几次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第三就是异军突起的索隐派,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看成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真正使红学出现新高潮的正是索隐派的再次崛起。首先是霍国玲姐弟的《红楼解梦》,据说是找到了《红楼梦》的真谛。其次是土默热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洪升”说,无论在网络还是出版界,现在都很热。还有刘心武的“秦学(研究秦可卿)”,通过电视的传播和出版界的推波助澜,现在还方兴未艾。其他如南明说、石涛说、朱琏说等等不一而足,但尚未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台湾学者蒋勋的《细说红楼梦》提倡“回归文本”的阅读。之前“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的时候,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介绍的,而且在介绍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红楼梦》小说中没有的东西。比如,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曾经分析秦可卿可能是皇族之后,讲宝玉在进入她的房间以后看到的武则天的镜子,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等屋内装饰,说秦可卿屋子里装饰的都是暗示秦可卿皇家高贵的身份,从中又推演出许多关于秦可卿身世的揭秘。蒋勋先生说,他希望大家关注《红楼梦》的时候能更多地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把每一章回当作是一个短篇来讲解。蒋勋先生还分析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红楼梦》很多句子都很简短,简单几个字就把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例如,宝玉“猴”在王夫人身上;“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蒋勋先生每次的讲解都是先读《红楼梦》文本,一边读,一边欣赏文本本身的精妙。《红楼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各个人物的性格、阶层都有所不同。曹雪芹在描写每个不同的人物的时候,他都化身为人物本身,描写的时候也用贴近不同阶层的语言,作诗也是符合各个人物的文采、性格。所以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经常说,你把前面的名字盖住,只通过语言,你就可以知道这是谁在讲话。曹雪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在描写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没有加入自己的喜恶,他对每一个角色都怀着同情之心在描写。(摘编自《回归文本读〈红楼梦>:从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说起》)材料二:许多人会问,《红楼梦》十二钗,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每个人心中或许都有“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反复看了二三十次《红楼梦》,我不敢回答看起来这么简单的问题。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言语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内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因为家道败落,不得不出家为尼,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心中却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宝玉也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们都是应该被尊重的对象,都是可以被欣赏的。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多读几次《红楼梦》,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会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摘编自《蒋勋细说<红楼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红学”研究源远流长,一方面源于《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流派纷呈、研究者众多。B.考证派研究涉及版本学、“曹学”、文学等方面的考证,他们研究的观点、方法大同小异,代表人物有周汝昌、冯其庸等。C.林语堂最喜欢十二钗中的探春,是因为探春是他推崇的重视个人自由意志、努力为生命突破环境限制的生命典型。D.《红楼梦》中宝玉尊重每一个生命,在他的心目中,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区别,都应该被尊重、欣赏,欢喜与赞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90年代之前,索隐派研究是红学研究的主流,后刘心武等人借助网络、电视和专著的出版,使式微的索隐派重新崛起。B.蒋勋提倡的“回归文本”的阅读,实际上是源于文本研究派一脉,《红楼梦》中的思想、艺术、人物、文学比较等是其研究的抓手。C.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众人没有“嘲笑”,就像用“贤袭人”“慧紫鹃”表达对二人欣赏一样,因而他不可能不喜欢妙玉。D.《红楼梦》的意义在于读者能从多个阶层和多种生命形态之中,观照现实的生活,阅读自己的人生,从而获得一种仁爱与成熟。3.结合《红楼梦》,根据材料一中“只通过语言,你就可以知道这是谁在讲话”这一观点,下列对人物语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这是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自扮丑角,甘当“喜剧演员”,给大家带来了纯粹的欢乐。B.“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听到袭人如此体贴的话,宝玉已将疼痛丢在九霄云外了。C.“她是哪一门子的姥姥,直叫她是个‘母蝗虫’就是了。”宝钗评价黛玉这‘母蝗虫’三字,言简义丰,把昨天那些情景都表现出来了。D.“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可见妙玉清高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4.蒋勋提倡的回归文本阅读《红楼梦》,对读者来说有何意义?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说明。5.材料一认为“曹雪芹在描写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没有加入自己的喜恶,他对每一个角色都怀着同情之心在描写”。请根据《红楼梦》中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曹雪芹对赵姨娘的“同情之心”。【答案】1.C2.A3.B4.①能使读者谨慎对待文本,避免延伸出一些脱离文本的推断内容。②能使读者更好地体会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③能使读者更好地把握《红楼梦》中人物的性格和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④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仁者思想、民主价值。5.①对赵姨娘身份地位的同情:她有贾环、探春一双儿女,虽为姨娘,但实则还是奴才。(或她备受王夫人、凤姐等的欺辱或连亲生女儿探春也不把她当母亲看)②对赵姨娘思想行为的同情:她用愚蠢的方式去进行“抗争”,与马道婆勾结,害宝玉与凤姐未果,白花了银子(或她用撒泼的方式去显示存在,她不服探春管家时给赵国基的丧葬费,大闹后自讨无趣;或她借蔷薇硝一事与小戏子大打出手,丑态毕露)。③对赵姨娘悲剧人生的同情:赵姨娘虽然看起来可恨,却也是个心比天高的可怜人。(或她始终执迷不悟,未能认清造成自己悲剧人生的根源;或曹雪芹称之为“愚妾”,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费孝通先生在《差序格局》以及《礼治秩序》两章节中,向我们表达了一个以父系社会为核心向外波纹式延伸的家族观念,为我们展示了其核心论点“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这一论点会使人联想到,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中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的熟人社会”吗?贾史王薛是《红楼梦》中具有稳固社会地位的结合体,是联谊关系盘根错节的命运共同体。四大家族通过长年累月的经济、婚姻以及政治上的链接,建立了一个稳固家族联盟。因为稳固,后来受到保护的子孙后代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庇护下不思进取,四大家族宅府的大门中,已经生出一种犹如“不知身外事”的境地。这与费孝通先生在《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两文中所谈到的空间、时间尺度上文字在乡村的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乡土中国》中提到的“文盲”,由于空间尺度上彼此之间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多余的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因为时间尺度上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定型,其历史轨迹也是一条直线,语言足以传递代际经验,不需要文字,导致文字无法下乡,社会渐渐向原始部落“退化”。那么在四大家族间也是如此,他们由于联系过于紧密而不需要因为对方做出任何多余的改变,渐渐地也步入了“退化”的阶段。这样,当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时,他们这一命运共同体很容易就会乱了阵脚,而走向衰败。当然,当事情变得更糟时,贾府也做出了努力。例如:在探春兴利除弊这一章回中,探春发挥自己的商业头脑,实施了“开源节流”的策略,将大观园中荒置的田地租给嬷嬷们耕种收取地租,不仅将贾府中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开源”,净赚了几百两银子。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即使探春的努力能够为贾府带来巨大的优势,但也不得不承认,探春自身存在的局限限制了她的思维,也限制了她的行动。由于自己“女儿身”的限制,探春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只是在贾府中进行,只是在大观园中进行,只是熟人与熟人间的交易,没有打破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在《红楼梦》中,最令人唏嘘的莫过于宝黛的“木石前盟”。为了应对外界的冲击,保住最后的地位,四大家族权衡利弊之后,不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感情,直接为宝玉做出了“弃黛保钗”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也体现了《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家族之间为了保持长期稳定的“命运共同体”形态,就需要贾家与薛家再建立最亲密、最直接的关系。在“金玉良缘”缔造之前,薛家与贾家之间的链接,其实一直都是通过王家才得以实现,薛姨妈与王夫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要比“金玉良缘”弱得多。因此,在宝钗进宫失败后,为了提升社会地位,薛家权衡利弊,迫切渴望她能嫁入贾府;同时,贾家也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迫切与薛家联姻,所以才有了“金玉良缘”一说。(摘编自葛妍《从乡土社会视角看不一样的〈红楼梦〉》有删改)材料二:探春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其言之不满现状,于兹可见。她在荣府中,能够受人重视,完全由她努力,博得上下称许。探春虽生于富贵之家,幼时因为庶出,也许生活不如嫡出那样舒服,故能深知荣府的积弊;而收入不数支出,则为荣府最大的危机。探春改革固然只限于大观园之内,然此非探春之过,盖大观因之外有人管理,如贾琏、赖大、林之孝等是,而又涉及贾母、贾赦、贾政诸人。大观园自昔就成为另一个世界,探春行使权力只限于大观园之内,故其改革亦限于大观园之内。然而大观园乃是荣府的一部,整个荣府腐化到无法改革,则只改革区区的大观园,不但没有用处,而且大的宿弊每可助长小的宿弊,改革小的宿弊,绝不会使大的宿弊因之消灭。探春改革固然只限于大观园之内,然此非探春之过,盖大观园之外有人管理,如贾琏、赖大、林之孝等是,而又涉及贾母、贾赦、贾政诸人。大观园自昔就成为另一个世界,探春行使权力只限于大观园之内,故其改革亦限于大观园之内。然而大观园乃是荣府的一部,整个荣府腐化到无法改革,则只改革区区的大观园,不但没有用处,而且大的宿弊每可助长小的宿弊,改革小的宿弊,绝不会使大的宿弊因之消灭。计探春在大观园内所作的改革,只有两件事。一是节用,姑娘们已有二两银子的月钱,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则头油、脂粉何必另外再有二两银子。何况此二两银子的头油、脂粉是由买办经手去买,往往买的不是正经货,使不得,所以探春把这一笔开支取消了。二是兴利,把大观园内花卉、树木交给忠实的老婆子管理,凡姑娘丫头的头油、胭粉、香纸以及各处笤帚、簸箕、掸子,并大小禽鸟鹿兔吃的粮食,“都由她们包了去,不用向账房领钱”,即以大观园花卉、树木的收入,充为购买这些物品之用。明代丘浚云:“三害(冗吏、冗兵、冗费)之中,冗费之害尤大,必不得已而去之,吏兵无全去之理。惟费之冗者,则可权其缓急轻重而去之焉。凡所谓冗者,有与无皆可之谓也。事之至于可以有,可以无,吾宁无之而不有焉,则不至害吾财矣。”荣府的奢靡均属于冗费,探春的改革,不过去其冗费而已。(摘编自萨孟武《〈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中四大家族之间的社会状态是中国乡土社会的缩影,它的特征就是费孝通所说的“极其稳定、变化很慢、熟人关系”B.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建立的联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早期保护了子孙后代,但也让这些后人失去进取心,难以应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变故。C.探春不满现状,凭借自身能力得到荣府上下的认可。她虽然不是嫡出,但由于出身富贵,才得以清楚荣府入不敷出的危机。D.探春在大观园内进行“开源节流”的改革,一方面承包荒地花木,以此“兴利”;一方面取消头油、脂粉等冗费,减少开支。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就像“文盲”因空间、时间尺度的紧密联系而使社会“退化”那样,结盟后过于亲密的关系,导致四大家族逐渐走向衰落。B.宝钗进宫失败成为“金玉良缘”的诱因,贾、薛两家根深蒂固的“家族维系”的乡土观念则是宝玉、宝钗成婚的深层原因。C.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只要整个荣府的宿弊不除,探春在大观园内进行的这些改革就无法改变荣府衰退的趋势。D.丘浚认为冗费就是可有可无的花费,有很大害处,需要去掉。探春在大观园内的节用举措和这一观点是一致的。3.根据选项内容,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门子呈给贾雨村“护官符”时说,贾史王薛“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B.贾赦对贾环说:
“咱们这样人家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何必多费了功夫,反弄出书呆子的气象来。C.王夫人发现傻大姐捡的香囊,命令王熙凤会同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人抄检了大观园,惹起一场风波,最后把司棋、晴雯、四儿及芳官等撵出荣府。D.王夫人、凤姐与薛姨妈商谈好宝玉宝钗的婚事后,薛姨妈告诉了宝钗,宝钗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但仍愿委屈自己,冒充林黛玉与宝玉举行婚礼。4.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材料一认为探春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并没有进化到真正的商业思维。如果以此为观点写一篇评论,请结合两则材料,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案】1.(3分)C(从原文看,因为探春是庶出,幼时的生活可能不如嫡出舒服,才清楚地了解荣府积弊)2.(3分)A(选项共两处错误:其一,“‘文盲’因空间、时间尺度的紧密联系”分析错误,从原文看,“紧密联系”只指的是空间尺度;其二,从原文看,导致四大家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物业管理年终工作总结范文(31篇)
- 《肺栓塞的CTA表现》课件
- 划拔房改房合同(2篇)
- Unit1People of Achievement(词汇短语句式)-2025届高三人教版英语一轮复习闯关攻略(解析版)
-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层作业)(解析版)
- 广西龙胜县重点达标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四级营养师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典型题汇编及答案
- 2025年玻璃钢纤维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种猪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律咨询与调解》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
- 销售业务拓展外包协议模板2024版版
- 2024软件维护合同范本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汽车尾气排放治理作业指导书
-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造型的表现力 教案
-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梳理
- 预应力锚索加固监理实施细则
- 中职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06(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