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资料:4-2 地貌的观察练习(解析版)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1资料:4-2 地貌的观察练习(解析版)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1资料:4-2 地貌的观察练习(解析版)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1资料:4-2 地貌的观察练习(解析版)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1资料:4-2 地貌的观察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同步练习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步骤一: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读图完成1~2题。1.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A.冲积扇 B.陡崖C.沙丘 D.峡谷2.该地貌形成的作用力是()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答案】1.A2.B【解析】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地貌具有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此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故A正确。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故选B。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3.图中公路呈“之”字形的主要目的是()A.避开河流B.减少成本C.降低坡度D.保护植被【答案】C【解析】3.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修建公路应呈“之”字形,可降低坡度,减小工程的难度,故C项正确。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及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4~5题。4.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A.延河大桥B.延安宝塔C.延安宾馆D.延河游船5.在最佳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A.河流地貌B.风沙地貌C.黄土地貌D.冰川地貌【答案】4.B5.C【解析】4.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故B项正确。5.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故C项正确。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面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读图回答6~7题。6.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① B.②C.③ D.④7.喀斯特溶蚀桥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答案】6.A7.D【解析】6.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喀斯特溶蚀“桥”主要出现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风蚀“桥”则是分布于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严重。7.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岱崮地貌是继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组成该地貌的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貌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境内普遍分布。下图示意岱崮地貌景观。据此完成8~9题。8.关于图中地貌说法正确的是()A.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B.海拔高,顶部起伏大C.底部呈放射状,地形平坦D.风力侵蚀形成的9.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岱崮地貌顶部应当()A.开垦耕地,种植作物 B.禁止开发,保持原状C.植树种草,保护地表 D.修建亭榭,以供观赏【答案】8.A9.C【解析】8.由图可以看出本地貌的特点是四周陡峭,顶端较平坦。9.岱崮地貌顶部海拔较高,土层浅薄,极易受到外力的破坏,因而应当植树种草,保护地表。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回答10~11题。10.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m B.110mC.170m D.220m11.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答案】10.B11.D【解析】10.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地、乙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分别约为260m和150m,两地相对高差约为110m。11.直接读图看出三条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变化特点,四个选项逐个分析如下:A项:道路①最长,不可能是直线,B项道路②沿线最高海拔约350m,而道路③沿线海拔有超过350m的路段。故道路②未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项:从纵向剖面图中可看出道路③最短,D项:道路①和②在距甲地6000~7000m的路段剖面线局部出现平行,部分路段可能重合。故选D12.某学校组织学生到内蒙古东部的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旅行。为搞好研学活动,小明同学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了指南针、放大镜、导航等辅助小工具,并借助智能手机对公园内的花岗岩石林地貌进行了重点观察,写了观察日记,并配插了多幅石林照片。说明智能手机在小明石林研学过程中可以起到的作用。【答案】12.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