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模拟试卷8_第1页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模拟试卷8_第2页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模拟试卷8_第3页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模拟试卷8_第4页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模拟试卷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群落)模拟试卷8(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B>(总题数:9,分数:18.00)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分数:2.00)次生演替快速演替内因性演替V外因性演替解析: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分数:2.00)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人工林大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冷杉等较耐阴树种的林分多数情况下是异龄林V解析: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分数:2.00)土壤地形气候V生物解析:顶极一格局假说的意思是()。(分数:2.00)一个气候内,只能有一种顶极群落一个气候内,可以有多个顶极群落呈不连续变化随着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呈连续变化V顶极群落是一个独立的不连续的单位解析: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分数:2.00)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北方针叶林沼泽V解析:()对策者通常出现在群落演替的早期系列。(分数:2.00)r—K连续体K选择者r选择者VS选择者解析:植物群落分类中采用双轨制分类系统的是()。(分数:2.00)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V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生物地理群落学的分类体系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体系解析:通过排列群丛来实现群落分类的分类体系是()。(分数:2.00)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V生物地理群落学的分类体系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体系解析:甲群落中有100个个体,其中90个属于种A,另外10个属于种B;乙群落中也有100个个体,但种A、B各占一半。那么()。(分数:2.00)甲群落的多样性比乙群落低V甲群落的多样性与乙群落一样甲群落的多样性比乙群落高甲群落与乙群落的多样性没有可比性解析:二、<B>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B>(总题数:16,分数:32.00)关于顶极群落的学说有1、2和3。(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单元顶极论)填空项1:(正确答案:多元顶极论)填空项1:(正确答案:顶极一格局假说)解析:达到气候顶极之前的一个较稳定的演替阶段称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亚顶极)解析:单元顶极论把由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叫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偏途顶极)解析:群落演替中的物种取代机制的三种理论为1、2和3。(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促进作用理论)填空项1:(正确答案:忍耐作用理论)填空项1:(正确答案:抑制作用理论)解析:在一个特定气候区域内,由于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叫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超顶级)解析:在顶极一格局假说的顶极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极群落,叫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优势顶极)解析:16.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方法是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方法)解析:17.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是1原则。(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群落学一生态学)解析:18.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主要依据是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解析:19.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1、2和3。(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植被型)填空项1:(正确答案:群系)填空项1:(正确答案:群丛)解析:凡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植被型)解析: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植被型组)解析: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植被亚型)解析: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群系)解析: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是1。(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群丛)解析:法瑞学派研究群丛内变异的3条途径是1、2和3。(分数:2.00)填空项1:(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土壤生态的)填空项1:(正确答案:历史一地理的)填空项1:(正确答案:群落动态的)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简述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山体的植被垂直带,是反映山体所处的一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的特征。植被垂直地带性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征,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决定着山地垂直地带的系统。体现经度地带性的山体垂直带的组成情况,还与该经度地带所处的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经度起点的植被垂直带,向上首先变为同纬度的海洋性植被(即近海洋处同高度的植被类型),而后,随着海拔的升高,出现与纬度地带性相应的植被带。如高山是处于热带的荒漠地区,则山麓平地的地带性的植被类型为干荒漠,随着山地的上升,依次的理想分布为干草原(或稀树草原)f疏林灌丛f常绿阔叶林f夏绿林f亚高山针叶林f高山灌丛f高山草地f高山冻原f冰雪带。)解析:中国东北湿润区从南到北依次出现哪些植被?中国东部(40°N)温带从东到西依次出现哪些植被?(北京大学2002)(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我国东部地区,紧邻海洋,气候温暖湿润,在东部湿润森林区,即从黑龙江省的最北端一直到海南岛的最南端,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温带针叶落叶林(如各种落叶松)、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热带雨林,共8种类型的森林植被。(2)我国西北地区处于亚洲大陆腹地,而东南部紧邻海洋,水分梯度由东至西依次减少,导致植被类型依次为:寒温带针叶林f温带落叶阔叶林f温带草原f半干旱荒漠植被f干旱荒漠植被。)解析:简述关于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于群落的性质问题,生态学界存在两派决然对立的观点。(1)机体论学派:代表人物F.E.Clements(1916,1928),认为群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生物系统,像有机体与种群那样。(2)个体论学派:代表人物H.A.Gleason(1926),认为群落并非自然界的实体,而是生态学家为了便于研究,从一个连续变化着的植被连续体中人为确定的一组物种的集合。)解析:植物群落与植物种群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研究它们的动态变化的主要方法有那些?(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3)(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群落与种群的区别:种群是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的数量特征非常复杂。群落与种群的联系:群落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它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种群的集合体,并且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研究种群动态的方法:①计数(数量或密度,标记重捕法);②调查分布格局;③调查数量变动(年龄结构、生命表、性比例、基因频率等)和扩散迁移;④调查和推测种群变动的原因。研究群落动态的方法:①建立永久固定样地进行定位研究;②通过空间代替时间进行比较研究;③通过数学模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其中第①种方法最为可靠,它能精准地对群落的动态进行分析,但它必须建立在永久样地的长期定位监测的基础上。)解析:何谓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而边缘效应是指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2)边缘效应原理的意义:①开拓有益边缘,例如,人类环境布置、农田中高秆与矮秆作物问作套种、城市分布和水陆交替农业(桑基鱼塘)等,利用群落交错区的边缘效应增加边缘长度和交错区面积,提高产量;②控制害虫等有害生物的边缘效应。)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6,分数:12.00)试述生态位概念及其群落学意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0)(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生态位的概念Grinnell(1917)最早使用这个术语,指出生态位是“每个物种由自身结构上和功能上的限制而被约束在其内的最后分布单位”°Elton(1927)认为“生态位是说物种在生物环境中的位置及它的食物和敌害关系”。Hutchinson(1957)定义生态位是“一种生物和它的非生物与生物环境全部相互作用的总和”。Whittaker(1975)的概念较科学及明确,“生态位是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及其机能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种与其他种的相关的位置”。(二)生态位理论的基本要点(1)生态位宽度(广度):一个有机体单位(物种)利用的各种各样不同资源的综合的幅度。一种生物或生物类群所表现出来的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可利用的资源少,生态位宽度增加,促使生态位泛化;资源丰富,可选择性大生态位宽度减少,促使生态位特化。(2)生态位重叠: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现象,或是说两个或更多的物种对资源位和资源状态共同利用。生态位重叠是竞争的必要条件但并非绝对条件,而决定于资源状态。资源丰富,生态位重叠也不发生种间竞争;资源贫乏,生态位稍有重叠,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3)生态位分离:两个物种在资源系列上利用资源的分离程度。如果许多物种占据一个特定的环境,它们要共同生活下去,必然要存在某种生态学差别(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否则它们不能在相同的生态位内永久地共存。(4)生态位移动:种群对资源谱利用的变动。这是环境胁迫或者竞争的结果。(三)用生态位理论解释自然生物群落(1)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占据了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一个终究要灭亡。(2)一个稳定的生物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生态位,种群间能避免直接的竞争,从而保证了群落的稳定。(3)群落是一个相互起作用、生态位分化的种群系统。这些种群在它们对群落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利用方面,以及相互作用的可能类型方面,都趋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大家配合共同生活,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从而保证了群落在一个较长时间有较高的生产力,具有更大的稳定性。(4)竞争可以导致多样性而不是灭绝,竞争在塑造生物群落的物种构成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竞争排斥在自然开放系统中,很可能是例外而不是规律,因为,物种常常能够转换它们的功能生态位去避免竞争的有害效应。(四)生态位理论应用(1)生态恢复:改造人工林、人工草皮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植被中空缺的生态位利用起来,增加适合本地生长的乔、灌、草品种,最终通过群落演替形成适应本地环境条件的植被。(2)生态农业实践:可以通过增加或创造生态位、延长食物链的方式,提高群落的资源效率和生态效益。(3)生态位理论巳经在工业、生态规划、建筑设计、经济、教育、政治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解析:试述全球森林群落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特征。(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1)(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热带雨林A.分布:南北纬度10°之间的湿润地区,如中国的台湾、广东及云南南部和澳大利亚大陆的东部。B.植被特征:种类组成特别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乔木树种构造特殊;多具板状根、气生根、茎花等现象;无明显季相交替,终年常绿。(2)红树林A.分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沿岸的热带和亚热带及我国的广东、福建沿海、广西和台湾热带滨海地区。B.植被特征:主要由红树科的常绿种类组成;外貌终年常绿,多为低矮性群落;具特殊的胎生现象;具支柱根或呼吸根,以及旱生、盐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3)热带季雨林A.分布:不连续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其中以亚洲东南部最为发达。B.植物群落特征:季相变化明显;种类组成、结构、高度、板状根、茎花现象、木质大藤、附生植物等均不及雨林发达。(4)热带旱生林A.分布:热带干燥或半干燥的低海拔地区。B.植被特征:小而多刺的乔木或灌木植物在群落中占优势。大多数植物在旱季无叶,而在雨季十分繁茂。(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分布: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南北美和澳洲的部分地区。B.植被特征:主要由常绿树种组成,区系成分极其丰富;外貌常绿,季相变化不明显;群落结构较为复杂;藤本植物较为丰富。(6)硬叶常绿阔叶林A.分布:欧洲的地中海沿海,北美西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大洋洲西南和东南地区。B.植被特征:由硬叶常绿阔叶树种构成,叶片具典型早生结构;群落上层稀疏,树木较矮小,群落下层较为繁茂、密闭;无附生植物,藤本植物很少。(7)温带落叶阔叶林A.分布:西欧和中欧、北美的五大湖地区及大西洋沿岸和东亚。B.植被特征:季相更替现象明显;中生植物丰富;结构简单;分层清楚;层间植物作用不明。(8)北方针叶林A.分布:横跨亚、欧和北美温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和阿尔泰山。B.植被特征:林冠一般不茂密,林下灌木、苔藓、地衣较多。主要代表树种有云杉、冷杉和松。)解析:试述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2004)(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机体论学派:F.E.Clements(1916,1928)认为植物群落有明显的边界。其理论根据是:任何一个植物群落都要经历一个从先锋阶段到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的演替过程,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森林区的一片沼泽最终会演替为森林植被。这个演替过程类似于一个有机体的生活史。因此,群落像一个有机体一样,有诞生、生长、成熟和死亡的不同发育阶段。而这些不同的发育阶段或演替上相关联的群落,可以解释成一个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每一个顶极群落破坏后都能够重复通过基本上是同样形式的发展阶段而再达到顶极阶段。Braun-Blanquet(1928,1932)、Nichols(1917)、Warming(1909)和Tansley(1920)等支持这一观点。他们用分类的方法研究植被,证明群落是一个个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2)个体论学派:H.A.Gleason(1926)认为群落的存在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群落之间不具有明显的边界,而且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相互密切关联的。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群落的差异性是连续的。R.G.Ramensky和R.H.whittaker均持类似观点。他们用梯度分析与排序等定量方法研究植被,证明群落并不是一个个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3)两种理论的区别与联系:群落的连续性并不一定要排斥不连续性或间断性。群落组成随环境梯度的逐渐变化并不一定要排斥各种群落的相对独立性。邻近群落的相似性也不一定要排斥相隔远的群落间明显的不相似性。个体论与机体论的对立,也不一定要互相排斥,不可两立。就内部组织的紧密程度即群落中各物种种群对立间相互作用)群落可能处于沿“机体论一个体论,,轴上广大变化范围中的任何一段。一些群落或群落一部分,物种种群间结合更紧密,靠近机体论所描述的一端;另一些群落或群落一部分则更靠近个体论所描述的一端。)解析:说明生态系统进化(或叫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四川大学2000)(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态系统进化或群落演替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向良性方向演替的进展演替,一种是向恶性方向演替的逆行演替。在进展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种类组成改变快速;个体由小变大;自养生物的种类和异养生物的种类增长;物种多样性由低到高,总生物量由小到大;非生命有机质由少到多。群落组分变化的同时,群落的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垂直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在热带气候下,演替到顶极,群落将出现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及附生和层间植物,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金字塔将更为复杂。时间结构上的季相和昼夜节律由简单到复杂。水平结构上的裸露斑块数量将会减少。)解析:一般说来,热带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温带(和寒带)地区,试述其原因(或主要假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03;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2000)(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释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化规律的学说有以下几种。(1)进化时间学说:热带群落较古老,进化时间长,群落有足够时间发展到高多样性程度,而温带和极地群落地质年代比较年轻,故多样性较低。从热带到极地,物种多样性逐渐降低。(2)生态时间学说:物种从多样性高的地区向多样性低的地区扩展需要足够的时间,而且要求路途通畅,温带地区的群落与热带的相比是未充分饱和的。(3)空间异质性学说:从高纬度的寒带到低纬度的热带,环境复杂性增加,空间异质性增加,提供的生境类型增多,导致动植物群落的复杂性增高,物种多样性也越大。(4)气候稳定学说:气候越稳定,动植物的种类就越丰富。热带气候最稳定,所以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了大量狭生态位和特化的种类,故物种多样性高。而在高纬度地区,气候不稳定,自然选择只有利于广适类型的生物,故生物多样性低。(5)竞争学说:在气候温和而稳定的热带地区,生物之间的竞争则成为进化和生态位分化的主要动力。由于生态位分化,热带动植物要求的生境条件往往很狭隘,食性特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也比较多,能为更多的生物提供生存空间,因此,热带动植物较温带的常有更精细的适应性。而温带和寒带地区只有适应环境的物种才能生存,相互竞争不激烈,生态位广,物种多样性低。(6)捕食学说:因为热带的捕食者比其他地区多,促使Paine提出捕食说。他认为,捕食者将被食者的种群数量压到较低水平,从而减轻了被食者的种间竞争。竞争的减弱允许有更多的被食者种的共存。较丰富的种数又支持了更多的捕食者种类,Paine认为捕食者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对于每一营养级都适用。(7)生产力学说:热带群落的生产力越高,生产的食物越多,通过食物网的能流量越大,能为更多生物提供营养和能量,物种多样性就越高。温带和极地与之相比,生产力低,生产的食物少,提供的营养和能量少,物种多样性就较低。上述7种学说,实际上包括6个因素,即时间、空间、气候、竞争、捕食和生产力。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影响着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各学说之间往往难以截然分开,更可能的是在不同生物群落类型中,各因素及其组合在决定物种多样性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解析:论述物种多样性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分数:2.00)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有关物种在生物群落中作用的假说有以下几种。A.冗余种假说(redLmdancyspecieshypothesis):生物群落保持正常功能需要有一个物种多样性的阈值,低于这个阈值群落的功能会受影响,高于这个阈值则会有相当一部分物种的作用是冗余的(Walker,1992)。B•铆钉假说(rivethypothesis):铆钉假说的观点与冗余假说相反,认为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物种对其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