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相对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B.豌豆种子的圆粒与豆荚的不饱满是一对相对性状C.小鸡的黄羽毛与家鸽的白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D.番茄的黄果与红果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B表现型为高茎,表明高茎是显性性状②B配子中D:d=l:1,雌配子:雄配子=1:1③B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Dd彼此分离④F2的高茎个体自交后代会有!高茎A.①②©B.①@④ C.①©④ D.①②③©.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1、E、i基因控制,[A对i显性,[B对i显性,JA与F共显性。在某群体中,]A、产、i的比例为2:3:5o人类ABO血型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血型A型B型AB型O型基因型[A[A、[Aj[B[B[BjIAIBiiA.ABO血型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B.在人群中,O型血男性多于O型血女性CJA、卢、i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碱基序列都不同D.通常AB血型孩子的父母都不会是O型血.某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含a基因的花粉有TOC\o"1-5"\h\z:不育。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进行自交,B植株中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 )3A.3:1 B.4:1 C.5:1 D.6:15.豌豆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亲本杂交产生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亲本的基因型是( )子代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所占比例18141814TOC\o"1-5"\h\zAaBbxAaBBB.AaBbxAaBbC.AABBxAaBBD.AABbxAaBB6.人类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夫妇两人听力正常,也有可能生下耳聋的孩子一对耳聋夫妇,若丈夫耳蜗管正常,妻子听神经正常,他们也可生出听觉正常916916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出听觉正常孩子的概率为D.人类群体中,耳聋患者基因型有4种.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准备了如图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若要增加乙袋中的一个d的棋子,则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性生痂arr婚壮生jhkhA.减少甲袋中的一个d棋子 B.减少乙袋中的一个D棋子C.增加甲袋中的一个d棋子 D.增加乙袋中的一个D棋子.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基因a和b与色素的形成无关。两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肤色深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子女可产生5种表现型 B.子代肤色深浅与亲代不相同的占六C.与亲代AaBb基因型相同的占1D.肤色最浅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4.已知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B、Ab>aB>ab«下列示意图能解释这一结果的是( ).如图表示某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I〜N)细胞中相关结构或物质的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数W1①②③勿四日I数W1①②③勿四日IIV细胞类型A.①②③分别表示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B.在I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在I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着丝粒分裂D.在III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B.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相同D.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粒尚未分裂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A.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互换B.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相同D.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粒尚未分裂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12.2020年一家动物园出现了一只不需要雄性也可以繁衍后代的科莫多巨蜥。研究发12.现,科莫多巨蜥通过正常的有性生殖产生后代,但在长期没有雄性时,雌性个体也会进行孤雌生殖。已知科莫多巨蜥的性别决定类型是ZW型,孤雌生殖时雌性个体会让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中随机一个结合。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雌性个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1;1B.孤雌生殖是科莫多巨蜥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C.若科莫多巨蜥发生孤雌生殖,子代的性别比例为雌:雄=1:1D.次级卵母细胞中可以含有2条W染色体13.抗维生素D佝偻病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下列关于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该病男性患者的母亲一定患病,致病基因来自于外祖父
C.一对患该病夫妇产下一正常子代的概率是:4D.男性患者能产生不携带致病基因的配子.下列关于探索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提纯的DNA中混有极少量蛋白质,其实验结论在当时受到质疑C.艾弗里团队去除提取液中蛋白质、多糖、RNA后,与R型菌混合不会引起转化D.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进入R型菌后恢复.某二倍体动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眼型有紫眼和正常眼两种类型。某小组用多对纯合亲本进行了下列两组杂交实验(不考虑XY同源区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藏一科二P常眼6)j正常眼(2)P紫眼(2)j正常泉G)Fi全为正常眼 F,正常象(9):紫眼(6)1.1A.两组实验可知控制紫眼和正常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实验一中B相互交配得到Fz,F2紫眼个体中既有雄性又有雌性C.实验二中B相互交配得到Fz,F2中紫眼:正常眼=1:3D.实验一F,中正常眼雄性与实验二B中正常眼雌性相互交配得到F2中无紫眼个体.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黄白红«身或宝随而由图可推断该果蝇的表型是白眼黄身截翅B.果蝇的眼色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其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D.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自由组合.如图为DNA局部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DNA结构中A-T含量较高,结构相对稳定1、2、3构成一个脱氧核甘酸C.左链中碱基T与碱基A通过氢键链接D.2、3交替连接构成DNA基本骨架.如图为“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流程图,有关该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愉祉消清桁元云帆娜射性强度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上清液的放射性会降低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需要长时间保温,确保噬菌体全部侵入细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大部分有放射性.在搭建DNA分子模型的实验中,模型零件中有4个碱基C,6个碱基G,3个碱基A,7个碱基T,脱氧核糖40个,磷酸100个,其他材料充足,使用这些零件能搭建一个双链DNA分子片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最多可构建4种脱氧核甘酸,7个脱氧核甘酸对B.双链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与2分子磷酸相连C.这些零件最多能构建47种双链DNAD.这些零件构成的双链DNA片段中有17个氢键.研究人员将DNA双链均标记,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80min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将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试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0中出现两种条带(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0条带1兼常2条带1兼常2条带1一条常:■窘度高A.由结果可推知该大肠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20minB.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可以确定DNA的复制方式C.若直接将子代DNA双链解开后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条相同的7:1条带D.可以通过高温或利用解旋酶解开DNA双螺旋结构.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喋吟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z噬菌体通过胞吞进入大肠杆菌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50D.该过程至少需要30000个鸟喋吟脱氧核甘酸.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甘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由脱氧核甘酸排列顺序决定的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基因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核甘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人体血红蛋白由四、。2、团、。2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中不能合成珠蛋白B.核糖体遇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后肽链合成终止C.胰岛B细胞中因为没有珠蛋白基因所以不能合成珠蛋白D.珠蛋白基因的碱基发生改变都会导致镶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克里克阐明了三个碱基构成一个遗传密码,美国生物学家尼伦伯格将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喘咤核昔酸、苯丙氨酸和细胞提取液混合加入同一试管中,结果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的细胞提取液应去除所有的DNA和RNAB.该实验说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只有UUUC.该实验中细胞提取液可为翻译提供场所D.该实验说明在无细胞体系中进行翻译时不需要能量.真核细胞内RNA聚合酶促进合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所示过程为转录,转录出两条mRNA完全相同B.该过程需要解旋能解开DNA双链后,RNA聚合前催化合成RNAC.该DNA片段至少含有2个基因片段D.基因片段中的两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转录.某动物体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如图所示,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中能发生①②③过程B.只有①②过程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③过程表示翻译,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减少每条肽链合成时间D.①②③过程原料分别为脱氧核甘酸、核糖核甘酸、氨基酸.在一个蜂群中,少数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而发育成蜂王,而大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将发育成工蜂。DNMT3蛋白是DNMT3基因表达的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图所示),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这是表观遗传的原因之一。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胞〃奖 5、甲及第部分被甲苓化的DNA片段A.DNA甲基化后,影响转录过程的原因可能是RNA聚合酶难以与之结合B.蜜蜂幼虫能否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C.表观遗传能使蜜蜂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遗传给后代D.上述实例说明环境会影响基因修饰,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性状.下面有关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B.豌豆的皱粒和圆粒这对相对性状的形成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人的白化症状的形成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人的身高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如图是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①2;RNA蛋白质③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①②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B.HIV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可以完成③①②⑤
C.①②③④⑤过程都出现碱基互补配对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人体细胞内可以完成④⑤.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DNA,在复制时只以一条链合成子代DNAB.②为tRNA,一种tRNA只携带一种氨基酸C.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D.①和②共有的碱基是A、C、G、T.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2N=4,基因型为GGXExe)卵巢中,一个细胞分裂局部示意图,细胞另一极未绘出。若该细胞分裂过程发生了一次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图中有3条染色单体B.该图标出的部分将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图中出现G、g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D.该细胞最多可产生3种卵细胞.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B.基因A因缺失部分碱基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程中出现的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图,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图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有甲、乙、丁C.若图乙为精原细胞,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50%D.相比其他变异类型而言,图丁对生物影响最小.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B和b是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R雌雄个体再相互交配产生F2,将F2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问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1-2A.51-2A.5一6B.8-9.如图是不同生物细胞的基因或染色体组成不意图(AaBbCD表不染色体上基因),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图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d、fC.图中生物通过有性生殖高度不育的是a、c、e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b、c.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发生的原因除了与基因突变相关,还可能与基因的甲基化相关B.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增强可能导致细胞癌变C.体内多种细胞都可能癌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D.肝脏中检测到来自肺部的癌细胞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关于变异、育种、进化的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超级细菌”病例的出现是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适应性变异造成的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使用秋水仙素的目的是诱导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是通过作用于生物表型进而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它们育出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如图是利用野生物猴桃种子(aa,2n=58)为材料培育无子猴猴桃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A.①②④过程原理都是基因重组B.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产生种子都为纯种C.新品种AAA为三倍体,与野生掰猴桃aa为同一物种D.猴猴桃新品种AAA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174条39.科学家根据两块头骨化石碎片鉴别了一个新的小型鳄鱼物种,它与恐龙共同生活在1.26亿年前,其体长61厘米,长着锋利的牙齿。下列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没有关联B.突变和重组为小型鳄鱼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小型鳄鱼进化的基本单位是该鳄鱼种群D.自然选择决定了小型鳄鱼的进化方向.某生物兴趣小组抽样调查的400人中,各种基因型和人数情况如下表所示,则这400人中,Xb的基因频率为( )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人数156281614060A.7.5% B.15% C.20% D.30%.果蝇因具有染色体少,易培养等许多优点,被广泛作为生物实验材料。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XBY的雄性果蝇体内精原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该果蝇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中相关物质的数量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6•8•4- * 1 1»川・1mwmimii(2)图1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填图中数字)。(3)图2中,乙时期细胞名称是,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时期,若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一个基因型为aaY的精细胞,且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一次染色体异常,则该分裂过程产生其他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我国科学家利用雄性不育系水稻,培育出杂交水稻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作物改良研究中,其中安农S-1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第一个釉稻温敏不育系突变体,温度高于25℃时表现为花粉不育。水稻雄性育性Ub®A少 少多花粒可。花给可口花0不口与TMS5和Ub基因有关。TMS5基因编码核酸内切酶RNaseK可以切割Ub基因转录出的mRNA,减少Ub蛋白合成。野生型的TMS5基因编码区(用于转录mRNA)第70、71碱基对发生替换,形成雄性不育突变体tms5基因(图1)。tms5基因编码异常核酸内切酶RNaseZ4无法切割Ub基因转录出的mRNA。高温诱导Ub基因过量表达,花粉母细胞中Ub蛋白含量过多导致花粉不育(图2)。Ub®A少 少多花粒可。花给可口花0不口7071TMS5^CCGAAGCCGAA(金基因[夹殳tDS$^-CCGAAGTAGAAG-^馀止寄FhUAAUACUGA图I非■幡趣第分网物(1)结合图1,TMS5基因突变为tms5,第70、71碱基对发生替换,编码的异常核酸内切酶RNaseK相对分子质量减少,可能原因是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翻译提前终止,推测该酶最多含有个氨基酸。(2)结合图1和图2,用Ti代表TMS5基因,T2代表tms5,基因型为T1T2釉稻在高于25℃时(是/否)可育,原因o(3)釉稻温敏不育系突变体在杂交水稻育种中有很大优势:高于25c环境中,突变体T2T2作为(填“父本”或“母本”)和可育水稻杂交产生杂交种(有杂种优势用于种植),在条件下可以自交产生大量不育系个体以便继续育种。.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RNA病毒,病毒S蛋白和人体细胞质膜ACE2结合进入细胞。入侵人体细胞后,+RNA首先翻译RNA复制前,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的+RNA,结合蛋白质外壳进行组装,如图1所示。图2表示图1中①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②为RNA复制,人体转录也产生RNA分子,与②相比,转录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假设病毒+RNA中A有m个,U有n个,经过图1中②③过程,合成2个+RNA,至少需要游离的腺噤吟核糖核甘酸个。(2)新冠病毒+RNA进入人体后,由于RNA结构不稳定,在复制过程中会出现个别碱基改变引起病毒变异;当不同亚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它们都要利用宿主细胞复制自己,不同亚种病毒虽然有一些特殊基因片段,但是很多基因片段很相似,导致宿主细胞会将这些片段弄混,形成新的变异病毒。上述两种病毒变异方式分别是o(3)图2是新冠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遗传信息表达的部分示意图。某些氨基酸的部分密码子是:苏氨酸ACU、ACG、ACA、ACC;丙氨酸GCA、GCU、GCC、GCG;半胱氨酸UGU、UGC;精氨酸CGU、CGC。图2中a为.结构b的移动方向是«.人类遗传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家族有甲(用A、a表示)、乙(用B、b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WP圻口(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2)若n-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据此推测:n-i与ni-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ni-2的基因型是。(3)在本地人群中,乙病的发病率约为0.01%,HI-2与一个正常的男子结婚,那么他们所生孩子患乙遗传病的概率是•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解:A、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A错误;B、豌豆种子的圆粒与豆荚的不饱满不是同一性状,不是一对相对性状,B错误;C、小鸡的黄羽毛与家鸽的白羽毛不符合“同一生物”一词,不是一对相对性状,C错误;D、番茄的黄果与红果是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答题。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答案】C【解析】解: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D/d,①高茎和矮茎杂交,B表现型为高茎,表明高茎是显性性状,①正确;②B配子中雌配子与雄配子比例不相等,因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4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1个卵细胞,②错误:③Fi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Dd彼此分离,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③正确;④F2的高茎个体(?DD、之Dd),自交后代会有?xU矮茎,高茎,④正3 3 346 66确。故选:C«高茎和矮茎的豌豆杂交的后代全是高茎,高茎自交的后代中,出现矮茎。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答案】D【解析】解:A、ABO血型由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A错误;B、人类ABO血型由9号染色体上F、F、i基因控制,与性别无关,所以在人群中,O型血男性等于O型血女性,B错误;C,l\F、i属于复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C错误;D、AB型血孩子的父母应该含有一、F基因,故都不会是o型血,口正确。故选:D。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1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1A和1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P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PF和Fi,AB型为PF,O型为ii。本题为信息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中ABO血型的相关信息,解决生物问题,难度适中。.【答案】B【解析】解: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进行自交,含a基因的花粉有:不育,花粉中A:a=3:2,而卵细胞中A:a=l:1,故窄叶(aa)占的比例为之x[=],则宽叶的比例为:,525 5所以Fi植株中宽叶:窄叶的比例为4:1。故选:Bo基因型为Aa的植物进行自交,含a基因的花粉有:不育,花粉中A:a=3:2,而卵细3胞中A:a=l:1o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应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继而得出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具有一定的难度。.【答案】A【解析】解: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可知:AA:Aa:aa=l:2:1,说明亲本是杂合子自交类型,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Aa;同理,根据题中BB:Bb=l:1,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BBxBb,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xAaBB.故选:A.分析表格中两对基因的基因型分离比,再根据常见的自交或测交的基因型分离比,从而推测出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据此答题.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答案】D【解析】解:A、如果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dEe,也有可能生下D_ee、ddE_、ddee耳聋的孩子,A正确;B、一对耳聋夫妇,如果丈夫的基因型为DDee,妻子的基因型为ddEE,则生下的孩子都正常,B正确;因此生下耳聋孩子的概率为C、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dEe,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占因此生下耳聋孩子的概率为C正确;D、耳聋患者的基因型有DDee、Ddee、ddEE、ddEe、ddee共5种,D错误。故选: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听觉正常为双显性,其基因型为D_E_;听觉不正常(耳聋)的基因型有D_ee、ddE_、ddee。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推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答案】D【解析】解:小袋中的棋子代表雌雄配子,每个小袋中两种棋子的数量要相等,因此若要增加乙袋中的一个d的棋子,则要增加乙袋中的一个D棋子。故选:D。分析题图:用小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袋内的棋子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棋子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袋、棋子和棋子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该实验的操作过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明确甲、乙小袋中摸出的D、d数量基本相等所表示的含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答案】B【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人类共有5种肤色,分别是含四个显性基因(AABB)、三个显性基因(AABb、AaBB),两个显性基因(AaBb、AAbb>aaBB)、一个显性基因(Aabb、aaBb)和无显性基因(aabb)。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后代中共有的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laabb,依据含显性基因的个数有4、3、2、1,0四种,后代有五种不同的表现型,A正确:B、由A可知,子代肤色深浅与亲代(AaBb)不相同的的概率为g,B错误;8C、由A可知,与亲代AaBb基因型相同的占3,C正确;D、由分析可知,肤色最浅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D正确。故选:Bo分析题文: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越多,皮肤越黑,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皮肤的表现型不同,这属于数量遗传。人类应该有5种肤色,分别是含四个显性基因的AABB,三个显性基因的AABb和AaBB,两个显性基因的AaBb、AAbb和aaBB.一个显性基因的Aabb和aaBb和全隐性基因的aabbo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数量遗传的含义,弄清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能根据亲本基因型计算出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答案】C【解析】解:正常情况下,一个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形成2种4个精子,即AB、AB、ab、ab或Ab、Ab、aB、aB.现形成的4个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B、Ab,ab、ab,说明有B基因在复制时发生了突变,形成了a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含有aa、bb基因的染色体自由组合,含有AA、Bb基因的染色体自由组合。故选:C。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同时能分析图中基因组成,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答案】C【解析】分析柱形图:根据图示分裂结果可以看出,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图中I可以表示DNA分子复制前的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H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川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的细胞,IV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A、由分析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A错误;B、I阶段细胞内没有姐妹染色单体,不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错误;C、I阶段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该阶段的细胞内可能发生着丝粒断裂,C正确;D、IH阶段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此阶段细胞中肯定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o.【答案】A【解析】解:A、图A发生联会,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A正确;B、图B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两极均有同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种类不相同,B错误;C、图C中,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形成新的核膜,产生两个子细胞,不进行染色体复制,C错误;D、图D中,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A。分析题图:A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B图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图表示减数一次分裂末期;D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本题考查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答案】C【解析】解:A、该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能产生Z和W两种类型的卵细胞,比例为1:1,A正确;B、孤雌生殖能产生雄性个体进行交配,避免物种的灭绝,是科莫多巨蜥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B正确;C、孤雌生殖时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即会产生性染色体为WW、ZZ的后代,WW在胚胎期死亡,只有含有ZZ染色体的雄性胚胎能孵化,子代只有雄性,c错误;D、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可能含有2条W染色体,D正确。故选:Co根据题意,雌性科莫多巨蜥进行孤雌生殖时会让一个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代替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即会产生性染色体为WW、ZZ的后代,WW在胚胎期死亡,只有含有ZZ染色体的雄性胚胎能孵化。雌性巨蜥(性染色体为ZW)与雄性后代(性染色体为ZZ)交配,产生后代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两种。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有关知识,还涉及减数分裂,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答案】D【解析】解: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A错误;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遗传中,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而母亲的致病基因要么来自于其外祖父,要么来自于其外祖母,B错误;C、一对患该病夫妇(XAY和xax-)产下一正常子代(XW)的概率要在确定妻子的基因型的基础上才能计算,C错误;D、男性患者(XAY)能产生不携带致病基因的配子(如Y),D正确。故选: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其特点:(1)世代相传;(2)男患者少于女患者;(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女性正常个体的父亲和儿子都正常。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在准确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答案】B【解析】解:A、格里菲斯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B、提纯的DNA中混有极少量蛋白质,其实验结论在当时受到质疑,只有将蛋白质和DNA彻底分开才能说明问题,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B正确;C、蛋白质、多糖、RNA都不是转化因子,因此艾弗里团队去除提取液中蛋白质、多糖、RNA后,与R型菌混合仍会引起转化,C错误;D、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不会进入R型细菌,而且也不会恢复活性,D错误。故选:Bo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本题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答案】A【解析】解:A、实验一和实验二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控制紫眼和正常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或位于X与丫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位于X与丫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亲本为纯合子,由实验一可知,正常眼为显性性状,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a和*人丫八,则FI后代全为正常眼,与结果不符,故控制紫眼和正常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可能位于X与丫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A正确;B、实验一中Fi相互交配得到F2,即XAX'xXAY交配,F2紫眼个体中只有雄性,B错误:C、实验二中R相互交配得到F2,即XAxaxX”交配,F2中紫眼:正常眼=1:1,C错误;D、实验一Fl中正常眼雄性与实验二Fl中正常眼雌性相互交配,即XAxaxXAY交配,得到F2中有紫眼个体,D错误。故选:A。由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这两个实验为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说明控制紫眼和正常眼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以及伴性遗传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答案】D【解析】解:A、图示只是果蝇体内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并没有显示显隐性关系,也没有显示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因此不能说明该果蝇的表型是白眼黄身截翅,A错误;B、由图可知,果蝇的眼色由多对基因控制,B错误: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其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是等位基因,C错误;D、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它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自由组合,D正确。故选:D。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基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答案】D【解析】解:A、A-T含2个氢键,C-G之间含3个氢键,氢键越多,DNA结构越稳定,因此DNA结构中C-G含量较高,结构相对稳定,A错误;B、1是胸腺喀咤,2是脱氧核糖,3、4是磷酸,1、2、4可以构成一个胸腺嗒咤脱氧核甘酸,但是1、2、3不能构成一个脱氧核昔酸,B错误;C、左链中碱基T与碱基A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链接,C错误::D、2是脱氧核糖,3是磷酸,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D。分析题图可知,1是胸腺喘陡,2是脱氧核糖,3、4是磷酸。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B【解析】解: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A错误;B、搅拌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所以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降低,B正确;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若长时间保温,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C错误;D、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少部分都具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Bo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⑤实验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一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一释放。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答案】A【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最多可构建4种脱氧核甘酸,7个脱氧核甘酸对,A正确:B、DNA中绝大多数脱氧核糖与2分子磷酸相连,但末端的脱氧核糖与1分子磷酸相连,B错误;C、这些零件最多能构建7个脱氧核甘酸对,且碱基对已确定,所以最多能构建的双链DNA少于47种,C错误;D、这些零件构成的双链DNA片段中有2x3+3x4=18个氢键,D错误。故选:Ao1、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昔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在双链DNA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JA=T,G=C,则A=T有3对,G=C有4对。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明确碱基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题干条件分析作答。.【答案】B【解析】解:A、由于"N单链:"n单链=1:7,因为实际应该有两条"N链,总的单链数为16,说明DNA复制了3次,因此可推知该细菌的细胞周期大约为60+3=20min,A正确;B、由于DNA经过热变性后解开了双螺旋,变成单链,所以根据条带的数目和位置只能判断DNA单链的标记情况,但无法判断DNA的复制方式,B错误;C、经过分析可知,DNA复制3次,有2个DNA是"N和^n,中带,有6个都是"N的DNA,重带,故若直接将子代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也能得到两条条带,C正确;D、解开DNA双螺旋的实质是破坏核甘酸之间的氢键,D正确。故选:BoDNA的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研究DNA的复制利用的是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DNA被&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N的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有U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M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2个DNA分子都应该一条链含^N,一条链含”N。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掌握DNA分子复制方式,能够根据题干信息推断每一代DNA分子中含Mn的DNA分子数目和的DNA分子数目,再进行相关计算;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离心后形成的轻带、中带和重带的含义。.【答案】C【解析】解:A、噬菌体中只有DNA注入宿主细胞,A错误;B、噬菌体属于病毒,增殖需要自身提供模板,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B错误;C、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100个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甲,其中有2个含有32p,因此含32P与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50,C正确;D、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该过程至少需要鸟噤吟脱氧核甘酸数目为(100-1)x300=29700个,D错误。故选:Co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一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t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一组装t释放.2、噬菌体DNA由5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噪吟占全部碱基的20%,即A=500x2x20%=2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00个,C=G=300个.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复制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识记DNA分子复制方式,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计算..【答案】D【解析】解:A、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可见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由脱氧核甘酸排列顺序决定的,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基因,B正确;C、一条染色体上可能含有1个(染色体复制之前或着丝粒分裂之后)或2个(染色体复制之后或着丝粒分裂之前)DNA分子,C正确;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核甘酸序列不都能编码蛋白质,如某些基因是调控因子,不编码蛋白质,D错误。故选:D。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2、基因的概念: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多样性的含义;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答案】B【解析】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中能合成异常的珠蛋白,A错误;B、核糖体遇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后肽链合成终止,B正确;C、胰岛B细胞中含有珠蛋白基因,但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所以不能合成珠蛋白,C错误;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珠蛋白基因的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不会导致氨基酸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D错误。故选:Bo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2、遗传密码的特性(1)密码子:有2个起始密码子(AUGGUG),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有3个终止密码子(UAAUAGUGA),没有对应的氨基酸,所以,在64个遗传密码子中,能决定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只有61个。(2)通用性: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表。(3)简并性:一种氨基酸有两种以上的密码子的情况。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的遗传信息的改变。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细胞分化、遗传密码的特性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答案】C【解析】解:A、已经提供了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喀咤核甘酸作为翻译的模板,故需要除去mRNA,但是翻译过程中需要tRNA识别转运氨基酸,不能除去tRNA,A错误;B、该实验不能说明苯丙氨酸对应的密码子只有UUU,B错误;C、该实验中细胞提取液可为翻译提供场所,C正确:D、该实验不能说明在体外进行翻译时不需要能量,D错误。故选:Co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昔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RNA。2、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mRNA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答案】C【解析】解:A、该图所示过程为转录,转录的模板是不同的DNA序列,转录出两条mRNA不相同,A错误;B、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C、该DNA片段结合了2个RNA聚合酶,分别以两条链中的一条为模板进行转录,该DNA至少含有2个基因片段,C正确;D、基因片段中的一条链均可作为模板链转录,D错误。故选:Co分析题图:图示是真核细胞内RNA的醐促合成过程,即转录过程,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该过程还需要原料(核糖核昔酸)、酶(RNA聚合醐)、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和能量。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答案】D【解析】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不能进行DNA的复制,但能进行细胞分化,合成蛋白质,该动物的神经细胞中能发生②③过程,A错误:B、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①②③过程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B错误:C、③过程表示翻译,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但每条肽链合成时间不变,C错误;D、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①②③过程原料分别为脱氧核甘酸、核糖核甘酸、氨基酸,D正确。故选:D。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A【解析】解:A、DNA甲基化后,RNA聚合前可能难以与之结合,导致转录过程变化,使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A错误;B、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说明蜂群中蜜蜂幼虫发育成蜂王可能与体内重要基因是否甲基化有关,B正确;C、从图中可知,被甲基化的DNA片段中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但抑制基因的表达,导致生物表现发生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可遗传,C正确;D、DNA的甲基化是由一种旃来控制的,如果让蜜蜂幼虫细胞中的这种酶失去作用,蜜蜂幼虫就会发育成蜂王,和喂它蜂王浆的效果是一样的,说明环境会影响基因修饰,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性状,D正确。故选:A。1、DNA甲基化是指DNA序列上特定的碱基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添加上甲基,虽然不改变DNA序列,但是导致相关基因转录沉默。2、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说明这个基因的表达产物与环境因素类似,也能改变蜜蜂的表型。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答案】C【解析】解:A、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A正确;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豌豆的皱粒和圆粒这对相对性状的形成,B正确;C、人的白化症状的形成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错误;D、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人的身高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D正确。故选:Co1、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掌握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答案】A【解析】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进行①过程为DNA的复制,②过程是转录,A错误;B、H1V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HIV病毒在人体细胞中可以完成③逆转录、①DNA的复制、②转录、⑤翻译,B正确;C、该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①过程为DNA的复制,②过程是转录,③过程是逆转录,④过程是RNA复制,⑤过程是翻译,①②③④⑤过程都出现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属于RNA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在人体细胞内可以完成④RNA复制、⑤翻译,D正确。故选:Ao该图为中心法则示意图,①过程为DNA的复制,②过程是转录,③过程是逆转录,④过程是RNA复制,⑤过程是翻译。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B【解析】解:A、①为DNA,在复制时以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A错误;B、②为tRNA,一种tRNA只携带一种氨基酸,B正确:C、遗传信息位于①上,即碱基的排列顺序,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在tRNA上,C错误;D、①和②共有的碱基是A、C、G,T是DNA特有的碱基,D错误。故选:Bo分析题图:图中①为DNA分子,其中脱氧核昔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②为tRNA,其一端相邻的3个碱基构成反密码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本题结合DNA分子和tRNA分子结构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三者所在的物质;识记tRNA的特点及功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析】解:A、据分析可知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图中有4条染色单体,A错误;B、该细胞是雌性生物细胞进行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其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B正确;C、已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GGXExe,所以图中g基因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C错误;D、卵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所以只会产生一种卵细胞,D错误。故选:Bo题图分析:图示细胞染色体中的着丝点还未分裂,应该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雌性,则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和题干信息,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答案】D【解析】解: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A错误;B、基因A因缺失部分碱基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基因重组只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基因数目改变,因此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改变,D正确。故选:D。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识记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掌握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以及易位与交叉互换型基因重组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答案】D【解析】A、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A正确;B、甲、乙和丁属于染色体变异,丙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若图乙为精原细胞,其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联会的两条染色体随即分离,不联会的染色体随机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且各占50%,故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50%,C正确;D、与图中其他变异类型相比,只有图丙是基因重组,其他的均为染色体变异,故图丙变异类型危害性更小,D错误。故选:D。1、甲图中出现了两个基因e,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2、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丙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4、丁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答案】A【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l:2:1,去除F2中所有黑身果蝇,则剩余果蝇中,BB占!、Bb占?,则B的基因频率为盘、b的基因频率为:。让F2灰身果蝇自由交配,F3中BB所占的比例为Wx?=:、Bb占3 3392x?x:=:、bb占!x?=:,所以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339 339 2故选:Ao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纯种灰身果蝇(BB)与黑身果蝇(bb)杂交,产生的Fi的基因型为Bb,Fi再自交产生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B:Bb:bb=l:2:1。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推断出F2的基因型及比例;其次扣住关键词“自由交配”,根据遗传平衡定律,采用基因频率来答题,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答案】C【解析】解: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c、e图,A错误;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b、f图,B错误: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c、e,通过有性生殖高度不育,C正确。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d图,D错误。故选:Co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配子发育来的个体不论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判断方法。.【答案】B【解析】解:A、细胞癌变发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形成的,如果原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发生甲基化,导致不能表达,也会出现细胞癌变,A正确;B、抑癌基因主要来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其表达的蛋白质会抑制无限增殖,减少癌变的发生,B错误;C、体内各个部位的细胞都可能发生突变造成癌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C正确;D、肝脏中检测到来自肺部的癌细胞表明癌细胞进行了扩散与转移,这与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D正确。故选:Bo癌症的发生主要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程,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细胞的不正常增殖。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细胞形态改变和容易扩散和转移的特点。本题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C【解析】A、耐药的细菌在自然选择前已经出现,“超级细菌”病例的出现抗生素对耐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而非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变异造成的,A错误;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使用秋水仙素的原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因此自然选择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C正确;D、三倍体无子西瓜不是一个新物种,因为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D错误。故选:Co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育种、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多倍体育种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答案】D【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①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B、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但③产生种子基因型为杂合子,B错误;C、aa为二倍体,AAA为三倍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即不育,因此aa植株和AAAA植株不是一个物种,C错误:D、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29x3=87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因此染色体数目最多为174条,D正确。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④是自交,⑤是杂交,③⑥为多倍体育种。本题考查作物育种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应会辨别各种育种的方法以及原理,试题难度中等。.【答案】A【解析】解:A、恐龙与小型鳄鱼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恐龙与小型鳄鱼具有共同的祖先,故小型鳄鱼的进化与恐龙有关联,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C、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鳄鱼的群体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Ao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答案】C【解析】解:b基因的总数=28+16x2+60=120,(B+b)基因的总数=(156+28+16)x2+140+60=600。根据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小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xlOO%,得出X11的基因频率=b基因的总数:(B+b)基因的总数x100%=120+600X100%=20%«故选:Co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计相关计算(1)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①定义公式法:某基因频率=(纯合子个体数X2+杂合子个体数)+(个体总数X2)。②基因型比率法:某基因频率=纯合子基因型比率+:杂合子基因型比率。(2)基因型频率:指在一个种群中某种基因型的所占的百分比。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该种群个体总数。本题考查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数目 染色体——八16-①③④次8 I—4・ । -—°间期MIMH时期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X15、AX11、Y【解析】解:(1)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数目 染色体——M16-O8 I—4・ । -—°间期MIMH时期(2)根据上述分析,图1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①③④,②是次级精母细胞,不一定含Y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语种学习者应如何制定有效的个性化学习计划试题及答案
- 小语种证书考试复习要点与试题及答案
- 餐饮第四章测试卷及答案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的竞争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学习动态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重难点试题及答案
- 小语种证书考试工作坊与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自我提升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小语种证书的冲刺复习攻略及试题及答案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思维训练方法试题及答案
- 手术患者液体管理
- 220kV变电站技术培训方案
- 银行摄影营销方案
- 劳动课程设计烹饪教案
- GB/T 15688-2024动植物油脂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
- 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培训课件
- 设备巡检手册
- 药品零售业中可持续采购的最佳实践
- 人教版(2015)五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第6课视频知识一起学 教案
- 光伏发电设备检修维护工(二级)岗位能力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