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真题合集(含解析)_第1页
2016-2020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真题合集(含解析)_第2页
2016-2020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真题合集(含解析)_第3页
2016-2020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真题合集(含解析)_第4页
2016-2020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真题合集(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6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题2016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2.自然界中,同种植物的不同种群如果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 )。A.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态型B.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活型C.会发生趋同适应,形成相同生活型D.会发生趋异适应,形成不同生态型3.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O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 )。A.综合作用B.限制作用C.补偿作用D.替代作用4.生态学中的“限制因子”通常是指( )。A.数量最多的生态因子B.数量最少的生态因子C.对生物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D.接近或超过有机体耐受极限的生态因子5.分布在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比生活在温暖地区的同种个体大,这在生态学上称为( )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谢尔福德定律D.林德曼定律.旱生植物不具备的特征是( )。A.根系发达B.肉质茎肥厚C.角质层厚D.叶面积大.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环境资源有限.多个物种共存C.环境资源无限D.K-对策生物.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 )。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1^为( )。A.发育历期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平均温度10.根瘤菌和大豆的种间关系是( )。A.寄生B.竞争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11.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12.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 )。A.内禀增长率B.瞬时增长率C.世代增长率D.周限增长率13.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于( )。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种群平衡D.季节性消长14.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 )A.一年生植物B.地面芽植物C.地上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15.板状根现象常见于( )。A.北方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D.热带雨林16.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 )。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极17.群落演替到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远小于总呼吸量B.总生产量和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远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18.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B.能量流动是循环波动的C.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增的D.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载体20.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 )。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第二部分非选择题(110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TOC\o"1-5"\h\z.生物生活的具体地段即栖息地,又称为( )。.在生态系统中,仅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属于( )营养级。.在湖泊到森林的水生演替过程中,处于沉水植物阶段和挺水植物阶段之间的是( )阶段。.种群生杰学中的高斯假说又叫( )原理。.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称为( )。.某一片草原最多能承载10000只羊。这在生态学上可表述为该片草原对羊的( )为10000只。.生物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 )。.群落的空间结构取决于两个要素,一个是各物种的生活型,另一个是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的(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相互适应的关系是长期( )进化的结果。.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称为群落( )。.《中国植被》(1980)一书采用的植物群落主要分类单位包括植被型(高级单位)、( )(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群落呈现出不同的( ),这就是季相。.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复杂,通常可分为( )、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 )和地位。.生态系统中的( )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 )所固定的太阳能。.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在群落中不起主要作用的常见种称为(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从分解动植物残体开始的食物链是( )食物链。.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寄主摄取养分以维持生活。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关系。TOC\o"1-5"\h\z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 ,错误的划“X”).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2个最关键生态因子是温度和光照。( )。.群落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阳性植物的特点是光饱和点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包括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两个方面。( )。.植物体地上部分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盖度。( )。.我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 )。.按照生物种群实际占有空间计算的种群密度称为粗密度。( )。.重要值是用来表示某个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通常在10个以上。( )。.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生物组分是分解者。( )。四、简答题(51〜5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述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简述植物对高温的适应。.什么是种间竞争?种间竞争的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54题,20分).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论述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条件。2016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概念。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利首先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并于1939年提出了“生态平衡”的概念。【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趋异适应。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透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虽然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同等重要,不可替代,但由于生态园子的综合作用,某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可以由其他因子来部分补偿,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中的光和CO2虽然同等重要、不可替代,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CO2的浓度来补偿光照不足。【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限制因子。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的多种生态因子,当某种生态因子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这个因子就是限制因子。【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贝格曼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地区的同类个体大,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这就是贝格曼规律。【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旱生植物的特征。少浆波的早生植物根系发达,叶表面积小,有各种减少蒸腾的特化结构,有录水性强的原生质体。抗早能力强。多浆液的早生植物有由根、茎、叶特化形成的储水组织,表面积对体积比例小,叶片小或退化,角质层厚,气孔少而深理,有特殊的水分与光合代谢途径。【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四节生物与水因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在无限制(食物源、环境资源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增长率为一恒值,则单种种群的数量呈推数增长。【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围层。【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答案】A【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互利共生关系。互利共生指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得益,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豆科植物提供光合作用产物,给根瘤菌提供生活物质和能量,而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改善豆科植物的氮素营养。【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衰退型种群的结构特征:种群含有大量的老年个体,种群数量趋于减少。【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食物、领地和邻近其他有机体)没有限制性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爆发的概念。短时间内种群数量猛增会造成种群爆发或大发生,具有不规则或周期性流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大发生,赤潮是种群爆发的典型例子。所谓赤潮是指水城中一些浮游生物(如腰鞭毛虫、裸甲藻、梭甲藻、夜光藻等)爆发性增挂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年生植物的概念。一年生植物只能在良好季节中生长,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它们以种子形式度过不良季节。【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热带雨林的特点。热带雨林中的乔木还具有一些特珠构造,如起稳定植物不例作用的板状根,一般每棵树具3〜5条,多的可具十余条;板状根高度可达地面上9m。【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元顶极学说。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同一气候内,无论水生型的生境,还是早生型的生境,最终都趋向于中生型的生境,并均会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顶极。【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能量流动。设P为总生产量,R为群落呼吸量,幼年期的生态系统中,P/R大于1,即总生产量远远大于总呼吸量,在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中,P/R接近1,即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A【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是单向衰变的,不能返回,即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C【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第n卷(非选择题,共no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环境22第二【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浮叶根生(或浮水)植物【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四节生物与水因子.竞争排斥【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领域【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环境容纳量【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生活史(或生活周期).层片.协同【考点来源】第三章第四节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演替【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群系【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分布.外貌.乔木层.功能(或角色).分解【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生产者【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伴生种【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二氧化碳【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碎屑(或腐食)【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寄生【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三、判断题.【答案】X【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概念。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阳性植物的特点。不同植物由于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其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有很大差异,阴性植物比阳性植物能更好地利用弱光,它们在极低的光照强度下便能达到光饱和点,而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要高得多。【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答案】V【考点来源】第三章第四节种群的进化与适应.【答案】V【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落叶阔叶林的分布。我国的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有粗密度和生态密度之分。粗密度指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生态密度指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案】V【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食物链的营养级数。一般来说,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会多于5级,这是因为能量沿着食物链的营养级逐级流动时,是不断减少的。【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分解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等四个基本成分组成,而且这四个基本成分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体系。【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四、简答题(1)草原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2)提供大量的饲草、饲料及畜禽产品。(3)具有一定的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功能。【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1)形态适应:具有适应高温的形态结构,例如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阳光。(2)生理适应:具有适应高温的生理特点,例如降低细胞含水量有利于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或者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使植物体过热。【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1)种间竞争:两个或个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抵制对方的现象。(2)特点:①竞争的结果具有不对称性。②竞争双方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五、论述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条件:①组成成分多样性高。②结构复杂。③具有自我调节能力。④干扰不超过一定限度。【考点来源】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稳定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最先使用“生物学多层蛋糕”这一提法的生态学家是0A.埃尔顿B.谢尔福德C.奥德姆D.苏卡乔夫2.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其浓度的变化趋势是()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3.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称为()A.种群B.物种C.群落D.生态系统.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0A.3级B.4级C.5级D.6级.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结构最简单的是()A.荒漠B.湿地C.草原D.森林6.下列不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是()A.冻原B.河流C.果园D.荒漠.与水生植物相比,陆生植物通气组织和机械组织的特点依次是()A.发达,不发达.发达,发达C.不发达,发达D.不发达,不发达8.群落调查中,包含某物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A.多度B.密度C濒度D.盖度.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连续种群的增长曲线呈()A.U型B.S型CJ型D.V型.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生态位分化的各种群对环境资源的利用()A.趋于互补,利用率低B.趋于互补,利用率高C.趋于竞争,利用率高D.趋于竞争,利用率低.与阴性植物(如人参)相比,阳性植物(如蒲公英)的特点是0A.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B.光补偿点较高,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C.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强光照环境D.光补偿点较低,适于生长在荫蔽环境.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分类,退耕还林的过程属于()A.循环演替B.次生演替C.进展演替D.逆行演替.若某种群的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则该种群数量的变动趋势是()A.衰退B稳定C.增长D.不确定.下列属于热带雨林特点的是0A.种类组成极为丰富B.生态位分化不明显C.季相交替非常明显D.藤本植物极为罕见.在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代表生物学零度的是0A.KB.NC.TD.C.坡向不同,其温度和湿度也不同。与阴坡相比,阳坡的0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17.在食物链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顶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C.初级消费者D.生产者18.下列种间关系属于偏利共生的是( )A.附生的兰花与被附生的树木B.兔子与草C.地衣中的藻类与真菌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19.如果要统计湖泊中某种鱼的种群数量,最简单便捷的方法是()A.样方法B.样带法C.标志重捕法D.整体捕捞法20.恒温动物的外耳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的趋势,这种现象符合()A.贝格曼定律B.艾伦定律C.耐受性定律D.最小因子定律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0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根据生物( )的分类,生态学可分为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等分支学科。TOC\o"1-5"\h\z.生境是指特定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又称为( )。.能被植物叶片中的( )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太阳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有些植物通常需要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才开花,这种现象属于( )现象。.湖泊中氮和( )两种非金属元素增多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反映特定环境可承载特定生物种群最大数量的生态学概念是( )。.种群的三种内分布型包括随机型、均匀型和( )。.土壤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叫( )。.关于植物密度效应的两个基本规律是( )法则和-3/2自疏法则。.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 )。.群落交错区内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称为( )。.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与植物对( )的利用有关。.反映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功能和地位的生态学概念是( )。.生态系统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有机体的生产称为( )生产,或称为第二性生产.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构成了( )循环。.在某时刻测得的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 )。.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是碎裂、异化和淋溶三个过程的综合。.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组分是生产者和( )。.物种多样性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种的数目,二是种内个体的( )。.pH低于5.6的降水称为(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J”,错误的划"X").生物对环境的趋异适应使同种生物形成不同生态型。().引起歇地现象是他感作用的生态意义之一。().荒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无生物多样性。().光照强度及其变化时植物有影响,对动物没有影响。().绿色植物能够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是自养生物。().种间竞争减弱引起生态位扩展的现象称为生态释放。().始于动物尸体或粪便的食物链属于碎屑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包括细菌、真菌和苔解。().大气中CO2浓度的升高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湿地仅包括沼泽和湖泊。()四、简答题(51〜5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什么叫演替?按基质的性质,演替分为哪几个类型?.简述氮循环包括的主要生物化学过程。五、论述题(54题,20分)54.1对策者和K-对策者各有哪些特点?请依据K-对策者种群增长曲线的特点,论述K-时策濒危物种的保护策略。2017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学的定义。奥德姆最先使用“生物学多层蛋糕”来形象地确定生态学在传统生命科学划分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二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毒物质的富集。食物链的富集作用也称为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的现象。【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概念。生态学上把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称为生物种群。【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土壤酸碱度的分类。我国把土壤酸碱度分为5级:强酸性土(pHV5Q)、酸性土(pH5.0〜6.5)、中性土(pH6.5〜7.5)、碱性土(pH7.5〜8.5)、强碱性土(pH>8.5)。【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五节生物与土壤因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食物网结构。群落内物种数目越丰富,食物网越复杂。湿地、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站构较为复杂,荒漠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简单。【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种类。凡是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均属自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荒漠、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果园属于半自然生态系统范畴。【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区别。与水生植物相比,陆生植物通气组织不发达,机械组织发达。【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四节生物与水因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群落组成的数量特征指标。频度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常按包含该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来计算,即频度=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又100%。【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增长曲线。种群增长有指数增长型(“J”型)和逻辑斯谛增长型(“S”型)。在无限环境或近似无限环境条件下,一些种群的数量按指数增长,其增长曲线像“J”型,所以也叫“J”型增长。但实际上种群增长都是有限的,因为种群的数量总会受到食物、空间和其他资源的限制(或受到其他生物的制约),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就会下降,当种群大于或等于环境负荷量时,种群就会停止增长。逻辑斯谛系数对种群数量变化有一种制动作用,使种群数量总是趋向于环境负荷量,形成一种“S”型的增长由线。【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位理论的应用。一个相互起作用的、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方面,都趋向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因此,由多个种群组成的生物群落,要比单一种群的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长期较高的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稳定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阳性植物与阴性植物的区别。阳性植物是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发育良好,而在荫蔽和弱光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光补偿点较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和代谢速率都比较高,在弱光下呼吸消耗大于光合生产便不能生长。阴性植物是需要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才能生长,不能忍耐高强度光照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光补偿点较低,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都比较低。【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次生演替的内容。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如先有植物生长,后因植被遭受毁灭性破坏所形成的裸地(也叫次生裸地),在其上开始的演替。全伐后的森林迹地、弃耕后的农田都会发生次生演替,还有火烧演替、弃耕地演替和放牧演替等都属次生演替。【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3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幼、中年个体除了补充死亡的老年个体外还有剩余,所以这类种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热带雨林的特点。热带雨林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长夏无冬,年降雨量超过2000mm,且分配均匀,无明显早季。热带雨林的优异生态环境,使之具有极为丰富的物种,层次结构也很复杂。初级生产者以高大乔木为主,并附有多种木质藤本及其他附生植物。消费者有各种大型珍贵动物,如长颈鹿、冢、象、猴和蟒等,鸟类和昆虫的种类数量都非常丰富。【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效积温法则。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K代表总积温(常数):N代表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代表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表示发育起点温度,即生物学零度。【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答案】B南坡较北坡有温度高、湿度小、蒸发量大、土壤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都强的排点,因而土壤有机质积累少,也较干燥和贫瘠。由于光照的差到,常把南坡称阳坡,北坡称阴坡。南坡的植被多喜暖、春光、耐旱:北坡的植被则多耐寒、耐阴、耐温,树木的生长也是南坡早于北坡。【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答案】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退减的,所以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第一个营养级。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A偏利共生指其生的两种植物,一方得利,而对另一方无害。附生的兰花依附树木作附着物,借以得到造宜的阳光和其他生活条件,但并不从附着的树上吸取营养。免子与草属于捕食关系。地衣中的漆类与真菌共生,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的生长提供水和无机监: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为真菌的生活提供有机物,二者相互依赖形成互利共生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豆科植物提供光合作用产物供给根瘤菌以生活物质和能量,而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氟素,改善正科植物的氨素营养。【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调查方法。标志重捕法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是根据自由活动的生物在一定区域内被调查与自然个体数的比例关系对自然个体总数进行数学推断。【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交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造应,这一适应常被称为阿伦规律。【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第n卷(非选择题,共no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类群【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栖息地【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叶绿素【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光周期【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25磅【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环境容量【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集群型【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土壤肥力【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五节生物与土壤因子.最后产量恒值【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常绿阔叶林【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边缘效应【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光【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生态位.次级【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生物量.分解【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解者【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均匀度【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酸雨三、判断题.【答案】V.【答案】V【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荒漠生态系统的特征。荒漠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十分稀少,但也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照强度对生物的影响。光照强度对植物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光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形态分化也对光照强度有一定反应。光虽不作为动物能量的直接来源,但会作用于动物的时空定向、诱导视觉和神经系统、调节激素和内分泌水平。【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答案】V【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V.【答案】V【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包括某些营腐生生活的原生动物。苔辞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因此苔群属于生产者。【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答案】V【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六节生物与大气因子.【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湿地系统的类型。1971年《湿地公约》中,把湿地的基本概念认定为:“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城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成水或成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城。”湿地主要包括海域、湖泊、河流、河口、沼泽、人工水面等。四、简答题.【解析】⑴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阶段性作用。(4)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6)限制性作用及生物的耐受性。【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解析】⑴演替是指群落演替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或者说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2)根据起始基质的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原生演替是在未被生物占领过的区域,从没有种子或抱子体的状态,亦即在从来未有过生物的原生裸地或水体开始的演替,又叫初级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解析】⑴固氮作用。(2)硝化作用。(3)反硝化作用(或脱氮作用)。(4)氨化作用。【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五、论述题.【解析】⑴特点①r对策者:繁殖率高,发育快,个体小,世代周期短,竞争力弱,适应不稳定环境。②K对策者:繁殖率低,发育慢,个体较大,世代周期长,竞争力强,适应稳定环境。(2)保护策略①K对策者的种群增长曲线既有平衡点,也有灭绝点,种群数量低于灭绝点,种群会走向灭亡。②K对策者伦物种一旦受到危害导致其数量下降到灭他点以下,种群数量格板难恢复,因此,在测危物保护中,应维持种群数量在灭绝点以上。【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引起植物黄化现象的最主要因子是( )。A.温度.光C.风D.空气2.下列植物群落中,在水生演替系列中最先出现的是( )。A.沉水植物B.浮水植物C.挺水植物D.湿生草本植物.某块农田上种植某种作物。土壤中的氮可维持300kg产量,钾可维持150kg产量,磷可维持50kg产量。不考虑生态因子间补偿作用情况下,该作物理论产量大约是( )。A.50kgB.150kgC.300kgD.500kg.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光谱的主要范围在( )。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远红外光区.在离散种群的增长方程Nt+l+14Nt,中,参数人代表( )。A.自然增长率B.种群数量C.环境容纳量D.周限增长率6.按照饶基耶尔的植物生活型分类,马尾松属于( )。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高位芽植物D.隐芽植物.与低纬度地区植物相比,高纬度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通常( )。A.较高.较低C.相同D.不确定8.狼和羊的种间关系是( )。A.互利共生B.捕食C.偏利共生D.竞争9.甲乙两个群落都由5种植物构成,其中甲群落每种植物的个体数几乎相同,而乙群落90%的植物个体属于同一种,则甲乙两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相比( )。A.甲高B.乙高C.相等D.不确定.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B.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C.深根作物和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霸王鞭是不同种类的植物,但它们都以肉质化的茎等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12.下列属于群落交错区特征的是( )。A.环境均一B.物种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边缘效应不明显D.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通常是( )。A.营养生态位较宽的特化种B.营养生态位较宽的泛化种C.营养生态位较窄的特化种D.营养生态位较窄的泛化种14.在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中,除去呼吸消耗外,用于自身生殖和生长的部分称为( )A.总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次级生产量D.生物量15.生态系统中后一个营养级与前一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比值称为( )。A.同化效率B.林德曼效率C.生长效率D.利用效率16.西双版纳和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A.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和针阔叶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1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不影响其所在的环境B.群落具有水平结构C.群落具有演替特征D.群落由一定的物种组成1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是( )。A.小麦B.绿藻C.蘑菇D.狮子19.在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瞿=rN(lJ)中,N(1J)表示( )。u1 K KA.环境容纳量B.种群数量C.种群密度D.环境压力.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时,与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比,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A.较多B.较少C.相等D.不确定第n卷(非选择题,共no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 ),或空间格局。.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 )能源。TOC\o"1-5"\h\z.食肉动物的同化效率一般比食草动物的( )。.某些植物需要经历一定的低温过程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 )。.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称为( )。.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 )称为生物的温度三基点。.生态学是研究( )相互关系的科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 )。.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 )和群落环境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 )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能量金字塔反映了生态系统各( )之间的能量关系。.生态系统氮循环中氮的主要储存库是( )。.科学家所说的“自然之肾"是指( )生态系统。.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包括经向地带性和( )地带性.黏土、壤土和沙土是根据土壤的( )划分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属于( )的基本功能。TOC\o"1-5"\h\z.在从未有过植被的裸地上开始的生物群落演替称为( )。.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属于( )型循环。.覆盖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的总称叫作( )。.有些动物以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来抵御不利环境的现象叫(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内划错误的划"X"。.只要生长季气温在0俎匕植物就不可能遭受冷害。.光、温度和海拔都属于气候因子.耐阴树种不能在全光照下生长。.苹果园的物种多样性一定为零。.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有绿色植物。.降低风速是农田防护林的主要生态作用之一。.r对策和K对策是在不同的自然选择压力下形成的。.一般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大约下降0.5〜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网循环流动。.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个体年龄的平均值。四、简答题:51〜5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描述种群数量特征的统计学指标有哪些?.什么是生态系统的反馈?负反馈是如何调节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出5点即可)五、论述题:54小题,20分。.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论述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并指出碳循环的特点。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的黄化现象。光照强度对植物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光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必须在一定的光强条件下才能形成与成熟。弱光下植物色素不能形成,细胞纵向伸长,糖类物质含量低,植株为黄色软弱状,发生黄化现象。【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水生演替系列。从湖泊经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以后,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的过程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裸底阶段)。(2)沉水植物阶段。(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4)直立水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5)湿生草本植物阶段。(6)木本植物阶段。【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答案】A【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光谱。太阳光由红外光、可见光和紫外光三部分构威。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语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并有杀菌作用等。【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离数种群的增长方程。在离数种群的增长方程Nt+iXNt,中,参数X代表周限增长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生活型的分类。高位芽植物的芽和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一些生长在热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草本等。马尾松属于乔木植物。【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有效积温。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载培的植物,其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校低,反之则较高。【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答案】B【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种多样性。物种的均匀度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例如,甲群落中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A,另外10个属于种B,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B各占一半,那么,甲群落的均匀度就比乙群落低。【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答案】C【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趋同适应。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透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群落交错区特征。群落的交错区是两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往往包含两个或多个重金群落中所有的物种及其交错区本身所特有的物种,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毗邻群落的生物可能聚集在这一生境重登的交错区域中,增大了交错区中物种的多样性和种群密度。【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答案】C.【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净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国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林德曼效率。摄食效率,又称林德曼效率,是指该营养级摄食量与前一营养级摄食量之比。【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B.【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群落。群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都与其环境紧密相关,群落中生物生活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是其环境的组成部分,群落不得不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群落也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其周围的环境条件。【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概念与特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有机物作为食物源的异养生物,主要是指动物和寄生性生物,根据食性的不同或取食的先后又可将它们分为;草食动物、内食动物、寄生动物、腐食动物、杂食动物。A、B、C项均属于生者。【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逻辑斯谛增长模型。1-N/K称为剩余空间或增长力可实现程度,也是逻辑斯谛系数,它的生物学含义是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大,最大环境容量中种群尚未利用的刷余空间,实际上也是环境压力的度量。【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光补偿点。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当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其他生态因子都保持恒定时,光合积累和呼吸消耗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平衡就主要决定于光照强度,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就是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第n卷(非选择题,共no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内分布型【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不可再生.高【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春化作用【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他感作用【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最适温度【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生物与环境【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盖度【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结构【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光合作用【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营养级【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大气【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湿地.纬向.质地【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五节生物与土壤因子.生态系统【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原生演替【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气相【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植被.休眠【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三、判断题.【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冷害。冷害一般指零上低温对喜温生物的伤害,低温造成生物生理活动(光合、呼吸、吸收和蒸腾等)机能的降低和生理平衡状态的破坏。如热带橡胶树林在10左右时便不能生长。【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候因子。气候因子指光、温度、湿度、降水量和大气运动等因子。海拔属于地形因子。【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六节生物与大气因子.【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耐阴树种。耐阴植物既可以在强光下良好生长,又能忍受不同程度的遮阴,对光照具有较广的适应能力,但最适宜的还是在完全的光照下生长。【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种多样性。农国生物群落,也因作物的种类、裁培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层次结构。【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产者是指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蓝绿藻、光合细菌及化能自养细菌。【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答案】V【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七节生物与地形因子.【答案】V【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V【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七节生物与地形因子.【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各个休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个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研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四、简答题.【解析】⑴种群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3)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4)种群的年龄结构。(5)种群的性比。(6)种群的内分布型。【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解析】⑴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个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2)当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时,可利用资源会变少,负反馈调节使种群出生率减少,死亡率增加,增长率逐渐降低,从而抑制种群数量的增加,使种群保持稳定。【考点来源】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稳定.【解析】⑴光照。(2)水分。(3)二氧化碳。(4)土壤养分。(5)温度。(6)动物取食。(7)人为干扰。【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论述题.【解析】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0、N等元素不断地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2)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①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CO:和水转化为有机物,使碳元素进入生物体。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并将其中的碳元素以C02的形式释放到空气中。(3)碳循环的特点①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的形式进行。②碳循环属于气相型循环。【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019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与"个体生态学”研究范围最相近的是( )。A.生理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景观生态学D.群落生态学2.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作用是( )。A.减少降水B.增强光照C.提高CO2浓度D.降低风速3.下列关于紫外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杀菌作用B.与维生素D的合成有关C.被叶绿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抑制植物茎的伸长4.下列属于阴性植物的是( )。A.银杏B.三七C.国槐D.毛白杨5.我国土壤酸碱度分为5级,其中强酸性土的pH范围是( )。A.<5.0B.5.0〜6.5C.6・5~7.5D.7.5〜8.56.高斯原理描述的是两个物种之间的( )。A.竞争关系B.互利共生关系C.寄生关系D.偏利共生关系.逻辑斯谛增长中,当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时,种群增长处于( )。A.开始期.转折期C.加速期D.饱和期.某湖泊引入一外来物种后,该物种大量繁衍,严重影响原有物种生存。这一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A.生态入侵B.种群迁入C.季节消长D.种群波动.下列属于种群外源性调节的是( )。A.内分泌调节B.遗传调节C.气候调节D.行为调节10.植株高大、具有明显主干的植物属于( )。A.灌木B.乔木C.藤本D.草本11.森林和相邻草原之间存在过渡区,该过渡区中的物种数( )。A.高于相邻的森林群落B.低于相邻的森林群落C.等于相邻的草原群落D.低于相邻的草原群落12.下列植物群落中,"成层现象"最明显的是( )。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荒漠D.草原13."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发展,最终形成一个(A.气候顶极B.土壤顶极C.地形顶极D.火顶极14.起始于裸岩的旱生演替系列中,紧随地衣阶段之后的是( )。A.灌木阶段B.苔解阶段C.草本阶段D.乔木阶段15.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下列生物中属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的是( )。A.食草性鱼类B.食肉性鱼类C.浮游植物D.浮游动物16.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物种,调查其种群数量应该采用( )。A.样方法B.样线法C.样带法D.标志重捕法."生物量"指的是调查时单位面积上动物、植物等生物的( )。A.总质量B.年均产量C.年增长量D.年净初级生产量.水稻田属于( )。A.湿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19.关于当今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国际上公认的是( )。A.水体富营养化B.臭氧层破坏C.CO2排放过多D.悉劣天气增多20.许多国家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通过的时间是20世纪(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第n卷(非选择题,共Iio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TOC\o"1-5"\h\z.昆虫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之上才开始生长发育,低于这个温度就不能生长发育。这个温度称为( )..根据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成长日照植物、( )植物和日中性植物。.在北半球地区,随着纬度逐渐升高,太阳辐射量逐渐( )。.红光和远红光是引起植物( )反应的敏感光质。.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表现为( )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生产中确定种群( )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重要值是用来表示某物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 )指标。.在r对策者和K对策者中,“突然暴发"是( )对策者种群数量变动的特征之一。.热带雨林的叶面积指数比温带草原的叶面积指数( )。.辛普森多样性指数的最小值是( )。.群落的空间异质性越高,允许共存的物种数量就越( )。.我国植物群落分类体系中的基本单位是(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 )。.能够导致生态系统加速崩溃的反馈调节属于( )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包括碎裂、异化和( )三个过程.自养生物中的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库包括交换库和( )。.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GP)、呼吸消耗的能量(R)、净初级生产量(NP)之间的关系是GP=( )o.以死亡的动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属于( )食物链.农药DDT进入食物链后,其含量在营养级高的动物体内比营养级低的动物体内(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内划"",错误的划"X"。.野外调查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对水因子的适应,可将陆生植物分为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两类。.食草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初级消费者。.最后产量恒值法则描述了植物种内的密度效应。.动物食草是捕食的一种类型。.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唯一条件。.热带稀树草原中的植物优势种属于草本植物。.竞争作用是推动群落演替的因素之一。.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没有影响。四、简答题:51〜5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内温动物对低温的适应在形态和生理方面有哪些表现?(答出5点即可).什么是种群动态?研究种群动态有何意义?(答出3点即可).初级生产力是衡量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答出5点即可)五、论述题:54小题,20分。.什么是"生态幅"?请论述生态幅的特点。(答出5点即可)2019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个体生态学。个体生态学以生物个体及其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因子对生物个体的影响以及生物个体对环境所产生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其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学相当。【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作用。农田防护林最显著的生态作用是降低风速。【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六节生物与大气因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紫外线的作用。紫外线主要引起化学效应,它有杀菌作用、产生红疹、引起皮肤癌和促进扰软骨病(的偻病)的维生素D的合成。紫外光能被原生质吸收,大的剂量能使植物致死,昆虫对紫外光产生趋光性,因此,紫外光常用于害虫诱杀、消毒灭菌。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阴性植物的类型。阴性植物多生长在湖湿背阴或密林的下部,生长季节的生境往往较温润,如人参、三七、半夏和细辛就属于阴性植物。【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土壤的酸碱度的分级。我国把土壤酸碱度分为5级;强酸性土(pH小于5.0),酸性土(pH5.0〜6.5)、中性土(pH6.5~>碱性土(pH7.5~8.5)>强碱性土(pH大于8.5)。【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五节生物与土壤因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高斯原理。竞争排除原理,也叫高斯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该原理表明,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那么在进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逻辑斯谛增长的时期。逻辑斯谛增长中,当种群数量为环境客纳量时(种群个体教达到环境容量而饱和),种群增长处于饱和期。【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入侵的概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选宜于其栖息和繁树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种群外源性调节的类型。种群调节的内源性因子是指来自种群内部的调节因子,如种群的生理、生化、行为和遗传;种料调节的外源性因子是指来自种群以外的调节因子,如种问生物作用、气候等非生物作用。【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乔木的概念。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有明显的主干。.【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过渡区中的物种数的变化。在森林和草原的交接处所形成的林缘条件,不但能容纳那些只适应森林或只适应草原的物种,还能客纳那些既需要森林又需要草原,或只能在过渡地带生活的物种。【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植物群落的“成层现象”。温带夏绿阔叶林的地上成层现象最为明显。寒温带针叶林的成层结构简单,而热带雨林的成层结构最为复杂。【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三节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单元顶极论”的观点。"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早生演替系列阶段。从裸露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原生演替系列大致依次经历以下4个阶段:地衣群落阶段、苔辞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食物链第一管养级。生产者称为第一营养级,它们都是自养生物:草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它们是异养生物并具有以植物为食的共同食性: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它们的营养方式也属于异养型,而且都以草食动物为食。【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调查种群数量的方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一节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生物量的概念。生物量是泛指单位面积所有生物体的质量,是指单位面积内动物、植物等生命活体的总质量,以鲜重(湿重)或干重表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包括多种类型,如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海平面上升主要由于CO2增加。【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六节生物与大气因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京都议定书》的通过时间。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其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刷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欧盟和许多环保组织都支持这个条约,但是也有一些国家持反对意见,例如美国等。第n卷(非选择题,共no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生物学零度【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短日照【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减少【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光周期【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光因子25.S【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最大【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数量【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r【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大30.0【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二节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多.群丛【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分布.非生物环境【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34.1E【考点来源】第五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发展与稳定.淋溶【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光合【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储存库【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R+NP【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碎屑【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判断题.【答案】V【考点来源】第一章第三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陆生植物的分类。根据对水因子的不同适应,可将陆生植物分为湿生植物、早生植物和中生植物三类。【考点来源】第二章第四节生物与水因子.【答案】V【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V【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答案】V【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三节种内、种间关系.【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新物种形成的条件。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一般先有地理隔离再有生殖隔离,产生生殖隔离后就不是同一物种了。所以说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考点来源】第三章第四节种群的进化与适应.【答案】V【考点来源】第四章第五节生物群落的分类与分布.【答案】V【考点来源】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群落的发生与演替.【答案】V【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X【解析】本题考查了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的作用。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活跃的成分,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一节生态系统概述四、简答题.【解析】⑴被毛较厚密。(2)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较小。(3)身体的突出部分较短小。(4)皮下脂肪较厚。(5)有逆流热交换机制。【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三节生物与温度因子.【解析】⑴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及引起变动的原因。(2)意义:①有助于濒危物种的保护。②有助于经济生物的合理利用。③有助于有害生物的防控。【考点来源】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53•【解析】⑴收获量测定法。(2)叶绿素测定法。(3)二氧化碳测定法。(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5)黑白瓶法。【考点来源】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五、论述题54.【解析】⑴每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这两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2)特点:①每个生态幅都有一个最适区。②对于不同生态因子来说,同种生物的生态幅可能不同。③对于同一生态因子来说,不同种生物的生态幅可能不同。④同种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态幅存在差异。⑤生态幅影响生物的地理分布。⑥生态幅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通过自然驯化或人工驯化而改变。【考点来源】第二章第一节环境与生态因子2020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叶肉细胞间隙环境属于( )。A.内环境B.微环境C.区域环境D.生境2.反刍动物的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捕食C洪生D.附生3.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捕猎者4."旗形树”主要是由于( )的作用形成的。A.强风B.地形C.坡向D.海拔5.以下关于北方针叶林的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由针叶树种组成B.群落结构简单C.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D.枯枝落叶层厚,分解快速6.林业上常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 )A.筛选种子B.保存种子C.促进后熟D.打破休眠.氮循环失调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水体富营养化.荒漠化C.酸雨D.厄尔尼诺现象.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也会( )。A.降低B.提升C.不变D.视情况而定.以下不属于恒温动物对高温环境的行为适应的是( )。A.昼伏夜出B.穴居C.夏眠D.冬眠10.坡度在36。〜45。的是( )。A.缓坡B.斜坡C.陡坡D.急坡.通常,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生理代谢的是( ).ANB.O2C.水气D.CO2.下列不属于土壤动物生态效应的是( )。A.改善土壤营养状况B.改善土壤的通透性C.增加土壤湿度D.促进有机物的降解转化13.生态出生率又叫( )。A.生理出生率B.最大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平均出生率14.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属于(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带状分布15.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是( ).A.前顶极B.后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16.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A.群落外貌B.群落水平结构C.群落垂直结构D.生态位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中的高级单位是( )。A.群丛组B.群系C.群丛D.植被型18.氮循环主要包括的生物化学过程不包括( )。A.固氮作用B.硝化作用C.反硝化作用D.硫化作用19.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的生产量称为( )。A.现存量B.生物量C.第二性生产量D.净初级生产量.( )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A.土壤污染B.环境污染C.资源问题D.人口问题第n卷(非选择题,共no分)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可以吸收大量的紫外线,削减宇宙射线初始的巨大能量。TOC\o"1-5"\h\z.某些植物如冬小麦、油菜等一定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诱导进入生殖期,进行花芽分化,这个低温阶段称为( )。.逻辑斯谛增长又称( )增长。.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活型和( )。.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3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 )种群。.生态系统的两大组成成分是指生物成分和( )。.( )是指在一个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取代的过程。.( )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之间的关系。.根据地理物种形成说,物种形成的步骤包括( )和( )。.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 )。.同一群落中,当两个种群均利用某一有限资源时,种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